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管系的安装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0185发布日期:2021-01-15 14:2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器管系的安装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用于热交换器的管系安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管系的安装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核电产品快堆项目热交换器的换热管的装配中,需要将长达20米的u形换热管穿过间隔为200~1000mm左右70多层支撑板,穿过的距离为20多米,支撑板的支撑孔与换热管的间隙小于0.5毫米;由于需要穿过的支撑板较多,调整支撑板的位置以满足穿管的需要显得非常重要。

现有的方案是仅针对一种类型的热交换器,在安装平台上设置一种固定工装来满足该类型的热交换器进行管系穿管工序。

现有技术的缺点:

1.现在固定工装的调整,全部都是使用螺栓连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特别是工序要求拆除或移除工装进行下一工序时,需要将每一个工装都要使用人工搬运或起重机吊出,70多层支撑板有140多个固定工装需要移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2.若热交换器的类型变化,需要重新进行安装工装的安装和调试工作,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管系的安装操作平台,其采用快装压紧方案对支撑板进行压紧,减轻了利用压紧螺栓压紧支撑板的劳动量,而且,采用机座可移动式方案进行解决由于热交换器支撑板尺寸变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交换器管系的安装操作平台,包括

安装平台;

多组定位组件,于所述安装平台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左侧定位组件和右侧定位组件,所述左侧定位组件和右侧定位组件对称布置于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左侧定位组件和所述右侧定位组件相互配合以将热交换器管系的支撑板限定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方;

其中,所述左侧定位组件和右侧定位组件均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通过移动底座与所述安装平台连接,所述移动底座调节所述夹紧机构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左右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定位组件和右侧定位组件还包括支撑连接部件,所述支撑连接部件与所述移动底座连接,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支撑连接部件连接,所述支撑连接部件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板配合的定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定位组件的定位槽和所述右侧定位组件的定位槽对称分布,并限定出v形定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

压紧座,与所述支撑连接部件连接,压紧座的一端设有定压头;

压紧体,与所述压紧座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压紧体的一端设有动压头,所述动压头和所述定压头之间形成夹紧所述支撑板的夹口;

压紧施力机构,驱动所述压紧体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收紧所述夹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施力机构包括

偏心轮,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压紧体连接;

操作杆,与所述偏心轮连接;

压紧块,与所述压紧座连接,所述压紧块具有与所述偏心轮配合的弧形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座具有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导向槽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之间,所述压紧体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压紧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开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底座包括

床身,与所述安装平台连接;

移动盖板,与所述床身配合连接;

移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移动盖板在所述床身上沿左右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身上设有燕尾导轨,燕尾导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移动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燕尾导轨配合的燕尾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镶条,所述镶条设在所述燕尾槽与所述燕尾导轨的间隙中,所述镶条与所述移动盖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

螺母,与所述床身固定连接;

挡块,与所述移动盖板连接;

丝杆,与所述螺母配合,所述丝杆穿过所述挡块,丝杆与所述挡块之间设有止推轴承,所述丝杆于止推轴承的外侧设有轴向限位结构;

手柄,与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多组定位组件于安装平台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用于定位热交换器管系的每一个支撑板,其中,定位组件采用具有夹紧机构的快装压紧方案对支撑板进行压紧,减轻了利用压紧螺栓压紧支撑板的劳动量,而且,采用具有移动底座的机座可移动式方案进行调节,解决由于热交换器支撑板尺寸变化的问题,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底座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底座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夹紧机构侧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夹紧机构仰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夹紧机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其中,图1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参考方向坐标系,以下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方向,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管系的安装操作平台,包括安装平台1和多组定位组件2,安装平台1作为整个安装操作平台的底部支撑,方便对于定位组件2的间距把控。多组定位组件2于安装平台1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多组定位组件2的间距与支撑板3的设计间距对应,例如200~1000mm,多组定位组件2用于定位支撑热交换器管系的多层支撑板3,以便在定位后将换热管穿过各支撑板3。

