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竖瓦楞地脚托盘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715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竖瓦楞地脚托盘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竖瓦楞)组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竖瓦楞地脚托盘生产线。

[

背景技术:
]

目前,纸托盘的使用范围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绝大多数的纸托盘所采用的地脚仍然是纸管方式的地脚,由于该种地脚通常由手工或用简易设备完成,其效率非常低,且成本相对竖瓦楞地脚高出很多。而纸托盘作为越来越大众化的包装材料,价格低,容易回收的特点,所以在相同质量的层面上,竖瓦楞地脚托盘有着成本低,易制作,流程简单等优势。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全自动竖瓦楞地脚托盘生产线,不仅能够节省原先需要的人工搬运、码放、上胶等步骤,而且承重有保证,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纸托盘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全自动竖瓦楞地脚托盘生产线,包括输送带一11、输送带二12及地脚板输送带41,所述输送带一11与伺服电机一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送带二12与伺服电机二1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送带一11下方安装有调节手柄一1、挡块一2、光电传感器一3、调节手柄二4、挡块二5、光电传感器二6、调节手柄三7、挡块三8及光电传感器三9,所述挡块一2与光电传感器一3相连接,所述挡块二5与光电传感器二6相连接,所述挡块三8与光电传感器三9相连接,所述输送带二12上方安装有热熔胶喷口一32、A型白胶喷口一33及A型白胶传感器一34,所述A型白胶喷口一33与A型白胶传感器一34相连接,所述输送带一11、输送带二12上方设有抓取地脚用的地脚吸盘40、控制地脚前后移动的地脚前后行程气缸30以及控制地脚上下移动的地脚上下行程气缸31,所述输送带二12中部上方设有A型白胶喷口二13、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14,所述A型白胶喷口二13与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14相连接,所述输送带二12后段设有推料气缸15以及调节手柄四17、挡块四18、光电传感器四19,所述挡块四18与光电传感器四19相连接,所述推料气缸15的推出端设有传送带25、工作台22、X轴左右移动伺服电机21及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27,所述传送带25与伺服电机三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有蜂窝纸板吸盘26,所述工作台22一侧设有热熔胶喷口二23、热熔胶传感器二24,所述热熔胶喷口二23与热熔胶传感器二2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地脚板输送带41上设有地脚板工作台42,所述地脚板输送带41与减速器3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器39与步进电机38相连,所述地脚板输送带41的输出端与输送带二12相连,所述地脚板输送带41输出端设有地脚板光电传感器37,所述地脚板光电传感器37与地脚板前后行程气缸35、地脚板上下行程气缸36相连接。

还包括电气控制柜29,所述伺服电机一10、伺服电机二16、光电传感器一3、光电传感器二6、光电传感器三9、A型白胶传感器一34、地脚前后行程气缸30、地脚上下行程气缸31、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14、推料气缸15、光电传感器四19、X轴左右移动伺服电机21、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三20、热熔胶传感器二24、步进电机38、地脚板光电传感器37、地脚板前后行程气缸35、地脚板上下行程气缸36分别通过线路连接电气控制柜29内的电气系统,所述电气系统与触摸屏28相连。

所述热熔胶喷口二23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热熔胶喷口二23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是在原来纸管地脚托盘机上改进而来,所以相比原来的产品有成本低、节省人工、可大大节约设备的场地、因产品下方地脚为三行三列均分,液压叉车也更容易装卸、噪音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产品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在线组装节省了原先需要的人工搬运、码放、上胶等步骤,节省了40%以上的成本;

(3)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交货周期,采用全自动生产线的模式,一天八小时的产量在720pcs左右,相比人工组装提高了2.5倍以上的效率,且省去组装时需要的6个人,只需要一个工人往输送带上放竖瓦楞地脚即可;

