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路及手机和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06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电路及手机和显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电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集成电路的手机和显示器。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又称为微电路、微芯片或芯片,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集成电路是采用一定的工艺,在一块或几块基板上,把电路中所需的元件和线路互连一起,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集成电路可以应用于军事、通信、遥控等领域的设备中。以应用于手机的集成电路为例,如附图1所示,基板1上集成有数据分配器2(DEMUX,又称为多路分配器)、数据驱动器3、与数据驱动器3连接的电源线4和数据线5。其中,数据线5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数据分配器2用于将数据线5传输的信号分配成多路信号,从而可以保证与数据驱动器3连接的数据线无需太多。电源线4用于传输电能,为数据驱动器3供电。

通常情况下,电源线4从数据驱动器3引出后,需要绕过数据分配器2,从而延伸至基板1的其他区域,以能够为其他区域的器件供电。但是,这样会导致数据线5上的寄生电容较大,使得数据信号的传输受阻,从而导致数据信号的延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线上的寄生电容较大,导致数据信号延迟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机和显示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线上的寄生电容较大,导致数据信号延迟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集成电路,包括:基板;分布在所述基板上的数据分配器和数据驱动器,其中所述数据分配器的内部设有电源线走线间隙;与所述数据驱动器和数据分配器连接的第一数据线;以及与所述数据驱动器连接并从所述电源线走线间隙穿过的第一电源线。

可选的,所述数据分配器包括分布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的多个功能单元,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功能单元之间通过嵌设在所述基板的导线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设有所述电源线走线间隙。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功能单元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包括所述电源线走线间隙和未设置所述第一电源线的空置间隙,其中所述电源线走线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空置间隙的宽度。

可选的,与所述电源线走线间隙相邻的第一空置间隙的宽度小于与所述电源线走线间隙间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空隙的第二空置间隙的宽度;或者,各所述空置间隙的宽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空置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空置间隙的宽度时,单个所述电源线走线间隙的宽度与单个所述第一空置间隙的宽度之和为单个所述第二空置间隙的宽度的两倍。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线构造成从所述数据驱动器引出后,直线延伸并穿过所述数据分配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源线设有至少两根,并构造成从所述数据分配器穿过后集成为一根第二电源线。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数据分配器连接并与所述集成电路的扫描线交叉的多个第二数据线,其中各所述第二数据线包括直线延伸的第二数据线部分,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数据线部分之间的间隙相等。

本申请的手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

本申请的显示器,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方案中,在基板上嵌设有数据分配器、数据驱动器、第一数据线和第一电源线,其中第一电源线从数据分配器内部的电源线走线间隙穿过。这样,可以减少第一数据线与第一电源线的交叉长度。由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一电源线的交叉区域有寄生电容,因此当第一数据线与第一电源线的交叉区域减少时,则累积到第一数据线的寄生电容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可以减小第一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对数据信号的阻碍,进而可以减少数据信号的延迟。由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以减小数据线的寄生电容,从而减少数据信号的延迟的方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去除电源线的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有集成电路的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2所示,本申请的集成电路包括基板1、分别分布在基板1上的数据分配器2、数据驱动器3、第一电源线4、多个第一数据线5和多个第二数据线6。其中,基板1可以设有多层,第一数据线5和第二数据线6位于同一层,第一数据线5和第一电源线4位于不同的层,且设置第一数据线5的层和设置第一电源线4的层之间由绝缘层分隔,数据分配器2和数据驱动器3分别贯穿设置第一数据线5的层和设置第一电源线4的层。

各第一数据线5与数据驱动器3连接,数据驱动器3用于驱动第一数据线5,将数据信号传送给第一数据线5,并通过第一数据线5传输。数据分配器2与第一数据线5和第二数据线6连接,用于将第一数据线5传输的数据信号分流,并将分流后的数据信号传送给第二数据线6。其中第二数据线6与集成电路的扫描线(图中未示出)交叉设置。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数据分配器2的内部设有电源线走线间隙81。第一电源线4从数据驱动器3引出后,从电源线走线间隙81中穿过。第一电源线4可以设置有至少两根,各第一电源线4位于不同的电源线走线间隙81,即,一个电源线走线间隙81中设置一根第一电源线4。当各第一电源线4穿过数据分配器2后可以集成为一根第二电源线7,这样第二电源线7的延伸方向可以大致与数据驱动器3的延伸方向平行,以方便布置与第二电源线7连接的其他电源线(除第一电源线4外的其它电源线)。

