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的外把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17237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门的外把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的外把手装置,在一端部具有可手动操作的操作部的外把手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壳,该支承壳被安装于门的外部面板,并且,在支承壳安装有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将处于被收纳在上述支承壳侧的收纳位置的上述外把手驱动到上述操作部从上述外部面板向外侧方突出的弹出位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可知一种外把手装置,其通过致动器在收纳位置和弹出位置之间驱动外把手,所述致动器具备螺线管和通过该螺线管沿轴向被驱动的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09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容,当在将外把手驱动到弹出位置的状态下螺线管产生异常时,有可能外把手无法从弹出位置回到收纳位置。此外,需要维持螺线管的通电状态以将外把手保持在弹出位置,有可能消耗电力增大。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的外把手装置,即使致动器侧的电驱动源存在异常,也能够使外把手回到收纳位置,并且可降低用于将外把手保持在弹出位置的消耗电力。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的车辆用门的外把手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在一端部具有可手动操作的操作部的外把手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壳,该支承壳被安装于门的外部面板,并且,在支承壳安装有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将处于被收纳在上述支承壳侧的收纳位置的上述外把手驱动到上述操作部从上述外部面板向外侧方突出的弹出位置,其中,上述致动器构成为包括:驱动杆,其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动作位置之间转动;以及电驱动源,其在通电时将上述驱动杆从上述初始位置转动驱动到上述动作位置,并且在上述驱动杆处于上述动作位置时的非通电状态下允许上述驱动杆从上述动作位置回到上述初始位置,被向上述收纳位置侧转动施力的上述外把手以能够随着从上述弹出位置开始的手动操作而转动到全行程位置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支承壳,将上述驱动杆机械地保持在上述动作位置的保持单元被设置在上述支承壳,把手杆以如下方式与上述外把手联动、连结:随着上述驱动杆的从上述初始位置到上述动作位置的转动,该把手杆被该驱动杆推压而转动,并且通过该转动而将上述外把手从上述收纳位置转动驱动到上述弹出位置,该把手杆以在上述外把手从上述弹出位置转动到上述全行程位置时将上述驱动杆抛至上述动作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外把手一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上述支承壳,解除杆被支承于上述支承壳,随着上述外把手的从上述弹出位置到上述全行程位置的手动操作,上述把手杆转动,随着该把手杆的转动,上述解除杆转动而将上述保持单元的保持解除、并且强制地使上述驱动杆回到上述初始位置。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除了第一特征的结构以外,在上述支承壳安装有开关,该开关输出将上述门的窗打开的信号以使外部空气流入到车内,随着上述外把手的从上述弹出位置到上述全行程位置的手动操作,上述解除杆转动,随着该解除杆的转动,上述开关改变开关状态来输出上述信号。此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除了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以外,在上述支承壳或上述外把手安装有对处于上述弹出位置的状态下的上述外把手的上述操作部进行照明的灯。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利用致动器的驱动杆转动把手杆,在将外把手从收纳位置转动到弹出位置的状态下,驱动杆借助于保持单元被保持在动作位置,即使在该状态下致动器的电驱动源成为非通电状态,外把手的弹出位置也被保持。此外,当保持单元的保持被解除时,致动器的电驱动源允许处于动作位置的驱动杆通过外力作用回到初始位置,当车辆使用者将外把手从弹出位置转动操作到全行程位置以将门打开操作时,通过与外把手一同转动的把手杆使解除杆转动,该解除杆将保持单元对驱动杆的保持解除、并且强制地使驱动杆回到初始位置,因此,即使致动器的电驱动源变得异常,也能够通过使手离开外把手而使向收纳位置侧被施力的外把手回到收纳位置。因此,即使致动器侧的电驱动源有异常,也能够使外把手回到收纳位置,能够减少用于将外把手保持在弹出位置的消耗电力。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随着外把手的从弹出位置到全行程位置的手动操作,解除杆转动,随着该解除杆的转动而打开门的窗以使外部空气流入到车内,因此,能够缩小门的内外气压差,能够使门的打开操作顺畅。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处于弹出位置的外把手的操作部被灯照亮,因此,即使在夜间等暗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外把手的操作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并且是外把手处于收纳位置(a)、弹出位置(b)和全行程位置(c)的状态下示出门的要部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图2所示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图4是图2的箭头4方向的视图,用于示出省略罩部件而驱动杆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第一实施方式)图5是驱动杆转动到动作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4对应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6是将外把手转动操作到全行程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4对应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7是沿图4中的7-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8是沿图4中的8-8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9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并且是驱动杆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4对应的图。(第二实施方式)图10是驱动杆转动到动作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9对应的图。