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365254阅读:来源:国知局
a以及第二圆弧面76a而自然使得上述连结部71以及杆支承部76形成为接近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型性。
[0083](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于基于门闩机构22对滑门10的拉入而从与小齿轮33a的啮合位置(电动马达32)施加于活动杆70的负荷变得非常大的全锁结束位置及其周围,能够以存在支承的状态承受该负荷。而且,连结部71被连接部38以及杆支承部76实际上支承为两端支承梁状,从而例如与通常的扇形齿轮等同程度的强度得到确保。
[0084]此外,可以以如下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
[0085].如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活动杆60,该活动杆60具有近似扇形的第一卡合部61以取代内齿轮部37b,该第一卡合部61使得连结部37的连接部38侧附近的内周部相对于解放部37c向第一支承销34侧突出。而且,也可以采用释放杆65,该释放杆65具有近似扇形的第二卡合部66以取代齿轮部42a,使杆支承部42的连接部38侧附近的外周部向第二支承销40侧凹陷,由此使得杆支承部42的与连接部38分离的一侧的外周部相对地沿以第二支承销40为中心的径向突出而形成该第二卡合部66。
[0086]在释放杆65处于与上述释放杆41相同的初始转动位置时,该释放杆65将第二卡合部66配置为使其在处于与上述活动杆35相同的中立位置的活动杆60的第一卡合部61的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超过该第一^^合部61。因此,若活动杆60绕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则第一卡合部61经过规定的空走区间而与第二卡合部66抵接。而且,伴随着活动杆60向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转动,在周向上与第二卡合部66对置的第一卡合部61的端面,对在周向上与第一卡合部61对置的该第二卡合部66的端面进行按压,由此使得释放杆65克服施力部件90的作用力而开始绕图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向关闭/释放装置12侧拉动释放线缆Cl。即便这样进行变更,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1)、(3)?(4)相同的效果。
[0087]此外,在图8中,可以采用第一卡合部61以取代连结部71的内齿轮部37b,并且采用第二卡合部66以取代杆支承部76的齿轮部42a。即便这样进行变更,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
[0088].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连接部以取代连接部38,所述连接部将连结部37的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另一侧(在图3中为逆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以及支承部36彼此在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径向上连接。
[0089]另外,可以在连接部38的基础上设置如下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连结部37的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周向另一侧(在图3中为逆时针旋转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以及支承部36彼此在以第一支承销34为中心的径向上连接。换句话说,可以是利用支承部36的外周部、连结部37的内周部以及两连接部的侧壁而形成近似扇形的凹部的活动杆。
[0090]?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对置部(第一圆弧面71a)以及杆支承部76(第二圆弧面76a)之间的间隙(△)而言,只要收敛于连结部71的弹性变形区域则能够任意设定。换言之,对于对置部(第一圆弧面71a)以及杆支承部76(第二圆弧面76a)之间的间隙(△)而言,只要将它们设定为在连结部71塑性变形之前使得它们抵接即可。
[0091].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置部(第一圆弧面71a)只要至少在活动杆70的全锁结束位置处接近杆支承部76(第二圆弧面76a)即可。例如连结部71可以是以仅在活动杆70的全锁结束位置处接近杆支承部76的方式在比第一圆弧面71a靠外周侧的位置凹陷的形状。或者,连结部71也可以成型为:在从基于门闩机构22对滑门10的半闭状态下的保持结束的活动杆70的转动位置至全锁结束位置的区间内接近杆支承部16。
[0092].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置部(第一圆弧面71a)可以至少在活动杆70的全锁结束位置处与杆支承部76(第二圆弧面76a)抵接。例如对置部(第一圆弧面71a)可以遍及活动杆70的中立位置以及全锁结束位置的整个转动范围而与杆支承部76(第二圆弧面76a)抵接。在上述情况下,优选地,在活动杆70从中立位置朝向全锁结束位置且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充分确保例如施力部件90的作用力,以便不会出现释放杆75因在与第二圆弧面76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联动转动的情况。通过这样变更,能够始终以存在支承的状态承受从与小齿轮33a的啮合位置(电动马达32)施加于活动杆70的负荷。
[0093].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连结部71的内齿轮部37b(第一卡合部)以及杆支承部76的齿轮部42a(第二卡合部)省略。即便这样变更,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O
