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台的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522发布日期:2019-05-21 21:2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工作台的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于桌面进行加工的工作台,特别是关于一种工作台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工作台是放置于桌面,供以让使用者于工作台上进行加工,特别是关于工作板,一般工作板是由多层组成,其中一层为切割层,另一层为止滑层,切割层的其中一面与止滑层固定,而切割层的另一面则供以让使用者进行切割、美劳、泥塑、喷漆等加工作业;

然而,于切割垫上进行切割的用户,根据加工对象种类的不同可能需要旋转工作板,而工作板的止滑层却为防止滑动而设计,导致使用者通常需要将工作板抬起并转换方位,而使用者碍于前述方法,导致切割圆形、多边形、异形对象时,有一定的困难。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解决因一般工作板设有止滑层,导致切割垫难以转换方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工作台难以转换方向的问题,进而让工作台能够旋转并方便使用者于其上进行精细的切割等加工作业。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作台的旋转装置,包含:

一工作板,具有一固定槽及与该固定槽连通的一扣槽;

一止滑板,装设于该工作板的其中一面,该止滑板具有一固定孔及与该固定孔连通的一扣孔,该固定孔连通该固定槽,且该扣孔与该扣槽连通;

一基座,该基座装设于该扣槽及该扣孔内,且该基座具有一第一定位部及一第二定位部;

一扣耳,装设于该基座上,而该扣耳具有一扣部及一卡制部;

据此,该扣耳的扣部能够扣于该第一定位部或该第二定位部,使该扣耳具有一卡扣状态及一松释状态,于该卡扣状态时,该扣耳扣合于该第二定位部,而该扣耳的该卡制部位于该扣槽及该扣孔内,当位于该松释状态时,该扣耳的该卡制部退出该扣槽及该扣孔。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工作板具有一切割面及一第一摩擦面,该切割面供以让使用者切割,而该第一摩擦面是以较硬的塑料材质制成,该固定槽及该扣槽是自该第一摩擦面朝向该切割面凹设。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工作板具有一切割面及一第一摩擦面,该切割面供以让使用者切割,而该第一摩擦面是以较硬的塑料材质制成,该止滑板具有一止滑面及一第二摩擦面,该止滑面供以贴附于桌面或地面并供以防止滑动,而该第二摩擦面连接该第一摩擦面,且该第二摩擦面是以较硬的塑料材质制成,使该第二摩擦面与该第一摩擦面之间产生较小的摩擦力。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止滑板具有一止滑面及一第二摩擦面,该止滑板具有连通的一固定孔及一扣孔,该固定孔及该扣孔贯穿该止滑面及该第二摩擦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止滑板具有自该止滑面朝向该扣孔延伸的一阻挡壁,该扣部具有延伸的一阻挡片,当位于该卡扣状态时,该阻挡壁与该阻挡片迭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基座具有一顶面,该顶面固定于该工作板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基座具有一底面,该底面上凹设有二调节槽,且该二调节槽分别具有相对的二壁面以及连接该二壁面的一侧面,该侧面的二端分别连接该二壁面,该二调节槽的该二壁面上分别设有该第一定位部及该第二定位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二扣耳的该卡制部分别装设于该二调节槽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调节槽的数量为四个,且该基座的中央设有四个顶抵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为分别凹设于该二壁面的凹槽,且该第一定位部的凹槽互相相对,而该第二定位部为分别凹设于该二壁面的凹槽,且该第二定位部的凹槽互相相对,而该第一定位部较该第二定位部接近该侧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基座的中央设有一顶抵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顶抵部具有于该基座上穿设的一顶抵孔,以及装设于该顶抵孔内的一钢珠,该钢珠抵顶底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扣部具有一操作孔。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卡制部具有自该扣部延伸的二弹性杆,且该二弹性杆上分别具有一卡制凸。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工作板的边缘设有一转动部。

据此,该扣耳的扣部能够扣于该第一定位部或该第二定位部,使该扣耳具有一卡扣状态及一松释状态,于该卡扣状态时,该扣耳扣合于该第二定位部,而该扣耳的该卡制部位于该扣槽及该扣孔内,当位于该松释状态时,该扣耳的该卡制部退出该扣槽及该扣孔;通过在该工作板及该止滑板之间装设有该基座,使该工作板能够转动,并通过扣耳控制是否固定该工作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例中基座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松释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卡扣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实施例中卡扣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三实施例中基座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工作板10

固定槽11

扣槽12

切割面13

第一摩擦面14

转动部15

止滑板20

止滑面21

第二摩擦面22

固定孔23

扣孔24

阻挡壁241

基座30

底面31

顶面32

调节槽33

壁面331

侧面332

第一定位部333

第二定位部334

顶抵部34

顶抵孔341

钢珠342

扣耳40

扣部41

操作孔411

阻挡片412

卡制部42

弹性杆421

卡制凸422

卡扣状态Q1

松释状态Q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于第一个实施例中,包含:

一工作板10,具有一固定槽11及与该固定槽11连通的一扣槽12,该工作板10具有一切割面13及一第一摩擦面14,该切割面13供以让用户进行加工作业,而该第一摩擦面14是以较硬的塑料材质制成,该固定槽11及该扣槽12是自该第一摩擦面14朝向该切割面13凹设;

