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785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排水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设置于槽体的排水口处的塞盖的排水塞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作为排水塞装置,人们知道有下述的类型,其包括:设置于排水口处的塞盖;操作用的被操作部(比如操作按钮、操作旋钮等),该被操作部按照可相对规定的安装对象(比如设置于槽体、其附近处的结构物)而移动的方式构成;传递体,该传递体设置于被操作部与塞盖之间,将被操作部的位移传递给塞盖,通过使被操作部发生位移(移动),使排水口开闭(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1333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具有下述情况,即,必须要求通过排水塞装置,在传递体上设置运动方向变换部,该运动方向变换部将伴随被操作部的移动而产生的沿轴向的运动变换为,以与上述轴向平行的直线为旋转轴的旋转运动。对于这样的运动方向变换部,从设备的稳定的动作、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设备的小型化等的方面来说,最好为更简单的结构。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塞装置,其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而实现运动方向变换部,进而可谋求设备的稳定的动作、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设备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对相应的技术方案,附加特有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水塞装置包括:

操作用的被操作部,该被操作部以可相对规定的安装对象物而移动的状态设置;

塞盖,该塞盖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构成,伴随本身的上下移动,可使槽体的排水口开闭;

传递体,该传递体设置于上述被操作部和上述塞盖之间,将上述被操作部的位移传递给上述塞盖侧,

上述传递体包括:

轴部,该轴部伴随上述被操作部的移动,可沿自身的轴向而移动;

旋转部,该旋转部设置于上述轴部的外周或内周上,并且可沿上述轴部的周向而相对上述轴部而旋转;

运动方向变换部,该运动方向变换部将上述轴部的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使上述旋转部旋转;

该排水塞装置还设置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相对上述安装对象物和上述槽体中的至少一者,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限制上述轴部;

上述运动方向变换部包括:

设置于上述轴部上的轴侧接触部;

旋转侧接触部,该旋转侧接触部设置于上述旋转部上,可与上述轴侧接触部接触,

同时,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以及上述旋转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中的至少一者呈相对上述轴部的移动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状,

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通过伴随上述被操作部的移动,上述轴侧接触部按压上述旋转侧接触部,由此上述旋转部相对上述轴部而旋转。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使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的接触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为倾斜面状,轴侧接触部按压旋转侧接触部,由此可将轴部的轴运动变换为旋转部的旋转运动。于是,可通过利用倾斜面的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运动方向变换部。由此,可谋求设备的稳定的动作,可有效地谋求制造成本的增加抑制、与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可通过旋转限制部,相对安装对象物和槽体中的至少一者,使轴部不能旋转,进而可在移动轴部时,更加可靠地使旋转部旋转。由此,可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2.涉及技术方案1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水塞装置包括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具有上述被操作部、上述轴部、上述旋转部以及上述运动方向变换部,并且上述被操作部和上述轴部中的至少一者穿过形成于上述安装对象物中的通孔;

上述轴部沿上述被操作部的移动方向,与上述被操作部串联地固定;

上述传递体具有可往复移动的传递部件;

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上述旋转部相对上述轴部而旋转时,动力从上述旋转部作用于上述传递部件的一端部,沿上述旋转部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使上述传递部件的一端部移动。

另外,“轴部相对被操作部而固定”不仅包括在两者由单独件形成后,将被操作部固定于轴部上的场合,还包括两者一体地形成的场合。另外,对于轴部,不必要求一定直接地相对被操作部而固定,还可间接地(在其与被操作部之间夹设某部件的状态)相对被操作部而固定。此外,对于轴部,不必要求处于相对被操作部完全不动的状态。还可比如在两者之间形成若干的间隙,或在两者之间设置弹簧等的缓冲部件,由此,轴部可相对被操作部而稍稍移动。

在过去,用于对塞盖进行远程操作的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具有被操作部和与其串联地固定的轴部;传递部件(比如绳等),其可伴随被操作部的移动进行移动。另外,作为操作装置,人们知道有下述的类型,其中,操作部件(被操作部和轴部)的移动方向与传递部件中的位于被操作部侧上的端部的往复移动方向为同一方向(比如,参照jp特开2005—133331号等)。

但是,在这样的操作装置中,沿被操作部(轴部)的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的长度较大。由此,如果从安全性、美感的方面来说,操作装置(比如被操作部)按照不相对安装对象物(比如,浴缸等的槽体、设置于槽体的周边的结构物)的表面而突出的方式构成,则操作装置从安装对象物的背面向里侧而大大地突出。于是,具有可设置操作装置的位置限于安装对象物中的具有足够的进深(内部空间)的位置(即,操作装置的安装自由度降低)的危险。

另一方面,如果操作装置按照相对安装对象物的表面而突出的方式构成,则即使相对安装对象物中的进深(内部空间)较小的部位,仍可安装操作装置。但是,在该场合,具有导致安全性、美感的降低的危险。即,在过去的操作装置中,安装自由度、安全性和美感处于折中的关系,双方难以获得良好的性能。

在此方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相对操作装置设置运动方向变换部等,在移动被操作部以使旋转部旋转时,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使传递部件的一端部移动。于是,可使传递部件的一端部的移动方向为与轴部的往复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轴部的周向),另外,轴部和传递部件的一端部可不串联。由此,可使沿轴部的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的长度非常小。其结果是,可一边确保良好的安全性、美感,一边显著地提高安装自由度。

另外,为了使传递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为与操作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操作部件的中心轴的周向),象上述jp特开2005—133331号的图1等所示的那样,不必要求使释放绳弯曲。于是,可更加可靠地防止伴随释放绳的弯曲,在传递部件和管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以致操作性降低,或传递部件等产生破损的情况。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对象物为浴缸,该浴缸包括底面部与立设于该底面部上的侧壁部,

上述通孔形成于上述侧壁部。

对于浴缸的侧壁部,通常位于其里侧的墙面、护裙的间隔容易较小。于是,通常,很不容易相对侧壁部安装操作装置。

在此方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可使沿被操作部的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的长度非常小。于是,即使相对与墙面等的间隔小的侧壁部,仍可更容易地安装操作装置。换言之,上述技术方案2在通孔设置于浴缸的侧壁部上的场合,特别有效。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对象物为盥洗梳妆台,该盥洗梳妆台包括与规定的墙面之间具有间隙而设置的板状的后防护部,上述通孔形成于上述后防护部。

在盥洗梳妆台的后防护部中,通常,与位于其里侧的墙面的间隔小。于是,不容易相对后防护部安装操作装置。

在此方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可使沿被操作部的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的长度非常小。于是,即使相对与墙面等的间隔小的后防护部,仍可更加容易地安装操作装置。换言之,上述技术方案2在通孔设置于盥洗梳妆台的后防护部上的场合,特别有效。

技术方案5.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对象物为浴缸,该浴缸包括:底面部;立设于该底面部上的侧壁部;板状的护裙,其在与该侧壁部之间具有间隙地设置;

上述通孔形成于上述护裙上。

在浴缸的护裙中,通常,与位于其里侧的侧壁部的间隔小。于是,相对护裙,于其板厚方向形成通孔,在此方面,很不容易对应于该通孔而安装操作装置。

在此方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可使沿被操作部的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的长度非常小。于是,即使相对与侧壁部的间隔小的护裙,仍可更加容易地安装操作装置。换言之,上述技术方案2在通孔设置于浴缸的护裙中的场合,特别有效。

技术方案6.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对象物为浴室单元,该浴室单元包括洗涤场所以及与该洗涤场所邻接而设置的浴缸;多个板状的墙面板,该墙面板设置于该洗涤场所和该浴缸的周围;

上述通孔形成于上述墙面板上。

对于浴室单元的墙面板,通常,其与位于其里侧的墙面的间隔容易较小。于是,通常,不容易将操作装置安装于墙面板上。

在此方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可使沿被操作部的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的长度非常小。于是,即使相对与墙面的间隔小的墙面板,仍可更加容易地安装操作装置。换言之,上述技术方案2在通孔设置于浴室单元的墙面板上的场合,特别有效。

技术方案7.涉及技术方案2~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移动上述被操作部时,上述传递部件的一端部的移动量大于上述被操作部的移动量。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7,可一边谋求塞盖的更加可靠的上下移动,一边使被操作部的往复移动量(行程量)更小。于是,可使沿被操作部的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的长度更小,可进一步提高安装自由度。另外,可减小为了使排水口开闭而必要的被操作部的往复移动量,可提高操作性。

另外,通过可使被操作部的移动量小,在使用者要使排水口开闭时,可更加可靠地防止被操作部的移动量不充分,排水口的开闭的失败(比如,虽然谋求将排水口锁闭,但是实际上其没有锁闭)的情况。由此,可谋求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的提高。

