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994发布日期:2019-08-03 16:1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材在加热前,均是由人工确定食材分量,再经人工清洗干净后,放入加热器内进行加热。若每次选取的食材分量不同,则最终做出的食物干稀不同,口感也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每次加热前都需要人工确定分量及清洗食材,非常麻烦。

在此基础上,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集存储食材、清洗和加热为一体的自动化便于取食的食材加热装置,虽然解决了上述食材分配和清洗的问题;但该装置食材烹制完成后,不便于取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密封结构,便于食材烹制过程中加热层的密封以及烹制完成后的取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密封结构,所述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层,所述上壳体封盖在加热层上方,并与加热层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加热层可水平转动地设置,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出所述上壳体下方。

采用上述结构,加热层具有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一内一外地嵌套设置,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之间。该结构便于上壳体和加热层之间的布置,在截面上形成上壳体下边缘、密封结构、加热层上边缘的内外布置结构,或者加热层上边缘、密封结构、的上壳体下边缘内外布置结构。

进一步,所述加热层上边缘呈高低结构,其中靠近转出侧的上边缘高于远离转出侧的上边缘,所述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的高低位置形成互补。该结构使得加热层能够侧向转入转出,在转入转出过程中避免干涉,在转入后能够形成密封。

进一步,所述密封结构为热膨胀密封条。在密封条不受热时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可相对上壳体转出,在受热膨胀后将上壳体与加热层之间密封。热膨胀密封头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即在密封头内设置加热丝等结构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热膨胀密封条的膨胀方向为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膨胀,所述上壳体与加热层之间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挤压密封。采用水平方向膨胀密封的方式,在转入转出的过程中可减少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的摩擦,或者不产生摩擦。

进一步,所述食材加热装置还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承重模块和位于承重模块一侧的承重转轴,所述上壳体通过承重模块和承重转轴支撑于底座上,所述加热层支撑在底座上,并能绕承重转轴转动,转出所述上壳体下方。

该结构的设置,在加热层转入转出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承重模块和承重转轴对上壳体进行支撑,不会影响上壳体的支撑稳定性。承重转轴一方面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作为加热层的旋转中心,便于结构的紧凑布置。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和加热层均呈矩形,加热层上位于转出侧的两个边的上边缘外高内低,对应的上壳体下边缘外低内高;加热层另外两个边中,对应的上壳体下边缘内高外低、内低外高或者中间低两侧高,加热层剩余一边的上边缘内高外低,通过承重模块与加热层上边缘之间以及上壳体下边缘与热层上边缘之间设置的横向膨胀的热膨胀密封条密封。

进一步,所述热膨胀密封条设置在所述加热层和承重结构上,所述上壳体下边缘内侧或外侧设置有软质密封条,所述软质密封条位于热膨胀密封条与上壳体下边缘之间。该结构在热膨胀密封条的基础上,增设软质密封条,使得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之间通过两层密封条挤压接触密封,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与所述承重模块对应的加热层一边的外侧设置有一层软质密封层,承重模块上的膨胀密封条压在所述软质密封层和对应的上壳体下边缘外侧。

进一步,所述加热层正对于承重模块的一侧与承重模块之间形成弧形或倾斜的避让结构。该结构可避免加热层转入转出时与承重模块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加热层具有位于上壳体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与上壳体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

