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015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以感应加热方式烹饪内容物的容器,更详细地涉及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借助感应加热加热作为烹饪对象物的内容物,来当烹饪时,提高热传递及加热效率,并可节减制造成本。



背景技术:

通常,在感应加热装置中,根据作为电加热的一种的感应加热方式,在电极中借助电磁感应针对于被加热材料传递能量,并且材料本身将电能转换为热能,需要被加热材料为导体。

例如,在这种感应加热装置中,感应炉为应用高效率的磁力线感应技术,通过产生磁力,来在容器底面发生作为涡电流的涡流效果而实现直接产生热的直接加热方式的烹饪器具。

即,在感应炉中,若向设置于放置容器的上板底部的感应线圈流经电流,则在感应线圈中产生的磁力线通过放置在上板的容器的底面,并由包含于容器的材质的电阻成分生成涡电流。

涡电流仅使容器本身发热,来未烧热炉子的上板,仅使容器变热,从而与现有的间接加热方式,例如,煤气炉、火炉等的加热器具相比,安全性和经济性优秀,无火花,因此具有无火伤的危险的优点。

但是,这种感应炉存在必须仅使用由适合于其的材质制作而成的容器的问题。例如,不锈钢18-10、不锈钢18-8、不锈钢18-0或由铁制成的铸造容器或铁搪瓷等可用作感应容器,但是在由玻璃、铜、铝、100%的不锈钢等制作而成的容器的情况下,在物理特性上无法接收在感应炉中产生的磁力线而使磁力线通过,因此存在无法使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韩国公开实用新型公报第20-2008-0005784号中,作为感应炉用一次性烹饪容器的实施例公开感应炉用纸杯容器,上述感应炉用纸杯容器的特征在于,通过使借助感应炉的电磁感应产生热的不锈钢板与纸杯容器的底部面纸板的底面相接触,来由成为一体的底部面板和侧面纸形成纸杯容器本体,从而可将杯装方便面、杯装乌冬面、速食汤等的一次性纸杯容器用作在感应炉中经过煮而进行烹饪的一次性烹饪容器。

但是,在这种现有的容器中,借助简单地粘结设置于底部面纸板的内部底面的不锈钢板的发热加热层,有效地对容器内的烹饪物进行烹饪中存在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当进行基于感应加热的内容物的加热烹饪时,提高热传递及加热效率,并可节减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所要实现的技术问题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记载内容中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手段,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收容当施加电源时根据基于感应线圈的磁场的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来进行烹饪的内容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开放的一端被由纸材质形成的底面层密封,并通过开放的另一端来形成用于填充上述内容物的内部空间;以及发热体,在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来根据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发热,从而通过上述底面层来加热上述内容物,上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发热层,介于第一粘结层层叠于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及至少一个纸层,介于第二粘结层层叠于上述金属发热层的下部面,以不与烹饪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相接触的清洁状态下,分离取出在相当于上述烹饪容器的外部面的底面层的外面所设置的发热体。

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收容当施加电源时根据基于感应线圈的磁场的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来进行烹饪的内容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开放的一端被由纸材质形成的底面层密封,并通过开放的另一端来形成用于填充上述内容物的内部空间;以及发热体,在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来根据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发热,从而通过上述底面层来加热上述内容物,上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发热层,介于第一粘结层层叠于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及磁性层,以规定的厚度形成于上述金属发热层的下部面,以不与烹饪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相接触的清洁状态下,分离取出在相当于上述烹饪容器的外部面的底面层的外面所设置的发热体。

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收容当施加电源时根据基于感应线圈的磁场的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来进行烹饪的内容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开放的一端被由纸材质形成的底面层密封,并通过开放的另一端来形成用于填充上述内容物的内部空间;以及发热体,在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来根据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发热,从而通过上述底面层来加热上述内容物,上述发热体包括:金属发热层,介于第一粘结层层叠于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及耐热涂敷层,以规定的厚度形成于上述金属发热层的下部面,以不与烹饪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相接触的清洁状态下,分离取出在相当于上述烹饪容器的外部面的底面层的外面所设置的发热体。