此外,上述技术方案7比如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方式为:调节从旋转部的旋转轴到旋转部中的对传递部件的一端部施加动力的部位的距离(半径),或调节设置于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倾斜面状部分的相对轴部的移动方向的倾斜角度“即,轴部的单位移动量的旋转部的旋转量(旋转角度)”。

技术方案8.涉及技术方案2~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操作侧旋转支承部,该操作侧旋转支承部相对上述安装对象物而直接或间接安装,接触有上述旋转部中的其旋转轴方向的端面,同时在上述旋转部的旋转时,上述端面进行滑动;

上述轴部呈筒状,其具有在与上述被操作部相反的一侧开口的孔部;

上述操作侧旋转支承部包括穿过该孔部的杆状部;

上述孔部和上述杆状部按照在上述杆状部穿过上述孔部的状态,上述轴部不能相对上述杆状部旋转的方式构成,通过上述杆状部和上述轴部中的形成孔部的部位,构成上述旋转限制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8,旋转部在其旋转时,在操作侧旋转支承部上滑动。于是,可更加稳定地使旋转部旋转,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动作稳定性。

另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8,操作侧旋转支承部具有旋转限制部的一部分(杆状部)。由此,可进一步谋求设备的小型化,可谋求安装自由度的进一步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

此外,操作侧旋转支承部还可在与上述旋转部的端面接触的部位具有滚珠轴承、滚柱轴承等。在此场合,可更顺利地使旋转部旋转。

技术方案9.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水塞装置包括:

筒状的排水管,在该排水管中,内部空间构成通过上述排水口的排水的流路;

被支承部件,该被支承部件相对该塞盖而直接或间接安装,并且设置于上述排水管的内部;

塞盖侧机构部,该塞盖侧机构部安装于上述排水管上,其包括上述轴部、上述旋转部与上述运动方向变换部,

上述传递体包括释放绳,该释放绳具有筒状的管部件与传递部件,该传递部件按照可在该管部件的内周而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传递体按照通过移动上述被操作部,上述传递部件向前移动的方式构成;

上述轴部连接有上述传递部件中的位于与上述被操作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并且在上述传递部件的往复移动时,与该传递部件一起地移动;

在上述旋转部上设置支承部,该支承部向上述排水管的内部突出,并且在至少使上述排水口开放的状态,装载上述被支承部件,由此,支承上述被支承部件;

上述支承部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可一边伴随上述旋转部的旋转而转动,一边上下移动,并且在伴随上述轴部的移动,上述旋转部进行旋转时,该支承部进行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

按照伴随上述支承部的上下移动,上述被支承部件和上述塞盖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式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9的排水塞装置中,伴随旋转部的旋转,支承部一边旋转一边向上移动,由此通过支承部将被支承部件上抬。其结果是,塞盖向上移动,使排水口开放。另一方面,伴随旋转部的旋转,支承部一边旋转一边向下移动,由此,被支承部件向下移动。其结果是,塞盖向下移动,将排水口闭锁。

在这样的排水塞装置中,按照上述技术方案9,可通过较简单的方案,将轴部的运动变换为旋转部的旋转运动,进而可使支承部上下移动。于是,可提高塞盖侧机构部的动作稳定性。

此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9,可谋求塞盖侧机构部的简化、小型化。由此,可提高塞盖侧机构部相对排水管的安装自由度。

另外,支承部还可为与旋转轴不同轴地设置于旋转部的轴向端面上的突起,也可为从旋转部的外周朝向外侧而突出的杆状部件。

技术方案10.涉及技术方案9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在移动上述被操作部时,上述支承部中的沿垂直方向的移动量大于上述轴部的移动量的方式构成。

另外,“支承部的沿垂直方向的移动量”还可指沿塞盖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上升量)。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0,可一边谋求塞盖的更可靠的上下移动,一边使轴部的往复移动量(行程量)更小。于是,可使沿轴部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塞盖侧机构部的长度更小。由此,可提高塞盖侧机构部相对排水管的安装自由度。另外,可减小为了使排水口开闭而必要的被操作部的往复移动量,可提高操作性。

此外,可减小被操作部的往复移动量,由此,可更加可靠地防止在使用者要使排水口开闭时,被操作部的移动量不够,排水口的开闭失败的情况。由此,可谋求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的提高。

另外,上述技术方案10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方式为:比如,调节从旋转部的旋转轴到支承部(特别是,支承被支承部件的部位)的距离(旋转半径),或调节设置于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倾斜面状部分的相对轴部的移动方向的倾斜角度“即,轴部的单位移动量的旋转部的旋转量(旋转角度)”。

技术方案11.涉及技术方案9或10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管包括:构成上述排水的流路的筒状的主管;筒状的安装管,该筒状的安装管相对该主管的外周而突出,与上述主管连通;

上述安装管在本身的内周包括沿本身的轴向而延伸的凹部;

上述轴部具有设置于该凹部中的突部;

上述旋转限制部由上述突部、与上述安装管中的形成上述凹部的部位构成。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1,可通过利用排水管(安装管),实现旋转限制部。于是,可进一步谋求设备的小型化、简易化,并且可进一步抑制制造成本。

技术方案12.涉及技术方案9~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管包括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该排水管侧支承部接触有上述旋转部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并且在上述旋转部的旋转时,上述端面进行滑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2,旋转部可在其旋转时,于排水管旋转支承部上滑动。于是,可更加稳定地使旋转部旋转,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动作稳定性。

此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2,由于通过排水管的一部分构成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故可进一步谋求设备的小型化、简易化,可进一步谋求制造成本的抑制。

技术方案13.涉及技术方案1~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旋转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状;

上述旋转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在其全部区域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的倾斜度恒定的螺旋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3,在移动轴部时,在轴侧接触部中,可使与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分平时为同一部分。于是,在移动被操作部时,可稳定地使旋转部旋转,可谋求动作稳定性的提高。

此外,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3,在移动被操作部时,使用者可更加可靠地感觉到在被操作部中产生的负荷的变化(上述负荷因比如,在用于使传递部件进行返回移动的返回力施加部等中产生的力的变化、在轴侧接触和旋转侧接触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变化、开塞的状态等而变化)等。其结果是,使用者可在使排水口开闭时,经由被操作部,更加可靠地把握塞盖的状况等,进而可更加可靠地防止产生操作错误等的情况。

技术方案14.涉及技术方案1~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旋转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状;

上述旋转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的倾斜度非恒定的形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4,通过考虑在移动被操作部时,作用于轴部等上的力等,调节旋转侧接触部的倾斜度,可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比如,还可在移动被操作部以使旋转部旋转时,考虑在旋转部开始旋转而开塞之前,与开塞后的场合相比较,要求较大的力,使旋转侧接触部中,移动被操作部以使旋转部旋转时最初与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分的倾斜度比旋转侧接触部的其它的部分的倾斜度缓和。在此场合,可使在开始使旋转部旋转而开塞时必要的被操作部的按压力较小。

另外,比如,设置用于使传递部件进行返回移动的返回力施加部(比如弹簧部件)等,在按照伴随被操作部的向前运动,从上述弹簧部件等相对被操作部,于其返回移动方向而作用的力变大的方式构成的场合,也可使旋转侧接触部中的,在从上述返回力施加部等相对被操作部,于其返回移动方向而作用的力大于规定值的阶段而与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分的倾斜度比旋转侧接触部的其它的部分的倾斜度缓和。在该场合,比如在移动被操作部时的最后的阶段(被操作部的压入完成前的阶段)等时,可将为了使旋转部旋转而必须要求施加给被操作部的按压力抑制在较小程度。

此外,也可比如,针对旋转侧接触部中,在为了使旋转部旋转而必须要求施加给被操作部的按压力较小即可的阶段(比如,在旋转部的旋转开始后,到没有各部件之间的游隙或间隙的阶段)而与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分,使该倾斜度较陡。在该场合,即使在被操作部的移动量(操作量)较小的情况下,仍可较大地移动传递部件、支承部。

技术方案15.涉及技术方案1~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状;

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在其全部区域,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的倾斜度恒定的螺旋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5,实现基本上与上述技术方案13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6.涉及技术方案1~1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状;

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呈相对上述轴部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倾斜度非恒定的形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6,实现基本上与上述技术方案14相同的作用效果。即,通过考虑在移动被操作部时作用于轴部上的力等,调节轴侧接触部的倾斜度,可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16的排水塞装置,比如可列举将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列举的旋转侧接触部的方案应用于轴侧接触部中的与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的类型等。

技术方案17.涉及技术方案1~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部可沿本身的轴向而进行往复移动;

至少上述旋转侧接触部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状;

