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62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具体地说是一种使用多个电容形成回收部,用多个能量回收电压执行能量提供及回收,形成维持脉冲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面板内部气体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VUV)与面板内部的荧光体撞击而发光的代表性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大体上由前玻板A与后玻板B组成。
上述前玻板A依次由扫描电极1及维持电极2,上述的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上迭加的介质层3,上述的介质层上形成的介质保护膜4组成。
向上述扫描电极1及维持电极2提供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则介质层3中积聚壁电荷,介质层保护膜4防止物理溅镀法导致的介质层3的损坏并提高2次电子释放效率。
上述后玻板B中产生寻址电极6,在寻址电极上侧依次形成积聚壁电荷的介质层8。
介质层8上形成划分放电区间的隔壁7,隔壁的侧面及喷涂于放电空间底部并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而产生红色,绿色,蓝色可见光的荧光体9。
为了在如上述结构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显示画面,将一帧分为发光次数不同的若干个子场进行分时驱动。上述各子场如图2所示,由复位区间(R),寻址区间(A),维持区间(S)组成。
上述复位区间(R)连续提供上升复位信号(R_up)与下降复位信号(R_dn)。提供上升复位信号(R_up)时,扫描电极(Y)与维持电极(Z)间产生复位放电同时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的介质层中积聚壁电荷。提供下降复位信号(R_dn)时,清除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确保驱动回路的工作余量。
在寻址区间(A)向扫描电极(Y)负加扫描电压(Vsc),扫描电极维持扫描偏压(Vby)。向扫描电极依次负加负(-)极性扫描脉冲(scp)。与此同步,按影像数据向寻址电极(X)负加正(+)极性数据脉冲(dp),则产生定位放电。
维持区间(S)向上述扫描电极(Y)与维持电极(Z)交替附加维持脉冲(sus),向寻址区间发生放电的单元附加维持脉冲,则上述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间发生维持放电,以此显示画面。
一般将上述维持区间(S)向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提供的维持脉冲的高电位电压与低电位电压之差称为维持电压(Vs)。
上述维持区间(S)附加于扫描电极(Y)与维持电极(Z)的维持脉冲由100V以上的电压配电形成。
即,维持区间(S)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充/放电显示画面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自身几乎不消耗能量,但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维持脉冲由电流配电形成,因此增加能量消耗。
因此,一般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装置回收并重复利用产生维持脉冲所需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能量。维持脉冲产生回路由回收面板的无效电流并在产生维持脉冲时重复使用的能量回收部(ER)及与能量回收部相连并产生维持脉冲高电位最高电压或低电位最低电压的维持部组成。
一般能量回收部(ER)如图3所示,具备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自身负荷-容量性负荷(Cp),积聚从上述容量性负荷回收的能量的源电容(Cs),与上述容量性负荷形成共振回路并产生共振的感应器(L),与上述源电容及感应器并联,控制能量提供/回收的一个以上的开关(S1,S2)。
上述维持部包括与容量性负荷(Cp),感应器(L)并联的多个开关(S3,S4)。上述第1开关(S1)接收控制信号并开启(turn on),则存储于源电容(Cs)中的电荷经感应器(L)提供至容量性负荷(Cp)中,此时由感应器形成共振回路,因此容量性负荷中将附加源电容(Cs)中存储的电压的2倍左右的电压。
上述源电容(Cs)中存储维持电压(Vs)约1/2的电压(Vs/2),因此,上述第1开关(S1)导通形成共振回路,则容量性负荷(Cp)中应附加维持电压。
但因回路中的寄生阻抗或二极管导致的电压下降,容量性负荷(Cp)中附加的电压无法达到源电容(Cs)中存储的2倍以上的维持电压(Vs)。
因此,在上述第1开关(S1)开启状态下开启(turn on)第3开关(S3),则上述容量性负荷(Cp)中将被附加维持电压(Vs)。随着第3开关开启,容量性负荷(Cp)将维持高电位维持电压(Vs)。
