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起动机用单向器外壳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0043阅读:2549来源:国知局
再制造起动机用单向器外壳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再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制造起动机用单向器外壳拆解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再制造的过程,是对回收的废旧汽车配件进行拆解、处理、再加工、检测、再装配以完成再制造的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在汽车配件生产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将单向器1'及单向器外壳2'组装,再制造过程需要将单向器外壳2'从单向器1'上拆解下来。

专利2014101087360公开了一种单向器拆卸装置,拆卸的力度小,对单向器的定位不稳定,拆卸过程易滑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制造起动机用单向器外壳拆解装置,以实现对单向器的稳定拆解,提高拆解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再制造起动机用单向器外壳拆解装置,包括机座、位于机座前端的夹持组件及位于机座后端的液压缸,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两滑轨、气缸安装板、气缸、下定位模,上定位模;所述的两滑轨竖直设置并与机座固定,所述的气缸安装板固定在两滑轨上方,所述的气缸固定在气缸安装板上,所述的下定位模固定在机座上,下定位模上方设置圆弧形的下定位槽;所述的上定位模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位于下定位模的正上方,所述的上定位模下方设置有圆弧形的上定位槽,上定位模的两侧设置滑台,所述的滑台插入滑轨内,气缸控制上定位模使滑台在滑轨内移动;所述的液压缸端部设置推杆,所述的推杆与上定位模及下定位模的定位中心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定位槽的中部及下定位槽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用于阻挡单向器外壳的上模刀及下模刀。

其中,所述的上模刀及下模刀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定位槽及下定位槽上。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刀为与上定位槽同轴设置的圆弧形,所述的下模刀为与下定位槽同轴设置的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的滑轨内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的滑台为相匹配的燕尾形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夹持组件实现对单向器的稳定夹持,拆解效率高,可满足不同尺寸型号的单向器外壳的拆解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单向器及单向器外壳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A局部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机座,2:滑轨,21:燕尾槽,3:气缸安装板,4:气缸,41:活塞杆,5:下定位模,51:下定位槽,6:上定位模,61:上定位槽,62:滑台,7:液压缸,71:推杆,8:下模刀,9:上模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再制造起动机用单向器外壳拆解装置,包括机座1、位于机座1前端的夹持组件及位于机座1后端的液压缸7。

夹持组件包括两滑轨2、气缸安装板3、气缸4、下定位模5及上定位模6。两滑轨2竖直设置在上、下定位模6、5两侧,两滑轨2底部与机座1固定。气缸安装板3固定在两滑轨2上方。气缸4固定在气缸安装板3上。

下定位模5固定在机座1上,下定位模5上方设置圆弧形的下定位槽51。下定位槽5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阻挡单向器外壳的下模刀8。下模刀8通过螺栓固定在下定位槽51上。下模刀8为与下定位槽51同轴设置的圆弧形。

上定位模6与气缸4的活塞杆41连接且位于下定位模5的正上方。上定位模6下方设置有圆弧形的上定位槽61,上定位槽6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阻挡单向器外壳的上模刀9。上模刀9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定位槽61上。上模刀9为与上定位槽61同轴设置的圆弧形。结合图4所示,上定位模6两侧设置滑台62,滑轨2内设置有燕尾槽21,滑台62为相匹配的燕尾形状。滑台62插入滑轨2的燕尾槽21内,气缸4控制上定位模6使滑台62在滑轨2内移动。

如图3示,液压缸7端部设置推杆71,推杆71与上定位模6及下定位模5的定位中心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原理如下详述。

(1)初始状态时,气缸4的活塞杆41收缩,上定位模6位于上方。将带单向器外壳的单向器放置在下定位槽51上,使单向器外壳位于下模刀8内侧。

(2)启动气缸4,活塞杆41向外伸出,带动上定位模6沿滑轨2向下运动,夹紧单向器,由于夹紧状态上模刀9与下模刀8的内径比单向器外壳的直径要小,使得上模刀9和下模刀8形成对单向器外壳的阻挡。

(3)启动液压缸7,推杆71在液压缸7的作用下伸出,直至推杆71接触单向器,单向器的外壳由于受到上模刀9和下模刀8的阻挡不移动,而单向器的其它部分则继续在液压缸7的推动下向外移动直至完全与外壳分离。即完成单向器外壳的拆解。

本实用新型的的上定位模6、下定位模5、上模刀9及下模刀8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单向器进行快速更换,拆解效率高,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