上述旋转部包括倾斜面状的旋转侧面对部,该旋转侧面对部沿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面对,以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相同的朝向而倾斜;

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

伴随上述轴部的向前移动,上述轴侧接触部按压上述旋转侧接触部和上述旋转侧面对部中的一者,由此,上述旋转部相对上述轴部而向一方侧相对旋转;

同时伴随上述轴部的返回移动,上述轴侧接触部按压上述旋转侧接触部和上述旋转侧面对部中的另一者,由此,上述旋转部相对上述轴部而向另一方侧相对旋转。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7,可通过使轴部进行拉压动作(往复),在两个方向使旋转部旋转。于是,不必要求设置用于在另一者侧使旋转部旋转的部件(比如,由弹簧部件构成的返回力施加部等,可进一步谋求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设备的简化(小型化)。

另外,由于具有旋转侧面对部,故可防止轴部非故意地移动的情况。由此,可更加可靠地防止被操作部的非故意的移动,可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

技术方案18.涉及技术方案1~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部可沿本身的轴向而往复运动;

至少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与上述旋转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呈相对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状;

上述轴部包括倾斜面状的轴侧背面倾斜部,该轴侧背面倾斜部位于沿本身的运动方向,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呈上述倾斜面状的部位的背后,以上述轴侧接触部中的与呈上述倾斜面状的部位相同的朝向而倾斜;

上述旋转部包括可与上述轴侧背面接触部接触的第2旋转侧接触部;

上述旋转部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

伴随上述轴部的向前移动,进行上述轴侧接触部相对上述旋转侧接触部的按压、以及上述轴侧背面倾斜部相对上述第2旋转侧接触部的按压中的一者,由此,上述旋转部相对上述轴部,向一方侧而相对旋转;

伴随上述轴部的返回移动,进行上述轴侧接触部相对上述旋转侧接触部的按压、以及上述轴侧背面倾斜部相对上述第2旋转侧接触部的按压中的另一者,由此,上述旋转部相对上述轴部,向另一方侧而相对旋转。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8,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17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可进一步谋求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设备的简化(小型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使用方便性。

技术方案19.涉及技术方案1~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排水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水塞装置包括:

旋转环,该旋转环在可以上述轴部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而旋转的状态,安装于上述轴部上,并且可与该轴部一起地移动,并且具有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被卡合部;

筒状的锁定用筒部,该锁定用筒部设置于上述轴部中的安装上述旋转环的部位的外周,并且不能相对上述安装对象物和上述槽体中的一者而移动;

上述锁定用筒部包括筒侧槽部,该筒侧槽部沿其周向而设置多个,沿上述轴部的运动方向而延伸;

并且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按照交替地进行下述动作的方式构成,该动作指,通过相对上述锁定用筒部使上述轴部移动而超过沿其轴向的规定位置,相对设置于锁定用筒部上的卡合齿,卡合上述被卡合部;解除上述被卡合部相对上述卡合齿的卡合,上述被卡合部落入上述筒侧槽部中,同时上述轴部返回到规定的返回位置;

上述轴部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上述突起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轴部移动时,平时设置于上述筒侧槽部中;

按照通过在上述筒侧槽部中设置上述突起部,以发挥作为上述旋转限制部的功能的方式构成。

一般在锁定机构(比如,推力锁定机构)中采用筒侧槽部,以便在无法相对旋转的状态移动旋转环(被卡合部),但是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9,采用筒侧槽部以便还实现作为限制轴部的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部的功能。即,筒侧槽部共同地用于限制旋转环的相对旋转的方面,以及限制轴部的相对旋转的方面的2个方面。于是,在设置锁定机构的同时,可更加可靠地防止设备复杂化的情况。其结果是,可更加可靠地谋求设备的简化(小型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口装置的结构的部分剖开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轴部、保持部件等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表示轴部、保持部件等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轴部、保持部件等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排水口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塞盖侧机构部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表示旋转侧接触部、旋转侧面对部等的结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9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锁定机构等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用于说明卡合齿与导向齿的结构、以及两者的位置关系的展开示意图;

图12(a)~图12(d)为用于说明被卡合部的移动形态等的展开示意图;

图13为表示还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侧接触部的结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14为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侧接触部的结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15为表示再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侧接触部的结构的局部剖开的放大主视图;

图16为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轴侧背面倾斜部和第2旋转侧接触部等的局部剖开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像图1和图2所示的那样,排水塞装置1包括排水口装置2和操作装置3,其安装于槽体和作为安装对象物的浴缸100中。

另外,浴缸100包括底壁部101和侧壁部102,该侧壁部102立设于该底壁部101的外周。此外,在底壁部101上,以贯通方式形成排水用的排水口103,在侧壁部102的上部,以贯通方式形成作为用于防止水相对侧壁部100的溢出的通孔的溢流口10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部102和位于其背面侧的墙、护裙等的结构物st之间是较窄的。即,浴缸100中的安装有操作装置3的部位的内部空间较小。

首先,对排水口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排水口装置2像图2所示的那样,设置于排水口103上,其包括排水口部件21、排水管22、支承轴机构23与塞盖24。

排水口部件21呈筒状,其插设于排水口103中。另外,排水口部件21在自身的内部保持上述支承轴机构23。

排水管22包括主管22a与分支管22b。主管22a呈沿垂直方向而延伸的筒状,其与排水口部件21同轴地设置于排水口部件21的下方。浴缸100内的水通过排水口部件21的内部和主管22a的内部而排出。

分支管22b从主管22a的外周,沿与主管22a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而延伸。另外,对于分支管22b,其内部空间与主管22a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分支管22b经由在图中未示出的连接管,与操作装置3的后述的管32连接。

支承轴机构23包括杆状的支承轴23a,该支承轴23a可接触后述的传递部件33a的另一端部,并且在支承轴23a的上端部安装有塞盖24。另外,在支承轴机构23上,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锁定机构(比如,推力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每当上述传递部件33a进行向前移动(从操作装置3向排水口装置2侧的移动)时,交替地进行将支承轴23a锁定于规定的上方位置的动作、与伴随锁定解除将支承轴23a设置于上述上方位置的下方的位置的动作。

另外,支承轴机构23包括在图中未示出的返回力施加部(比如,弹簧部件等)。在解除上述锁定机构的锁定的状态,除了锁闭排水口103的场合以外,通过上述返回力施加部,相对上述传递部件33a施加返回运动方向的(从排水口装置2朝向操作装置3侧的)偏置力。

塞盖24包括圆板状的塞盖主体24a与环状的密封部24b,该密封部24b设置于塞盖主体24a的背面。在伴随支承轴23a的向下运动,塞盖24进行向下运动时,上述密封部24b与排水口部件21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将排水口103锁闭。另一方面,在伴随支承轴23a的向上运动,塞盖24进行向上运动时,上述密封部24b与排水口部件21的内周面离开,由此,将排水口103开放。

下面对操作装置3的结构进行说明。操作装置3像图1所示的那样,包括安装部件31、管32、释放绳33与操作侧机构部34。

安装部件31呈筒状,穿过溢流口104。另外,安装部件31包括凸缘部31a,该凸缘部31a在安装部件31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外螺纹部31,该外螺纹部31形成于凸缘部31a的另一端部侧的外周面。此外,安装部件31在其另一端部的内周,具有沿其周向而等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安装用突部31c(参照图3)。

管32呈基本直角地弯曲的筒状,在其一端侧(溢流口104侧)的内周,包括内螺纹部32a,该内螺纹部32a可螺合上述外螺纹部31b。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一边于侧壁部102的里侧,与溢流口104同轴地设置管32,一边通过溢流口104,使安装部件31的外螺纹部31b与上述内螺纹部32a螺合,一边通过凸缘部31a和管32的一端面夹持侧壁部102,由此,管32与安装部件31连接,并且安装于侧壁部102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在侧壁部102的内面和管32的一端面之间,设置通过可弹性变形的材料而形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3s,通过密封部件3s,谋求相对安装部件31和管32与浴缸100之间的漏水的防止。

另外,在管32中的设置于操作侧机构部34的另一端侧上部的部分,形成狭缝部32b,该狭缝部32b于与后述的内侧筒部341b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而延伸。

此外,在管32的另一端部(下端部),连接与上述排水管22连接的连接管(在图中未示出)。由此,通过安装部件31的内部而流入管32的内部的排水通过上述连接管流落到排水管22中。

释放绳33设置于支承侧机构23和操作侧机构部34之间,其包括由绳等构成的长条状的传递部件33a、与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条筒状的管部33b。传递部件33a设置于管部件33b的内周,可相对管部33b而往复移动。

