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_3

文档序号:9835220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22a(参照图2)朝向打印机下方。在打印头22的打印机下方配置压印盘25。纸张P沿着压印盘25的表面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上被输送。打印头22沿着托架导向轴57、58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移动,被定位在沿着压印盘25的表面输送的纸张P上。打印头22从形成于喷嘴面22a的墨水喷嘴将墨水吐出到纸张P来对其实施打印。
[0057]如图5所示,在侧框架53中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组装在主体侧输送路径13上输送纸张的输送辊对(送纸辊对21以及第I排纸辊对23)的动力传递机构140。
[0058]在侧框架53的基底框架52侧的部位,搭载送纸电机141。此外,作为送纸辊对21的驱动侧辊的送纸辊21a、和作为第I排纸辊对23的驱动侧辊的第I排纸辊23a在各个辊轴的轴端部143、145被侧框架53支撑为可自由旋转的状态。轴端部143、145从侧框架53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方突出,在此传递齿轮144、146被同轴地固定。送纸电机141的输出旋转经由固定于送纸电机141的电机轴的前端的小齿轮142、架设于传递齿轮144、146的正时皮带147,被传递到送纸辊21a以及第I排纸辊23a。
[0059]此外,在侧框架53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内侧,配置有对打印头22与压印盘25之间的间隙(压印盘间隙)进行调整的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压印盘间隙是打印头22的喷嘴面22a到压印盘25的表面为止的距离、或者喷嘴面22a到沿着压印盘25输送的纸张的打印面为止的距离。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相对于压印盘25使位于其上方的2个托架导向轴57、58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由此使搭载于头部托架59的打印头22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从而增减压印盘间隙。
[0060]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具备:固定侧单元72,具备搭载于打印机主体框架51侧的间隙调整电机71等固定侧的构成部件;可动侧单元73,具备与托架导向轴57、58成为一体并可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的可动侧的构成部件;万向接头单元74,将旋转力从固定侧单元72传递到可动侧单元73 ;和旋转凸轮机构75、76等。
[0061]固定侧单元72具备将间隙调整电机71的输出旋转传递到万向接头单元74的固定侧万向接头部的固定侧旋转轴77。此外,可动侧单元73具备用于使2个托架导向轴57、58同步旋转的旋转传递部件、即可动侧旋转轴78。可动侧旋转轴78与万向接头单元74的可动侧万向接头部联结。固定侧旋转轴77以及可动侧旋转轴78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上水平地延伸。
[0062]旋转凸轮机构75设置于托架导向轴57的两个轴端部,旋转凸轮机构76设置于托架导向轴58的两个轴端部。旋转凸轮机构75是将托架导向轴57的旋转变换为该托架导向轴57的打印机上下方向Z(间隙调整方向)的移动的变换机构。同样地,旋转凸轮机构76是将托架导向轴58的旋转变换为该托架导向轴58的打印机上下方向Z (间隙调整方向)的移动的变换机构。
[0063]若托架导向轴57、58同步旋转,则旋转凸轮机构75、76以相同的旋转相位的状态旋转。由此,可动侧单元73以及2个托架导向轴57、58在维持该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同步地移动。其结果,相对于固定侧的压印盘25,可动侧的打印头22在保持该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进行压印盘间隙的调整。
[0064]如上所述,打印机I具备与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的压印盘间隙调整动作联动地释放在主体侧输送路径13上输送纸张的输送辊对的机构。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基于托架导向轴57的旋转,使第I辊框架41倾斜来释放送纸辊对21。此外,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是基于托架导向轴58的旋转使第2辊框架42移动到打印机上方来释放第1、第2排纸辊对23、24的机构。
[0065]托架的动作
[0066]图6为表示头部托架59以及打印头22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图6 (a)表示作为移动范围一方的端位置的原位置(home posit1n) HP,图6 (b)表示在原位置HP侧打印头22从纸张P离开的位置、即始位侧退避位置0P,图6 (c)表示移动范围另一方的端位置、即离开位置AP。搭载有打印头22的头部托架59通过上述的托架驱动机构,在与主体侧输送路径13中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正交的方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打印头22以及头部托架59的移动范围是从一方的侧框架54与压印盘25之间的原位置HP到另一方的侧框架53与压印盘25之间的离开位置AP为止的范围。