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收容当施加电源时根据基于感应线圈的磁场的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来进行烹饪的内容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开放的一端被由纸材质形成的底面层密封,并通过开放的另一端来形成用于填充上述内容物的内部空间;以及发热体,在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来根据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发热,从而通过上述底面层来加热上述内容物,上述发热体包括:金属网层,介于粘结层层叠于上述底面层的下部面;以及装饰纸层,介于另一粘结层层叠于上述金属网层的下部面,以不与烹饪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相接触的清洁状态下,分离取出在相当于上述烹饪容器的外部面的底面层的外面所设置的发热体。

优选地,上述金属发热层可以为由包含铁成分的金属原材料、不锈钢及非铁金属中的一种原材料形成的薄片材料。

优选地,上述磁性层可包含铁素体类磁性粉末原材料。

优选地,上述耐热涂敷层可由无机类或有机类耐热原材料形成。

优选地,还包括以按规定的间隔与上述发热体相隔开的方式配置的下部纸层,在上述磁性层与上述下部纸层之间具有空气层。

更优选地,在上述磁性层与下部纸层之间具有隔片,由此能够形成上述空气层。

更优选地,上述下部纸层在外侧边缘可具有向下弯曲或向上弯曲的弯曲台阶,使得上述下部纸层与上述容器本体的下端内侧面接触固定,或与在上述容器本体的下端弯曲形成的结合部的内侧面接触固定。

优选地,上述金属网层可形成由包含铁成分的金属原材料、不锈钢、非铁金属中的一种原材料形成的网状。

更优选地,可利用金属合金原材料对上述金属网层的一面或双面进行镀金处理。

优选地,上述容器本体具有通过下端的一部分在向内侧第一次弯曲之后向上第二次弯曲来形成结合槽的结合部,上述底面层具有以与上述结合槽对应结合的方式使外侧边缘向下弯曲而成的弯曲台阶。

优选地,在上述容器本体中,介于热固化性粘结剂或热塑性粘结剂使由上述底面层的外侧边缘朝向外侧向下弯曲而成的弯曲台阶粘结于下端的内侧面。

根据如上所属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在对容器本体的开放的下部进行密封的底面层的外面具有发热体,来通过底面层向作为烹饪对象物的内容物传递根据感应加热方式发热的发热体的热源,因此可提高向内容物传递热的热传递效率和加热内容物的效率。

(2)可通过简单地分离设置在相当于烹饪容器的外面的底面层的外面的发热体,来与底面层一同从发热体简单地分离取出由纸材质形成的容器本体,因此,可与发热体和纸材质一同提高回收效率,并将废弃物的发生量最小化来减少环境污染。

(3)通过借助形成于与发热体具有规定间隔开的下部纸层之间的空气层形成隔热层,来当烹饪内容物时,以及内容物烹饪之后可防止热向容器本体的下部放热,因此可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的总结构图。

图2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中,容器本体的结合部和底面层之间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中,容器本体和底面层之间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中,将金属发热层适用于发热体的实施形态的剖视图。

图5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中,将空气层适用于发热体的实施形态的剖视图。

图6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中,将耐热涂敷层适用于发热体的实施形态的剖视图。

图7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中,将金属网层适用于发热体的实施形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烹饪容器110:容器本体

112:弯曲部114:结合部

114a:结合槽120:底面层

130:发热体131:第一粘结层

132:金属发热层133:第二粘结层

134:纸层135:磁性层

136:耐热涂敷层137:金属网层

138:下部纸层139:隔片

g:空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在本发明的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的知识的人可容易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只是,在详细说明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有关的结构原理中,在判断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有关的具体说明有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说明。

并且,在说明书全文中,针对于具有类似的功能及作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进而,在说明书全文中,当任意部分与其他部分“相连接”时,其不仅包括“直接相连接”,还包括在它们中间隔着其他元件“间接相连接”的情况。并且,“包括”任意结构要素是在无特别相反的记载的情况下,并不是排出其他结构要素,而是意味着还包括其他结构要素。

如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用烹饪容器100包括容器本体110、底面层120及发热体130,从而在如感应炉等烹饪电器中,收容当施加电源时根据基于产生的感应线圈的磁场的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来进行烹饪的内容物。

