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3850发布日期:2018-11-24 13:5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理想中的高仿真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材料学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科学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开发。

"虚拟环境"来源于shadowin虚拟软件所实现的功能。shadowin的工作原理是以专利的实时动态程序行为修饰与模拟算法,直接利用本机的os,模拟出自带与本机相容os的虚拟机,也称为"虚拟环境"。

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但现有技术的训练装置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无法使得装置能够调节保护装置来使得装置能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设备的调节,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其结构包括: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训练架、控制器、装置壳体、活动带、固定架、伸缩架、显示屏,所述活动带设于装置壳体的内侧表面同时与装置壳体活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架设于装置壳体的上侧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伸缩架与固定架相互平行并且嵌入装置壳体的内部表面,所述显示屏位于伸缩架的前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训练架设于装置壳体的上端面并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控制器位于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的前表面并且与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位于装置壳体上侧表面的外端面两者相互垂直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

所述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设有动力调节装置、位移顶动装置、活动卡动装置、动力顶动装置、活动受力装置、升降调节装置、活动位移装置;

所述动力调节装置位于设备的内部的左侧并且与设备通过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位移顶动装置设于动力调节装置的上侧表面两者采用带体活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卡动装置位于位移顶动装置的上端面并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动力顶动装置设于位移顶动装置的前端面并且与位移顶动装置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受力装置设于活动卡位装置的下端面两者配合连接,所述活动位移装置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动力调节装置的右侧面两者契合安装在一起,所述升降调节装置通过铰合的方式安装在活动位移装置的下侧表面两者配合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调节装置设有电机、输出轴、齿轮轴、曲柄、旋转轮、滑动架、滑动块、卡钩架、棘轮轴,所述输出轴位于电机的内侧表面同时与电机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齿轮轴设于输出轴的下侧表面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轮啮合连接在齿轮轴的下侧表面,所述曲柄位于旋转轮的中心点并且与旋转轮焊接在一起,所述滑动块嵌入滑动架的内侧表面同时与滑动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曲柄与内部的滑动块铰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棘轮轴位于卡钩架的内侧表面并且与卡钩架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位移顶动装置设有旋转轮、转动架、滑槽杆、活动杆、活动块、顶动块、顶动杆,所述顶动块包裹着顶动杆的外侧表面并且与顶动杆活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块设于顶动块的下侧表面并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滑槽杆位于顶动块的下侧表面两者通过铰合连接的方式接合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架设于滑槽杆的下侧表面并且与滑槽杆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轮位于转动架的前表面同时与转动架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旋转轮与活动卡动装置配合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卡动装置设有活动框、支架、配合轮、传输带、齿盘、齿条、活动架,所述支架位于配合轮的中心点并且与配合轮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框位于支架的外侧表面两者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齿盘位于活动框的前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齿条垂直于齿盘的前端面并且与齿盘啮合连接,所述活动架位于齿条的齐纳表面并且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传输带包裹着配合轮的外侧表面,所述传输带与包裹着旋转轮的外侧表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顶动装置设有滑动架、主动块、弹簧、拨动架、支撑架、楔形块、万向架、辅助块,所述万向架嵌入楔形块的内侧表面并且与楔形块活动配合,所述拨动架位于万向架的上端面两者铰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位于拨动架的后端面两者机械连接,所述支撑架设于辅助块的王表面两者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块嵌入滑动架的内侧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位于主动块与辅助块之间同时与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受力装置设有受力块、支撑架、转动块、受力弹簧、配合座、支架杆、横向弹簧,所述受力块垂直于支撑架的上端面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块位于支撑架的左右两端并且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受力弹簧垂直于支撑架的下端面两者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杆位于转动块之间两者铰链连接在一起,所述配合座垂直于受力弹簧的下端面两者配合连接,所述横向弹簧位于配合座的中央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杆与横向弹簧配合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调节装置设有支撑垫、辅助杆、升降架、主动杆、安装架、置物板、电机架,所述辅助杆位于支撑垫的前表面同时与支撑垫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升降架设于辅助杆的前端面并且与辅助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杆设于升降架的中央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架垂直于主动杆的上表面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架垂直于辅助杆的下侧端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垂直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置物板位于支撑垫的后侧表面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置物板设于活动位移装置的前方两者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位移装置设有滑块、滑架、横向轮、支架块、活动架、位移杆、中转轮、位移带、轮盘,所述中转轮垂直于轮盘的上侧表面两者通过位移带活动注册呢过一体化结构,所述位移杆垂直于中转轮的前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架包裹着位移杆的外侧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块设于活动架的下侧表面并且与其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横向轮与中转轮左右平行两者通过位移带契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架块通过铰合连接安装在滑块的上侧表面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块嵌入滑架的内侧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滑块与下方的置物板采用焊接的方式接合成一体化结构。

