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8690发布日期:2020-11-25 17:3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在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屏的封装对于显示屏在电子设备的应用上越来越重要,为了避免外界因素对显示屏的影响,显示屏和前壳之间往往需要设置较多泡棉密封胶对显示屏进行封装,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

显示面板;

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背面;以及

前壳,所述前壳围绕所述显示面板周缘设置,所述前壳设置有朝向所述承载件凸出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承载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显示面板装配至所述前壳。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如上所述的显示组件;

后壳,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通过在前壳设置凸出于前壳且与承载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增强了前壳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无需在显示面板和前壳之间以及承载件和前壳之间设置较多的泡棉胶,减少显示面板和前壳之间以及承载件和前壳之间需要填充密封泡棉胶的空间,有利于显示组件的轻薄化,进而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示例中局部a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4为图2示例中局部a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5为图4示例中承载件和第一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6为图4示例中承载件和第一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7为图2示例中局部a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8为图2示例中局部b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结构的主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承载件12以及前壳13,其中,显示面板1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面板,由于显示面板11结构的易碎性,往往需要铺设于承载件12上,即承载件12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以对显示面板11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承载件12可以为钢片、铜片等具有一定支撑性的结构,显示面板11和承载件12可以装配形成显示屏模组,为了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结构强度,通过前壳13对显示屏模组进行封装,前壳13围绕显示面板11周缘设置,前壳13可以为包括多个侧边的中空壳体结构,用于与显示屏模组封装,形成显示组件,具体的,前壳13设置有朝向承载件12凸出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承载件12固定连接,以使显示面板11装配至前壳13。

为了详细说明第一连接件的位置关系,请参阅图3,图3为图2示例中局部a的第一种剖视图。

第一连接件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第一部分141嵌入前壳13,第二部分142与承载件1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14可以为硬度较大的金属结构,诸如钢片、铝合金或美铝合金等,前壳13的材料可以为非金属材料,诸如塑胶、橡胶、玻璃或陶瓷等,前壳13的材料也可以为金属材料,诸如铝合金或镁铝合金等材料,当前壳13材料为非金属材料诸如塑胶时,可以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将第一连接件14和前壳13一起注塑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连接件14和前壳13之间的连接强度,前壳13包括朝向承载件12的第一表面131,以及与第一表面131邻接的第二表面132,第二表面132设置有限位槽133,第一部分141嵌入限位槽133。若通过注塑的方式,通过对模具进行改进,第一连接件14的第一部分141可以嵌入前壳13的限位槽133内,以增大第一连接件14与前壳13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连接件14和前壳13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前壳13和承载件12之间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显示组件的厚度,满足对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需求,第二部分142的一端和第二表面132贴合,另一端和承载件12固定连接。将第二部分142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表面132且与第二表面132贴合,仅通过第一部分141嵌入前壳13内部,相较于通过将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的一端完全嵌入前壳13的方案来说,可以减少前壳13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显示面板受到撞击时的缓冲能力,避免显示面板收到破坏,电子设备还包括缓冲件15,第一连接件14通过缓冲件15与承载件12固定连接,其中,缓冲件15可以为具有一定回弹力以及粘接力的材料,诸如软质胶或泡棉胶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前壳设置凸出于前壳且与承载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增强了前壳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无需在显示面板和前壳之间以及承载件和前壳之间设置较多的泡棉胶,减少显示面板和前壳之间以及承载件和前壳之间需要填充密封泡棉胶的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和承载件可以一体成型,请继续参阅图4,图4为图2示例中局部a的第二种剖视图。

第一连接件14和承载件12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可以形成一注塑钢片,注塑钢片的主体部121作为承载件,用于承载显示面板11,装配时,显示面板11铺设于主体部121,注塑钢片的嵌入部122作为连接件嵌入前壳13,使得注塑钢片和前13壳固定连接,其中,前壳13可以设置有与嵌入部122对应的凹槽,使得嵌入部122嵌入凹槽中,使嵌入部122和前壳13固定连接,又或者,通过注塑的方式将前壳和注塑钢片一起成型。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4和承载件12一体成型,无需在第一连接件和承载件之间形成位置高度差,也无需在第一连接件和承载件之间设置粘胶固定,进一步减轻显示组件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连接件以增加前壳和显示屏模组之间的连接强度,多个第一连接件均与承载件一体成型示例,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图4示例中承载件和第一连接件的主视图,图6为图4示例中承载件和第一连接件的侧视图。

