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3823发布日期:2018-09-29 05:0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车窗调节器(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而言,作为其基本结构,具有:导轨,其沿长边方向延伸;滑座,其被该导轨支承为自由升降并支承车窗玻璃(车辆用开闭体);驱动线,其用于对该滑座进行驱动而使该滑座沿着导轨进行升降;驱动卷筒,其卷绕有该驱动线;卷筒壳体,其将该驱动卷筒收纳并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马达单元,其被该卷筒壳体支承且对驱动卷筒进行驱动而使该驱动卷筒旋转。

在制造这一类型的车窗调节器时,需要如下工序,即:向相对移动的部件之间,例如相互升降移动的导轨与滑座的滑动部、以及相互旋转移动的驱动卷筒与卷筒壳体的滑动部供给润滑脂。滑动部例如包括从相对移动的部件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突出部(滑动筋)。

以往,在向驱动卷筒与卷筒壳体的滑动部供给润滑脂的工序中,在将驱动卷筒收纳并支承于卷筒壳体之前,对卷筒壳体的突出部(滑动部、滑动筋)涂布润滑脂,在此之后,将驱动卷筒收纳并支承于卷筒壳体,并且将马达单元固定于卷筒壳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0763号公报

然而,在为上述现有的车窗调节器(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单独地需要用于对卷筒壳体的突出部(滑动部、滑动筋)涂布润滑脂的设备、以及用于将驱动卷筒与马达单元支承于卷筒壳体的设备,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和制造工序的增加。

另外,向导轨与滑座的滑动部供给润滑脂的工序、与向驱动卷筒与卷筒壳体的滑动部供给润滑脂的工序产生时间差,因而导致制造时间和制造工序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的问题意识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向驱动卷筒与卷筒壳体的滑动部供给润滑脂而能够实现顺畅的动作,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制造时间及制造工序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卷筒,其卷绕有用于驱动车辆用开闭体的驱动线;和卷筒壳体,其将上述驱动卷筒收纳并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上述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具有滑动部,该滑动部位于上述卷筒壳体的底面与上述驱动卷筒的同上述底面对置的对置面之间,上述卷筒壳体具有润滑脂供给用孔,该润滑脂供给用孔用于向上述滑动部供给润滑脂。

上述卷筒壳体能够在上述润滑脂供给用孔的周围具有润滑脂贮存用凹部。

上述驱动卷筒能够在与上述润滑脂供给用孔对置的位置具有润滑脂贮存用凹部。

上述卷筒壳体侧的上述滑动部由从上述卷筒壳体朝向上述驱动卷筒突出的环形的突出部构成,上述环形的突出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对置面进行滑动,上述润滑脂供给用孔被上述突出部包围。

上述润滑脂贮存用凹部能够具有朝向上述驱动卷筒相对于上述卷筒壳体的旋转方向的前端变细形状。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还具有被上述卷筒壳体支承并使上述驱动卷筒旋转的马达单元,上述驱动卷筒具有轴嵌合孔、和从上述轴嵌合孔朝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片,上述马达单元具有:盖部,其覆盖上述卷筒壳体的收纳支承部;和嵌合轴,其从上述盖部突出并嵌合于上述驱动卷筒的上述轴嵌合孔,上述马达单元的上述嵌合轴与上述驱动卷筒的上述内侧突出片之间的间隙能够比上述马达单元的上述盖部与上述驱动卷筒之间的间隙小。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能够向驱动卷筒与卷筒壳体的滑动部供给润滑脂而能够实现顺畅的动作,并且减少制造成本、制造时间及制造工序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窗调节器(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窗调节器(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的背面图。

图3是驱动卷筒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观察驱动卷筒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卷筒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卷筒壳体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马达单元、驱动卷筒及卷筒壳体的组装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车窗调节器(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10进行说明。

车窗调节器10具有作为长尺寸部件的导轨20。该导轨20借助在长边方向上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托架22、24而安装于车辆的门板(省略图示)的内部。导轨20在安装于车辆的门板的安装状态下,以使其长边方向大致朝向车辆的高度方向的方式配置。

车窗调节器10具有滑座(玻璃载置器)30,滑座30被支承为沿导轨20自由升降,并且支承车窗玻璃(省略了图示的车辆用开闭体)。在该滑座30连接有一对驱动线32、34的各自的一端。

在导轨20的长边方向的上端附近固定有滑轮托架40,在该滑轮托架40上,引导滑轮42借助滑轮支承轴44被支承为能够旋转。驱动线32从滑座30起沿着导轨20向该导轨20的上方向延伸,并由形成于引导滑轮42的外周面上的线引导槽支承。与驱动线32的进退相对应地,引导滑轮42以滑轮支承轴44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导轨20的长边方向的下端附近设置有线引导部件50。驱动线34从滑座30起沿着导轨20向该导轨20的下方向延伸,并被线引导部件50引导。线引导部件50被固定于导轨20,驱动线34被支承为能够沿着形成于线引导部件50的线引导槽进退。