一止滑板20,装设于该工作板10的该第一摩擦面14上,该止滑板20具有一止滑面21及一第二摩擦面22,该止滑面21供以贴附于桌面并防止滑动,而该第二摩擦面22连接该第一摩擦面14,且该第二摩擦面22是以较硬的塑料材质制成,使该第二摩擦面22与该第一摩擦面14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该止滑板20具有连通的一固定孔23及一扣孔24,该固定孔23及该扣孔24贯穿该止滑面21及该第二摩擦面22,使该固定孔23连通该固定槽11,而该扣孔24与该扣槽12连通;

特别的是,该止滑板20具有自该止滑面21朝向该扣孔24延伸的一阻挡壁241。

一基座30,该基座30装设于该扣槽12及该扣孔24内,而该基座30概呈圆盘状,且该基座30具有一底面31及一顶面32,该顶面32供以固定于该工作板10上,而该底面31上凹设有二调节槽33,且该二调节槽33分别具有相对的二壁面331以及连接该二壁面331的一侧面332,该侧面332的二端分别连接该二壁面331,该二调节槽33的该二壁面331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定位部333及一第二定位部334,该第一定位部333为分别凹设于该二壁面331的凹槽,且该第一定位部333的凹槽互相相对,而该第二定位部334为分别凹设于该二壁面331的凹槽,且该第二定位部334的凹槽互相相对,而该第一定位部333较该第二定位部334接近该侧面332;

特别的是,该基座30的中央设有一顶抵部34,通过该顶抵部34靠抵于桌面,而使得该工作板10微微弯曲,进而降低该第一摩擦面14及该第二摩擦面22之间的摩擦力。

二扣耳40,设于该基座30上,而该扣耳40具有一扣部41及一卡制部42,该扣部41具有一操作孔411,该操作孔411供以让使用者操作该扣耳40位移,该卡制部42具有自该扣部41延伸的二弹性杆421,且该二弹性杆421上分别具有一卡制凸422,该二扣耳40的该卡制部42分别装设于该二调节槽33内,而该二卡制凸422供以卡制于该第一定位部333或该第二定位部334;

特别的是,该扣部41具有延伸的一阻挡片412。

据此,该扣耳40的扣部41能够扣于该第一定位部333或该第二定位部334,使该扣耳40具有一卡扣状态Q1及一松释状态Q2,于该卡扣状态Q1时,该扣耳40扣合于该第二定位部334,而该扣耳40的该卡制部42位于该扣槽12及该扣孔24内,当位于该松释状态Q2时,该扣耳40的该卡制部42退出该扣槽12及该扣孔24。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组态及其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所述:

请参阅图4,在该松释状态Q2时,该扣耳40的该卡制部42退出该扣槽12及该扣孔24,使该二卡制凸422卡制于该二第一定位部333,由于该扣部41退出该扣槽12及该扣孔24,而该工作板10的第一摩擦面14及该止滑板20的该第二摩擦面22之间具有较小的摩擦力,且通过该顶抵部34降低该第一摩擦面14及该第二摩擦面22之间的摩擦力,让使用者能够以该基座30为中心转动该工作板10,而该止滑板20通过止滑面21而不会转动,使用者即可仅转动该工作板10,并在该工作板10上进行较细致的加工作业,例如:切割、泥塑、彩绘、美劳、喷涂…等;

请参阅图5,在该卡扣状态Q1时,使用者能够通过该操作孔411操作该扣耳40,使该二卡制凸422自该二第一定位部333移动至该第二定位部334,进而让该二扣耳40的该扣部41进入该扣槽12及该扣孔24,由于该二扣部41卡制于该扣槽12及该扣孔24内,使该工作板10无法以该基座30为中心转动,进而达成能够防止该工作板10转动的功效。

特别的是,于该卡扣状态Q1时,该阻挡片412与该阻挡壁241重迭,通过该阻挡面及该阻挡壁241,使该工作板10及该止滑板20固定而不会分开。

请参阅图6及图7,在第二实施例中,该工作板10及该止滑板20的形状为圆形,且该工作板10的边缘设有一转动部15,该转动部15自该工作板10的边缘延伸供使用者转动该工作板10。

特别的是,该顶抵部34具有在该基座30上穿设的一顶抵孔341,以及装设在该顶抵孔341内的一钢珠342,该钢珠342抵顶该工作板10,然而,该钢珠342与工作板10之间仅接触一个点,在该工作板10转动时,由于该钢珠342与该工作板10之间的摩擦力仅有一个接触点,故该钢珠342与该工作板10之间的摩擦力低,进而使该工作板10更易转动。

请参阅图8,在第三实施例中,该调节槽33的数量为四个,且该顶抵部34的数量亦为四个,该四个调节槽33平均的分布于该基座30上,由于该调节槽33及该顶抵部34的数量增加,各该顶抵部34能够提供更多的抵顶力,当使用者使用较大片的该工作板10及该止滑板20时,各该抵顶部能够防止该工作板10的边缘垂下而导致摩擦力增加。

较佳的是,该工作板10上能够铺设有一止滑胶层,当使用者于该止滑胶层上加工时,能够达成防止加工物滑动的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