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1173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在装配技术领域,需要将待装配元件插入板状零件的装配孔/槽进行装配和紧固的工况中,待装配元件通常由紧固件紧固至板状零件,相当于需要对板状零件、待装配元件和紧固件三个元件进行操作,在对待装配元件进行安装和紧固的同时由人工把持住板状零件,即使双手操作也略有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工装,可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工装,用于将第一元件装配至板状的第二元件。装配工装包括基座和第一定位构件。其中,基座包括与第二元件的形状匹配的定位台面;第一定位构件连接于定位台面,包括主体部、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和卡装部,卡装部能够卡持第一元件,第一定位构件通过连接部固定于基座的定位台面。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辅助装配时,第一定位构件能够将第一元件定位和固定于基座上,此时进行紧固不需要人工把持第一元件,因此可以减小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装配效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配工装还包括多个连接于定位台面的第二定位构件,多个第二定位构件与第一定位构件具有预定位置关系,每一个第二定位构件的相对于定位台面的自由端为能够卡持第二元件的定位部。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与基座之间通过轴孔配合可拆卸连接,轴孔配合中的轴和孔的表面均为棱柱形表面,轴相对于孔无转动自由度。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为具有矩形截面的凸台;基座上与连接部形成轴孔配合的结构为方孔。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为具有拔模斜度的凸台。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连接板,其中,连接板设置在基座上的与定位台面相对的一侧,连接板包括板体和固定于板体的螺母,螺母的轴线垂直于板体,螺母与基座上的第一安装孔位置对应。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构件的卡装部为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具有多个侧壁,多个侧壁之间形成棱柱状凹陷空间。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构件的主体部为内部具有轮辐状结构的环体。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定位构件为端部具有台阶轴结构的定位柱,第二定位构件的定位部为台阶轴结构。

结合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边缘设置有用于让位的凹陷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面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定位构件的一个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定位构件的另一个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装配工装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结构和配置,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零件、部件和连接方式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请参阅图1和图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装配工装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工装包括基座10、第一定位构件20、第二定位构件30和连接板40。基座10大致为矩形板状,连接板40设置在基座10底面,第二定位构件30和第一定位构件20设置在基座10顶面,基座10的顶面即基座10的定位台面11。装配工装用于将第一元件装配至板状的第二元件,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为防水接头60a,第二元件为出线盖板50a。

出线盖板50a上设置有多个出线孔51a,用于安装防水接头60a。另外,出线盖板50a上还有若干个用于将出线盖板50a固定至机柜的安装孔52a。防水接头60a一端为六棱柱形状,另一端为螺纹端61a,螺纹端61a为一段柱体,圆周面设置有螺纹,其直径小于防水接头60a主体直径、等于出线孔51a的直径。手工装配时需将防水接头60a的螺纹端61a插入该出线孔51a,螺纹端61a从出线盖板50a的另一面伸出,此时把持住防水接头60a和出线盖板50a,将六角薄螺母62a旋至螺纹端61a并拧紧至出线盖板50a。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工装可用于在装配过程中对出线盖板50a和防水接头60a进行定位和固定。第一定位构件20用于将图7中所示的出线盖板50a固定于基座10上,第二定位构件30用于将图7中所示的防水接头60a定位和固定于基座10上,第二定位构件30和第一定位构件20之间具有预定位置关系,因此能够使出线盖板50a和防水接头60a之间恰好处于待装配位置。

图2为图1中基座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面图。基座10为矩形板,包括定位台面11、及与定位台面11相对的底面。

定位台面11上设置有与出线盖板50a上出线孔51a数量相等的第一安装孔13,第一安装孔13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出线盖板50a上出线孔51a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3的数量为六。第一安装孔13从基座1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基座10,第一安装孔13靠近定位台面11一侧的部分为具有拔模斜度的方孔,靠近底面一侧的部分为圆孔,且方孔在定位台面11上的开口截面面积大于方孔与圆孔连通的一端的截面面积,换言之,该方孔为四棱锥孔;第一安装孔13的另一端为圆孔。第一安装孔13用于安装第一定位构件20。

定位台面1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二安装孔14,用于安装第一定位构件30。第二安装孔14与第一安装孔13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出线盖板50a上安装孔52a与出线孔51a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

定位台面11的四角还设置有固定孔15,用于将基座10固定于工作台上,固定孔15为沉孔且贯穿基座10。

基座10上两个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凹陷部16,凹陷部16由其所在的端面表面凹陷形成,并从基座1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基座10。基座10的底面上设置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为底面上的一个凹陷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的材质为工程塑料,可以减轻整个工装的重量,且其第一安装孔13可以通过注塑等工艺加工出来,避免了机加工工艺加工方孔困难的问题。当然,基座10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较大的重量能使基座10更加稳固,从而不需要对基座10进行固定。

图4为图1中第一定位构件20的一个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定位构件20的另一个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定位构件20包括主体部21、卡装部22和连接部2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1为内部是轮辐状结构的金属环;卡装部22设置在主体部21的一个端面上,连接部23设置在主体部21的另一个端面。卡装部22为具有正六棱柱形内表面的凹陷结构,即,凹陷结构具有正六边形的底壁和环绕该底壁的六个侧壁,六个侧壁之间为正六棱柱空间,也即“内六角”结构。连接部23为设置在主体部21轮辐结构中心的四棱柱凸台,且该四棱柱凸台具有一定的拔模斜度,换言之,连接部23为四棱锥台。主体部21中的轮辐结构中心还设置有沉孔24,沉孔24设置在轮辐结构的卡装部22侧,并从轮辐结构的轴向贯穿轮辐结构和连接部23。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1、卡装部22和连接部23为单独的部件,三者焊接为一体,这样设计可以减小加工工艺难度。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构件20可以是由主体部21、卡装部22和连接部23一体成型的结构;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轮辐结构与连接部23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与主体部21的金属环焊接连接。

