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88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振器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过程中整车装配的工装,具体地指一种减振器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为方便存放和运输,从减振器生产厂家发送到汽车总装车间的减振器均处于压缩状态,在装配现场拉伸后再进行装配。现有卡车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有两种基本结构型式,一种为两端吊环型,另一种为下端吊环上端螺杆型。拉伸两端吊环型减振器时,将两端的吊环分别插入焊接在气缸推杆上的柱销和焊接在支架平台上的柱销上,通过气缸推杆的收缩带动减振器的小直径缸筒运行,完成对减振器的拉伸。而下端吊环上端螺杆型的减振器由于上端为螺杆无法固定,不能采用前述方式拉伸减振器,只能是先将一端固定,再通过手工方 式用力将另一端拉伸到安装位置。由于减振器的阻尼力较大,手工拉伸不仅不能满足人机工程学原理要求,而且还会增加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使得拉伸效率很低,尤其在流水线生产条件下无法保持生产节奏,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降低作业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减振器拉伸效率的减振器拉伸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平台、带有气缸推杆的气缸、设有圆柱销的托架,所述气缸位于支架平台上,所述托架与气缸推杆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支架平台上还设有减振器支架,所述减振器支架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固定于支架平台,所述竖板设有供减振器小直径缸筒插入的U型开口。进一步地,所述横板的下侧面还设有螺杆和螺母,所述支架平台设有供螺杆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螺杆位于安装孔内并通过螺母与支架平台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减振器支架上的U型开口控制减振器小直径缸筒和减振器大直径缸筒的运行动作,从而解决作业员用手拉伸下端吊环上端螺杆型减振器的难题,既满足了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作业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减振器的拉伸效率,尤其是在流水线生产条件下,使减振器的装配能跟进生产节奏,保证了生产进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操作方便的特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暨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减振器支架结构暨安装示意图。图中1-支架平台、11-安装孔、2-气缸、21-气缸推杆、3-托架、31-圆柱销、4-减振器支架、41-横板、42-竖板、43-U型开口、44_螺杆、45-螺母、5-减振器、51-减振器小直径缸筒、52-减振器大直径缸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中所示的减振器拉伸装置,包括支架平台I、带有气缸推杆21的气缸2、设有圆柱销31的托架3,气缸2位于支架平台I上,托架3与气缸推杆21连接,支架平台I上还设有减振器支架4,减振器支架4包括横板41和竖板42,横板41的下侧面设有螺杆44和螺母45,支架平台I设有供螺杆44穿过的安装孔11,螺杆44位于安装孔11内并通过螺母45与支架平台I连接将减振器支架4固定于支架平台I,竖板42设有供减振器小直径缸筒51插入的U型开口 43。拉伸时,先将减振器小直径缸筒51上的吊环套在圆柱销31上,同时将减振器小直径缸筒51放入U型开口 43内,再通过控制气缸2的气源使托架3带动减振器小直径缸筒51运动,而减振器大直径缸筒52由于被U型开口 43限制无法运动,当托架3收缩到极限位 置时,减振器小直径缸筒51被拉到最长位置处,此时可取下减振器5,即完成对减振器5的拉伸操作。通过控制气缸2的气源使托架3回到初始位置,可继续对下一个减振器5进行拉伸。
权利要求1.一种减振器拉伸装置,包括支架平台(I)、带有气缸推杆(21)的气缸(2)、设有圆柱销(31)的托架(3),所述气缸(2)位于支架平台(I)上,所述托架(3)与气缸推杆(2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平台(I)上还设有减振器支架(4),所述减振器支架(4)包括横板(41)和竖板(42),所述横板(41)固定于支架平台(1),所述竖板(42)设有供减振器小直径缸筒(51)插入的U型开口(4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振器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41)的下侧面还设有螺杆(44)和螺母(45),所述支架平台(I)设有供螺杆(44)穿过的安装孔(11 ),所述螺杆(44 )位于安装孔(11)内并通过螺母(45 )与支架平台(I)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拉伸装置,它包括支架平台、带有气缸推杆的气缸、设有圆柱销的托架,气缸位于支架平台上,托架与气缸推杆连接,支架平台上设有减振器支架,减振器支架包括横板和竖板,横板固定于支架平台,竖板设有供减振器小直径缸筒插入的U型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减振器支架上的U型开口控制减振器小直径缸筒和减振器大直径缸筒的运行动作,从而解决作业员用手拉伸下端吊环上端螺杆型减振器的难题,既满足了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作业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减振器的拉伸效率,尤其是在流水线生产条件下,使减振器的装配能跟进生产节奏,保证了生产进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操作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2781000SQ2012204446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王贵, 金晓栋, 孙昀, 吴培, 朱华全, 古兵, 张华 , 万康, 朱新光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