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雾水收集装置,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工作地域的不断延伸和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取水方式如开采地下水、抽取河流水、海水淡化等已难以满足人类的淡水需求。人类再如何解决多工作环境、快工作节奏下的供水问题面临着挑战,除要注意日常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外,还应采用先进、巧妙、灵活的技术,开辟更多、更新、更广、更便利的途径以保证人类的淡水供给。在空气中所存在的大量雾气,就是宝贵的淡水资源。这些雾气由于人们忽视,大部分都流失在空气中,没得到很好地回收利用,浪费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公开号为CN10439081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雾水收集器及雾水收集方法。该发明通过风机将空气中的雾水迅速导入至雾水加热箱中,通过定向疏导雾水的流动方向,增加雾水和加热器的接触时间来提高雾水的温度,当升温的雾水进入低温的雾水反应箱后,由于雾水的热冷温差大,能够以微纳米级的超疏水结构层为载体,迅速冷凝为液态,并在微纳米级的超疏水结构层上形成球状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雾水反应箱的内腔通过集水管流入集水瓶中。然而,由于该装置设置了加热器和低温的雾水反应箱,因此需要为该装置提供外接动力装置,故不具备全地形多环境工作的能力。此外,该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较复杂,不利于安装、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具备全地形多环境工作的能力,且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较复杂,不利于安装、维修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雾水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雾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网固定架、导向尾翼、主连接座、主支撑杆、集水装置、支撑脚架;
集水装置包括:集水接头、集水槽、软管、圆形集水盘、软管固定架、储存装置、集水槽提升架;
雾水收集网固定在收集网固定架内,收集网固定架通过中部连接管与主连接座固定连接;导向尾翼通过连接杆主连接座固定连接;主连接座套在主支撑杆上;收集网固定架、导向尾翼与主支撑杆相互垂直;主连接座能够绕主支撑杆轴线转动;主支撑杆依次与集水装置、支撑脚架连接;主支撑杆能够沿支撑脚架轴线上下移动;
集水槽一端安装有集水接头,另一头通过集水槽提升架固定,集水接头下端与软管固连,软管的另一端固定在软管固定架上,且其出水口位于圆形集水盘内,而软管固定架、集水接头和集水槽提升架都安装在收集网固定架底端;圆形集水盘下方与软管接通,圆形集水盘中的水通过所述软管流入储存装置;
支撑脚架包括:脚架基节管、脚架次节管、主支撑杆、主支撑座三角板、脚架角度调节螺钉、主支撑座套筒和脚架耳板;脚架次节管套在脚架基节管中,通过销钉来限制两者之间沿管轴向的自由度,脚架基节管通过螺钉与脚架耳板铰接,主支撑座三角板与主支撑座套筒焊接在一起,主支撑杆插在主支撑座套筒中,脚架角度调节螺钉拧在主支撑座三角板上,脚架角度调节螺钉下端则顶住脚架基节管。
收集网固定架包括:外框上水平管、外框竖直管、收集网、中部连接管、外框下水平管、内框基板、内框压板和内外框连接板;内框基板为“z”字形结构;内框压板为长方形结构;收集网被夹在内框基板和内框压板之间,然后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内框基板与内框压板以及收集网构成内框模块;外框上水平管、外框竖直管、中部连接管、外框下水平管和内外框连接板通过螺钉连接组成外框模块,内框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外框模块两侧的内外框连接板上。
所述内外框连接板的螺钉孔为双圆头腰形孔,在固定内框模块时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微调,以保证收集网为绷紧状态;
还包括:转向外轴承套、转向内轴承套、轴承、联接销和尾翼连接板;主连接座套在转向外轴承套外,通过销钉固定,转向外轴承套和转向内轴承套之间安装有上下两轴承,转向内轴承套套在主支撑杆外,并通过联接销固定,导向尾翼通过连杆和尾翼连接板与主连接座固连。
在所述外框竖直管下部开有一组光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雾水收集装置,由于采用了导向尾翼结构,能够使雾水收集网总是垂直于风向,使收集网的迎风速度总是处于最大的状态,以获得更好的集水效果。