规定时间后,关闭(turn off)第1开关(S1)及第3开关(S3),第2开关(S2)开启(turn on),则容量性负荷(Cp),感应器(L)及第2开关,源电容(Cs)形成电流流过的通道。
上述容量性负荷(Cp)中存储的能量被源电容(Cs)回收,源电容中将存储约1/2的维持电压(Vs/2)。
此时随着第2开关(S2)的开启形成共振回路,则容量性负荷(Cp)的电压应减少至接地电位(GND)。但即使第2开关开启,容量性负荷的电压也无法减少至接地电位(GND)。
因此,开启(turn on)上述第4开关(S4),使容量性负荷(Cp)持续放电并达到接地电位。
如上所述,由能量回收部(ER)及维持部组成的维持脉冲如图4所示(a)。图4中表示了开关(S1至S4)工作,在感应器(L)中形成共振电流的回路图(b)第1开关(S1)开启,则共振电流(IL)流经源电容(Cs)至容量性负荷(Cp),但仅由共振电流无法向容量性负荷附加高电位维持电压(Vs)。在上述共振达到最大时开启第3开关(S3)。
规定时间后,第2开关(S2)开启则共振电流(-IL)流经容量性负荷(Cp)至源电容(Cs),此时形成的共振电流与提供能量时形成的共振电流方向相反。
此时共振电流(-IL)也无法独自将容量性负荷(Cp)的电压减少至接地电位(GND),因此在共振达到最大时开启第4开关(S4),使容量性负荷的电压减少至接地电位。
如上所述,回收并提供能量形成维持脉冲时,回收并提供能量的电压值由源电容(Cs)中存储的电量决定。
源电容(Cs)中存储的电压保持在维持电压(Vs)1/2(Vs/2)的电压值,此时能量回收与提供通过同一个感应器(L)进行,因此随着规律工作,存储于源电容的电压保持接地电压(GND)及与第3开(S3)连接的外接电压(Vs)的中间值。
因此,使用上述能量回收部(ER)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能量的提供与回收同时进行。
并且,改变维持脉冲的ER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时有界限,通过源电容(Cs)可回收的电压也有限度。即,存储于源电容(Cs)中的电压是维持电压的1/2(Vs/2)时,共振产生的ER电压由共振从低电位维持电压(本发明中指接地电压)上升或下降至高电位维持电压(本发明中指正极性维持电压(Vs))。
但是,实际共振产生的ER电压无法上升或下降至高电位维持电压或低电位维持电压。这是因为回路中的寄生阻抗及各种回路产生泄漏性电力消耗。
因此,上述ER上升电压的不足部分由第3开关(S3)开启来补偿,ER下降电压由第4开关(S4)开启来补偿。此时,共振形成的ER上升电压与高电位维持电压间的差动部分(Vd)及ER下降电压与低电位维持电压间的差动部分(Vd’)越小能量回收效率越高。
目前,对低耗电、高速驱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有必要降低差动部分(Vd至Vd’),提高能量回收部(ER)的效率并最佳化能量回收及提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用多个电容构成能量回收回路,形成多种回收电压,提供能量回收效率较高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维持区间用面板回收的电流来充电的多个电容,上述多个电容间连接而形成的流向面板的电流路径开关部,在上述开关部与面板间形成共振电流的感应器。
本发明中,上述多个电容由第1,第2,第3电容串连,第3电容与外部电源相连,上述多个电容可以具有相同的容值也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不同容值。
其中,多个电容是具有极性的电容。各电容与极性电容并联。
开关部包含将第1电容及第2电容中的充电电流附加至面板的充电开关,将面板中的充电电流回收至第1电容的回收开关。
本发明中离子体显示装置,能量回收部具有多个电容,调整上述能量回收部的容值,调整能量回收及提供时形成的维持脉冲ER时间,形成维持脉冲,提高能量回收率,并且可以降低消耗电压,增加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余量。


图1是一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结构图,
图2是一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波形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能量回收回路图,图4是现有能量回收回路形成的波形及电流特性图,图5是本发明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图,图6是本发明中能量回收回路的第1实施例示意图,图7至图8是本发明中能量回收回路的第1实施例形成的波形图,图9是本发明中能量回收回路的第2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示中主要部分的标记说明S1充电开关 S2回收开关C1至C3第1至第3电容L感应器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能量回收回路的1实施例,图7至8所示是本发明中能量回收回路的第1实施例形成的波形图,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能量回收回路的第2实施例。