从引导滑轮42引出的驱动线32插通于管状的外管32t内,卷绕于在与外管32t连接的卷筒壳体60内设置的驱动卷筒70。从线引导部件50引出的驱动线34插通于管状的外管34t内,卷绕于在与外管34t连接的卷筒壳体60内设置的驱动卷筒70。

如图3、图4所示,驱动卷筒70呈圆柱状,在其中心部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的轴嵌合孔72。在该轴嵌合孔72的内表面形成有锯齿状的细齿。在驱动卷筒70的外周面形成有供驱动线32和驱动线34卷绕的螺旋槽74。该螺旋槽74一边沿着驱动卷筒70的外周面旋绕一边在驱动卷筒70的轴线方向上改变位置。驱动卷筒70的面向卷筒壳体60侧的面中的除轴嵌合孔72以外的部分构成环形的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换言之,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成为与后述的卷筒壳体60的底部(底面)61a(卷筒收纳部61的底面)对置的对置面。

马达单元80安装于卷筒壳体60。马达单元80具有:马达82;齿轮箱84,其内置有一边使该马达82的输出轴的旋转减速一边将其传递的减速齿轮系;以及嵌合轴86,其经由该齿轮箱84的减速齿轮系传递马达82的旋转驱动力(参照图8)。马达单元80具有覆盖卷筒壳体60的开口部分(后述的卷筒收纳部61的收纳部开口61c)的盖部88,嵌合轴86从盖部88突出,并与驱动卷筒70的轴嵌合孔72嵌合。在嵌合轴86形成有与轴嵌合孔72的细齿嵌合的细齿,若在该嵌合状态下驱动马达82,则驱动卷筒70与嵌合轴86一起旋转(参照图8)。

外管32t的一端与滑轮托架40连接,另一端与卷筒壳体60连接,像这样,驱动线32能够在被规定了两端位置的外管32t内进退。外管34t的一端与线引导部件50连接,另一端与卷筒壳体60连接,像这样,驱动线34能够在被规定了两端位置的外管34t内进退。

卷筒壳体60固定于车辆的门板(省略图示)。当驱动卷筒70借助马达82的驱动力而正反旋转时,驱动线32和驱动线34中的一者向驱动卷筒70的螺旋槽74的卷绕量增大,另一者被从驱动卷筒70的螺旋槽74抽出,滑座30根据驱动线32、驱动线34的牵引与松弛的关系而沿着导轨20移动。车窗玻璃(省略了图示的车辆用开闭体)与滑座30的移动相对应地升降。

以下,对用于将驱动卷筒7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支承于卷筒壳体60的收纳支承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5-图8所示,卷筒壳体60具有卷筒收纳部61和一对外管插入部62。卷筒收纳部61形成由底部61a和在其周缘形成的圆筒状的立壁61b围起的空间,底部61a的相反侧开口而作为收纳部开口61c。在卷筒壳体60,与卷筒收纳部61连通的一对线通过槽63形成为朝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在车窗调节器10的完成状态下的滑轮托架40与线引导部件50的方向),在上述一对线通过槽63的前端形成有一对外管插入部62。

在卷筒壳体60的底部61a,设置有俯视呈大致圆形的卷筒支承座64。驱动卷筒70在将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载置于卷筒支承座64的状态下,插入于卷筒收纳部61内。在卷筒支承座64的中央部设置有双股形状的轴突起64a,在驱动卷筒70,在轴嵌合孔72的一部分形成有平滑的圆筒面72a(图3)。将轴突起64a插入于圆筒面72a而使两者滑动接触,由此驱动卷筒7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支承于卷筒壳体60。当被传递马达82的驱动力时,驱动卷筒70以自身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卷筒壳体60的底部(底面)61a,以环绕卷筒支承座64的轴突起64a的方式形成有俯视呈大致环形的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该滑动筋65在将驱动卷筒70收纳支承于卷筒壳体60的状态下,朝向驱动卷筒70的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突出。即,以位于卷筒壳体60的底部(底面)61a与驱动卷筒70的与该底部(底面)61a对置的对置面亦即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卷筒壳体60与驱动卷筒70的滑动部(卷筒壳体的环形的突出部相对于驱动卷筒的对置面进行滑动)。

在滑动筋65的周向的一部分,设置有向外周侧伸出的三角形拐角部66,在该三角形拐角部66的内部,形成有与该三角形拐角部66对应的三角形状的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该润滑脂供给用凹部67的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滑动筋65的外周侧,三角形的剩下的两个顶点位于滑动筋65的周向(驱动卷筒70相对于卷筒壳体60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且具有朝向滑动筋65的周向的前端变细形状。进一步,在该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的中心部,形成有呈大致圆形的润滑脂供给用孔68。即,在卷筒壳体60的润滑脂供给用孔68的周围形成有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并且,卷筒壳体60的润滑脂供给用孔68被滑动筋(突出部)65环绕。