通过水平方向挤压密封的方式,一方面避免转入转出过程中密封结构与上壳体或加热层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密封效果或阻碍加热层的转动,另一方面便于密封结构的布置,避免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图2中F-F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层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层及底座的爆炸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01-上壳体;3-加热层;30-底座;301-302-锁孔;31-锅体;32-主箱体;321-箱体;322-底壳;323、324-热膨胀密封条;325-软质密封条;326-软质密封层;327-加热丝;33-承重转轴;34-托板;35-承重模块;36-加热板;37-锁紧件;381-辅助电机;382-皮带;383-主电机;384-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食材加热装置的加热层密封结构,所述食材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01和位于上壳体01下方的加热层3,上壳体01封盖在加热层3上方,上壳体01下端与加热层3上端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加热层3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食材加热装置内,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出所述上壳体01下方。加热层3具有位于上壳体01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3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3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具有存储层、清洗层、加热层3的食材加热装置,其中上壳体01可以为加热层3的上盖,也可以由清洗层的底部壳体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在一内一外地嵌套设置,密封结构设置在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之间。该结构便于上壳体01和加热层3之间的布置,在截面上形成上壳体01下边缘、密封结构、加热层3上边缘的内外布置结构,或者加热层3上边缘、密封结构、上壳体01下边缘内外布置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层3上边缘呈高低布置结构,其中靠近转出侧的上边缘高于远离转出侧的上边缘,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的高低位置形成互补关系。使得加热层3能够侧向转入转出,在转入转出过程中避免与上壳体01产生干涉,在转入后能够形成密封。具体地,所述密封结构为热膨胀密封条323、324。

在密封条不受热时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可相对上壳体01转出,在受热膨胀后将上壳体01与加热层3之间密封。热膨胀密封条323和324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即在密封条内设置加热丝327等结构进行加热。

其中,密封方式可在水平方向密封或者竖直方向密封。

本例中优选为,热膨胀密封条323、324的膨胀方向为沿水平方向内外膨胀,所述上壳体01与加热层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挤压密封。采用水平方向膨胀密封的方式,在转入转出的过程中可减少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的摩擦,或者不产生摩擦。

要实现上下竖直方向密封仅通过改变上壳体下边缘与加热层上边缘同为水平结构,然后在加热层上边缘加入热膨胀材料热膨胀去挤压上壳体下边缘上的密封材质即可达到同样密封的效果而在其它结构完全不进行改变的情况下。也就是将加热层与转轴之间设计牢固并使转盘能够在加入食材和水以及热膨胀带来的下压力的情况下保持与底座悬空或零界悬空即可。

其中,膨胀方式是既可双向膨胀也可单向膨胀。当双向膨胀时:热膨胀材料组件的不紧贴加热层上边缘的边;当选择单向膨胀时:热膨胀材料组件的一侧则紧贴加热层上边缘的边。具体操作按照实际生产选择膨胀方式。

如图所示,为便于对上壳体01的支撑,食材加热装置还包括底座30以及设置在底座30上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包括承重模块35和位于承重模块35一侧的承重转轴33,承重转轴33设置在前部,承重模块35设置在后部,用于支撑清洗层和存储层;所述清洗层和存储层通过承重模块35和承重转轴33支撑于底座30上,所述加热层3整体支撑在底座30上,并能绕承重转轴33转动,转出所述上壳体01下方。

该结构的设置,在加热层3转入转出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承重模块35和承重转轴33对上壳体01进行支撑,不会影响上壳体01的支撑稳定性。承重转轴33一方面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作为加热层3的旋转中心,便于结构的紧凑布置。

加热层3可以设计为圆形、梯形、矩形等多边形结构,为便于理解和阐述,本例中上壳体01和加热层3均呈矩形,加热层3上位于转出侧的两个边A1、A2的上边缘外高内低,对应的上壳体01下边缘外低内高;加热层3另外两个边A3、A4的上边缘内高外低,其中一边A3与承重模块35对应,另一边A4对应的上壳体01的下边缘B4外高内低;其中A3、A4的最高位置低于A1、A2,避免转动过程中与上壳体01产生干涉。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加热层3对应承重模块的边A3可以无内高外低设置方式,而A3对应的上壳体下边缘截面为外高内低,或者中间低两侧高的凹槽结构形式,对应的承重模块上的热膨胀密封条设计成与之相应的形状,从而通过热膨胀密封条在热膨胀的情况下压在上壳体下边缘内侧或者深入中间凹槽内实现密封。

