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上掀式汽车门把手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7341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上掀式汽车门把手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上掀式汽车门把手盖。



背景技术:

汽车门把手盖是一种增加把手美观性别并能提高把手舒适度的汽车配件。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汽车门把手:横拉式和上掀式,其中上掀式门把手盖由于是隐藏在门内、更加美观而大受人们亲睐。但是,一般上掀式门把手盖是一种长条形薄壁零件,当与把手安装板扣接后,把手盖板与把手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很长,因此,把手盖板与把手安装板之间的间隙不均匀,这样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把手盖板与把手安装板之间松动的现象,受力能力小,这种薄壁零件还容易随着使用者的施力造成把手盖的变形,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智能上掀式汽车门把手盖,通过增加上掀式汽车门把手盖的受力强度延长门把手盖的使用寿命,并且能智能化感应人体的施力情况,保护门把手免于过大拉力作用,还增加了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上掀式汽车门把手盖,包括门把手盖,所述门把手盖的外表面为平滑表面、内表面为波浪形表面,所述门把手盖的波浪形内表面从左向右依次设置为食指位槽、中指位槽、无名指位槽和小拇指位槽,所述食指位槽、所述中指位槽、所述无名指位槽和所述小拇指位槽之间设置夜视灯;所述中指位槽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门把手盖的外表面设置状态提示灯、语音报警器和环境光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控制器连接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连接所述夜视灯、所述语音报警器及所述环境光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中指位槽底部之间设置一层防水保护膜。

更进一步的,所述夜视灯装设在所述食指位槽、所述中指位槽、所述无名指位槽和所述小拇指位槽之间的凸部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夜视灯为LED灯。

更进一步的,所述语音报警器嵌设在所述门把手盖内,所述环境光传感器的表面设置一层透明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符合人体力学的波浪式内表面设计,增加使用舒适性的同时也增加了门把手盖的厚度,从而增强了其承力能力;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及相关处理控制装置,增加了门把手的智能性,能够感应到人体施力的大小,过大时报警提醒,便于保护门把手、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设置有夜视灯和状态提示灯,状态提示灯提示门是否处于打卡状态,夜视灯便于晚上打开车门时辅助照明车门处的台阶边缘,以免发生意外摔倒,保护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门把手盖;2-环境光传感器;3-压力传感器;4-食指位槽;5-中指位槽;6-无名指位槽;7-小拇指位槽;8-夜视灯;9-状态提示灯;10-语音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上掀式汽车门把手盖,包括门把手盖1,门把手盖1的外表面为平滑表面、内表面为波浪形表面,门把手盖1的波浪形内表面从左向右依次设置为食指位槽4、中指位槽5、无名指位槽6和小拇指位槽7,食指位槽4、中指位槽5、无名指位槽6和小拇指位槽7之间设置夜视灯8;中指位槽5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3;门把手盖1的外表面设置状态提示灯9、语音报警器10和环境光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3、环境光传感器2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控制器连接电子开关,电子开关连接夜视灯8、语音报警器10及环境光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3与的中指位槽5底部之间设置一层防水保护膜;夜视灯8装设在食指位槽4、中指位槽5、无名指位槽6和小拇指位槽7之间的凸部上;夜视灯8为LED灯;语音报警器10嵌设在门把手盖1内,环境光传感器2的表面设置一层透明防水层。

使用时,食指位槽4、中指位槽5、无名指位槽6和小拇指位槽7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同时这种结构局部加厚了门把手盖,增强其受力能力;压力传感器3用于检测最大施力手指处的施力大小,过大时语音报警器10;拉动门把手盖1打开车门,则状态提示灯9会闪烁提示车门处于开启状态,便于人们及时发现;夜晚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2检测到光线强度的变弱,并将数据传递给微处理器,当微处理器收到压力传感器3检测到适当的开门压力值时,控制夜视灯8亮起辅助照明;工作过程智能可控,便利了人们的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