[0067]原位置HP为在打印头22不进行打印时待机的待机位置。在原位置HP的打印机下方,配置维修单元80。维修单元80具备打印头22移动到原位置HP时与该喷嘴面22a相对置的头罩、使头罩升降的升降机构、和吸引头罩内的吸引栗等。维修单元80在打印头22移动到了原位置HP时,使头罩上升并对喷嘴面22a进行加盖。在该状态下,能够进行墨水喷嘴的吸引等维修。
[0068]如图6 (a)所示,沿着主体侧输送路径13输送的纸张P经过压印盘25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的中央而被输送。在打印头22从纸张P之上移动到原位置HP时,经由图6(b)所示的始位侧退避位置OP而移动到原位置HP。始位侧退避位置OP为打印头22刚刚完全离开纸张P的位置。原位置HP与始位侧退避位置OP相比更靠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在原位置HP,头部托架59完全尚开纸张P之上。另一方面,图6 (c)所不的尚开位置AP相对于纸张P位于与始位侧退避位置OP相反的一侧,为打印头22完全离开纸张P上的位置。
[0069]控制系统
[0070]图7为表示打印机I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向打印机I的控制部90中输入来自配置于操作面9的电源开关9a等的操作单元的信号。此外,在控制部90中输入来自设置于打印机内部的各种传感器(例如,纸张探测器20)的信号。进而,控制部90与输入输出部91连接,经由输入输出部91,接收从主计算机等上位装置发送来的打印数据。
[0071]另一方面,在控制部90的输出侧连接对在纸张供给路径12、主体侧输送路径13和反转用输送路径14中输送纸张P的辊等输送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源(例如,作为送纸辊对21的驱动源的电机141等)。此外,在控制部90的输出侧连接打印头22以及托架驱动电机61。另外,在控制部的输出侧连接维修单元80所具备的各种驱动源(使头罩升降的电机、吸引头罩内的吸引栗等)。此外,在控制部90的输出侧连接压印盘间隙调整机构70的间隙调整电机71。
[0072]控制部90具备存储部92、打印控制部93、维修控制部94和卡纸处理部95。存储部92存储用于打印机I的控制中的各种数据或程序。打印控制部93基于打印数据等来驱动送纸棍对21等输送机构,进行纸张P的输送。此外,打印控制部93与输送动作同步地驱动托架驱动机构并相对纸张P使打印头22定位,驱动打印头22,将墨水吐出到纸张P来对其实施打印。维修控制部94在打印头22返回到原位置HP的时刻进行维修动作。具体地来说,进行基于头罩的喷嘴面22a的加盖、墨水喷嘴的吸引、将墨水吐出到头罩内的冲洗等维修动作。
[0073]卡纸处理部95在打印机内部发生了卡纸时,进行容易去除卡住的纸张P的控制。卡纸处理部95具备卡纸检测部96、退避距离检测部97、退避速度决定部98和退避动作执行部99。通过由CPU等控制元件执行存储于存储部92内的控制程序所包括的命令来实现这些功能结构。卡纸检测部96基于在打印机内部发生了卡纸时变动的、驱动输送纸张P的输送辊对的电机的驱动负荷、或检测纸张P的传感器的输出等,检测发生卡纸的情况。例如,在主体侧输送路径13中输送纸张P时,基于送纸电机141的驱动负荷或纸张探测器20的输出,检测处于卡纸状态的情况。或者,基于托架驱动电机61的驱动负荷,检测处于卡纸状态的情况。
[0074]退避距离检测部97取得发生了卡纸时的头部托架59的移动方向以及头部托架59的当前位置,基于所取得的移动方向以及当前位置,决定应使头部托架59退避的方向(退避方向)和目标退避位置。然后,计算出在发生了卡纸时从头部托架59所处的当前位置到目标退避位置为止的头部托架59的移动距离、即退避距离。
[0075]在此,目标退避位置是原位置HP和离开位置AP中的任一个,这些均为打印头22从纸张P上离开的位置。退避距离检测部97采用例如将原位置HP和离开位置AP中距当前位置更近的位置决定为目标退避位置、并将朝向所决定的目标退避位置的移动方向决定为退避方向的方法,作为目标退避位置以及退避方向的决定方法。或者,采用将当前的移动方向决定为退避方向,将原位置HP和离开位置AP中位于所决定的退避方向一侧的位置决定为目标退避位置的方法。此外,也可采用其他的决定方法。例如,也可考虑恢复后的动作来决定目标退避位置,为了卡纸时必须退避到原位置HP,也可始终将原位置HP决定为目标退避位置。
[0076]退避速度决定部98基于计算出的退避距离,决定从当前位置移动到目标退避位置时的头部托架59的退避动作的内容。更具体地来说,退避速度决定部98将刚刚开始了退避动作的头部托架59的移动速度决定为预先设定的初始退避速度VI。然后,退避速度决定部98基于预先设定的速度变更表格100,决定在退避动作的中途是否变更该速度。速度变更表格100中与退避距离对应地注册了退避动作的内容(速度变更的有无、速度变更位置、速度变更后的退避速度等)。初始退避速度Vl以及速度变更表格100被存储于存储部92中。
[0077]图8为速度变更表格100的说明图。图8所示的速度变更表格100中,将退避距离区分为3个范围来注册。第I范围是退避距离为O?499的范围,第2范围是退避距离为500?999的范围,第3范围是退避距离为1000?1500的范围。速度变更表格100与上述3个范围分别对应关联速度变更的有无。然后,在速度变更的有无为“有速度变更”的情况下,对退避距离的3个范围分别对应关联速度变更位置以及速度变更后的退避速度。本实施方式中,对第I范围对应关联“无速度变更”。另一方面,对第2范围以及第3范围,对应关联“有速度变更”、“速度变更位置=200”。进一步,对第2范围对应关联“速度变更后的退避速度=第I高速退避速度V2”,对第3范围对应关联“速度变更后的退避速度=第2高速退避速度V3”。第3范围与第2范围相比其退避距离更长,因此对应关联比第I高速退避速度V2更快的第2高速退避速度V3。
[0078]本例的打印机I是如下的串行头方式的打印机,打印头22的尺寸比纸张P的宽度小,且通过使打印头2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