[009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支承部36的外周部形成由多个外齿构成的齿轮部以取代形成于连结部37的内周部的内齿轮部37b。而且,可以在释放杆41形成齿轮部以取代能够与该齿轮部啮合的齿轮部42a。
[009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支承销40的凸缘40e省略。
[009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基板21、30—体形成。
[009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活动杆35、70以及释放杆41、75的板厚可以彼此等同,也可以不同。
[009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活动杆35、70以及释放杆41、75之间的旋转传递的速度传递比可以不恒定。例如,可以为如下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它们以在释放杆转动至相当于能够将与门闩25的卡合解除的棘爪26的转动量的时刻使得释放杆相对于活动杆的旋转速度变慢的方式卡合。或者,也可以为如下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它们以在释放杆转动至相当于能够将与门闩2 5的卡合解除的棘爪2 6的转动量的时刻无论活动杆的转动如何都使得释放杆的转动停止的方式卡合。
[009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例如通过检测出因小齿轮33a到达齿轮部37a的终端并变得无法旋转而产生的马达锁止(马达电流的骤增等),而利用ECU使将处于卡合状态的门闩机构解除的促动器31的驱动停止。
[0100].本实用新型例如可以应用于摆动式门,也可以应用于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后门。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门闩机构,其将车辆的门保持为闭合状态; 活动杆,其具有:支承部,其绕第一支承轴转动;连结部,其在以所述第一支承轴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支承部的外侧、且在外周部与电动马达驱动连结;连接部,其以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结部之间形成凹部的方式将所述支承部以及所述连结部彼此连接;以及第一卡合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部的外周部以及所述连结部的内周部的任一方;以及 释放杆,其绕在所述凹部内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支承轴平行的第二支承轴转动、且与所述门闩机构连结卡合,并具有能够以与所述活动杆一体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在彼此重叠的板厚的范围内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在所述连结部的内周部形成的内齿轮, 所述第二卡合部为能够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承轴在固定于所述门的基板被固定为无法转动,在所述第二支承轴形成有凸缘,该凸缘与所述基板协作而在它们的板厚方向上将处于卡合状态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位置夹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杆在杆支承部绕所述第二支承轴转动, 所述活动杆通过从中立位置朝向全锁结束位置且朝一个方向转动而使所述门闩机构进行动作,以便以全闭状态对处于半闭状态的所述门进行保持,所述活动杆通过从所述中立位置朝向释放位置且朝另一个方向转动而使所述门闩机构进行动作,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并经由所述释放杆而将对所述门的全闭状态下的保持解除, 所述连结部具有对置部,该对置部至少在所述全锁结束位置处与所述杆支承部抵接或者接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部至少在所述全锁结束位置处与所述杆支承部接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在所述连结部的内周部形成的内齿轮, 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在所述杆支承部的外周部形成、且能够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 所述对置部为形成所述内齿轮的齿根圆的第一圆弧面, 所述杆支承部在形成所述外齿轮的齿顶圆的第二圆弧面与所述第一圆弧面接近。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作为装置整体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门闩机构(22),其能够对滑门进行保持;活动杆(35),其具有:支承部(36),其绕第一支承轴转动自如;连结部(37),其在以第一支承轴为中心的径向上配置于支承部的外侧、且在外周部与电动马达驱动连结;连接部(38),其以在支承部与连结部之间形成槽部的方式将所述支承部以及连结部彼此连接;以及内齿轮部(37b),其形成于连结部的内周部;以及释放杆,其绕在槽部内配置为与第一支承轴平行的第二支承轴转动自如、且与门闩机构连结卡合,具有能够以与活动杆一体转动的方式在与内齿轮部重叠的板厚的范围内与该内齿轮部卡合的齿轮部。
【IPC分类】E05B79/10, E05B81/06, E05B85/00
【公开号】CN205277103
【申请号】CN201520948004
【发明人】高柳进介, 町田利雄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公告号】US20160145913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