参见图1,定位组件2包括左侧定位组件21和右侧定位组件22,左侧定位组件21和右侧定位组件22对称布置于安装平台1,左侧定位组件21和右侧定位组件22相互配合以将热交换器管系的支撑板3限定在安装平台1上方。

其中,左侧定位组件21和右侧定位组件22均包括夹紧机构23,夹紧机构23用于将支撑板3快速夹紧定位,夹紧机构23通过移动底座24与安装平台1连接,移动底座24调节夹紧机构23在安装平台1上的左右位置,移动底座24可以针对热交换器支撑板3尺寸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不同种类型热交换器的定位要求。

使用过程中,根据产品图纸的技术要求,在安装平台1上划出左侧定位组件21的移动底座24和右侧定位组件22的移动底座24的安装位置线;根据位置线安装移动底座24;按照装置图纸要求,在移动底座24上直接或间接装配夹紧机构23。

沿着安装平台1的长度方向,拉上钢丝;找正移动底座24,使每个移移动底座24的端面调整在同一垂直面内;找正过程中,可以先找正左侧定位组件21的移动底座24,而后,以左侧定位组件21的移动底座24为基准,对应找正右侧定位组件22的移动底座24。

利用起重机将支撑板3吊到左侧定位组件21和右侧定位组件22上,然后用夹紧机构23将支撑板3压紧。

后续的支撑板3按照以上相同的要求,完成所有支撑板3的安装;然后按照穿管的技术要求,完成所有管系的穿管;

已完成穿管的管系组件,需要进行下一步工序,就是将支撑板3装配装置松开支撑板3后向外移出一段距离,便于在管系外面装配上外壳。

其中,定位组件2采用具有夹紧机构23的快装压紧方案对支撑板3进行压紧,减轻了利用压紧螺栓压紧支撑板3的劳动量,而且,采用具有移动底座24的机座可移动式方案进行调节,解决由于热交换器支撑板3尺寸变化的问题,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

由于该项目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相似,但类型较多;从节约成本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一套安装装置覆盖全部热交换器的换热管的装配工作,成本更低。

另外,在该工位上,该工装能够完成对支撑板3的支承和调整,完成管系穿管后,还可以将该工装与支撑板3脱开,并移动到一定的距离,以进行下一步工序,劳动强度更低,效率更高。

夹紧机构23与移动底座24直接或间接连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左侧定位组件21和右侧定位组件22还包括支撑连接部件25,支撑连接部件25与移动底座24连接,夹紧机构23与支撑连接部件25连接,即支撑连接部件25连接在夹紧机构23与移动底座24之间,并将夹紧机构23抬升至一定高度,以满足支撑板3的定位要求。支撑连接部件25具有连接作用以外,支撑连接部件25上设有与支撑板3配合的定位槽251,定位槽251用于支撑板3的辅助定位,定位槽251与夹紧机构23相配合,快速实现支撑板3的定位和锁紧。

参见图1,支撑板3呈圆环形,左侧定位组件21的定位槽251和右侧定位组件22的定位槽251对称分布,并限定出v形定位结构,当支撑板3落入v形定位结构时,在支撑板3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251还可以根据支撑板3的形状设计为弧形、曲线形等多种样式。

夹紧机构23可采用夹紧气缸等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夹紧机构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6、图7,夹紧机构23包括压紧座231、压紧体233和压紧施力机构,压紧座231与支撑连接部件25连接,并将夹紧机构23限定在定位槽251的延长线上。压紧座231的一端设有定压头234,压紧体233与压紧座231通过第一转轴235连接,压紧体233的一端设有动压头236,动压头236和定压头234之间形成夹紧支撑板3的夹口,夹口237沿支撑板3的径向方向设置,以从支撑板3的前后两侧将支撑板3夹紧。压紧体233通过第一转轴235形成杠杆结构,压紧施力机构驱动压紧体233绕第一转轴235转动以收紧夹口237。针对现有固定工装的调整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该技术方案采用上述快装压紧方案对支撑板3进行压紧,减轻了利用压紧螺栓压紧支撑板3的劳动量。