操作侧机构部34包括保持部件341、旋转部342、操作侧旋转支承部343与操作部件344。

保持部件341由树脂形成,其为用于将旋转部342、操作部件344等保持于管32的内部的部件。保持部件341像图3~图5所示的那样,包括外侧环状部341a、内侧筒部341b与臂部341c。

外侧环状部341a呈其外径与上述安装部件31的内径基本相同的环状。另外,外侧环状部341a包括于与其轴向平行的方向,从其另一端面突出的爪部341d(参照图4、图5)。爪部341d于外侧环状部341a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为3个),在各爪部341d的前端部,形成向外周侧突出的卡合部341e。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保持部件341由树脂制成,故爪部341d的前端部可沿外侧环状部341a的径向而弹性变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通过卡合部341e和外侧环状部341a的另一端部,夹持上述安装部件1的安装用突部31c,由此,相对安装部件31安装保持部件341。

内侧筒部341b位于外侧环状部341a的内侧,呈其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两者开口的筒状。另外,在内侧筒部341b的内周,上述旋转部342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穿过。另外,在内侧筒部341b中,其一端侧开口的内径小于另一端侧开口的内径,其结果是,旋转部342可从其另一端开口而穿过内侧筒部341b,另一方面,不会从内侧筒部341b的一端侧开口而抽出。另外,在内侧筒部341b的外周,形成向其径向外侧而突出的板状的旋转防止用突部341f,该旋转防止用突部341f设置于管32的狭缝部32b中。其结果是,保持部件341于其周向,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并且谋求保持部件341的旋转防止。

臂部341c用于将外侧环状部341a的内周面和内侧筒部341b的外周面连接,通过外侧环状部341a的内侧保持内侧筒部341b。臂部341c沿外侧环状部341a的周向,等间隔地按照多个(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为3个)设置。另外,在邻接的的臂部341c之间形成间隙,流入安装部件31的内部空间的水通过上述间隙,流入管32中。

返回到图1,旋转部342呈圆筒状,设置于操作部件344的后述的轴部344b的外周(参照图1)。另外,旋转部342沿其周向,可相对上述轴部344b而旋转。另外,在旋转部342的另一端面的外周侧,形成弯曲凹状的凹部342a(参照图5),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嵌入该凹部342a,由此,在旋转部342的外周侧固定有传递部件33a。另外,在旋转部342旋转时,通过旋转部342,沿其旋转方向按压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其结果是,沿旋转部342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进行向前移动(从操作部件3向排水口装置2侧的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通过轴部344b、旋转部342、释放绳33与支承轴23a,构成传递体tm1,该传递体tm1设置于被操作部344a和塞盖24之间,将被操作部344a的位移传递给塞盖24侧。

另外,在旋转部342的内周,形成旋转侧接触部342b(参照图3等),该旋转侧接触部342b呈倾斜面状,相对旋转部342的周向而倾斜。旋转侧接触部342b为沿旋转部342的旋转轴方向,可与后述的轴部344b的轴侧接触部344d接触的部位。另外,旋转侧接触部342b中的与轴侧接触部344d的部位按照在全部区域,呈相对上述旋转轴方向的倾斜恒定的螺旋状的方式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侧接触部342b按照2个而设置于旋转部342的内周。

操作侧旋转支承部343按照封闭内侧筒部341b的另一侧开口和凹部342a的开口的方式,通过螺钉紧固而相对内侧筒部341b固定。即,操作侧旋转支承部343经由保持部件341和安装部件31,相对浴缸100而间接地安装。

另外,操作侧旋转支承部343像图3~图5所示的那样,包括封闭内侧筒部341b的另一端侧开口等的平板状的板状部343a、与相对该板状部343a的中心而突出的杆状部343b。

板状部343a中的至少与旋转部342的另一端面面对的部位呈平滑的平滑状,在旋转部342的旋转时,相对该面对的部位,旋转部342的另一端面一边接触,一边在其上滑动。

杆状部343b呈筒状,为在外周面,具有多个于其轴向而延伸的肋(突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结构。另外,杆状部343b的根部分呈圆柱状,通过该根部分支承旋转部342。

操作部件344像图1所示的那样,穿过溢流口104,按照可沿溢流口104的延伸方向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操作部件344包括被操作部344a与轴部344b,该被操作部344a从浴缸100的贮水空间侧而观看,呈圆形,该轴部344b沿其移动方向而串联地固定。

被操作部344a为在使排水口103开闭时,使用者所操作的部分,在浴缸100(侧壁部102)的表面侧表现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在排水口103的闭锁时,被操作部344a的表面与凸缘部31a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构成,被操作部344a平时不相对安装部件31的表面而突出。由此,谋求外观品质、安全性的提高。

轴部344b呈杆状,其沿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而延伸,并且具有在与被操作部344a相反的一侧开口的孔部344c(参照图5)。在孔部344c中形成多个凹部,该凹部呈与上述杆状部343b的肋相对应的形状。另外,杆状部343b的肋设置于孔部344c的凹部内,杆状部343b穿过孔部344c。由此,轴部344b不能相对杆状部343b,进而浴缸100而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杆状部343b和轴部344b中的形成孔部344c的部位,构成限制轴部344b相对浴缸100的相对旋转的旋转限制部。

另外,像图3~图5所示的那样,在轴部344b的外周上,形成2个轴侧接触部344d,该轴侧接触部344d向外侧突出,呈扇形状。各轴侧接触部344d为不能使内侧筒部341b的一端侧开口通过的尺寸,平时设置于旋转部342的内侧。另外,在使操作部件344往复移动时,轴侧接触部344d中的位于轴部344b的往复移动方向前方侧的面可与旋转侧接触部342b实现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轴侧接触部344d与旋转侧接触部342b,构成运动方向变换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侧机构部34按照从浴缸100的表面侧(贮水空间侧),相对安装部件31,自由安装、取下的方式构成。在相对安装部件31安装操作侧机构部34时,首先,连接释放绳33的操作侧机构部34以规定朝向,从浴缸100的表面侧,穿过安装部件31的内部。另外,在按照相对狭槽部32b,可插入旋转防止用突部341f的方式,使保持部件341对位后,一边使形成于卡合部341e的前端部外周的锥状部分与安装用突部31c接触,一边将操作侧机构部34压入安装部件31的里侧,由此,使爪部341d朝向径向内侧,慢慢地弹性变形。接着,如果爪部341d以大于规定量的程度而弹性变形,则卡合部341e越过安装用突部31c,移向安装部件31的里侧,并且解除爪部341d的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形成通过外侧环状部341a的另一端面和卡合部341e,夹持安装用突部31c的形状,操作侧机构部34安装于安装部件31上。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可通过一次接触,相对安装部件31安装操作侧机构部34。

另一方面,在从安装部件31取下操作侧机构部34时,如果朝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而张拉操作侧机构部34,则可从安装用突部31c上取下卡合部341e,可从安装部件31上,取下操作侧机构部34。通过像这样,相对安装部件31自由安装、取下操作侧机构部34,安装部件31、管32的内周面的清扫或操作侧机构部34的故障时的部件的更换作业等变容易,谋求清扫性、维护性的提高。

下面对排水口103开闭时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使排水口103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按压被操作部344a,使操作部件344进行向前运动,由此,轴侧接触部344d按压旋转侧接触部342b,进而旋转部342相对轴部344b进行旋转。其结果是,通过旋转部342按压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沿旋转部342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进行向前移动。另外,由此,在管部件33b的内部传递部件33a进行向前运动,通过传递部件33a的另一端部,将支承轴23a上推。另外,如果将支承轴23a上推而超过规定位置,则通过上述锁定机构,在塞盖24与排水口部件21离开的状态,支承轴23a锁定于规定的上方位置,开放排水口103。

另一方面,在排水口103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与使排水口103开放时相同,通过按压被操作部344a,使操作部件344进行向前运动,使传递部件33a进行向前移动。借此,解除上述锁定机构对支承轴23a的锁定,通过重力、上述返回力施加部的作用,支承轴23a和塞盖24进行向下运动。其结果是,将排水口103锁闭。另外,通过返回力施加部的作用,在管部件33b内传递部件33a进行返回移动。按压于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由此,旋转部342于与使排水口103开放时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由此,通过旋转侧接触部342b按压轴侧接触部344d,轴部344b(操作部件344)进行返回移动,被操作部344a返回到其表面与凸缘部31a的表面共面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通过调节从旋转部342的旋转轴到旋转部342中的按压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的部位的距离(半径),或调节相对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的旋转侧接触部342b的倾斜角度,由此按压被操作部344a时,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的移动量大于操作部件344的移动量。