为便于布置,加热层3三个边A1、A2、A4设置有热膨胀密封条323,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的A1、A2、A4上边缘之间通过横向膨胀的热膨胀密封,承重模块35上对应于加热层3的边A3设置有热膨胀密封条324,承重模块35将该热膨胀密封条324压在与加热层的A3上边缘及其对应的上壳体01的下边缘上,从而实现密封。

为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对应于A1和A2的上壳体01下边缘外侧以及对应于A4的上壳体01下边缘内侧设置有软质密封条325,软质密封条325位于热膨胀密封条与上壳体01下边缘之间。该结构在热膨胀密封条323、324的基础上,增设软质密封条325,使得上壳体01下边缘与加热层3上边缘之间通过两层密封条挤压接触密封,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如图3所示为图2中A1边对应F-F截面,由外之内依次为加热层3上边缘、热膨胀密封条323、软质密封条325和上壳体01下边缘,A2处截面与图3布置相同;A4处由外之内依次为上壳体01下边缘、软质密封条325、热膨胀密封条323和加热层3上边缘,A3处在加热层3的外侧设置有一层等高的软质密封层326,承重模块35上设置一层热膨胀密封条324,该热膨胀密封条324压在所述软质密封层326和对应的上壳体01下边缘外侧或内侧,本例中优选为外侧。软质密封条325和软质密封层326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材料。

进一步,加热层3正对于承重模块35的一侧与承重模块35之间形成弧形或倾斜的避让结构。该结构可避免加热层3转入转出时与承重模块35产生干涉。

进一步,所述加热层3还包括主箱体32和用于驱动加热层3转动的驱动机构,主箱体32包括箱体321和底壳322,箱体321和底壳322可以为分体或一体结构,锅体31设置于所述箱体321上部内,加热装置设置在底壳322内,位于所述锅体31下方与底壳322之间的空间内,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板36及其控制机构39等。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主箱体32内部、外部或底座上30,本例中驱动机构采用电机作为动力,通过皮带或者齿轮等传动部件,带动加热层3绕承重转轴33运动,而驱动其旋转。具体地,加热层3上设置中空的轴套,轴套上设置传动轮384,电机包括主电机383和辅助电机381,主电机383和辅助电机381通过皮带382齿轮组等带动传动轮384旋转,从而实现加热层3的转动。本例中加热层3逆时针运动90度到达取食位置。

为保证支撑稳定性,上壳体01呈矩形,所述承重转轴33和承重模块35对应设置于上壳体01相邻的三个角下方,加热层3从剩余一角转出。形成至少三点式支撑,保证上壳体01的支撑稳定性,并且可避免加热层3转动过程中与支撑结构的干涉。承重模块35即为支撑板、支撑座等。

为便于加热层3转出后的支撑,底座30上位于加热层3的转出侧设置有用于承托加热层3的托板34。托板34可以为固定长度,也可以为可伸缩式。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层3成矩形结构,加热层3正对于承重模块35的两角与承重模块35之间形成弧形或倾斜的避让结构。该结构可避免加热层3转入转出时与承重模块35产生干涉。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加热层3锁定在加热位置或取食位置的锁紧件37,锁紧件37设置于加热层3和底座30之间,便于将加热层3锁定在指定位置,避免产生危险。

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加热层3下部的锁紧件37和对应设置于底座30上的两个锁孔301、302,所述锁孔301对应加热位置,锁孔302对应取食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加热层具有位于上壳体01下方的加热位置和位于下壳体的外取食位置;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层3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加热完成后加热层3可转出便于取食,在取食完成后又回到加热位置,与上壳体01之间密封。该结构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实现了加热层3的转入转出,方便用户取食。

通过水平方向挤压密封的方式,一方面避免转入转出过程中密封结构与上壳体01或加热层3之间产生摩擦而影响密封效果或阻碍加热层3的转动,另一方面便于密封结构的布置,避免干涉。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