参见图6、与7,动压头236上设有调整块238,调整块238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支撑板3进行调节,以满足定位夹紧的要求,可以理解的是,调整块238也可以设置于定压头234,或者在动压头236和定压头234上均设置调整块238。

参见图5、图6、图7,压紧施力机构包括偏心轮239、操作杆2310和压紧块2311。偏心轮239通过第二转轴2312与压紧体233连接,操作杆2310与偏心轮239连接,压紧块2311与压紧座231连接,压紧块2311具有与偏心轮239配合的弧形端面。当定压头234与待压紧支撑板3接触时,装配在压紧体233上的偏心轮239刚好位于压紧块2311的顶端,用力将操作杆2310向下搬动,偏心轮239在以第二转轴2312为轴心作转动,由于偏心的作用,偏心轮239与压紧块2311之间的距离增加,压紧体233在杠杆作用下,从而将支撑板3压紧。又由于弧形端面和偏心轮239形成的偏心斜锲的作用,压紧块2311施加于偏心轮239的作用力通过第二转轴2312的轴心,形成了死点,从而锁紧了偏心轮239。可以理解的是,压紧施力机构还可以采用气缸、螺杆等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施力机构,用于驱动压紧体233绕第一转轴235转动,以实现杠杆锁紧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6、图7,压紧座231具有第一支撑壁2313和第第二支撑壁2314,第一支撑壁2313和第第二支撑壁2314之间形成导向槽,第一转轴235穿过导向槽连接在第一支撑壁2313和第第二支撑壁2314之间,压紧体233位于导向槽内,压紧体233具有与第一转轴235配合的腰型孔2315,腰型孔2315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开设。该实施例中,压紧体233采用可移动形式,压紧体233能够在支撑板3放入或取出过程中沿导向槽缩回,以避让支撑板3,需要压紧定位时,在伸出至支撑板3外侧,使支撑板3的取放更加便捷,提高生产率。

参见图3,移动底座24包括床身241、移动盖板242和移动驱动机构,床身241与安装平台1连接,例如螺栓连接、卡扣连接、销连接等。移动盖板242与床身241配合连接。移动驱动机构驱动移动盖板242在床身241上沿左右方向移动。即通过采用具有移动底座24的机座可移动式方案进行调节,解决由于热交换器支撑板3尺寸变化的问题,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床身241上设有燕尾导轨243,燕尾导轨243沿左右方向延伸,移动盖板242上设有与燕尾导轨243配合的燕尾槽,燕尾导轨243与燕尾槽相互配合,形成导向结构,引导移动盖板242在床身241沿特定轨迹平稳运动。

进一步的,参见图4,还包括设在镶条244,镶条244设在燕尾槽与燕尾导轨243的间隙中,镶条244与移动盖板242固定连接,即通过镶条244填充燕尾槽与燕尾导轨243的间隙,提高导向结构的导向精度,进而保证支撑板3的定位精度。

移动驱动机构可采用气缸、丝杆螺母、齿轮齿条等多种驱动方式。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移动驱动机构包括螺母245、挡块246、丝杆247和手柄248,螺母245与床身241固定连接。挡块246与移动盖板242连接。丝杆247与螺母245配合,丝杆247穿过挡块246,丝杆247与挡块246之间设有止推轴承249,丝杆247于止推轴承249的外侧设有轴向限位结构,手柄248与丝杆247的端部连接。转动手柄248时,丝杆247在螺母245中转动,丝杆247产生移动,从而产生移动的力作用于止推轴承249及轴向限位结构上,传递给挡块246,并进一步带动移动盖板242产生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