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81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副仪表板,尤其是涉及一种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位于汽车驾驶舱中央的副仪表板肘靠有闭合和打开两种工作方式。当肘靠处于竖直打开状态时,其刚度、强度等性能往往比较弱,容易晃动,给车主带来使用困扰,从而影响车主对汽车使用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能大幅度提高肘靠的刚度、强度,从而保证副仪表板肘靠处于竖直打开状态时使用便利,提高车主对汽车使用的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包括铰链本体和铰链基座,在铰链本体的左端四角各设有一个通过螺钉与肘靠滑动本体进行固定的本体左安装孔,在铰链基座的四角各设有一个通过螺钉与肘靠杂物盒本体进行固定的基座安装孔,特征是:在铰链本体的中间两侧各设有一个下沉的本体中安装孔,在铰链本体的右端两侧各设有一个供安装轴装配的安装轴本体安装孔,在铰链基座两侧的两个基座安装孔的中间均设有一个与肘靠杂物盒本体上的凸起配合的定位孔;在铰链基座的两侧相对设有一个放置铰链本体的铰链本体安装支架,在两个铰链本体安装支架的顶端均设有装配安装轴的安装轴支架安装孔,圆管状的转动套筒套在安装轴的中间,在安装轴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止动圈的止动卡槽,弹簧套在转动套筒上,弹簧的中间钩在铰链基座的挂钩上,弹簧的两端分别穿插在在铰链本体两侧的弹簧安装孔上;铰链本体、铰链支座和转动套筒通过安装轴、弹簧、固定螺母及止动圈组连在一起组成转动副,实现铰链本体绕安装轴的转动。

在铰链本体的左端中间设有大避让凹槽,在铰链本体的右端中间设有小避让凹槽。

在铰链本体的上表面四周设有向上的翻边。

本实用新型由铰链本体、铰链基座、转动套筒、安装轴、弹簧、固定螺母和止动圈组成,它在常规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本体中安装孔、定位孔、铰链本体安装支架、翻边,铰链本体通过螺钉与肘靠滑动本体固定连接,铰链基座通过螺钉固定在肘靠杂物盒本体上,使肘靠滑动本体得到了充分的支撑和固定,此结构较之前的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有了明显的强化效果,碰触处于打开状态的肘靠不易晃动,使车主在使用肘靠时能更方便、舒适。在铰链本体上设有大避让凹槽和小避让凹槽,这也减轻了铰链本体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了塑料易注塑成型复杂结构以及圆管易转动的特点,将铰链本体依据肘靠结构进行了成型,增加了两个本体中安装孔,增大了铰链本体与肘靠滑动本体固定连接的接触面积,实现了铰链本体的加强及其上肘靠滑动本体的稳固。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大幅度提高肘靠的刚度、强度、满足肘靠处于竖直打开状态下的各种使用工况、从而保证副仪表板肘靠处于竖直打开状态时不会出现晃动、使得车主在打开肘靠时更加方便、舒适、提高车主对汽车使用的满意度、结构紧凑、安装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铰链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铰链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副仪表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副仪表板肘靠铰链结构,包括铰链本体1和铰链基座2,在铰链本体1的左端四角各设有一个通过螺钉与肘靠滑动本体20进行固定的本体左安装孔8,在铰链基座2的四角各设有一个通过螺钉与肘靠杂物盒本体21进行固定的基座安装孔12,在铰链本体1的中间两侧各设有一个下沉的本体中安装孔9,在铰链本体1的右端两侧各设有一个供安装轴3装配的安装轴本体安装孔16,在铰链基座2两侧的两个基座安装孔12的中间均设有一个与肘靠杂物盒本体上的凸起配合的定位孔13;在铰链基座2的两侧相对设有一个放置铰链本体1的铰链本体安装支架14,在两个铰链本体安装支架14的顶端均设有装配安装轴3的安装轴支架安装孔18,圆管状的转动套筒4套在安装轴3的中间,在安装轴3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止动圈10的止动卡槽,弹簧5套在转动套筒4上,弹簧5的中间钩在铰链基座2的挂钩19上,弹簧5的两端分别穿插在在铰链本体1两侧的弹簧安装孔17上;铰链本体1、铰链支座2和转动套筒4通过安装轴3、弹簧5、固定螺母15及止动圈10组连在一起组成转动副,实现铰链本体1绕安装轴3的转动。

在铰链本体1的左端中间设有大避让凹槽7,在铰链本体1的右端中间设有小避让凹槽6。

在铰链本体1的上表面四周设有向上的翻边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