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辅助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0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包括可伸缩杆(1)、装置骨架(2)、支撑臂(3)、可折叠载物架(5)、轮子(7)、1号弹簧拉环(61)、2号弹簧拉环(62);

所述的支撑臂(3)包括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

所述的可伸缩杆(1)通过其中的左端杆与右端杆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装置骨架(2)底端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的顶端为转动连接;轮子(7)安装在可折叠载物架(5)中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下侧并采用焊接固定,1号弹簧拉环(61)与2号弹簧拉环(62)依次安装在1号连接块(55)上的小孔与2号连接块(56)上的小孔中;1号支撑臂与2号支撑臂分别通过其中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为转动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拉杆(1)为采用圆形金属管制成的门字形的管类结构件,可伸缩拉杆(1)还包括U字形管横梁,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的直径相等,左端孔与右端孔回转轴线平行,左端孔与右端孔的内径和左端杆与右端杆的外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为等直径的直杆件,左端杆与右端杆直径和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内孔径相等,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上端装入U字形管横梁两端的左端孔与右端孔内呈固定连接,左端杆与右端杆的下端插入装置骨架(2)中的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上端的内孔中,左端杆与右端杆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之间的插入长度可调。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骨架(2)包括上支撑杆(21)、1号铝合金管(22)、下支撑杆(23)与2号铝合金管(24);

所述的上支撑杆(21)为矩形的等横截面的直杆类结构件,在其两端设置有回转轴线平行的竖直布置的圆通孔;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为等直径的空心圆铝合金管件,上支撑杆(21)两端的圆通孔直径和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外径相等,上支撑杆(21)通过其两端的圆通孔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与2号铝合金管(24)的上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下支撑杆(23)与上支撑杆(2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底端即底端两孔口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圆环体形底端为与圆环体外径相等的半球体的突缘,并在两突缘侧面相同位置分别打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下排列,1号通孔在上用于让1号弹簧拉环或2号弹簧拉环插入,2号通孔在下用于让7号轴插入,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内孔直径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直径相等,两圆环体形突缘的回转轴线与下支撑杆(23)左、右两圆通孔的回转轴线共线,下支撑杆(23)套装在1号铝合金管(22)、2号铝合金管(24)的下端,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支撑臂包括1号后支撑直杆(31)、1号前支撑直杆(32)、1号轴(33)、2号轴(34)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

所述的2号支撑臂包括3号轴(35)、4号轴(36)、2号后支撑直杆(37)、2号前支撑直杆(38)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与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后支撑直杆(31)与2号后支撑直杆(37)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1号前支撑直杆(32)与2号前支撑直杆(38)为镜像对称的结构件;

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的一端与1号后支撑直杆(31)的一端采用1号轴(33)转动连接,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另一端与1号前支撑直杆(32)的一端采用2号轴(34)转动连接;

2号L型转动支撑杆(42)的一端与2号后支撑直杆(37)的一端采用3号轴(35)转动连接,2号后支撑直杆(37)的另一端与2号前支撑直杆(38)的一端采用4号轴(36)转动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由1号空心圆柱体与1号曲面板组成,1号空心圆柱体的内孔径和1号铝合金管(22)的外径相等,1号空心圆柱体与和1号曲面板的一端连成一体,1号曲面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1号轴(33)的1号轴通孔,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1号1/4圆柱体形凸起,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1号圆柱面与1号曲面板另一端的端面共面,1号1/4圆柱体形凸起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共线,1号轴通孔的回转中心线和1号空心圆柱体的回转中心线为空间垂直交叉。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2号轴(34)与1号轴(33)的后2号轴通孔与后1号轴通孔,1号后支撑直杆(31)的前、后端的内侧上半部均设置有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后1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L型转动支撑杆(41)前端1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1号轴(33)转动连接;

所述的1号前支撑直杆(32)的后端设置有前2号轴通孔,1号前支撑直杆(32)后端的外侧上半部设置有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前2号1/4圆柱体形凸起与1号后支撑直杆(31)上的后2号1/4圆柱体形凸起配合并通过2号轴(34)转动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载物架(5)包括支撑架(51)、1号U型扩展支架(52)、2号U型扩展支架(53)、3号U型扩展支架(54)、1号连接块(55)、2号连接块(56)、1号中间金属杆(57)、2号中间金属杆(58)与固定套环组件;

所述的固定套环组件包括1号固定套环(591)、2号固定套环(592)、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

1号固定套环(591)与2号固定套环(592)用胶粘黏在支撑架(51)中下杆(513)的左右两端,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用胶粘黏在支撑架(51)中上杆(514)的左右两端;1号U型扩展支架(52)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支撑架(51)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上分别设置的小孔中,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两端分别和1号金属管(511)与2号金属管(512)的中间部位焊接连接,1号U型扩展支架(52)的两尾端和支撑架(51)中的1号中间金属杆(57)与2号中间金属杆(58)上的小孔之间为转动连接,2号U型扩展支架(53)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3号固定套环(593)与4号固定套环(594)上的小孔中并与之转动连接,3号U型扩展支架(54)的两尾端分别安装在1号固定套环(591)与2号固定套环(592)上的小孔中并与之成转动连接;1号连接块(55)与2号连接块(56)通过其上的通孔套装在支撑架(51)中金属管(511)的两端。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肢辅助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51)还包括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4号塑料套(518);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为结构相同的弯曲管件,1号塑料套(515)、2号塑料套(516)、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的两端面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角;

所述的1号金属管(511)与2号金属管(512)结构相同;

所述的下杆(513)与上杆(514)结构相同;

1号金属管(511)两端分别插入3号塑料套(517)与4号塑料套(518)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2号金属管(512)两端分别插入1号塑料套(515)与2号塑料套(516)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上杆(514)两端分别插入4号塑料套(518)与1号塑料套(515)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下杆(513)两端分别插入2号塑料套(516)与3号塑料套(517)另一端孔内用胶粘黏固定。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