上述容器本体110为收容体,开放的一端被由纸材质形成的底面层120密封,并通过作为开放的另一端的上部来形成用于填充包括水分的多种形态的内容物的规定大小的内部空间。

示出由通过圆圆的卷起在内面涂敷有聚乙烯聚丙烯的浆料单层纸,来从上部越靠近下部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管形态形成的这种容器本体110,并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由上部开放的箱子形成。

此时,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开放的上部可包括额外的盖部件,从而可通过覆盖内部空间来进行密封或开放。

上述容器本体110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外侧卷曲的弯曲部112,对由可利用的纸材质形成的容器本体进行成型的过程中可形成这种弯曲部112,从而能够加强容器本体的上端部的强度。

并且,如图2所示,上述容器本体110具有通过下端的一部分在向内侧第一次弯曲之后,向上第二次来形成结合槽114a的结合部114,上述底面层120可包括以与上述结合槽对应结合的方式使外侧边缘向下弯曲而成的弯曲台阶124。

由此,弯曲形成于上述底面层120的外侧边缘的弯曲台阶124与上述结合部114的结合槽114a对应结合,来对上述容器本体110的开放的下端进行密封处理,同时可借助上述结合部114,上述底面层从作为底面的感应炉的上板或桌子的上部面以具有规定间隔的方式隔开。

并且,在上述弯曲台阶124与结合部对应结合的状态下,若向上述结合部114集中加热,则上述容器本体110和底面层120由相同的纸材质形成,在表面涂敷有如聚乙烯丙烯等保护层,因此上述保护层可通过热进行熔融,并相互坚实地进行热粘结而相互成为一体化。

示出通过上述结合部与弯曲台阶之间的结合,来对开放的下部进行密封处理的上述容器本体110,并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3所示,可介于如热固化性粘结剂或热塑性粘结剂等粘结剂114b来使由上述底面层120的外侧边缘朝向外侧向下弯曲而成的弯曲台阶124粘结于上述容器本体110的下端的内侧面,来进行密封处理。

上述发热体130通过以一体的方式设置于作为上述底面层120的外面的下部面,来根据基于在感应炉的感应线圈中产生的电磁场的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发热,来通过上述底面层120对收容于上述容器本体110的内部的内容物进行加热。

如图4所示,这种发热体130可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发热层132,介于第一粘结层131层叠于作为上述底面层120的外面的下部面;以及至少一个纸层134,介于上述金属发热层132的下部面和第二粘结层133进行层叠。

此时,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可由包含铁成分的金属或如400类sus等不锈钢或将如热传导性高的铝、铜等非铁金属作为原材料形成的薄的薄板的薄片材料形成,上述纸层134可由与上述底面层或容器本体相同的纸材质的薄片形成。

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和纸层134可具有互相同的厚度或互不相同的厚度。

其中,在上述纸层134具有1.0mm以上的厚度的情况下,可降低发热效率,因此优选地,具有1.0mm以下的厚度,若由相对小于上述纸层134的厚度的薄的薄膜层形成的金属发热层132的厚度为0.007mm以下,则可降低热效率,并进行热变形,若金属发热层132的厚度为0.3mm以上,则存在提高加热效率的优点,但是导致发热体的总重量增加,并且原材料使用量及原材料比重变高,从而成为制造成本上升的要素,因此优选地具有0.007~0.3mm的厚度。

并且,在上述金属发热层132中,随着在最大的范围内越接近感应炉的上板,加热效率越高,包括上述金属发热层的发热体130能够以下部面接近于上板的方式凹陷形成,通过向内侧或外侧弯曲形成上述结合部114,来可使上述发热体的底面接近于上板。

上述第一粘结层131由以规定的厚度涂敷于上述底面层120的下部面和金属发热层132的上部面中的一个或它们的双面的硅粘结剂、氨基甲酸乙酯粘结剂、环氧树脂粘结剂及无机粘结剂中的一种形成,来可由具有高温耐热性的粘结剂形成,优选地,上述第二粘结层133也由以规定的厚度涂敷于上述金属发热层132的下部面和纸层134的上部面中的一个或它们的双面的硅粘结剂、氨基甲酸乙酯粘结剂、环氧树脂粘结剂及无机粘结剂中的一种形成,来可由具有高温耐热性的粘结剂形成。