前壳13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请结合图1及图5,第一侧边135和第二侧边136相对设置,第三侧137边和第四侧边138相对设置,第三侧边137连接第一侧边135和第二侧边136,第四侧边138连接第一侧边135和第二侧边136,多个第一连接件14可以嵌入第一侧边135、第二侧边136、第三侧边137以及第四侧边138中的任一侧边,以嵌入第四侧边138示例,第四侧边138可以设置有与两个第一连接件14对应的凹槽,两个第一连接件14可通过对应的凹槽与第四侧边138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连接件14还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起成型,具体方式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两个相邻的第一连接件14以及承载件12形成有第一区域123,第一区域123可以用于使显示面板11的柔性线路板与设置于承载件14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的驱动芯片电连接,即位于显示面板端部的柔性线路板穿设于第一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显示面板11的柔性线路板凸出于显示面板的区域位于其他侧边时,可以无需设置第一区域123用于放置柔性线路板,即第四侧边138可以贴合显示面板端部设置,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增设多个第一连接件,例如在前壳任一侧边设置一排第一连接件,以提高前壳和显示屏模组之间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壳的侧边的位置以及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需求在前壳不同位置设置第一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显示面板受到撞击时的缓冲能力,通过对第一连接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缓冲能力,请继续参阅图7,图7为图2示例中局部a的第三种剖视图。

第一连接件14包括第一连接部143、第二连接部144和第三连接部145,第一连接部143通过缓冲件15与承载件14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144通过缓冲件15与显示面板的端部连接,第三连接部145嵌入前壳13朝向显示面板11的表面,与前壳13固定连接,其中,显示面板11可以包括盖板111、粘接层112和显示层113,其中,盖板111安装在前壳13上,盖板111和显示层113之间通过粘接层112粘接,以对显示层111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层113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观察到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其中,可以理解的,盖板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玻璃盖板。其中,粘接层112可以为光学胶,光学胶的透光率需要大于显示层113对于透光率的需求阈值。

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44可以通过缓冲件15分别与显示层113的端部、粘接层112的端部以及玻璃盖板的端部连接,不但可以增大第一连接件14与显示面板11的连接面积,还可以增加缓冲件15与显示面板11的连接面积,可以增强前壳13和显示面板1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显示面板11受到撞击时的缓冲能力。

请参阅图8,图8为图2示例中局部b的剖视图,电子设备10还包括后壳18,后壳18包括侧壁181和底璧182,侧壁181围绕底璧182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20,侧壁181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20的第三表面1811,第三表面1811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83。第二连接件183和第一连接件14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14包括朝向所述容纳空间20凸出的第三部分146,第三部分146设置有卡接槽1461,第二连接件183与卡接槽1461卡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183包括卡接部1831和弹性部1832,弹性部1832的一端与第三表面1811固定连接,弹性部1832的另一端与卡接部1831固定连接,卡接部1831与卡接槽1461卡接。

其中,卡接部1831可以为卡扣结构的公扣,卡接槽1461的槽壁设置有与公扣配合的母扣,通过公扣和母扣的配合,可以实现卡接部1831与第三部分146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三部分146可以收纳至承载件12下方,并贴合承载件12设置,当需要将前壳13与后壳18装配时,再将第三部分146朝向容纳空间20伸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壁181朝向前壳13的第四表面1812设置有密封件,前壳13的第二表面通过密封件184与后壳18密封连接,其中,密封件可以包括防水泡棉胶和/或防水固化胶等材料。

装配时,将已经封装好的显示组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三部分146朝向后壳18形成的容纳空间20伸出,压缩弹性部1832,并将与弹性部1832连接的卡接部1831扣入第三部分的卡接槽1461内,由于弹性部1832被压缩形成弹性形变,将弹力传递给与其连接的卡接部1831,卡接部1831有朝向卡接槽1461槽壁运动的趋势,由于卡接槽1461槽壁与卡接部1831抵接,使得卡接部1831、弹性部1832以及第三部分146处于平衡的状态,无需在前壳13和后壳18之间铺设过多密封件,即可实现前壳13和后壳18的固定连接,拆装时,由于前壳13和后壳18之间无需设置过多的密封泡棉胶,因此便于将前壳屏撬起,例如,可以在未设置第二连接件后壳的一端翘起显示组件,由于打破了第二连接件183与第三部分146之间作用力的平衡,便于将显示组件整体与后壳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为柔性屏时,承载件往往需要设置为多层结构,承载件至少包括泡棉层、粘接层以及铜片层,为了进一步满足电子设备轻薄化的需求,可以对承载件结构进行改进,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承载件14包括不锈钢钢片,其中,不锈钢钢片可以为sus不锈钢材料,诸如sus303或sus304,不锈钢钢片设置有多个通孔147,多个通孔147呈第一矩阵排列,多个通孔147包括多个第一通孔1471和多个第二通孔1472,第一矩阵148的奇数列1481为多个第一通孔1471,第一矩阵148的偶数列1482为所述多个第二通孔1472,第一通孔1471形状和第二通孔1472形状不同。

其中,第一通孔1471可以为圆形通孔,第二通孔1472可以为菱形通孔,圆形通孔和菱形通孔的排列形式能保证不锈钢板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保证有效的支撑面积,在第一通孔1471和第二通孔1472中填充缓冲件,如液态发泡材料,诸如泡棉,通过上下拉胶固定,使得发泡材料充分上下连通,在保证不锈钢钢片结构的支撑强度的同时还使其具备一定的缓冲性能,由于不锈钢钢片的厚度可以做到非常薄,且设置了多个通孔,填充的液态发泡材料通过拉胶可以控制厚度,无需增设层叠设置的泡棉层、粘接层以及铜片层即可实现承载件的支撑以及缓冲的功能。