像以上具体描述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可通过利用倾斜面的非常简单的结构,将轴部344b的轴运动变换为旋转部342的旋转运动。于是,可有效地谋求排水塞装置1的稳定的动作,并且可谋求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以及排水塞装置1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的往复移动方向为与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操作部件344的周向),另外操作部件344与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可不串联。由此,可使沿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的操作装置3的长度非常小。其结果是,可一边确保良好的安全性、美感,一边可显著地提高安装自由度。

此外,可通过由轴部344b和杆状部343b构成的旋转限制部,使轴部344b相对浴缸100不能旋转,进而在使操作部件344向前移动时,可更加可靠地使旋转部342旋转。由此,可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

此外,由于传递部件33a的往复移动方向为与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操作部件344的周向),故不必要求将释放绳33弯曲。于是,可更加可靠地防止伴随释放绳33的弯曲,在传递部件33a和管33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大,操作性降低,或传递部件33a等产生破损的情况。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按压被操作部344a的表面时,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的移动量大于被操作部344a的移动量的方式构成。于是,可一边谋求塞盖24的更可靠的上下移动,一边使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量(行程量)更小。其结果是,可使沿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的操作部件3的长度更小,可进一步提高安装自由度。

再有,由于可减小为了使排水口103开闭而必要的被操作部344a的移动量,故在使用者要使排水口103开闭时,可更加可靠地防止被操作部344a的移动量不充分,排水口103的开闭失败的情况。由此,可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

另外,旋转侧接触部342b呈恒定倾斜度的螺旋状,故在使操作部件344向前移动时,在轴侧接触部344d,可使与旋转侧接触部342b接触的部分平时为同一部分。于是,在移动被操作部344a时,可稳定地使旋转部342旋转,可谋求动作稳定性的提高。

此外,在使被操作部344a向前移动时,使用者可更加可靠地感觉到在被操作部344a中产生的负荷的变化(上述负荷因比如,伴随由上述返回力施加部而产生的力的变化、在轴侧接触部344d和旋转侧接触部342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变化,排水口103的开闭状态等而变化)等。其结果是,使用者在使排水口103开闭时,可经由被操作部344a,更加可靠地把握操作部件344、塞盖24的状况等,进而可更加可靠地防止产生操作错误等的情况。

还有,由于旋转部342在其旋转时,在操作侧旋转支承部343上滑动,故可更加可靠地使旋转部342旋转,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动作稳定性。

再有,操作侧旋转支承部343具有旋转限制部的一部分(杆状部343b)。由此,可进一步谋求设备的小型化,可谋求安装自由度的进一步的提高、制造成本的降低。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相对操作装置3设置轴部344b、旋转部342、旋转限制部与运动方向变换部,但是,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像图6所示的那样,相对排水口装置4所具有的塞盖机构部5设置旋转部51、轴部52、旋转限制部与运动方向变换部。

下面对排水口装置4的结构进行说明。排水口装置4包括排水管41、作为被支承部件的通水部件42、支承轴43、头发捕获器(haircatcher:ヘアキャッチャ—)44、塞盖45与塞盖侧机构部5。

排水管41以与贯通而形成于底壁部101中的排水口103连通的方式,安装于底壁部101的背面上。更具体地说,在排水管41的上端部内周形成内螺纹部41e,在排水管41的上端部设置于底壁部101的背面上后,相对该内螺纹部41e,通过排水口103,螺合在外周具有外螺纹部47a的筒状的排水口部件47,在排水口部件47的上端部凸缘状部分和排水管41的上端部之间,夹持底壁部101,由此,将排水管41安装于底壁部101的背面上。接着,通过排水口103的排水流入排水管41的内部而排出。

另外,排水管41包括呈沿垂直方向而延伸的筒状的排水用的主管41a与筒状的安装管41b,该安装管41b从该主管41a的外周于水平方向突出而形成,本身的内部空间与主管41a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安装管41b的内周,形成沿其轴向而延伸的凹部41c。该凹部41c按照夹持安装管41b的中心轴的方式设置2个。

此外,排水管41包括板状的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41d,该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41d除了后述的支承突起51b的移动区域以外,封闭上述安装管41b的主管41a侧的开口。

通水部件42经由支承轴43,相对塞盖45而间接地安装,在排水管41(主管41a)的内部,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设置。通水部件42包括环状的外周壁部42a与下部捕获部42b,该下部捕获部42b从该外周壁部42a的内周,朝向内侧而延伸。

外周壁部42a以沿排水管41(主管41a)的内周面的方式设置于排水管41(主管41a)的内部。另外,通过使外周壁部42a的下端面处于装载于后述的支承突起51b上的状态,通水部件42支承于排水管41(主管41a)的内部。

在下部捕获部42b中,其内周部分固定于支承轴43上,包括沿外周壁部42a的径向而延伸的多个肋。在下部捕获部42b中,流过主管41a的排水通过形成于上述肋之间的间隙而流落,另一方面,捕获包含于排水中的灰尘等。

支承轴43呈杆状,其上端部安装于塞盖45的背面中间部,并且其下端侧部分固定于通水部件42上。由此,在伴随后述的支承突起51b的上下移动,通水部件42上下移动时,与通水部件42一起地使支承轴43和塞盖45进行上下移动。

头发捕获器44(haircatcher:ヘアキャッチャ—)从支承轴43的外周朝向外周侧而扩展,具有捕获包含于流过主管41a的排水中的灰尘等的功能。

塞盖45包括由树脂等形成的圆板状的塞盖主体45a与环状的密封部45b,其安装于该塞盖主体45a的背面外周侧,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比如橡胶、树脂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在支承突起51b向下移动时,与通水部件42和支承轴43一起,塞盖45向下移动,密封部45b的外周部分的全部区域与底壁部101接触,由此,将排水口103锁闭。另一方面,在支承突起51b向上移动时,与通水部件42和支承轴43一起地,塞盖45向上移动,密封部45b与底壁部101离开,由此使排水口103开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水口103的开放时,外周壁部42a的下端面与支承突起51b接触,但是在排水口103的闭锁时,外周壁部42a的下端面与支承突起51b离开。由此,在排水口103的锁闭时,可使塞盖45(packing部45b)可靠地与底壁部101接触,可获得良好的水密封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浴缸100的外侧上拉塞盖45、支承轴43,可从排水管41,一次地取下单元46,该单元46由通水部件42、支承轴43、头发捕获器(haircatcher:ヘアキャッチャ—)44和塞盖45构成。另外,在该单元46从排水管41上取下的状态,排水管41(主管41a)内部处于仅仅支承突起51b稍稍突出的状态。由此,可谋求维护性、清扫性的提高。

塞盖机构部5安装于安装管41b上,像图7所示的那样,包括旋转部51、轴部52与开口盖部53。

旋转部51在可相对安装管41b的内周而旋转的状态穿过,呈其旋转轴方向的一端部通过圆板部51a而闭塞的圆筒状。另外,在圆板部51a中的位于排水管41(主管41a)的内部空间侧的表面的外周侧,设置作为向排水管41(主管41a)的内突出的支承部的支承突起51b。

支承突起51b呈于水平方向延伸的杆状,按照其前端不到达主管41a的中心(主管41a的中心轴)的方式而是较短的。另外,通过旋转部51的旋转,支承突起51b一边旋转,一边向下移动,如上所述,伴随支承突起51b的上下移动,排水口103开闭。另外,在旋转部51的旋转时,圆板部51a的表面一边与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41d接触,一边在其上滑动。

另外,像图8所示的那样,在旋转部51的圆筒状部分,贯通形成2个倾斜槽部51c,该倾斜槽部51c相对该轴向而倾斜。另外,通过旋转部51中的形成倾斜槽部51c中的部位中的位于主管41a侧(轴部52的向前移动方向前方侧)的部位,形成旋转侧接触部51d。另外,通过旋转部51中的形成倾斜槽部51c中的部位中,位于与主管41a侧(轴部52的返回移动方向前方侧)相反一侧的部位,形成旋转侧面对部51e。

旋转侧面对部51e以与旋转侧接触部51d相同的朝向而倾斜,两者处于沿旋转部51的轴向而面对的状态。另外,在旋转侧接触部51d与旋转侧面对部51e之间,设置轴部52的后述的轴侧接触部52a,在轴部52进行向前移动时,轴侧接触部52a与旋转侧接触部51d线接触,在轴部52进行返回移动时,轴侧接触部52a与旋转侧面对部51e线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旋转侧接触部51d与旋转侧面对部51e中,与轴侧接触部52a接触的部位在全部区域,相对旋转部51的旋转轴方向(轴部52的运动方向),具有恒定的倾斜度。

轴部52以可于其轴向而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旋转部51的内周。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轴部52上连接传递部件33a的另一端部(位于与被操作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伴随传递部件33a的往复移动,轴部52进行往复移动。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被操作部既可像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进行往复移动,也可不同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而进行旋转。但是,传递部件33a按照伴随被操作部的移动,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

