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桩钢筋笼下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716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桩钢筋笼下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拼装下放工具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钻孔桩钢筋笼下放装置。



背景技术:

钻孔桩施工很常见,在安装钻孔桩钢筋笼时方法各异,常见的有采用型钢作支垫,对穿型钢承重安装钢筋笼;有采用枕木作支垫,对穿型钢承重安装钢筋笼。这些方法常常会因基础不好,造成钢筋笼倾斜无法安装,或因钢筋笼重量大造成对穿承重型钢弯曲。

现有技术有使用承重梁结构进行钢筋笼下放拼装,如专利号为“CN200810021685.2”的名为“钢筋笼快速拼装定位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专用的承重梁式拼装结构,包括一个操作平台,平台上安装有多个可沿水平方向插入和抽出的承重梁,钢筋笼下放时可以将承重梁通过销轴固定在操作平台上,钢筋笼固定在八个承重梁上,然后对其焊接,焊接完成后使用吊装设备准备下放钢筋笼,将八个承重梁抽出,然后下放焊接好的钢筋笼,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钢筋笼下放到钢护筒中。承重梁式的下放结构简单,施工工艺较为方便,但由于承重梁与平台为非固定结构,不能形成整体,转运困难,另外承重梁的抽出和插入比较繁琐,影响施工的快速进行。特别是直径大、重量大的钻孔桩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如果没有专门、操作方便的钢筋笼安装装置,施工效率低,安装难度很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钻孔桩钢筋笼下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钻孔桩钢筋笼下放装置,包括台座;所述的台座为固定在钢护筒上端上方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座上安装有至少两组支撑结构,每组支撑结构包括两根以钢护筒轴线为中心相对布置于台座上的承重梁;所述的承重梁为搁置在台座上端面的杆状结构,承重梁一端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台座外侧,另一端可向台座内侧翻转形成沿水平方向的悬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结构还包括固定在台座上端面的耳板;所述的耳板包括两块位于承重梁两侧的竖板;所述的竖板一端固定在台座上端面,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台座外侧延伸形成悬挑结构,竖板延伸至台座外侧的部分上穿设有销轴;所述的承重梁一端伸入到两块竖板之间通过穿设于竖板和承重梁上的销轴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耳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板延伸至台座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肋板;所述的肋板上端固定在竖板下端,肋板侧部焊接在台座外侧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台座为至少三根横梁首尾焊接形成的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内侧端面设置有支撑牛腿;所述的承重梁向横梁内侧旋转至水平方向时其下端面支撑于支撑牛腿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根横梁之间设置有支撑钢板;所述的支撑钢板位于相邻两根横梁连接处,其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相邻两根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受力合理,特别对直径大、重量大的钻孔桩钢筋笼顺利安装,施工效率高,施工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梁翻转至水平方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梁翻转至竖直方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钢护筒;2—承重梁;3—竖板;4—销轴;5—肋板;6—横梁;7—支撑牛腿;8—支撑钢板;9—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一种钻孔桩钢筋笼下放装置,包括台座,本实施例的台座为固定在钢护筒1上端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台座为至少三根横梁6首尾相连形成的框架结构,本实施例的台座为四根横梁形成的方框。为了增加台座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在相邻的横梁6之间安装有支撑钢板8,支撑钢板8位于相邻的横梁6连接处,其两侧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横梁6上。

台座上安装有至少两组支撑结构,每组支撑结构包括两根以钢护筒1轴线为中心相对布置于台座上的承重梁2,承重梁2为搁置在台座上端面的杆状结构,承重梁2一端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台座外侧,另一端可向台座内侧翻转形成沿水平方向的悬挑结构。钢筋笼9通过旋转至水平方向的承重梁2支撑,承重梁2向上翻转时与钢筋笼9脱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设置有两组支撑结构,为四根承重梁2,四根承重梁2两两相对布置,位于钢筋笼9的四个方向,这样的结构受力稳定,方便钢筋笼9的下放和安装。

承重梁2端部的旋转铰接结构是通过耳板实现的,如图1~4所示,耳板包括两块位于承重梁2两侧的竖板3,竖板3一端固定在台座上端面,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台座外侧延伸形成悬挑结构,竖板3延伸至台座外侧的部分上穿设有销轴4,承重梁2一端伸入到两块竖板3之间通过穿设于竖板3和承重梁2上的销轴4可旋转地铰接连接于耳板上,其中,竖板3延伸至台座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肋板5,肋板5上端固定在竖板3下端,肋板5侧部焊接在台座外侧端面上。承重梁2一部分搁置在横梁6上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为了增加横梁6与承重梁2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在横梁6内侧端面设置有支撑牛腿7,承重梁2向横梁6内侧旋转至水平方向时其下端面支撑于支撑牛腿7的上端面。

使用时,通过吊装设备吊运钢筋笼9到钢护筒1上合适位置,旋转承重梁2,使承重梁2伸入到钢筋笼9内,下放钢筋笼9使其重量转移到承重梁2上,解除吊装设备与该节钢筋笼9的连接,吊装下一节钢筋笼9,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两节钢筋笼9,然后使用吊装设备吊运两节钢筋笼9上升30~40cm,向外旋转承重梁2,使承重梁2与钢筋笼9脱开,下放钢筋笼9至合适位置,再次向内旋转承重梁2使其支撑钢筋笼9,然后吊运下一节钢筋笼9,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所有的钢筋笼9连接完成。拆除台座,以备下次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