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先使得设备与外界的电源进行连接后,然后内部的电机通电后然后内部的电机通电后,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使得电机通过输出轴将动力进行向外输出,然后齿轮轴将动力进行向下的输出,并且在下方的曲柄在旋转轮的带动下旋转输出,然后卡动下方的滑动块在滑动架上位移同时通过滑动块的位移来使得下方的卡钩架卡动棘轮轴,从而通过棘轮轴来使得装置不轻易脱节,然后在棘轮轴的动力输出后,通过下方的旋转轮的旋转将转动架拨动滑槽杆,来顶动前方的活动块并且通过活动杆顶动顶动杆使得前方的楔形块位移前进并且在使得万向架卡动拨动架与制成架在主动块和辅助块在滑动架上进行活动位移,然后顶动上方的活动架卡动上升,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来调节活动架高度,并且可以通过支架卡动活动框来通过齿盘啮合齿条进行活动架的上下微调工作,然后上方的肩带通过轮盘与电机的配合带动位移带进行输出,然后使得支架块在位移杆上位移,然后通过支架块将下方的滑块在下方的滑架的内部位移来调节下方置物板下方的升降架的位移,从而来调节肩背的位置,不同肩宽进行调节,然后还能通过电机架转动主动杆并且使得升降架升降调节,从而根据身高进行调节,完后通过控制器控制选择显示屏的虚拟环境,然后通过训练架开始进行训练的工作。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训练装置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能够使得装置能够调节保护装置来使得装置能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设备的调节,从而可以达到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智能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的机构细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中: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1、训练架-2、控制器-3、装置壳体-4、活动带-5、固定架-6、伸缩架-7、显示屏-8、动力调节装置-11、位移顶动装置-12、活动卡动装置-13、动力顶动装置-14、活动受力装置-15、升降调节装置-16、活动位移装置-17、电机-111、输出轴-112、齿轮轴-113、曲柄-114、旋转轮-115、滑动架-116、滑动块-117、卡钩架-118、棘轮轴-119、旋转轮-121、转动架-122、滑槽杆-123、活动杆-124、活动块-125、顶动块-126、顶动杆-127、活动框-131、支架-132、配合轮-133、传输带-134、齿盘-135、齿条-136、活动架-137、滑动架-141、主动块-142、弹簧-143、拨动架-144、支撑架-145、楔形块-146、万向架-147、辅助块-148、受力块-151、支撑架-152、转动块-153、受力弹簧-154、配合座-155、支架杆-156、横向弹簧-157、支撑垫-161、辅助杆-162、升降架-163、主动杆-164、安装架-165、置物板-166、电机架-167、滑块-171、滑架-172、横向轮-173、支架块-174、活动架-175、位移杆-176、中转轮-177、位移带-178、轮盘-17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基于虚拟环境的机器人训练装置,其结构包括: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1、训练架2、控制器3、装置壳体4、活动带5、固定架6、伸缩架7、显示屏8,所述活动带5设于装置壳体4的内侧表面同时与装置壳体4活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架6设于装置壳体4的上侧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伸缩架7与固定架6相互平行并且嵌入装置壳体4的内部表面,所述显示屏8位于伸缩架7的前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训练架2设于装置壳体4的上端面并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控制器3位于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1的前表面并且与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1位于装置壳体4上侧表面的外端面两者相互垂直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

所述智能活动调节控制装置1设有动力调节装置11、位移顶动装置12、活动卡动装置13、动力顶动装置14、活动受力装置15、升降调节装置16、活动位移装置17;