另外,轴部52包括2个轴侧接触部52a,该轴侧接触部52a呈圆柱状,从其外周向外侧突出。在轴侧接触部52a中,其基端侧部分设置于旋转侧接触部51d和旋转侧面对部51e之间,并且其前端侧部分设置于安装管41b的凹部41c中。通过将轴侧接触部52a的前端侧部分设置于凹部41c中,限制轴部52相对安装管41b,进而浴缸100的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轴侧接触部52a的前端侧部分相当于设置于凹部41c中的突部,通过轴侧接触部52a的前端侧部分、与安装管41b中的形成凹部41c的部位,构成旋转限制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通过轴侧接触部52a、旋转侧接触部51d与旋转侧面对部51e,构成运动方向变换部,通过释放绳33、轴部52、旋转部51、通水部件42与支承部43,构成将被操作部的位移传递给塞盖45侧的传递体tm2(参照图6)。

开口盖部53呈板状,将安装管41b中的与主管41a相反一侧的开口锁闭,由此,阻止旋转部51和轴部52相对安装管41b的抽出。另外,在开口盖部53的中心部分,形成于板厚方向贯通的孔部,通过该孔部,传递部件33a的另一端部与轴部52连接。此外,在开口盖部53中,通过规定的螺母部件54,固定管部件33b的另一端部。

下面对排水口103开闭时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使排水口103从关闭状态变到打开状态时,通过被操作部的移动,使轴部52进行向前动作,由此,轴侧接触部52a按压旋转侧接触部51d,进而旋转部51相对轴部52而旋转。其结果是,支承突起51b一边旋转,一边向上移动,通过支承突起51b,将通水部件42上抬。由此,塞盖45处于与底壁部101离开的状态,使排水口103开放。

另一方面,在使排水口103从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时,通过移动被操作部,使传递部件33a进行返回移动。由此,轴侧接触部52a按压旋转侧面对部51e,进而旋转部51相对轴部52,在与开塞时相反的一侧而进行旋转。其结果是,支承突起51b一边旋转,一边向下移动,通过重力,通水部件42、塞盖45向下移动。其结果是,塞盖45处于与底壁部101接触的状态,将排水口103锁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通过调节从沿旋转部51的径向的旋转部51的旋转轴到支承突起51b的距离(旋转半径),或调节旋转侧接触部51d相对轴部52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倾斜角度,移动被操作部时,支承突起51b沿垂直方向的移动量大于轴部52的移动量。

如上所述,按照本第2实施方式,可通过比较简单的方案,将轴部52的运动变换为旋转部51的旋转运动,进而可使支承突起51b旋转。于是,可提高塞盖侧机构部5的动作稳定性。

再有,由于按照在移动被操作部时,支承突起51b的沿垂直方向的移动量大于轴部52的移动量的方式构成,故可一边谋求塞盖45的更加可靠的上下移动,一边使轴部52的往复移动量(行程量)更小。于是,可使沿轴部52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塞盖侧机构部5的长度更小。由此,可提高塞盖侧机构部5限定排水管41的安装自由度。另外,由于可减小为了使排水口103开闭而必要的被操作部的往复移动量,故可提高操作性,并且可谋求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的提高。

还有,由于旋转部51在其旋转时,在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41d上滑动,故可更加稳定地使旋转部51旋转,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动作稳定性。另外,由于通过排水管41的一部分,构成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41d,故可进一步谋求设备的小型化、简化,可进一步谋求制造成本的抑制。

此外,按照本第2实施方式,可通过使轴部52进行拉压动作(往复),于2个方向使旋转部51旋转。于是,不必设置用于使旋转部51在另一者侧旋转的部件(比如,由弹簧部件构成的返回力施加部等),可进一步谋求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设备的简化(小型化)。

另外,由于具有旋转侧面对部51e,可防止轴部52因不小心而移动的情况。由此,可更加可靠地防止被操作部的因不小心的移动,可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

(第3实施方式)

下面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区别为中心,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相对排水口装置2的支承轴机构23,设置锁定机构,但是,在本第3实施方式的场合,像图9所示的那样,相对操作装置3的操作侧机构部34,设置锁定机构345。

具体来说,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轴部344b像图10所示的那样,包括筒状的外侧筒部344e与杆状的内侧轴部344f,该内侧轴部344f与该外侧筒部344e同轴地设置于该外侧筒部344e的内部,通过设置于内侧轴部344f的外周上的旋转环346,构成锁定机构345的一部分。另外,操作侧旋转支承部383包括第1结构部383c、与组装于其上的第2结构部383d,通过将2个结构部383c、383d的一部分组合,构成为,构成锁定机构345的一部分的锁定用筒部383e。

外侧筒部344e为,在其外周具有上述轴侧接触部344d的部位。

内侧筒部344f在本身的另一端部外周,包括缩颈部分,相对该缩颈部分的外周,设置环状的旋转环346。另外,在内侧轴部344f中的旋转环346的被安置部分的一端侧形成突起部344g,该突起部344g沿轴部344b的轴向而延伸。突起部344g沿内侧轴部344f的周向而等间隔地按照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设置。

旋转环346以可以轴部344b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而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内侧轴部344f,在轴部344b的往复移动时,可伴随轴部344b而移动。另外,在旋转环346的外周上,设置于外侧突出形成的被卡合部346a。被卡合部346a沿旋转环346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3个。另外,被卡合部346a按照在沿旋转环346的径向,辨认其外周面时,呈梯形状的方式构成。

在第1结构部383c中,另一端部(与被操作部344a相反一侧的端部)呈凸缘状的圆筒状,其一端侧设置于外侧筒部344e和内侧轴部344f之间。另外,第1结构部383c通过螺纹紧固而固定于上述内侧筒部341b的另一端部,进而相对浴缸100不能移动。

另外,在第1结构部383c的内周,沿其周向而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的卡合齿384。各卡合齿384沿第1结构部383c的轴向而延伸,在卡合齿384的另一端面(朝向第1结构部383c侧的面)上,像图11所示的那样,从其周向一端,朝向另一端,依次而设置第1斜面部384a,正交面部384b和第2斜面部384c。

第1斜面部384a从卡合齿384的另一端面的周向一端朝向正交面部384b,向第1结构部383c的一端侧而倾斜。正交面部384b设置于2个斜面部384a、384c之间,朝向与第1结构部383c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而延伸。第2斜面部384c从正交面部384b的另一端,朝向卡合齿384的另一端面的周向另一端,于与第1斜面部384a相同的倾斜方向而倾斜。

此外,在各卡合齿384之间,形成于第1结构部383c的轴向(轴部344b的运动方向)而延伸的筒状槽部384d。筒状槽部384d沿第1结构部383c的周向而等间隔地按照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而设置。在筒侧槽部384d上,设置上述被卡合部346a,与突起部344g。

第2结构部383d按照将第1结构部383c中的与被操作部344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开口封闭的方式安装于第1结构部383c上(参照图10)。另外,在第2结构部383d中的穿过第1结构部383c的部位的一端部设置导向齿385。导向齿385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呈朝向一端而突出的形状。在导向齿385的一端面(朝向卡合齿384侧的面)上,依次从其周向一端朝向另一端设置第1正交面部385a、第1倾斜部385b、第2正交面部385c与第2倾斜部385d。

第1正交面部385a和第2正交面部385c朝向与第1结构部383c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而延伸,第1倾斜部385b从第1正交面部385a的一端而延伸。第1倾斜部385b和第2倾斜部385d按照夹持第2正交面部385c的方式设置,以与上述斜面部384a、384c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而倾斜。

此外,在邻接的各导向齿385之间形成间隙部385e。

然后,按照下述方式,设定卡合齿384和导向齿385的相对位置关系,该方式为:在将第1结构部383c和第2结构部383d组合的状态,第1斜面部384a与第1斜面部385b和第2斜面部385d面对,第2斜面部384c与第2倾斜部385d和间隙部385e面对。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通过第1结构部383c中的于内周具有卡合齿384和筒侧槽部384d的圆筒状部分,与第2结构部383d中的插到第1结构部383c,并且具有导向齿385的部分,构成锁定用筒部383e。

然后,参照图12(a)~图12(d),对通过被操作部344a的按压而使轴部344b进行向前移动时的被卡合部346a的动作、状态,与轴部344b、传递部件33a的位置等进行说明。

首先,在被卡合部346a设置于筒侧槽部384d上的状态(参照图1),通过来自上述返回力施加部的偏置力,轴部344b(轴侧接触部344d)通过旋转部342(旋转侧接触部342b)而按压,轴部344b保持于比较的一端侧。由此,传递部件33a保持于规定的第1位置,排水口103处于通过塞盖24而锁闭的状态。

