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转向管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889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辅助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转向管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转向管是基础汽车零配件。由于动力转向管需要采用多次换工装的方式进行组装作业,因此,制造动力转向管工序对于人员的熟练度要求较高,现有市场上无对应的设备可直接购入使用。

通常,动力转向管的制造工序中需要进行四次铆合。在此过程中,由于产品与设备的干涉性,第二次铆合时,需要反复铆合两次:首先是先铆合金具一端,再切换模具铆合金具的另一端。这样不仅工作效率底下,而且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产品堆积。

随着订单量的加大以及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在减轻员工作业负荷的同时提升铆合岗位稳定性及整体工作效率事关重要。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机械化设备,以期改进传统的作业方式,提高设备的整体作业效率,及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转向管用定位装置,通过合理的机械设计,以简单的结构即可完成利用四个方向移动,兼容二次铆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转向管用定位装置,具有一底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一上板,所述上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至少两根平行的下导轨,在靠近所述下导轨的一端处设置限位柱;在所述上板面对所述底座的表面上固定设置至少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下导轨相配合,使所述上板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下导轨而相对移动;在所述上板设置所述滑块表面的相对另一表面上,固定设置一第一定位模块、一第二定位模块、一第三定位模块、一第四定位模块、一上导轨和一定位夹具;所述上导轨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下导轨的设置方向相垂直;并且,在所述上导轨上设置一滑板,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板上,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可以沿着所述上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第三定位模块和第四定位模块设置于所述上导轨的同一侧,所述定位夹具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模块设置,并使所述第二定位模块位于所述上导轨与所述定位夹具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上设置两根相互平行的下导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第三定位模块和第四定位模块按顺序排列在所述上导轨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上设置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定位模块上设置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定位模块上设置一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定位模块上设置一第四凹槽,用于对应卡合待铆合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一外置的控制器和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上导轨及下导轨导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滑板及所述滑块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根据产品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产品两个铆合位置的特殊关系,将所述定位装置设计成上下滑道式。这样,在铆合完金具一端时,只需要根据产品的铆合位置,通过操作所述定位装置即可移动到所述产品并可以铆合金具另一端,不需要再次切换模具,实现了二次铆合使用一套铆合模具,达到了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轴熔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定位装置、20—底座、30—上板、21—下导轨、23—限位柱、31—第一定位模块、32—第二定位模块、33—第三定位模块33、34—第四定位模块、35—上导轨、36—定位夹具、311—第一凹槽、321—第二凹槽、331—第三凹槽、341—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知道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动力转向管用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所述动力转向管用定位装置10具有一底座20和一上板30。

如图所示的,所述底座20上设置两根平行的下导轨21,在靠近所述下导轨21的一端处设置限位柱23。

所述上板30设置于所述底座20的上方,并通过在图中所示底部上固定设置数个与所述下导轨21相配合的滑块,使所述上板30与所述底座20之间可以相互移动。

请继续参见图1,在图中所示的所述上板30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一第一定位模块31、一第二定位模块32、一第三定位模块33、一第四定位模块34、一上导轨35和一定位夹具36。所述上导轨35的设置方向与所述下导轨21的设置方向相垂直。所述上导轨35上设置一滑板351,所述第一定位模块31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板351上,这样所述第一定位模块31可以沿着所述上导轨35移动。

如图所示的,所述第二定位模块32、第三定位模块33和第四定位模块34按顺序设置于所述上导轨35的同一侧,所述定位夹具36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模块32设置,并使所述第二定位模块32位于所述上导轨35与所述定位夹具36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模块31上设置一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二定位模块32上设置一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三定位模块33上设置一第三凹槽331,所述第四定位模块34上设置一第四凹槽341,用于对应卡合待铆合工件。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本用新型所述的定位装置10还包括一外置的控制器和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上导轨及下导轨导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滑板及所述滑块的移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本领域内任何已知的控制器和驱动装置。

使用时,人工把第一段产品卡入所述第二定位模块32的第二凹槽321、第三定位木块33的第三凹槽331和第四定位模块34的第四凹槽341内,然后,人工固定所述定位夹具36进行固定。随后对所述第一段产品进行第一次铆合。铆合好使所述上轨道35后退,将铆合好的第二段产品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模块31的所述第一凹槽311内,使所述下导轨21移动到所述限位柱23处,然后进行二次铆合。作业完成,松开所述定位夹具36后取出铆合后的产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根据产品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产品两个铆合位置的特殊关系,将所述定位装置设计成上下滑道式。这样,在铆合完金具一端时,只需要根据产品的铆合位置,通过操作所述定位装置即可移动到所述产品并可以铆合金具另一端,不需要再次切换模具,实现了二次铆合使用一套铆合模具,达到了目标。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