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0708发布日期:2019-01-22 21:3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升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实现承载面升降的机构。



背景技术:

承载面,是使用者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常用区,如桌面、工作台面、物品承放面等,但现有的这类承载面的高度大都是固定,而不同的使用者身高有差异,固定高度会给实际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要求承载面具有升降功能,目前现有承载面升降结构一般只能提供一升起高度,直上直下,高度调整性不足,还是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自适调整。虽然有的通过棘爪方式获得多级高度调整,但都是单向定位,实现升起方向定位,而下降方向不能定位,需要回位到最低点后再升起,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升降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实现正反方向的多级升降定位,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自适调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升降定位装置,该装置具有承载座,承载座通过升降架连接固定座,升降架由两支杆交叉铰接构成,其中,第一支杆的上端与承载座铰接连接,而该第一支杆的下端则按可滑动式组装在固定座上;第二支杆的上端按可滑动式组装在承载座上,而该第二支杆的下端与固定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下端由弹性体拉持而朝第二支杆的下端方向靠拢,固定座上设有助力器,该助力器驱动第二支杆相对其下端的铰接点转动;所述第二支杆的上端设有定位插销,该定位插销插入承载座上间隔分布的定位孔,以此配合升降架实现两级以上升降高度定位;藉此,承载座升起或降下均可通过定位插销实现定位在相应高度上,达成高度调节使用。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插销通过拉线驱动退出定位孔,放开拉线则定位插销自动插入承载座上的定位孔。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所述拉线分两段设计,第一段拉线的拉动端连接在摆杆的一端,摆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段拉线的驱动端,而第二段拉线的拉动端则连接到拉手上,拉手组装在承载座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所述拉手为铰接在承载座上的翻盖式结构体,在拉手上设有挂钩,该挂钩在承载座降下收拢时挂接固定座上的挂孔,藉此达到承载座降下稳固收拢之形态。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助力器是扭簧。

上述方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和承载座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滑槽配合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滑动式组装。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升降定位牢靠,实现正反方向的多级升降定位,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自适调整。

2、纯机械结构就可以实现承载面的高度调节,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长,易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升降定位装置,适合用于电脑桌、餐桌、工作台面、物品承放面、键盘托等组装使用。该装置具有承载座1,承载座1通过升降架2连接固定座3,升降架2由两支杆交叉铰接构成,其中,第一支杆21的上端与承载座1铰接连接,而该第一支杆21的下端则按可滑动式组装在固定座3上。第二支杆22的上端按可滑动式组装在承载座1上,而该第二支杆22的下端与固定座3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杆21的下端由弹性体4拉持而朝第二支杆22的下端方向靠拢,图中所示弹性体4为内藏在固定座3中的拉伸弹簧。固定座3上设有助力器6,该助力器6驱动第二支杆22相对其下端的铰接点转动。所述第二支杆22的上端设有定位插销5,该定位插销5插入承载座1上间隔分布的定位孔11,以此配合升降架2实现两级以上升降高度定位;藉此,承载座1升起或降下均可通过定位插销5实现定位在相应高度上,达成高度调节使用。具体使用时,弹性体4拉持第一支杆21的下端朝第二支杆22的下端方向靠拢,助力器6驱动第二支杆22相对其下端的铰接点转动,由此实现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的相应端滑动,支撑承载座1相对上升,这时再由定位插销5插入承载座1上的定位孔11,即可达到承载座1定位在相应高度上,实现高度调节使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而需要再上升或下降承载座1时,解除定位插销5定位,弹性体4和助力器6作用使承载座1上升,或者是用力下压承载座1,克服弹性体4和助力器6的作用力,即可下降承载座1。升降定位牢靠,实现正反方向的多级升降定位。

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销5通过拉线7驱动退出定位孔11,放开拉线7则定位插销5自动插入承载座1上的定位孔11(该结构通过在定位插销5上增加复位弹簧即可,图中未示)。进一步地,图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拉线7分两段设计,第一段拉线7A的拉动端连接在摆杆8的一端,摆杆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段拉线7B的驱动端,而第二段拉线7B的拉动端则连接到拉手9上,拉手9组装在承载座1上。所述摆杆8的中段铰接在一横置杆上,实现摆杆8两端相对偏转摆动(该横置杆可为承载座1或升降架2的横杆)。通过操作拉手9,拉动第二段拉线7B,由第二段拉线7B带动摆杆8相应端偏摆,摆杆8的另一端则作用第一段拉线7A的拉动端,由此实现第一段拉线7A拉动定位插销5。

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手9为铰接在承载座1上的翻盖式结构体,在拉手9上设有挂钩91,该挂钩91在承载座1降下收拢时挂接固定座3上的挂孔31,藉此达到承载座1降下稳固收拢之形态。图中,升降架2分为左右设置,因而设有左右定位插销5,在固定座3上对应设有左右的拉手9。操作左右拉手9实现升降架2实现两级以上升降高度定位,操作方便、舒适。拉手9上的挂钩91在承载座1降下收拢时挂接固定座3上的挂孔31,即承载座1下降时,拉手9跟随下降,当承载座1完全下降时,拉手9上的挂钩91即可挂接固定座3上的挂孔31,达到防止承载座1自动弹起,使用更安全;而要解开时,只需扳动拉手9即可,操作方便。

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助力器6是扭簧,结构简单,防止制作及组装,投资成本低。固定座3和承载座1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滑槽配合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的滑动式组装。该滑动式组装可以采用滑块、滚轮等结构体,具体结构依据实际需要选用,只要满足滑动之动态要求即可,在此不再一一作图叙述。

当然,以上附图仅是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