在该状态,如果通过按压被操作部344a,使轴部344b进行向前移动,相对锁定用筒部383e,轴部344b移动而超过沿其轴斜的规定位置,则像图12(a)所示的那样,被卡合部346a中的向前移动方向前方侧的面一边与导向齿385的第1倾斜部385b接触,一边在该第1倾斜部385b上滑动,在被卡合部346a最大地与第2正交面部385c接触之前,旋转环346旋转。

接着,如果解除对被操作部344a的按压力(施加于轴部344b上的向前移动方向的力),则通过来自上述返回力施加部的偏置力,借助旋转部342(旋转侧接触部342b),按压轴部344b(轴侧接触部344d),由此,轴部344b和旋转环346进行返回移动。然后,像图12(b)所示的那样,被卡合部346a的返回移动方向前方侧的面一边与卡合齿384的第1斜面部384a接触,一边在第1斜面部384a上滑动,在被卡合部346a与正交面部384b接触之前,旋转环346旋转。由此,被卡合部346a与卡合齿384卡合,轴部344b保持于比较的另一端侧(参照图9)。另外,传递部件33a保持于相对上述第1位置的排水口装置2侧的第2位置。其结果是,处于将塞盖24上推的状态,进而排水口103保持于打开状态。

在该状态,如果再次按压被操作部344a,相对轴部344b,施加其向前移动方向的力,则像图12(c)所示的那样,被卡合部346a的向前方向前方侧的面一边与导向齿385的第2倾斜部385d接触,一边在该第2倾斜部385d上滑动,旋转环346旋转,直至被卡合部346a到达间隙部385e。

然后,如果解除对被按压部344a的按压力(作用于轴部344上的向前移动方向的力),则通过来自返回力施加部的偏置力,轴部344b和旋转环346进行返回运动。接着,像图12(d)所示的那样,被卡合部346a的返回移动方向前方侧的面一边与卡合齿384的第2斜面部384c接触,一边在该第2斜面部384c上滑动,其结果是,解除被卡合部346a相对卡合齿384的卡合,并且被卡合部346a落入筒侧槽部384d中,轴部344b返回到规定的返回位置。由此,传递部件33a保持于上述第1位置,并且通过塞盖24将排水口103闭锁。

在之后,每当按压被操作部344a时,上述的被卡合部346a相对卡合齿384的卡合、与被卡合部346a相对卡合齿384的卡合的解除交替地进行。即,每当按压被操作部344a时,排水口103的开闭交替地进行。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在轴部344b的移动时,还是在停止时,相对筒侧槽部384d,平时设置突起部344g。由此,相对浴缸100,轴部344b不能够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通过第1结构部383c中的形成筒侧槽部384d的部位和突起部344g,构成旋转限制部。

如上所述,按照本第3实施方式,基本上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按照本第3实施方式,筒侧槽部384d共同地用于限制旋转环346的相对旋转、以及限制轴部344b的相对旋转的两个方面。于是,在设置锁定机构345的同时,可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设备的复杂化。其结果是,可更进一步可靠地谋求设备的简化(小型化)、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

另外,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也可比如,像下述那样而实施。显然,在下面没有列举的其它的应用例子、变更例子也当然是可能的。

(a)还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设置可相对轴侧接触部344d、52a而旋转的滚轮部,伴随被操作部的移动,上述滚轮部一边按压旋转侧接触部342b、51d,一边旋转。在此场合,在旋转部342、51旋转时,可相对轴侧接触部344d、52a(滚轮部),非常顺利地移动旋转侧接触部342b、51d,可有效地减小在轴侧接触部344d、52a与旋转接触部342b、51d之间产生的阻力。于是,可进一步降低操作部件344的移动所要求的力,可实现进一步良好的操作性。

(b)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旋转侧接触部342b、51d按照呈相对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旋转部342的旋转轴的延伸的方向)的倾斜度恒定的螺旋状的方式构成,但是相对操作部件344的往复移动方向的旋转侧接触部的倾斜度也可不必是恒定的。于是,比如像图13所示的那样,旋转部352的旋转侧接触部352b作为下述的类型,还可按照旋转侧接触部352c的倾斜度比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的倾斜度缓和的方式构成,而该类型包括:旋转侧接触起始端部352c,该旋转侧接触起始端部352c为在为了使排水口103开放,移动被操作部时,最初与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旋转侧接触终端部352d,该旋转侧接触终端部352d为在为了使排水口103开放,移动被操作部时,最后与轴侧接触部接触的部位;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该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位于旋转侧接触起始端部352c和旋转侧接触终端部352d之间。

通过像这样构成,通常,在旋转部352旋转而打开塞之前,在与打开塞后相比较,要求较大的力,而在使旋转部352旋转而打开塞时,可使必须要求作用于被操作部344a的力较小。其结果是,可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再有,“旋转侧接触起始端部352c的倾斜度比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的倾斜度缓和”指在平面上展开旋转侧接触部352b时,旋转部352的旋转轴和旋转侧接触起始端部352c之间的角度中的锐角的角度小于上述旋转轴和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之间的角度中的锐角的角度。另外,在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为弯曲形状,或具有多个角度不同的倾斜面的形状的场合,在平面上展开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时,在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的各部分,上述旋转轴和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在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为弯曲形状的场合,与旋转侧接触中间部352e接触的切线)之间的角中的锐角的角度大于旋转轴和旋转侧接触起始端部352c之间的角度中的锐角的角度。

还有,还可像图14所示的那样,旋转部362的旋转侧接触部362b中的在从上述返回力施加部,经由传递部件33a,相对被操作部344a,于其返回运动而作用的力大于规定值的阶段,与轴侧接触部344d接触的部分362c的倾斜度比旋转侧接触部中的其它的部分362d的倾斜度缓和。在此场合,比如,在使被操作部344a向前移动时的最后的阶段等的场合,可将为了使旋转部362旋转,必须要求作用于被操作部344a的按压力抑制在较小程度,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再有,比如还可针对旋转侧接触部中,在为了使旋转部342旋转,必须要求作用于被操作部344a的按压力较小的阶段(比如,在旋转部342的旋转开始后,到没有各部件之间的游隙、间隙的阶段),与轴侧接触部344d接触的部分,使其倾斜度较陡。在此场合,即使在被操作部344a的压入量(操作量)较小的情况下,仍可较大地移动传递部件33a。

(c)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旋转侧接触部342b、51d呈倾斜面状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像图15所示的那样,以轴部374b的轴侧接触部374d呈倾斜面状的方式构成,按照旋转部372的旋转侧接触部372b呈非倾斜面状(比如,突起状)的方式构成。另外,还可按照旋转侧接触部和轴侧接触部的2者呈倾斜面状的方式构成。

此外,在轴侧接触部呈倾斜面状的场合,轴侧接触部也可为螺旋状,其中,相对旋转部372的旋转轴的延伸的方向(旋转部372的周向)的倾斜度是恒定的。在此场合,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实现动作稳定性的提高,操作错误的防止的作用效果。

此外,还可使轴侧接触部的倾斜度不是恒定的,比如,将在上述(b)中给出的旋转侧接触部的结构用于轴侧接触部。在该场合,实现与在上述(b)中记载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轴侧接触部呈倾斜状的场合,按照设置可相对旋转侧接触部而旋转的滚轮部,伴随轴部的移动,上述滚轮部一边由轴侧接触部按压,一边旋转的方式构成。在此场合,在移动被操作部时,可相对轴侧接触部,非常顺利地移动旋转侧接触部(滚轮部),可有效地减小在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之间产生的阻力。其结果是,可进一步减小被操作部的移动所需要的力,可实现进一步良好的操作。

(d)像图16所示的那样,轴部374b包括相对其运动方向而倾斜的轴侧接触部374d,并且包括倾斜面状的轴侧背面倾斜部374e,该轴侧背面倾斜部374e沿其运动方向,位于轴侧接触部374d的背后,以与轴侧接触部374d相同的朝向而倾斜。另外,旋转部372也可包括可与轴侧接触部374d接触的旋转侧接触部372b,以及可与轴侧背面倾斜部374e接触的第2旋转侧接触部372c。此外,还可伴随轴部374b的向前移动,轴侧接触部374d按压旋转侧接触部372b,由此,旋转部372相对轴部374b,在一方侧而旋转,伴随轴部374b的返回移动,轴侧背面倾斜部374e按压第2旋转侧接触部372c,由此,旋转部372相对轴部374b,在另一方侧而旋转。在此场合,可通过对轴部374b进行推拉动作(往复移动),在两个方向使旋转部372旋转。于是,不必要求设置用于使旋转部372在另一方侧旋转的部件(比如,返回力施加部),可进一步谋求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抑制,设备的简化(小型化)。