如图5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多个寻址电极(X1至Xm),多个扫描电极(Y1至Yn)及维持电极(Z)组成。扫描电极与各维持电极相对应,各维持电极的一端相连,具有相同电压。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扫描电极(Y1至Yn)及维持电极(Z)形成的前玻板与寻址电极(X1至Xm)形成的后玻板接合而成。
为了驱动上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向寻址电极(X1至Xm)附加数据的驱动部110,驱动扫描电极(Y1至Yn)的扫描驱动部120,驱动维持电极(Z)的维持驱动部120,控制上述驱动部110至130的控制部140组成。
数据驱动部110响应控制部140的时间控制信号,采样并闩锁数据后,将数据提供给寻址电极(X1至Xm,以下称X)。
扫描驱动部120在控制部140的控制下,向扫描电极(Y1至Yn,以下称Y)提供扫描脉冲,维持脉冲,维持驱动部130在控制部140的控制下与扫描驱动部120交替工作,向维持电极(Z)提供维持脉冲。
控制部140接收垂直/水平同步信号及时钟信号,产生各驱动部110至130所需的时间控制信号(CTRX,CTRY,CTRZ),向相应的驱动部110至130提供上述时间控制信号,以此控制驱动部。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为了显示灰阶(Gray Scale),将一帧分为放电次数不同的一个以上子场并驱动,上述子场可分为复位区间,寻址区间,维持区间。
上述复位区间与前子场放电单元的On/Off与否无关,对所有放电单元附加高电压。为了保持所有放电单元处于相同状态,扫描驱动部120向扫描电极(Y)附加250V以上的高电压并初始化放电单元,为提高对比度(Contrast)主要使用斜波波形。
寻址区间各放电单元显示图象,寻址电极(X)按图象数据附加正(+)极性数字脉冲,扫描电极(Y)附加与上述寻址电极相反极性的扫描脉冲。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中附加的电压差与复位区间形成的壁电荷电压相加产生定位放电。
维持区间向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交替附加相反极性的脉冲信号,使其产生维持放电并显示画面。
此时,为了向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附加维持脉冲,扫描驱动部(120)或维持驱动部(130)具备回收面板的无效电流并重复利用的能量回收部(ER),与能量回收部相连并保持高电位维持电压或低电位维持电压的维持部。
能量回收部(ER)如图6所示,包含维持区间(S)存储从面板(Cp)回收的电流的多个电容(C1至C3),与多个电容相连并形成通向面板的电流路径的开关部,在开关部与面板间形成共振电流的感应器(L)。
驱动上述开关部中的开关(ER_up,ER_dn),则由感应器(L)与面板(Cp)的容量成分形成共振电流,因此存储于电容中的电压附加于面板上。
现有技术中ER上升或下降时的共振中心电压为维持电压的1/2(Vs)左右,由回路内寄生阻抗成分或元件的电压下降等,仅以共振形成维持脉冲是不可能的。
即,ER上升时共振中心电压必须达到维持电压(Vs)的1/2(Vs/2)以上,维持脉冲才能由共振达到高电位维持电压(Vs)。
相反,ER下降时共振中心电压必须达到维持电压的1/2(Vs/2)以下,维持脉冲才能达到低电位维持电压。
因此,共振产生维持脉冲时,ER上升时与下降时的共振中心电压不同才可以提高能量回收率。
为了设定多个共振中心电压,能量回收部的电容充电电压也应设定多个。
为此,本发明中存储能量回收部(ER)电压的电容有多个。
此时,多个电容由第1,第2,第3电容(C1至C3)串连而成,第3电容(C3)与外部电源(Vs)相连。变换冲/放电时使用的电容可以形成多种共振中心电压。多个电容(C1至C3)可以具有相同的容值,也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不同容值。开关部由将第1电容(C1)及第2电容(C2)中存储的电流附加于面板(Cp)的充电开关(S1),将面板中存储的电流回收至第1电容的回收开关(S2)。
维持部具备与感应器(L1)及面板(Cp)相连并控制其形成低电位维持电压或高电位维持电压的维持开关(S3,S4)。
参阅图7,能量回收部(ER)及维持部形成的维持脉冲如下。
首先,ER上升时充电开关(S1)开启,并且面板(Cp)与感应器(L)间共振产生电压。
充电开关(S1)开启,则以第1电容(C1)及第2电容(C2)中的充电电压为基准形成共振电流并向面板(Cp)附加电压。
第1至第3电容(C1至C3)的容值均相等,则ER上升时以维持电压1/2(Vs/2)以上的点(2Vs/3)为中心产生共振。
ER电压达到高电位维持电压(Vs)时,开启第1维持开关则保持高电位维持电压(Vs)。维持脉冲已由共振达到了高电位维持电压,即使第1维持开关开启,面板也没有附加电压,因此,可以最小化ER上升时消耗的电量。即,上述共振中心电压(2Vs/3)大于维持电压的1/2(Vs/2),因此仅以共振也可以轻易达到高电位维持电压(Vs)。
ER下降时,上述回收开关(S2)开启,并且面板(Cp)与感应器(L)间产生共振。上述回收开关(S2)开启则面板的电流被回收。
