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化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00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化印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自动化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供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印刷时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但是现今的印刷机印刷效率低,特别是印刷机取纸时速度慢,影响印刷的整体速度,当印刷量大时,印刷人员不能及时对印刷出来的产品进行收取,导致印刷品大量堆积,更甚者因为印刷时墨迹过大,墨迹没有及时变干,导致印刷品上墨迹模糊,影响印刷品成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化印刷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化印刷机,包括两根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两根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有传送带,所述第二支架和两根第三支架位于第一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设有动力仓,所述动力仓的内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液压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下端通过穿插动力仓并延伸至动力仓的下侧,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印刷板,且印刷板位于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均设有凹形滑槽,且凹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设有滑块,所述印刷板的两侧均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鼓风机和气缸均电性连接控制器。

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设有风能仓,所述风能仓的右侧上端设有鼓风机,所述风能仓的下侧垂直设有风管,且风管的下端设有风喷头,且风喷头的横截面为圆形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风管等距排列在风能仓的下侧,且风喷头位于传送带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缸控制印刷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印刷板对于待印刷物有一个强有力的印刷,而且通过滑槽和滑块,可以对于印刷板进行限位,从而可以保证印刷质量,通过球形的喷头的设置,可以避免因为风力过大,而对印刷物造成损坏,不仅可以使得印刷工作到达自动化,而且还可以保证印刷质量,从而可以实现更大的印刷效果,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能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喷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架、11控制器、2第二支架、21滑块、3第三支架、4传送带、5动力仓、51气缸、52液压伸缩杆、6印刷板、61连接杆、7风能仓、71鼓风机、8风管、81风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化印刷机,包括两根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两根第三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设有传送带4,所述第二支架2和两根第三支架3位于第一支架1之间,所述第二支架2的上端设有动力仓5,所述动力仓5的内部设有气缸51,所述气缸51与液压伸缩杆52的上端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52的下端通过穿插动力仓5并延伸至动力仓5的下侧,所述液压伸缩杆5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印刷板6,且印刷板6位于传送带4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支架2的内侧均设有凹形滑槽,且凹形滑槽的内部滑动设有滑块21,所述印刷板6的两侧均与连接杆6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61的另一端与滑块21固定连接,通过气缸控制印刷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印刷板对于待印刷物有一个强有力的印刷,所述鼓风机71和气缸51均电性连接控制器11。

所述第三支架3的上端设有风能仓7,所述风能仓7的右侧上端设有鼓风机71,所述风能仓7的下侧垂直设有风管8,且风管8的下端设有风喷头81,且风喷头81的横截面为圆形状,通过球形的喷头的设置,可以避免因为风力过大,而对印刷物造成损坏,不仅可以使得印刷工作到达自动化,而且还可以保证印刷质量,所述风管8等距排列在风能仓7的下侧,且风喷头81位于传送带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有控制器11。

工作原理:把待印刷物放置在传送带4上,通过气缸5控制液压伸缩杆52的伸缩,从而可以使得印刷板6上下移动,并且通过凹形滑槽和滑块21的配合,这样可以使得印刷板6在对于待印刷物进行印刷时,有一个定位的工序,这样就可以保证印刷的质量,通过球形的风喷头81,不仅可以扩大风吹的面积,而且还可以缓解风的冲力,防止因为风过大而对印刷物造成损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