第一电源线4从电源线走线间隙81穿过,无需绕过数据分配器2。这样基本不会影响第一电源线4的设计;基本不会对第一电源线4的电阻压降造成影响;可以减少第一数据线5与第一电源线4的交叉长度,从而可以减小第一数据线5的寄生电容,进而可以减少数据信号的延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数据分配器2包括分布在基板1的多个功能单元21,相邻的两个功能单元21之间通过嵌设在基板1的导线22连接。多个功能单元21沿一排设置,且排列方向大致与数据驱动器3的延伸方向平行。每个功能单元21上连接有其中一部分第一数据线5和其中一部分第二数据线6。各功能单元21的功能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定。

相邻的两个功能单元2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8。该间隙8包括电源线走线间隙81,即相邻的两个功能单元21之间设置电源线走线间隙81,以方便设置电源线走线间隙81。设置电源线走线间隙81时,可以使第一电源线4从数据驱动器3引出后,直线延伸并穿过数据分配器2,以进一步减少第一电源线4的长度,并减少第一数据线5与第一电源线4的交叉长度。

通常情况下,从数据驱动器3引出的第一电源线4一般不多于三根,而功能单元21的个数多于10个。因此,功能单元21之间的间隙8除包括电源线走线间隙81外,还可以包括未用于设置第一电源线4的空置间隙82。空置间隙82的宽度可以小于电源线走线间隙81的宽度,以减小数据分配器2的长度,从而使得数据分配器2能够分布于基板1。

在一个例子中,电源线的直径大致为100μm(微米),电源线走线间隙81的宽度可以为110μm,而空置间隙82的宽度可以小于100μm。当然,该例子只是示例性说明。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具体设定。

此外,第一空置间隙821的宽度B可以小于第二空置间隙822的宽度C。其中,第一空置间隙821为与电源线走线间隙81相邻的空置间隙82,第二空置间隙822为与电源线走线间隙81间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空隙的空置间隙82。这样相较于第一空置间隙的宽度和第二空置间隙的宽度相等时,第一数据线5和第二数据线6的走线方式来说,与第一功能单元(位于电源线走线间隙81和第一空置间隙821之间的功能单元21)连接的第二数据线6的弯折程度较大,而与第二功能单元(除第一功能单元外的其它功能单元21)连接的第二数据线6的弯折程度可以较小甚至可以沿直线延伸。第一空置间隙821的宽度B小于第二空置间隙822的宽度C,尤其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像素的分辨率较低、功能单元21的个数较少的情况。

进一步地,单个电源线走线间隙81的宽度A和单个第一空置间隙821的宽度B之和大致为与单个第二空置间隙822的宽度C的两倍。继续沿用上例,第一空置间隙821的宽度可以为50μm,而第二空置间隙822的宽度可以为80μm。这样,与第一功能单元连接的第二数据线6需要弯折一段后,再沿直线延伸,而其他的第二数据线6可以直线延伸,以减小布线难度,提高布线效率。

如附图4所示,设置好第二数据线6后,第二数据线6可以包括直线延伸的第二数据线部分61。相邻的两个第二数据线部分61之间的间隙可以相等,以能够有效地为集成电路的各像素电极供给灰度等级信号电压。

当然,数据分配器2的各空置间隙的宽度可以大致相同(第一空置间隙的宽度大致与第二空置间隙的宽度相同)。此时,如附图5所示,第二数据线6可以根据需要弯折设置。附图5中的其它结构(包括基板1、数据驱动器3、第一电源线4、第一数据线5、第二电源线7等)可以大致与附图2至附图4所示的其它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各空置间隙的宽度相同,尤其适用于集成电路的像素的分辨率较高、功能单元的个数较多的情况。

当然,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设置第一空置间隙821和第二空置间隙822,本文不再详细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第一电源线4的电压不同时,第一数据线5的寄生电容也会有所变化。

表1

表1中,T1、T2和T3表示第一电源线4的电压,T1的电压大于T3的电压,T3的电压大于T2的电压,T2的电压基本为零;

R表示第一数据线5的电阻;

C表示第一数据线5的寄生电容;

RC表示第一数据线5的电阻电容。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的方案,第一数据线5的寄生电容有效地减小;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当第一电源线4的电压越大时,采用本申请的方案,第一数据线5的寄生电容减小的越多(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有机壳及集成电路的手机100(如附图6所示,其中区域D放大后为附图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和一种设有机壳及集成电路的显示器。手机100和显示器的集成电路设置在机壳中,且集成电路为上述集成电路。

该手机和显示器中,第一电源线从数据分配器内部的电源线走线间隙穿过。这样,这样可以减少第一数据线与第一电源线的交叉长度。由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一电源线的交叉区域有寄生电容,因此当第一数据线与第一电源线的交叉区域减少时,累积到第一数据线的寄生电容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可以减小第一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对数据信号的阻碍,进而可以减少数据信号的延迟。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