润滑脂供给用孔68在将驱动卷筒7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支承于卷筒壳体60的状态下,具有用于向两者的滑动部亦即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与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之间供给润滑脂的功能。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具有用于贮存从润滑脂供给用孔68供给来的润滑脂的功能。

若在将驱动卷筒7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支承于卷筒壳体60的状态下,从润滑脂供给用孔68供给润滑脂,则该润滑脂被临时贮存于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若在该润滑脂贮存状态下,使驱动卷筒70相对于卷筒壳体60旋转,则贮存于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的润滑脂被向驱动卷筒70与卷筒壳体60的滑动部亦即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与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之间供给并浸润。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卷筒壳体60设置润滑脂供给用孔68,从而在将驱动卷筒7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支承于卷筒壳体60的状态下,能够向驱动卷筒70与卷筒壳体60的滑动部亦即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与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之间供给润滑脂。由此,能够实现驱动卷筒70与卷筒壳体60的顺畅的动作,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制造时间及制造工序。

另外,在卷筒壳体60设置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并经由该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来供给润滑脂,由此不会发生润滑脂飞散而变得浪费的情况(将润滑脂注入量抑制为较少),从而能够准确且均匀地进行润滑脂供给(涂布)。而且,也有以下优点:对润滑脂注入侧的设备不要求精密的控制,仅能够向润滑脂贮存凹部67注入润滑脂即可。

另外,在相对于驱动卷筒70不移动的卷筒壳体60设置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由此有以下优点:易贮存润滑脂,并且防止异响的产生,不需要卷筒壳体60的定位。

进一步,润滑脂供给用凹部67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位于滑动筋65的周向(驱动卷筒70相对于卷筒壳体60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且具有朝向滑动筋65的周向的前端变细形状,因此不会发生贮存于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的润滑脂飞散而变得浪费的情况,从而能够准确且均匀地实现润滑脂供给(涂布)。

图8是表示马达单元80、驱动卷筒70及卷筒壳体60的组装部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在驱动卷筒70的轴嵌合孔72的下方部分(圆筒面72a),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片78。在将马达单元80支承于卷筒壳体60时,马达单元80的嵌合轴86的前端部与驱动卷筒70的内侧突出片78抵接。另一方面,在马达单元80的盖部88的下端部与驱动卷筒70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而使两部件不会接触。现有产品的车窗调节器由于马达单元的盖部的下端部与驱动卷筒的上端部接触,因此通常在它们之间涂布润滑脂。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车窗调节器10在马达单元80的盖部88的下端部与驱动卷筒70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而使两部件不会接触,因此变得不需要在两部件之间涂布润滑脂,从而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单化、短缩化以及低成本化。

作为图8的变形例(更广的技术思想),使马达单元80的嵌合轴86的前端部与驱动卷筒70的内侧突出片78之间的间隙比马达单元80的盖部88的下端部与驱动卷筒70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小即可。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卷筒壳体60设置有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的情况来进行说明,但也能够为在驱动卷筒70设置润滑脂贮存用凹部的方式,进一步为遍及卷筒壳体60与驱动卷筒70的双方设置润滑脂贮存用凹部的方式。在该方式下,形成于驱动卷筒70的润滑脂贮存用凹部成为与形成于卷筒壳体60的润滑脂供给用孔68对置的位置关系。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设置于卷筒壳体60,将平面滑动部(滑动部)76设置于驱动卷筒70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与该位置关系相反,能够为将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设置于驱动卷筒70,将平面滑动部(滑动部)设置于卷筒壳体60的方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卷筒壳体60的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形成有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和润滑脂供给用孔68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为在卷筒壳体60的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仅形成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7和润滑脂供给用孔68中的任意一方,使另一方形成于与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5不同位置的方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应用于车窗调节器10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也能够同样应用于除车窗调节器10以外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例如优选应用于使车辆的车窗玻璃升降的车窗调节器。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窗调节器(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20…导轨;22…托架;24…托架;30…滑座(玻璃载置器);32…驱动线;32t…外管;34…驱动线;34t…外管;40…滑轮托架;42…引导滑轮;44…滑轮支承轴;50…线引导部件;60…卷筒壳体;61…卷筒收纳部;61a…底部(底面);61b…立壁;61c…收纳部开口;62…外管插入部;63…线通过槽;64…卷筒支承座;64a…轴突起;65…滑动筋(滑动部、突出部);66…三角形拐角部;67…润滑脂贮存用凹部;68…润滑脂供给用孔;70…驱动卷筒;72…轴嵌合孔;72a…圆筒面;74…螺旋槽;76…平面滑动部(滑动部);80…马达单元;82…马达;84…齿轮箱;86…嵌合轴;88…盖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