(第二实施方式)图11是从支承壳侧观察的保持单元的纵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图12是将外把手转动操作到全行程位置的状态下的与图9对应的图。(第二实施方式)标号说明15:作为门的侧门16:外部面板17:外把手18a:操作部22、88:支承壳39、89:致动器40、90:驱动杆41:作为电驱动源的电动马达44:作为保持单元的扭簧50、100:把手杆58、103:解除杆75、109:灯91:保持单元108: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中,在乘用车辆的侧门15的外部面板16配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地形成的外把手17,该外把手17的转动位置能够在收纳位置、弹出位置和全行程位置之间变化,在所述收纳位置,如图1(a)所示,上述外部面板16的外表面和外把手17的外表面共面的位置,在所述弹出位置,如图1(b)所示,使上述外把手17的一端部的操作部18a从上述外部面板16的外表面向侧方突出,在所述全行程位置,如图1(c)所示,通过把持操作上述操作部18a而从上述弹出位置进一步向外侧方转动。一并参照图2和图3,上述外把手17由把手主体18和罩部件19构成,所述把手主体18具有面对上述外部面板16侧的凹部20,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并且一端部具有上述操作部18a,所述罩部件19以将上述凹部20封闭的方式从上述外部面板16侧被紧固于上述把手主体18,在罩部件19的内表面安装有基板21,所述基板21上搭载有触控传感器及天线等电子部件。上述外把手17经支轴23而能够转动地被支承于支承壳22,所述支承壳22被固定于上述外部面板16。在上述外部面板16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开口部24,上述支承壳22具有:支承板部22a,其与上述外部面板16的内表面对置;以及把手支承部22b,其以从上述外部面板16的内方侧将上述开口部24封闭的方式一体地被设置在上述支承板部22a的上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支承壳22被紧固在上述外部面板16的内表面侧,在该支承壳22与上述外部面板16之间安装有密封部件25,所述密封部件25对上述开口部24的周缘部进行密封。与上述开口部24对应地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容纳凹部26以向上述外部面板16的内方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把手支承部22b,上述外把手17的除了上述操作部18a以外的大部分处于该外把手17与上述外部面板16的外表面共面的收纳位置,并被容纳在上述容纳凹部26中。此外,上述支轴23以沿上下方向横穿上述容纳凹部26的方式被安装于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把手支承部22b,支承部18b在靠近上述外把手17的另一端处一体地设置于上述把手主体18并配置在上述容纳凹部26内,上述支轴23经一对短圆筒状的垫圈27、27而贯穿插入于该支承部18b。此外,在上述外把手17处于上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容纳该外把手17的上述操作部18a的凹部28以与上述开口部24相连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部面板16。第一弹性部件29以位于上述容纳凹部26内的方式被安装在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把手支承部22b,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9供在上述外把手17处于上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操作部18a接近且一体设置于上述罩部件19的抵接突部19a抵接,并且第二弹性部件30(参照图2)以位于上述容纳凹部26内的方式被粘贴到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把手支承部22b,所述第二弹性部件30供在上述全行程位置上述外把手17的把手主体18的另一端部抵接。上述容纳凹部26中除了容纳处于上述收纳位置的上述外把手17的大部分的部分以外的剩余部被底盖31封闭,所述底盖31与处于上述收纳位置的上述外把手17的另一端部相邻而被安装于上述支承壳22,在与该底盖31对应的位置,在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把手支承部22b一体地设置有向上述容纳凹部26内突出的开关支承部22c。观察图2,开关保持件33被支承于上述开关支承部22c,所述开关保持件33对轻触开关32进行保持,所述轻触开关32通过车辆使用者的用于表示将上述侧门15上锁意向的操作而通断。另一方面,在与上述开关支承部22c对应的部分,在上述底盖31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矩形的窗34。此外,可对上述轻触开关32的被推压部32a作用推压力的弹性材料制的中间帽35以覆盖上述轻触开关32的方式被安装于上述开关保持件33。在该中间帽35连接有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开关按钮36,该开关按钮36具有配置在上述窗34上的矩形的推压操作部36a,在该开关按钮36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36b,该凸缘部36b在上述窗34的周围与上述底盖31的内表面抵接。并且,利用上述中间帽35发挥的弹力对上述开关按钮36向使该凸缘部36b与上述底盖31的内表面抵接的非操作位置侧施力。一并地参照图4和图5,在上述支承壳22的支承板部22a安装有致动器39,该致动器39能够将处于被收纳在上述支承壳22侧的收纳位置的上述外把手17驱动到上述操作部18a从上述外部面板16向外侧方突出的弹出位置。该致动器39构成为包括:驱动杆40,其能够在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和图5所示的动作位置之间转动;以及作为电驱动源的电动马达41,其在通电时将上述驱动杆40从上述初始位置转动驱动到上述动作位置,并且在上述驱动杆40处于上述动作位置时的非通电状态下允许上述驱动杆40从上述动作位置回到上述初始位置。容纳上述电动马达41的致动器壳42以从支承板部22a向下方伸出的方式被安装在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支承板部22a的下部。此外,上述驱动杆40的一端部被固定于转动轴43,该转动轴43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上述致动器壳42的上部,设置在上述电动马达41与上述转动轴43之间的传动机构(未图示)被容纳在上述致动器壳42中。此外,在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支承板部22a设置有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将上述驱动杆40机械地保持在上述动作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持单元是扭簧44。在上述支承壳22的上述支承板部22a,以配置在上述驱动杆40的上方、并且上述把手支承部22b的下方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弹簧支承部45,上述扭簧44具有:螺旋部44a,其围绕上述弹簧支承部45;以及第一和第二臂部44b、44c,它们从该螺旋部44a的两端延伸出。上述扭簧44具有的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