所述动力调节装置11位于设备的内部的左侧并且与设备通过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位移顶动装置12设于动力调节装置11的上侧表面两者采用带体活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卡动装置13位于位移顶动装置12的上端面并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动力顶动装置14设于位移顶动装置12的前端面并且与位移顶动装置1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受力装置15设于活动卡位装置13的下端面两者配合连接,所述活动位移装置17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动力调节装置11的右侧面两者契合安装在一起,所述升降调节装置16通过铰合的方式安装在活动位移装置17的下侧表面两者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动力调节装置11设有电机111、输出轴112、齿轮轴113、曲柄114、旋转轮115、滑动架116、滑动块117、卡钩架118、棘轮轴119,所述输出轴112位于电机111的内侧表面同时与电机111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齿轮轴113设于输出轴112的下侧表面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轮115啮合连接在齿轮轴113的下侧表面,所述曲柄114位于旋转轮115的中心点并且与旋转轮115焊接在一起,所述滑动块117嵌入滑动架116的内侧表面同时与滑动架116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曲柄114与内部的滑动块117铰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棘轮轴119位于卡钩架119的内侧表面并且与卡钩架119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位移顶动装置12设有旋转轮121、转动架122、滑槽杆123、活动杆124、活动块125、顶动块126、顶动杆127,所述顶动块126包裹着顶动杆127的外侧表面并且与顶动杆127活动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块125设于顶动块127的下侧表面并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滑槽杆123位于顶动块126的下侧表面两者通过铰合连接的方式接合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架122设于滑槽杆123的下侧表面并且与滑槽杆123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轮121位于转动架122的前表面同时与转动架122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旋转轮121与活动卡动装置13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卡动装置13设有活动框131、支架132、配合轮133、传输带134、齿盘135、齿条136、活动架137,所述支架132位于配合轮133的中心点并且与配合轮133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框131位于支架132的外侧表面两者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齿盘135位于活动框131的前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齿条136垂直于齿盘135的前端面并且与齿盘135啮合连接,所述活动架137位于齿条136的齐纳表面并且与齿条136固定连接,所述传输带134包裹着配合轮133的外侧表面,所述传输带134与包裹着旋转轮121的外侧表面,所述动力顶动装置14设有滑动架141、主动块142、弹簧143、拨动架144、支撑架145、楔形块146、万向架147、辅助块148,所述万向架147嵌入楔形块146的内侧表面并且与楔形块146活动配合,所述拨动架144位于万向架147的上端面两者铰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架145位于拨动架144的后端面两者机械连接,所述支撑架145设于辅助块148的王表面两者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块142嵌入滑动架141的内侧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143位于主动块142与辅助块148之间同时与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受力装置15设有受力块151、支撑架152、转动块153、受力弹簧154、配合座155、支架杆156、横向弹簧157,所述受力块151垂直于支撑架152的上端面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块153位于支撑架152的左右两端并且与支撑架152固定连接,所述受力弹簧154垂直于支撑架152的下端面两者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杆156位于转动块153之间两者铰链连接在一起,所述配合座155垂直于受力弹簧154的下端面两者配合连接,所述横向弹簧157位于配合座155的中央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杆156与横向弹簧157配合连接,所述升降调节装置16设有支撑垫161、辅助杆162、升降架163、主动杆164、安装架165、置物板166、电机架167,所述辅助杆162位于支撑垫161的前表面同时与支撑垫161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升降架163设于辅助杆162的前端面并且与辅助杆16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杆164设于升降架163的中央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架167垂直于主动杆164的上表面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架165垂直于辅助杆162的下侧端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垂直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置物板166位于支撑垫161的后侧表面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置物板166设于活动位移装置17的前方两者活动连接,所述活动位移装置17设有滑块171、滑架172、横向轮173、支架块174、活动架175、位移杆176、中转轮177、位移带178、轮盘179,所述中转轮177垂直于轮盘179的上侧表面两者通过位移带178活动注册呢过一体化结构,所述位移杆176垂直于中转轮177的前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架175包裹着位移杆176的外侧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架块174设于活动架175的下侧表面并且与其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横向轮173与中转轮177左右平行两者通过位移带177契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架块174通过铰合连接安装在滑块171的上侧表面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块171嵌入滑架172的内侧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滑块171与下方的置物板166采用焊接的方式接合成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的原理: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先使得设备与外界的电源进行连接后,然后内部的电机111通电后然后内部的电机111通电后,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使得电机111通过输出轴112将动力进行向外输出,然后齿轮轴113将动力进行向下的输出,并且在下方的曲柄114在旋转轮115的带动下旋转输出,然后卡动下方的滑动块117在滑动架116上位移同时通过滑动块117的位移来使得下方的卡钩架118卡动棘轮轴119,从而通过棘轮轴119来使得装置不轻易脱节,然后在棘轮轴119的动力输出后,通过下方的旋转轮121的旋转将转动架122拨动滑槽杆123,来顶动前方的活动块225并且通过活动杆124顶动顶动杆127使得前方的楔形块146位移前进并且在使得万向架147卡动拨动架144与制成架145在主动块142和辅助块148在滑动架141上进行活动位移,然后顶动上方的活动架137卡动上升,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来调节活动架137高度,并且可以通过支架132卡动活动框131来通过齿盘135啮合齿条136进行活动架137的上下微调工作,然后上方的肩带通过轮盘179与电机111的配合带动位移带178进行输出,然后使得支架块174在位移杆176上位移,然后通过支架块174将下方的滑块171在下方的滑架172的内部位移来调节下方置物板166下方的升降架163的位移,从而来调节肩背的位置,不同肩宽进行调节,然后还能通过电机架167转动主动杆164并且使得升降架163升降调节,从而根据身高进行调节,完后通过控制器3控制选择显示屏8的虚拟环境,然后通过训练架2开始进行训练的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活动位移装置17指的是能够将设备进行左右位移横向调节设备内部机构的装置。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训练装置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无法使得装置能够调节保护装置来使得装置能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设备的调节,从而无法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智能化,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训练装置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能够使得装置能够调节保护装置来使得装置能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设备的调节,从而可以达到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的智能化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