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卦型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7094发布日期:2018-06-15 23: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卦型立交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各种公路十字路口立交桥中,具有车辆通行全功能,即:可让各方向驶来十字路口的车辆同时直行、左转弯行驶及右转弯行驶的十字路口立交桥不多;而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立交桥通常设计有环形线,直行时需要绕一个半圆线路才能行驶至直行车道上,或者左转弯行驶时需要绕着弧形线路行驶才能得以行驶至目的车道上,经常形成堵在出入口的局面,掉头时也需要多绕很远才能实现;使得在十字路口非常拥堵,给驾驶员造成很大的困扰,对整个城市的交通和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八卦型立交桥,中间层、顶层的机动车,和底层的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畅通;占地面积小,上下坡的坡度低;掉头绕行少,并可实现路口畅通掉头。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八卦型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中间层和底层;

顶层包括,第一右转掉头分离车道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和平行反向的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第一右转车道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第三直行车道连通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第四直行车道连通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第二右转车道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二掉头右转汇入车道,第二右转掉头分离车道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和反向平行的第二掉头右转汇入车道;

中间层包括,第一直行车道连通第一左转直行汇入车道,第二直行车道连通第二左转直行汇入车道;

顶层和中间层通过第一左转车道、第二左转车道、第三左转车道、第四左转车道连通;

底层包括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优选地,整体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第一左转车道连通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第二左转车道连通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第三左转车道连通第一左转直行汇入车道,第四左转车道连通第二左转直行汇入车道。

优选地,第三直行车道和第四直行车道拼接成的圆环内,由内到外依次设有中心对称的第三左转车道和第四左转车道、第一左转车道和第二左转车道;圆环外,第一右转车道通过弯道连通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第二右转车道通过弯道连通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

优选地,第一右转掉头分离车道、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第二右转掉头分离车道和第二掉头右转汇入车道的并行车道数量最小为1。

优选地,顶层的最小离地高度为9m。

优选地,底层还包括与非机动车道内侧相邻且在中间层下方形成“十”字路口的机动车副道。

有益效果:中间层、顶层的机动车,和底层的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畅通;占地面积小,上下坡的坡度低;绕行少,可实现路口畅通掉头。

附图说明

图1为八卦型立交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右转掉头分离车道1,第一直行车道2,第一左转车道3,第一掉头车道4,第二右转掉头分离车道5,第二直行车道6,第二左转车道7,第二掉头车道8,第一右转车道9,第三直行车道10,第三左转车道11,第二右转车道12,第四直行车道13,第四左转车道14,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5,第一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6,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7,第二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8,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19,第二掉头右转汇入车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八卦型立交桥,整体结构为中心对称结构,从上向下俯视,中间的环装车道的形状有太极图或八卦图的雏形,具体结构包括顶层、中间层和底层;顶层包括,第一右转掉头分离车道1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5和平行反向的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19,第一右转车道9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19,第三直行车道10连通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1,第四直行车道13连通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7,第二右转车道12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二掉头右转汇入车道20,第二右转掉头分离车道5连通与其垂直的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7和反向平行的第二掉头右转汇入车道20;中间层包括,第一直行车道2连通第一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6,第二直行车道6连通第二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8;顶层和中间层通过第一左转车道3、第二左转车道7、第三左转车道11、第四左转车道14连通;底层包括人行道22和非机动车道21。

具体地,第一左转车道3连通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7,第二左转车道连通7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5,第三左转车道11连通第一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6,第四左转车道14连通第二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8。第三直行车道10和第四直行车道13拼接成的圆环内,由内到外依次设有中心对称的第三左转车道11和第四左转车道14、第一左转车道3和第二左转车道7;圆环外,第一右转车道9通过弯道连通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5,第二右转车道12通过弯道连通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7。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右转掉头分离车道1、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19、第二右转掉头分离车道5和第二掉头右转汇入车道20均1个车道即可实现,掉头、右转都畅通。所述八卦型立交桥顶层的最小离地高度可达到为9m,可根据实际情况调高,如此可使得整体结构的坡度较小。

如图1所示,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由西向东方向的车,若直行,从第三直行车道10入口上坡,经过右边的半圆形弯道绕行,进入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5下坡直行;若右转弯,从第一右转车道9上坡进入顶层,经过四分之一圆的弯道可进入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19下坡,直接进入底层实现右转弯;若左转弯,从第三左转车道11上坡进入顶层,经过耳朵形弯道可进入中间层的第一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6下坡,进入底层实现左转弯。

由东向西方向的车,若直行,从第四直行车道13上坡进入顶层,经过右边的半圆形弯道绕行,进入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7下坡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同理,在此不做赘述。

由南向北方向的车,若直行,从第一直行车道2上坡进入中间层,然后下坡进入第一左转直行汇入车道16下坡,进入底层直行;若右转弯,从第一右转掉头分离车道1上坡进入顶层,向右绕过四分之一圆的弯道进入第一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5下坡,直接进入底层实现右转弯;若左转弯,从第一左转车道3进入中间层,经过耳朵形的弯道绕行上坡进入顶层,经第二右转直行汇入车道17下坡,直接进入底层实现左转弯;若掉头,从第一右转掉头分离车道1上坡进入顶层,向左经过第一掉头车道4进入第一掉头右转汇入车道19下坡,直接进入底层实现掉头。

由北向南同样可实现掉头,直行、左转弯、右转弯的路径与上述由南向北的路径中心对称,在此就不做赘述。

有益效果:中间层、顶层的机动车,和底层的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畅通;占地面积小,上下坡的坡度低;可实现路口畅通掉头。

另一优选方案,底层还包括非机动车道21内侧相邻的机动车副道23,在中间层下方形成“十”字路口,如图1所示,底层的人行道22上设有斑马线。

有益效果:中间层、顶层的机动车,和底层的行人各行其道,交通畅通;占地面积小,上下坡的坡度低;可实现路口畅通掉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