如图5所示,设置于用于对上述容器本体110的开放的下部进行密封的底面层120的外面的发热体130a可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发热层132,介于第一粘结层131层叠于作为上述底面层120的外面的下部面;以及磁性层135,以规定的厚度涂敷于上述金属发热层132的下部面。

此时,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可由将400类sus或铝作为原材料形成的薄的薄板的薄片材料形成,上述磁性层135可由包含铁素体类磁铁粉末原材料或包含由规定的比例混合铁素体磁铁粉末原材料和金属粉末制成的混合粉末原材料的薄片材料形成。

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和磁性层135可具有互相同的厚度或互不相同的厚度。

其中,若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和磁性层135的厚度为0.007mm以下,则虽然具有可通过减少原材料使用量来节减制造成本的优点,但是可降低发热效率,若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和磁性层135的厚度为0.3mm以上,则虽然具有可提高发热效率的优点,但是导致发热体的总重量增加,原材料的使用量变多,从而可使制造成本上升,因此优选地具有0.007~0.3mm的厚度。

并且,上述发热体130在下部具有以按规定的间隔相隔开的方式配置的至少一个下部纸层138,来在上述发热体130的磁性层135与下部纸层138之间可具有以空的空间形成来执行隔热功能的空气层g。

此时,在上述发热体130的磁性层135与下部纸层138之间可配置隔片,由此能够形成上述空气层g。这种隔片139可由与上述磁性层135、纸层120a、结合部114中的一种接触固定的环形状的支撑部件形成。

上述下部纸层138在外侧边缘可具有向下弯曲或向上弯曲的弯曲台阶138a,使得上述下部纸层138与上述容器本体110的下端内侧面接触固定或与上述结合部的内侧面接触固定。

若从上述下部纸层138的外侧边缘向上弯曲而成的弯曲台阶138a的端部与上述发热体的下部面相接触,则不追加使用上述隔片139也可形成空气层g。

其中,当上述发热体130发热时,优选地,作为水和上部面直接接触的最上部的底面层120,随着因水的蒸发实际温度降低,可使用具有通常的耐热粘结力的粘结剂,但是作为不与水相接触的下部使用高耐热性的粘结剂。

并且,通过基于在上述发热体130的磁性层135和下部纸层138之间以空的空间形成的空气层g,来当进行内容物烹饪时,向发热体的上部传递的热向容器本体的下部放热,或可阻隔进行内容物烹饪之后经加热烹饪的内容物的热向容器本体的底面放热或可将进行内容物烹饪之后经加热烹饪的内容物的热向容器本体的底面放热最小化。

此时,示出在上述发热体130与下部纸层138之间由一个层形成上述空气层g,并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通过还介入于上述发热体和下部纸层之间的另一纸层来增加空气层的形成数量,还可配置由磁场透射性高的原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隔热材料,从而可提高上述空气层的隔热效果。

如图6所示,在对上述容器本体110的开放的下部进行密封的底面层120的外面所设置的发热体130可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发热层132,介于第一粘结层131层叠于作为上述底面层120的外面的下部面;以及耐热涂敷层136,以规定的厚度涂敷于上述金属发热层132的下部面。

此时,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可由将400类sus或铝作为原材料形成的薄的薄板的薄片材料形成,上述耐热涂敷层136由犹如陶瓷等无机类原材料形成的耐热涂敷层行层或可由犹如聚酰亚胺等有机类原材料形成的耐热涂敷层形成。

并且,作为设置于上述发热体130的耐热涂敷层可利用如刮刀式涂敷机(knifecoater)、逗号涂敷、槽模涂敷等模具(die)涂敷剂,来涂敷包含磁性物质的涂敷组合物,可根据自然或热风的方式干燥溶剂。