其中,卡装部22用于卡装防水接头60a的正六棱柱一端,其具有正六棱柱形内表面的凹陷部与防水接头60a的正六棱柱一端相匹配,当防水接头60a的正六棱柱一端插入卡装部22的凹陷部时,凹陷部中正六棱柱形内表面中的任意一对平行的棱柱侧面都会限制防水接头60a沿其轴向转动。在可选实施例中,卡装部22可以是不具有完整六棱柱内表面的凹陷部,如可以是缺失一个棱柱侧面的不完整六棱柱凹陷部,或完全缺失两个相邻棱柱侧面的不完整六棱柱凹陷部,或完全缺失一个棱柱侧面、同时部分缺失与其相邻的两个棱柱侧面的不完整六棱柱凹陷部。由于卡装部22是用于固定待装配工件的,因此其结构和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凡是根据实际待装配工件形状所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第一定位构件20的卡装部22用于容置待装配对象,本实施例中是用于容置防水接头60a的正六棱柱一端,因此卡装部22设置为具有正六棱柱内表面的凹陷部。应当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待装配对象的结构对卡装部22的形状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卡装部22的形状结构并不局限于具有正六棱柱内表面的凹陷部,而由适应性调整所作出的变形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定位构件20通过连接部23插入基座10中的第一安装孔13中,第一定位构件20的四棱锥台与第一安装孔13的四棱锥孔相配合,限制第一定位构件20相对于基座10的转动自由度。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定位构件20的拆卸,第一定位构件20与基座10之间的配合连接为四棱锥台与四棱锥孔的连接。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构件20与基座10之间的配合连接还可以为正四棱柱与正四棱孔的轴孔配合连接,同样可以限制第一定位构件20相对于基座10的转动自由度。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构件20的连接部23为四棱孔,基座10上与之配合的部位为四棱凸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构件20与基座10之间的配合连接还可以为正六棱柱与正六棱孔的轴孔配合连接。

请参考图1,图1中示出了第二定位构件30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构件30为定位柱。第二定位构件30的定位部31为定位柱一个端部的台阶轴结构;第二定位构件30的安装部为定位柱另一个端部的台阶轴结构(图未示),用于将第二定位构件30安装至基座10的第二安装孔14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构件30的数量为四,分别通过其安装部插入基座10的第二安装孔14中。第二定位构件30的卡装部31作用在于与待装配对象形成连接,本实施例中待装配对象为出线盖板50a,卡装部31用于连接至安装孔52a,因此设置为台阶轴状。应当理解,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待装配对象的具体结构对卡装部31所做的变形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6为图1中连接板40的结构示意图。连接板40包括板体41和螺母42。板体41为矩形,其形状与基座10的安装槽12形状匹配。板体41上设置有多个工艺孔43,其数量和位置关系与基座10上第一安装孔13的数量及位置关系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工艺孔43的数量为六,螺母42的数量也为六,螺母42以工艺孔43为基准焊接在连接板40上,螺母42的轴线垂直于连接板40的板面。连接板40平行于基座10的底面装入其安装槽12中,且连接板40的螺母42均落入基座10上第一安装孔13的圆孔部分。连接板40安装至安装槽12后,连接板40的表面与基座10的底面相平齐,因而不会影响基座10放置时的平稳性。

当第一定位构件20和连接板40被安装至基座10时,第一定位构件20上的沉孔24与连接板40上的螺母42同轴相对,此时使用螺钉从第一定位构件20的沉孔24插入并拧入至连接板40的螺母42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定位构件20的连接强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本实施例中基座10的材质为工程塑料,其强度相对于金属较弱,不宜设置会承受较大预紧力的螺纹孔,而通过连接板40的螺母42与螺钉连接来紧固第一定位构件20,则可以在紧固第一定位构件20的同时保护基座10,增长了装配工装的使用寿命。

图7为图1中装配工装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以下通过对其使用方法的描述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说明。本实施例中,装配工装包括基座10、六个第一定位构件20、四个第二定位构件30和一个连接板40。第一定位构件20安装在基座10的第一安装孔13中,第一定位构件20的连接部23与基座10上第一安装孔13的锥孔部分配合,限制第一定位构件20相对于基座10的转动自由度;第一定位构件20的主体部21中的金属环的端面与基座10的定位台面11贴紧配合,使第一定位构件20能够平稳地放置于定位台面11上;第一定位构件20的卡装部22朝向定位台面11的法向,用于容置防水接头60a。第二定位构件30的安装部插入至基座10上的第二安装孔14中。连接板40安装在基座10的安装槽12中,螺母42与第一定位构件20的沉孔24同轴相对,螺钉25通过沉孔24和螺母42将第一定位构件20、基座10和连接板40连接为一体。

通过装配工装对出线盖板50a和防水接头60a进行装配时,首先将防水接头60a的具有六棱柱的一端插入至第一定位构件20的卡装部22中,再将出线盖板50a通过其安装孔52a安装至四个第二定位构件30的卡装部31上,防水接头60a的螺纹端61a恰好从出线盖板50a的出线孔51a中伸出,出线盖板50a和防水接头60a相对于基座10都无法转动。此时将六角薄螺母62a旋入防水接头60a的螺纹端61a上并拧紧。操作过程不需要人工把持出线盖板50a和防水接头60a,因此可以减小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