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2446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薄型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薄型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薄型显示装置”、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4月19日、申请号为201280020415.4(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60557)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薄型显示装置,尤其涉及适合于例如液晶电视等或者平板型显示装置的薄型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正在不断推进电视机的薄型轻便化,对于20寸电视机等比较轻便的型号,也发布了多款可搬型的型号。与固定型相比,可搬型更加要求薄型轻便以及流行的外形,因此还要求窄边框。
[0003]例如,已有这样一种技术,它提供了一种成形加工方法,能够以较高精度简单地对薄型显示装置用外包装壳体进行成形加工(参考专利文献I)。此技术中,将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与外包装壳体的框部和盖部相对应的部分的金属制加工材料切断成规定长度。然后,在切断后得到的加工材料与盖部相对应的部分的多处位置进行切断,形成V字形的缺口。在与缺口相对的位置处进行弯曲加工,使框状的外包装壳体成形。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66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然而,一般而言,液晶电视较多采用的结构是以被称为框架的金属制四方形方框包围面板、光学片材等光学部件的形式来进行固定,并用壳体将其覆盖。但是,为了实现上面提到的薄型、轻便、窄边框,需要抛开上述框架的外框结构。
[0006]此外,在可搬型的比较小型的TV中,有时会在设计上将产品的4个角处理成带有某种程度圆弧的形状,此时,需要设法准确地规定外框折弯角度,并确保圆角。此外,在可搬型TV中,为了防止面板破损,有时会在其表面设置保护用罩,在将保护罩安装到外框时,需要设法防止空隙产生。
[0007]专利文献I所揭示的技术能够在挤出成形品上添加切口,制作电视机的外框。但是,由于无法在折弯部上形成规定的曲度R并确保折弯角度,因此需要寻求其他的技术。
[0008]本发明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9]本发明的薄型显示装置包括:金属制外框;配置在所述外框前面侧的保护面板;以及配置在所述外框背面侧的后壳体,所述外框通过将弯曲加工而成的多个外框部件接合而构成,在要进行所述弯曲加工的部分,形成有弯曲加工用的孔部和两个限制单元,所述两个限制单元在加工前分离,在加工时相互抵接,从而将所述弯曲加工的量限制在规定的量。此外,也可以包括接合部件,所述接合部件将所述多个外框部件接合,从而形成所述外框。
此外,也可以在多个点上用螺钉固定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外框部件,并对与其相对应的螺钉孔设定偏移。
发明效果
[0010]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保证精度的外框结构的薄型显示装置的技术。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液晶电视机的外观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液晶电视机的外观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框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离状态的外框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框的背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框的角部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框的角部的详细俯视图及截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框的角部的背面侧图。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框和接合部件的背面图和截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外框的角部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外框的角部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外框的角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接着,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作为薄型显示装置的例子对液晶电视机进行了描述,但显然,本发明也适用于液晶显示器、便携终端等(移动电话、平板型显示装置等)。