另外,由于具有轴侧背面倾斜部374e和第2旋转侧接触部372c,故可防止轴部374b因不小心而移动的情况。由此,可更加可靠地防止被操作部的因不小心的移动,可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

(e)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轴侧接触部344d、52a与旋转侧接触部342b、51d分别按照2个而设置,但是,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的数量不限于此。比如,也可每次1个地设置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还可分别每次3个地设置两者。

(f)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轴侧接触部344d和旋转侧接触部342b以面接触的方式构成,但是,两者还可按照线接触或点接触的方式构成。在此场合,可使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的接触阻力更小。于是,可进一步降低移动被操作部时所需要的力,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另外,为了使轴侧接触部和旋转侧接触部为点接触,比如,可使旋转侧接触部和轴侧接触部中的一者为螺旋状,使旋转侧接触部和轴侧接触部中的另一者中的朝向上述一者的部分为在上述一者侧凸起的球面状,或为在上述一者侧突出的尖端状。

(g)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场合,通过于旋转部342的内周设置高差,构成倾斜面状的旋转侧接触部342b,但是,也可通过在旋转部342的内周设置槽,构成旋转侧接触部。另外,在轴侧接触部为倾斜面状的场合,也是相同的。

(h)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形成在轴部344b的外周设置旋转部342的结构,但是也可形成在轴部的内周设置旋转部的结构。另外,还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设置于轴部的内周上的轴侧接触部,与设置于旋转部的外周上的旋转侧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倾斜面状,由此,在轴部的移动时,相对轴部旋转部旋转。

(i)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旋转部342的旋转时,通过旋转部342,按压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由此,沿旋转部342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进行向前动作。相对该情况,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旋转部342的旋转时,通过旋转部342,拉动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由此,沿旋转部342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传递部件33a的一端部进行返回移动。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递部件33a通过可在管部件33b的内周而往复移动的绳等构成,但是传递部件的结构不限于此,比如,传递部件也可包括绳等与杆状的齿条部,该齿条部与该绳等的一端部串联,并且在侧面部分并列地设置多个齿。另外,还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旋转部的外周设置齿轮,并且上述齿条的齿与旋转部的上述齿轮啮合,由此,在相对轴部旋转部旋转时,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上述齿条部进行向前移动或返回移动。

(j)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在旋转部中的轴侧接触部的向前方向前方侧设置旋转侧接触部,但是,也可按照通过在旋转部中的轴侧接触部的返回方向前方侧设置旋转侧接触部,在轴部的返回运动时,轴侧接触部按压旋转侧接触部,旋转部旋转的方式构成。即,还可将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侧面对部51e用作旋转侧接触部。此外,在此场合,还可将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侧接触部51d用作旋转面对部,伴随轴部52的向前移动,轴侧接触部按压旋转面对部,由此,旋转部51相对轴部52,在一侧相对旋转,伴随轴部52的返回移动,轴侧接触部按压旋转侧接触部,由此,旋转部51相对轴部52,在另一侧旋转。

此外,比如,上述(d)中的第2旋转侧接触部372c还可用作旋转侧接触部。另外,在此场合,旋转侧接触部37用作第2旋转侧接触部,轴侧接触部374d用作轴侧背面倾斜部,轴侧背面倾斜部374e用作轴侧接触部。另外,伴随轴部374b的向前移动,轴侧背面倾斜部按压第2旋转侧接触部,由此,旋转部372相对轴部374b,在一侧而旋转,伴随轴部374b的返回移动,轴侧接触部按压旋转侧接触部,由此,旋转部372相对轴部374b,在另一侧而旋转。

(k)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被操作部344a按照相对安装部件31的表面而在平时不突出的方式构成,但是,被操作部344a也可按照相对安装部件31的表面而突出的方式构成。

(l)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操作装置3安装于浴缸100(槽体)上,但是,操作装置的安装对象物不限于此,也可为比如设置于槽体的附近的结构物。

(m)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场合,对应于形成于侧壁部102上的作为通孔的溢流口104,设置操作装置3,但是,浴缸100还可在侧壁部102的里侧,具有与其间隔开地设置的板状的护裙,对应于贯通地形成于该护裙中的通孔,设置操作装置。浴缸的护裙中,与位于其里侧的侧壁部102的间隔小,相对护裙,安装操作装置决不容易,但是,由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3中,沿被操作部344a的移动方向的长度非常小,故即使相对护裙,仍可更容易地安装。

另外,还可在包括浴缸100和其邻接而设置的洗涤场所、与设置于浴缸100与洗涤场所的周围的多个板状的墙面板的浴室单元中,相对墙面板形成通孔,与该通孔相对应设置操作装置。通常,由于墙面板与其内侧的墙面的间隙容易小,故不容易相对墙面板安装操作装置,但是,按照可减小被操作部344a的移动方向的长度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3,还可容易在墙面板上安装。

(n)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作为槽体,列举了浴缸100,但是,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槽体不限于浴缸。于是,比如,也可相对盥洗梳妆台、洗涤台等,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还可相对它们,安装操作装置。

此外,盥洗化妆台还可包括板状的后防护部,其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在其与规定的墙面之间具有间隙而设置,对应于形成在该后防护部上的通孔,设置操作装置。对于盥洗化妆台的后防护部,通常由于其与位于其里侧的墙面的间隔小,故不容易相对后防护部安装操作装置。但是,由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3中,被操作部344a的沿移动方向的长度非常小,故即使相对后防护部,仍可容易安装。

(o)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的场合,返回力施加部设置于支承轴机构23上,但是,还可将返回力施加部设置于操作侧机构部34上。另外,还可将锁定机构和返回力施加部中的一者设置于支承轴机构23上,将锁定机构和返回力施加部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操作侧机构部34上。

(p)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场合,设置旋转侧接触部51d和旋转侧面对部51e,但是也可仅仅设置旋转侧接触部51d。另外,也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伴随传递部件33a的向前移动,轴部52进行向前移动时,轴侧接触部按压旋转侧接触部,由此,旋转部51旋转,支承突起51b进行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

另外,还可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轴部52的返回运动方向前方侧仅仅设置旋转侧接触部,在伴随传递部件33a的返回运动,轴部52返回运动时,轴侧接触部按压旋转侧接触部,由此,旋转部51旋转,支承突起51b进行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

(q)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场合,传递部件33a由绳等构成,其可在管部件33b的内周而往复移动,但是,传递部件的结构不限于此,比如,还可通过可传递转矩的万向节等,构成传递部件。在此场合,作为在旋转部342上串联地连接万向节的一端部,或旋转部342形成万向节的一端部的方案,还可按照在旋转部342旋转时,其转矩传递给万向节的方式构成。

(r)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场合,作为支承部,列举设置于旋转部51的端面外周侧的支承突起51b,但是支承部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支承部也可采用杆状部件,该杆状部件从旋转部的外周,于其径向外侧而突出,并且通过其前端部,支承被支承部件。在此场合,伴随旋转部的旋转,杆状部件的前端部进行上下运动,由此,使被支承部件和支承于其上的塞盖上下运动,进而可使排水口103开闭。另外,在该场合,被支承部件也可采用上端部安装于塞盖的背面中间部的支承轴。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排水塞装置;

标号3表示操作装置;

标号5表示塞盖侧机构部;

标号33表示释放绳;

标号33a表示传递部件;

标号33b表示管部件;

标号41表示排水管;

标号41a表示主管;

标号41b表示安装管;

标号41c表示凹部;

标号41d表示排水管侧旋转支承部;

标号42表示通水部件(被支承部件);

标号51、342表示旋转部;

标号51b表示支承突起(支承部);

标号51d、342b表示旋转侧接触部;

标号51e表示旋转侧面对部;

标号52、344b表示轴部;

标号52a表示轴侧接触部(突部);

标号100表示浴缸(槽体、安装对象物);

标号101表示底壁部;

标号102表示侧壁部;

标号103表示排水口;

标号104表示溢流口(通孔);

标号343、383表示操作侧旋转支承部;

标号343b表示杆状部;

标号344表示操作部件;

标号344a表示被操作部;

标号344c表示孔部;

标号344d表示轴侧接触部;

标号344g表示突起部;

标号345表示锁定机构;

标号346表示旋转环;

标号346a表示被卡合部;

标号372c表示第2旋转侧接触部;

标号374e表示轴侧背面倾斜部;

标号383e表示锁定用筒部;

标号384表示卡合齿;

标号384d表示筒侧槽部;

标号tm1、tm2表示传递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