2、在所述外框竖直管下部开有一组光孔。当选择较小的收集网尺寸时,只需相应的更换尺寸合适的内框基板和内框压板即可,外框模块只需将外框下水平管上下相应的移动位置,结构简单,适应性强。
3、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雾水收集装置,可以拆分成较小的部件,运输、存储时节省空间。
4、设置了圆形集水盘,使外框模块可以随方向转至任意角度而不会妨碍液态水的收集和储存。
5、支撑脚架能够适应大部分野外恶劣地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支撑脚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集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收集网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向尾翼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收集网固定架、2-导向尾翼、3-主连接座、4-主支撑杆、5-集水装置、6-支撑脚架、7-集水接头、8-集水槽、9-软管、10-圆形集水盘、11-软管固定架、12-储存装置、13-集水槽提升架、14-脚架基节管、15-脚架次节管、16-主支撑杆、17-主支撑座三角板、18-脚架角度调节螺钉、19-主支撑座套筒、20-脚架耳板、21-外框上水平管、22-外框竖直管、23-收集网、24-中部连接管、25-外框下水平管、26-内框基板、27-内框压板、28-内外框连接板、29-转向外轴承套、30-转向内轴承套、31-轴承、32-联接销、33-尾翼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野外全地形的新型雾水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网固定架1、导向尾翼2、主连接座3、主支撑杆4、集水装置5、支撑脚架6;
集水装置5包括:7-集水接头8-集水槽9-软管10-圆形集水盘11-软管固定架12-储存装置13-集水槽提升架;
雾水收集网固定在收集网固定架1内,收集网固定架1通过中部连接管与主连接座3固定连接;导向尾翼2通过连接杆主连接座3固定连接;主连接座3套在主支撑杆4上;收集网固定架1、导向尾翼2与主支撑杆4相互垂直;主连接座3能够绕主支撑杆4轴线转动;主支撑杆4依次与集水装置5、支撑脚架6连接;主支撑杆4能够沿支撑脚架6轴线上下移动;
集水槽8一端安装有集水接头7,另一头通过集水槽提升架13固定,集水接头7下端与软管9固连,软管9的另一端固定在软管固定架11上,且其出水口位于圆形集水盘10内,而软管固定架11、集水接头7和集水槽提升架13都安装在收集网固定架1底端;圆形集水盘10下方与软管9接通,圆形集水盘10中的水通过所述软管9流入储存装置12;
支撑脚架6包括:脚架基节管14、脚架次节管15、主支撑杆16、主支撑座三角板17、脚架角度调节螺钉18、主支撑座套筒19和脚架耳板20;脚架次节管15套在脚架基节管14中,通过销钉来限制两者之间沿管轴向的自由度,脚架基节管14通过螺钉与脚架耳板20铰接,主支撑座三角板17与主支撑座套筒19焊接在一起,主支撑杆4插在主支撑座套筒19中,脚架角度调节螺钉18拧在主支撑座三角板17上,脚架角度调节螺钉18下端则顶住脚架基节管14。
收集网固定架1包括:外框上水平管21、外框竖直管22、收集网23、中部连接管24、外框下水平管25、内框基板26、内框压板27和内外框连接板28;内框基板26为“z”字形结构;内框压板27为长方形结构;收集网23被夹在内框基板26和内框压板27之间,然后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内框基板26与内框压板27以及收集网23构成内框模块;外框上水平管21、外框竖直管22、中部连接管24、外框下水平管25和内外框连接板28通过螺钉连接组成外框模块,内框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外框模块两侧的内外框连接板28上。
所述内外框连接板28的螺钉孔为U型螺钉孔,以便使收集网23保持平整状态;
还包括:转向外轴承套29、转向内轴承套30、轴承31、联接销32和尾翼连接板33;主连接座3套在转向外轴承套29外,通过销钉固定,转向外轴承套29和转向内轴承套30之间安装有上下两轴承31,转向内轴承套30套在主支撑杆4外,并通过联接销32固定,导向尾翼2通过连杆和尾翼连接板33与主连接座3固连。
工作过程:根据雾水收集装置的使用环境,依次调节支撑脚架次接管的长度、支撑脚架基节管的角度和收集网的高度以适应使用环境下的地形和气候,保证雾水收集装置的正常运行。装置架设完毕后,风和雾气共同作用于雾水收集装置,雾水收集装置的导向尾翼在气流的驱动下带动收集网绕主支撑杆轴线转动。当收集网转动到垂直于气流方向时,收集网便停止转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该状态下便能保证收集网能最大面积的收集雾水。雾水在收集网上凝结以后通过重力作用沿网面滴入集水槽,汇集于集水槽的雾水依次通过集水接头、软管、圆形集水盘,再由集水装置将液态水输送至存储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