(4)本实用新型只需配合市场上技术已成熟的单瓦楞机配套烘干成型设备即可成产,且承重有保证,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纸托盘的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调节手柄一 2、挡块一 3、光电传感器一 4、调节手柄二 5、挡块二 6、光电传感器二 7、调节手柄三 8、挡块三 9、光电传感器三 10、伺服电机一 11、输送带一 12、输送带二 13、A型白胶喷口二 14、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 15、推料气缸 16、伺服电机二 17、调节手柄四 18、挡块四 19、光电传感器四 20、伺服电机三 21、X轴左右移动伺服电机 22、工作台 23、热熔胶喷口二 24、热熔胶传感器二 25、传送带 26、蜂窝纸板吸盘 27、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 28、触摸屏 29、电气控制柜 30、地脚前后行程气缸 31、地脚上下行程气缸 32、热熔胶喷口一 33、A型白胶喷口一 34、A型白胶传感器一 35、地脚板前后行程气缸 36、地脚板上下行程气缸 37、地脚板光电传感器 38、步进电机 39、减速器 40、地脚吸盘 41、地脚板输送带 42、地脚板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输送带一11、输送带二12、地脚板输送带41及电气控制柜29,输送带一11与伺服电机一10的输出端连接,输送带二12与伺服电机二16的输出端连接,输送带一11下方安装有三套挡块系统,该三套挡块系统包括调节手柄一1、挡块一2、光电传感器一3、调节手柄二4、挡块二5、光电传感器二6、调节手柄三7、挡块三8及光电传感器三9,挡块一2与光电传感器一3相连接,挡块二5与光电传感器二6相连接,挡块三8与光电传感器三9相连接,输送带二12上方安装有热熔胶喷口一32、A型白胶喷口一33及A型白胶传感器一34,A型白胶喷口一33与A型白胶传感器一34相连接,输送带一11、输送带二12上方设有抓取地脚用的地脚吸盘40、控制地脚前后移动的地脚前后行程气缸30以及控制地脚上下移动的地脚上下行程气缸31,输送带二12中部上方设有A型白胶喷口二13、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14,A型白胶喷口二13与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14相连接,输送带二12后段设有推料气缸15以及调节手柄四17、挡块四18、光电传感器四19,挡块四18与光电传感器四19相连接,推料气缸15的推出端设有传送带25、工作台22、X轴左右移动伺服电机21及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27,传送带25与伺服电机三20的输出端连接,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有蜂窝纸板吸盘26,工作台22一侧设有热熔胶喷口二23、热熔胶传感器二24,热熔胶喷口二23与热熔胶传感器二24的输出端连接,热熔胶喷口二23设置有三组,三组热熔胶喷口二23并排设置,地脚板输送带41上设有地脚板工作台42,地脚板输送带41与减速器39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39与步进电机38相连,地脚板输送带41的输出端与输送带二12相连,地脚板输送带41输出端设有地脚板光电传感器37,地脚板光电传感器37与地脚板前后行程气缸35、地脚板上下行程气缸36相连接,伺服电机一10、伺服电机二16、光电传感器一3、光电传感器二6、光电传感器三9、A型白胶传感器一34、地脚前后行程气缸30、地脚上下行程气缸31、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14、推料气缸15、光电传感器四19、X轴左右移动伺服电机21、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27、伺服电机三20、热熔胶传感器二24、步进电机38、地脚板光电传感器37、地脚板前后行程气缸35、地脚板上下行程气缸36分别通过线路连接电气控制柜29内的电气系统,电气系统与触摸屏28相连。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代替传统人工组装竖瓦楞地脚托盘的全自动生产线,其工作方式为:先将地脚板一片片的放在地脚板输送带41地脚板工作台42上,此时步进电机带动减速器由图中所示的方向移动,当地脚板移动到最前端时,地脚板光电传感器37感应到地脚板,然后发送指令到地脚板上下行程气缸36和地脚板前后行程气缸35将一片地脚板放置到输送带二12上;与此同时将制作完成的竖瓦楞地脚挨个的放置到输送带一11上,当第一个移动到光电传感器三9上方时,挡块三8升起,以此类推,三个成一排,当光电传感器一3感应到后,同时地脚板开始移动,当移动到A型白胶传感器一34下方时,热熔胶和白胶被喷涂到地脚板上,此时地脚吸盘40将地脚通过地脚上下行程气缸31和地脚前后行程气缸30均匀的放置到地脚板上,因为时间很短,刚好使两者在热熔胶固化时间内充分粘合,接着它们继续按图示方向移动到A型白胶光电传感器二14,接着热熔胶喷口二23将胶水均匀喷涂在竖瓦楞地脚上,最后地脚将被送达挡块四18,当光电传感器四19感应到时,输送带二12停止运动,此时推料气缸15将半成品推至工作台22上,然后伺服电机三20带动传送带25移动之前设定的距离,当工作台上满足设定地脚数量时,蜂窝纸板吸盘26经过Y轴上下移动伺服电机27向下移动吸取蜂窝纸板,接着当蜂窝纸板由X轴左右移动伺服电机21移动经过三组热熔胶喷口时,热熔胶传感器二24收到信号,将热熔胶均匀喷涂在蜂窝纸板下方,由于热熔胶有段时间内迅速固话的特性,当蜂窝纸板盖在地脚上方的时候,两者已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这样一个由全自动托盘线生产的新型环保竖瓦楞地脚托盘就完成了。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