此时,可根据涂敷条件适当地调节用于涂敷的涂敷组合物树脂溶液的适当地粘性,若与设定值相比,树脂溶液的粘度过高或过低,则在涂敷面形成图案或涂敷层的厚度过厚,在表面上产生连续性的脊或还可呈现气泡不良。

并且,作为形成有包含磁性物质的涂敷组合物的涂敷层的基材的干燥方式,只要是公知的就并不特别限制,在许多情况下采用热风式干燥,并还可一同适用基于红外线的加热或高频。可根据干燥机器的大小及性能、所期待的涂敷层的厚度及涂敷速度适当地选择用于干燥的条件。

如图7所示,在对上述容器本体110的开放的下部进行密封的底面层120的外面所设置的发热体130可包括::金属网层137,介于粘结层137a层叠于上述底面层120的外面的下部面;以及装饰纸层137c,介于以规定的厚度进行涂敷的另一粘结层层叠于上述金属网层137的下部面。

此时,上述金属网层137可形成将如包含铁成分的金属原材料、400类sus等不锈钢、如铝及铜等非铁金属作为原材料形成的网状,可利用以规定的比例混合铁和铬的合金材料对上述金属网层137的一面或双面进行镀金处理。

如如放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烹饪容器100的高频感应加热器等的感应炉作为可替代公知的燃气炉或微波炉的烹饪机,比任何加热烹饪机安全、经济、方便。

这种感应炉的工作原理如下:若向配置在炉上板的直下部的感应线圈供给外部电源,则产生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通过设置于放置在上板上的烹饪容器的底面部的发热体130,并借助包含于金属发热层、磁性层及金属网层中的一中的电阻成分生成涡电流。

并且,在上述发热体中产生的涡电流仅使烹饪容器的底面部发热,来感应炉的上板未进行加热,相反地,可仅对收容于烹饪容器的内部的内容物,利用高温感应加热来进行烹饪。

并且,从上述感应炉的上板提起烹饪容器,来从电磁场的影响力脱离,则不仅暂停感应加热来自动中止烹饪,而且即使用手摸感应炉的上板也不热,从而可安全地处理。

由此,若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烹饪容器100中与水一同放入内容物,并放置于感应炉的上板之后,向感应线圈施加外部电源,则通过基于在上述烹饪容器的发热体130中产生的涡电流的感应加热源,来使发热体发热,并通过底面层120,来传递热来与水一同加热内容物而进行烹饪。

此时,上述发热体130可发热至400℃,在向由纸材质形成的底面层传递这种发热温度的过程中,上述底面层120由收容于容器本体的水的气化保持低于发热温度的低温,并未燃烧进行加热,来执行加热烹饪内容物的媒介作用。

尤其,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烹饪容器100与容器本体内的水一同收容多种内容物来,不仅可以煮上述水并烹饪内容物,而且还可适用于自动销售机等。

另一方面,取食在上述烹饪容器中进行烹饪的内容物之后,在上述烹饪容器中,可通过分离设置在上述底面层120的外面的发热体130的作业,来取出包括由纸材质形成的底面层的容器本体110,因此可简单执行用于回收的分离取出及分离作业。

并且,通过在相当于上述烹饪容器的外部面的底面层的外面设置上述发热体130,以不与烹饪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直接相接触,从而可保持清洁状态,因此与纸材质一同可回收利用从容器本体分离取出的发热体。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以适用于包括磁性层135的发热体来示出通过以隔开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发热体的直下部的下部纸层138形成执行隔热功能的空气层g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4可适用于包括上述金属发热层132和纸层134的发热体;或如图6所示,可适用于包括以规定的厚度涂敷于上述金属发热层132的下部面的耐热涂敷层136的发热体;或如图7所示,可适用于包括层叠于上述金属网层137的下部面的装饰纸层137c的发热体。

并且,通过在具有如上所述的多种结构的发热体130与下部纸层138之间形成空气层g,来当在容器本体中与水一同加热内容物而进行烹饪时,借助在上述发热体的下部执行隔热功能的空气层g可提高热效率,烹饪之后减少向容器本体下部侧的热发散,来可提高烹饪效率。

在以上进行说明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及附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置换、变形及变更,这是对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的知识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