[0013]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要点进行概要说明。
(1)在金属制加工材料的与盖部相对应的部分的多个位置处形成缺口。在形成了缺口的部分的与框部对应的部分进行弯曲加工,使用弯曲加工后的加工材料来对框状的外包装壳体(外框)进行成形。在缺口部分中,离曲部较近的部分形成为较大的孔状,离曲部较远的部分在完成折弯后贴紧,具有准确地限制折弯角度的形状。
(2)在离曲部较近的部分有具有高低差的规定的内壁隆起。
(3)一个部件有两个折弯部分。
(4)通过接合部件来进行部件的接合。
[0014]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机10的外观的图。图2是液晶电视机10的分解立体图。液晶电视机10包括:作为外包装的外包装侧面壳体即框状外框20 ;前侧的透明保护盖30 ;以及后侧的后壳体40。从透明保护盖30—侧起,在该外包装的内部配置有前壳体35、片材组50、背光底座60。
[0015]外框20是利用金属制加工部件(对挤出材料或拉伸材料进行加工)制成的成形部件。例如如果是20寸级别的话,大概的尺寸为宽约490mmX高约290mm,详细结构之后还将描述。
[0016]透明保护盖30例如为玻璃板,对片材组50进行保护。后壳体40用树脂材料成形??? 。
[0017]前壳体框35用树脂材料成形为与外框20大致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安装于外框20的背面侧。外框20上,在规定位置处形成有向后延伸的圆柱状定位用突部25。与定位用突部25相对应地,在前壳体框35的前面侧设置有定位用轴套孔37。另外,在前壳体框35的前面侧(外框20侧)的四个角上,设置有与后述的外框20的弯曲孔部83相嵌合的嵌合用凸部39。
[0018]片材组50中,从前方侧开始,叠层状地配置有液晶面板51、Df片52、透镜片53、导光板54、扩散片55、反射板56。
[0019]背光底座60是将金属板状体加工成规定形状而成,配置有未图不的光源(例如LED边光灯)、影像驱动电路、电池等。
[0020]接着,详细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外框20。
图3及图4示出了外框20的俯视图(图3(a)、图4 (a))以及侧视图(图3 (b)、图4 (b))。图4以分离的状态示出了外框20。图5示出了外框20的背面图。
[0021]如图示,外框20由第一外框70和第二外框80构成,利用接合部件90进行接合。具体而言,在背面部分的两侧面的两处位置,利用接合部件90将上侧的第一外框70和下侧的第二外框80接合成一体。
[0022]第一外框70和第二外框80分别用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挤出部件(拉伸部件亦可)进行成形而得到。具体而言,为了使得能够在四个角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角部)进行折弯,而对规定截面形状的挤出材料的外框20实施规定的缺口形状加工,并以规定大小的R实施折弯加工。
[0023]图6示出了角部的放大立体图。由于四个角形状相同,第一外框70的弯曲部分和第二外框80的弯曲部分的形状实质上相同,以下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均以第二外框80为代表进行说明。此外,图7(a)示出了角部折弯加工前的状态,图7(b)示出了加工后的角部状态。此外,图7(c)是图7(a)的X — X截面图,图7(d)是图7(a)的Y — Y截面图。
[0024]首先,关于第二外框80,要根据液晶电视机10的尺寸将铝合金的挤出材料截断成规定长度。截面形状包括:配置透明保护盖30的保护盖配置部87 (底边部81、侧边部82的前面部分)、在外周部分比保护盖配置部87高出一截呈突状的外周突部86、作为液晶电视机10的侧面露出的外框侧面部88。换言之,呈现的不是L字形而是T字形(侧卧状态)。根据透明保护盖30的厚度来设定外周突部86,例如,可以将高度设为约1.5_。
[0025]接着,在第二外框80上形成与角部对应的形状(后述的弯曲孔部83、第一及第二限制用凸部84、85)以及外框侧螺钉孔99。在图7(a)的弯曲加工前的状态下,弯曲孔部83大致呈倒梯形。倒梯形的高度(漏光防止壁部88a到第一及第二限制用凸部84、85的距离)约为10mm。并且,倒梯形下边长L设定为与弯曲部的R相对应的长度相同(或者长出些许)。这是为了能够适当且容易地进行弯曲加工。
[0026]另外,为了在配置透明保护盖30后防止液晶电视机10内部的光泄露,经缺口加工后的弯曲孔部83中,设有因规定尺寸未被加工而残留的漏光防止壁部88a。在对第二外框80进行了弯曲加工之后,弯曲孔部83的左侧部分成为向左右延伸的底前面部81,右侧部分成为向上下延伸的侧边部82。
[0027]另外,在弯曲孔部83的内侧部分(图7(a)的上侧部分)中,形成第一限制用凸部84和第二限制用凸部85。具体而言,第一限制用凸部84从底前面部81向弯曲孔部83伸出。同样,第二限制用凸部85从侧边部82向弯曲孔部83伸出。此时,第一限制用凸部84的端部即限制面84a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