此时,共振中心电压在上述多个电容(C1至C3)的容值均相等时,在维持电压1/2(Vs/2)以下的点(Vs/3)形成。即,ER下降时共振中心电压(Vs/3)小于维持电压的1/2(Vs/2),因此仅以共振也可以轻易达到低电位维持电压(Vs)。
共振使面板(Cp)电压下降至接地电压(GND),则开启第2维持开关(S4)使面板维持接地电压的低电位维持电压并向电极附加维持脉冲。
此时,改变上述电容(C1至C3)的容值,则可以改变ER上升或下降时的共振中心电压,因此可以调整能量回收率。
例如,假设第1及第3电容(C1,C3)的容值是第2电容(C2)容值的一半。此时,第2电容(C2)两端的电压将是第1或第3电容(C1,C3)两端电压的一半。
如图8所示,ER上升时的共振中心电压比电容(C1至C3)的容值相同时低,ER下降时的共振中心电压将增大。因此,能量回收率比使用相同容值的电容时低。
如上所述,改变上升电容(C1至C3)的容值并调整共振中心电压即可形成具有适当能量回收率的回路。
在此,使用上述的能量回收部(ER)形成维持脉冲时,ER上述时将第1至第2电容(C1,C2)中存储的电压作为共振电压,ER下降时将第1电容(C1)中存储的电压作为共振电压。
但是,对于第2电容(C2),与充电开关(S1)相连的一端(n1)总有电流流出,与回收开关(S2)相连的另一端(n2)总有电流流入,因此第2电容可能发生电压反向。
因此,电容(C1至C3)可以使用如电解电容般具有极性的电容。上述电容由具有极性的薄膜电容组成,则充放电时可以防止第2电容(C2)两端电压反向。
又,如图9所示,可以由具有极性的电容(C1至C3)与无极性电容(C4至C6)并联组成。此时,第2电容(C2)中,与充放电开关(S1)相连的一端(n1)电压大于与回收开关(S2)相连的另一端(n2)电压,因此充/放电时第2电容两端电压不会发生反向。
如上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仅以共振即可达到高电位维持电压或低电位维持电压,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能量回收率,减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驱动时所需的电力消耗。
尤其,如上所述,使用多个电容并调整电容的容值,可以用简单的回路结构提高能量回收率。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关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维持区间用面板回收的电流来充电的多个电容,上述多个电容间连接而形成的流向面板的电流路径开关部,在上述开关部与面板间形成共振电流的感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电容由第1,第2,第3电容串联而成,并且第3电容与外部电源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电容具有相同的容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电容中,一个以上具有不同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电容是具有极性的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电容与极性电容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开关部包含将第1电容及第2电容中的充电电流附加至面板的充电开关,将面板中的充电电流回收至第1电容的回收开关。
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维持区间从面板存储回收电流的多个电容,与上述多个电容相连并形成通向面板的电流路径的开关部,在开关部与面板间形成共振电流的感应器;并且上述电容具有极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电容由第1,第2,第3电容串联而成,第3电容与外部电源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电容具有相同的容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电容中,一个以上具有不同容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电容与非极性电容并联。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维持区间从面板存储回收电流的多个电容,与上述多个电容相连并形成通向面板的电流路径的开关部,在开关部与面板间形成共振电流的感应器,并且上述电容中,非极性电容与极性电容并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它包含维持区间用面板回收的电流来充电的多个电容,上述多个电容间连接而形成的流向面板的电流路径开关部,在上述开关部与面板间形成共振电流的感应器。本发明用多个电容提供并回收能量,提高了能量回收回路的驱动效率。
文档编号G09G3/28GK101067907SQ200610094810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
发明者催正必, 鄭又創, 共炳球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