若显示面板为柔性屏且为折叠屏时,承载件往往需要设置弯折区,即使钢板厚度做到非常薄,任然非常难弯折,钢板经过多次弯折后容易出现折痕,进而影响折叠屏组件的其他叠层也容易出现折痕,基于此,对位于弯折区的承载件进行改进,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承载件14包括不锈钢钢片,其中,不锈钢钢片可以为sus不锈钢材料,诸如sus303或sus304,不锈钢钢片设置有多个通孔,为了同时满足弯折区的弯折能力以及对显示面板的支撑能力,多个通孔可对称排列于弯折区,例如,多个通孔147呈第二矩阵149排列,多个通孔147形状为椭圆形,第二矩阵149的奇数列1491的通孔和偶数列1492的通孔以轴线1493对称,任一通孔的长轴和短轴与轴线1493均不平行。每一椭圆通孔内填充有缓冲材料,如软质胶,诸如固态透明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液态透明光学胶(liquidopticallyclearadhesive,loca)和紫外线硬化树脂(opticallyclearresin,ocr),以ocr示例,制备时,在不锈钢钢片上冲压出如上所述的椭圆孔,然后向椭圆孔注入ocr材料,刮除椭圆孔外多余的ocr,紫外线照射固化后形成复合承载件,再将复合承载件贴合到显示面板下,整体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椭圆通孔长轴和短轴比例可以为1.66:1,能最大程度分散弯折应力,防止应力集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还包括偏光结构,常规的偏光结构往往由偏光片构成,偏光片层叠结构至少包括三醋酸纤维素(tac)、聚乙烯醇(pva),其中,起到偏振作用的是pva,由于pva极易水解,为了保护偏光膜的物理特性,因此在pva的两侧各复合一层具有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又有一定机械强度的tac薄膜进行防护,两层tac和一层pva形成偏光片原板,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产品对于偏光片的使用要求,往往需要在偏光片的一侧涂覆一定厚度的压敏胶(psafilm)以及对psa进行保护的隔离膜,在另一侧可以分别增设保护膜、反射膜和/或半透半反胶层膜,最终形成常规的偏光片成品,工艺较为复杂,偏光片成品结构厚度较厚。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显示组件轻薄化,可以对显示组件的偏光结构进行改进,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结构的主视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结构的俯视图。

偏光结构190包括层叠设置的增光层191、吸光层192以及反射层193,显示面板设置于反射层193背离吸光层192的表面,且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朝向反射层193,吸光层192用于吸收环境光,反射层193和增光层191用于增强显示面板显示面的亮度。其中,反射层193可以由透明反射材料构成,通过涂布的方式整片涂布在显示面板显示面上,根据偏振需求可以通过曝光、显影或蚀刻的方式在反射层193上形成不同光轴角度的吸光层192,通过液态增光树脂材料涂布在反射层193和吸光层192上,通过紫外线固化形成增光层191,最终形成偏光结构190。可以理解的是,当外界自然光进入增光层191到达吸光层192后,由于吸光层192的偏振作用,被吸光层192吸收一部分的自然光,一部分自然光进入反射层193后被反射,然后返回到吸光层192,再次被吸收另一部份自然光,从而消除自然光影响,减少在光线较强的外界环境中使用显示面板由于反光现象导致显示内容不清楚的问题,此外,显示面板显示面发出的光线通过吸光层192被吸收一部分不需要的取向光,使得需要的取向光增强穿过增光层191,传递至外界。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和涂布固化工艺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制作有偏光作用偏光结构,无需设置如常规偏光片复杂且厚重的层叠结构,不但满足显示组件对于偏光的需求还有效减小显示组件的厚度。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面对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请继续参阅图1。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板、电池和中框。后壳围绕中板设置,其中,后壳侧壁可以与中板连接,形成电子设备10的中框。中板和后壳在中板两侧各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其中一个容纳空间用于容置显示面板11,另一个容纳空间用于容置电路板、电池和电子设备10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

其中,中板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用于为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电子设备10的摄像装置30、受话器、电池等功能组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或电路板上以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中框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可以安装在中框上。电路板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其中,电路板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面板11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以通过电路板上的处理器对显示面板11的显示进行控制。显示面板11和摄像装置30可以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电池可以安装在中框上。同时,电池电连接至电路板,以实现电池为电子设备10供电。其中,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前壳设置凸出于前壳且与承载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增强了前壳和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无需在显示面板和前壳之间以及承载件和前壳之间设置较多的泡棉胶,减少显示面板和前壳之间以及承载件和前壳之间需要填充密封泡棉胶的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还通过对承载件进行厚度改进,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还通过在后壳设置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实现前壳和后壳的可拆卸连接,在满足前壳和后壳之间装配时的固定作用的同时还便于电子设备的拆卸。

上述电子设备10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电子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在图1的示例性配置中,电子设备10是便携式设备,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或者其他便携式计算设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