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UV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536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为一种透明UV模具,属于UV光固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外观装饰件及家电家装汽车内饰件,传统的都是普通黑白色,丝网印刷,四色印刷喷涂等涂装工艺,装饰效果远远达不到客户对美的追求,目前采用一种特殊的物理纹理表现感和光学纹理以及3D光学纹理表现,必须用到一种UV光固化胶水。根据不同纹理结构设计,把不同模具图案100%的型号转移到产品上,再通过不同金属油墨或则电镀后盖底,衬托出不同的层次感。

传统的都是金属磨具在下面,中间点胶UV胶水,盖上PET等透明承接物,而一般品牌都有事先采用镜面银(反光油墨)印刷局部LOGO或者商标,那么将会挡住UV光及能力的照射,那么势必不能让UV灯照射不到金属LOGO下面的UV胶水,使得LOGO下面的UV胶水不能固化,引起产品报废或者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事先需要采用反光油墨印刷局部LOGO或者商标,那么将挡住UV光及能力的照射,经常LOGO下面的UV胶水不干,引起产品报废或者不良的缺陷,提供一种透明UV模具,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UV模具,包括UV模具,所述UV模具底部依次设置有UV胶水层和承印物,所述UV胶水层和所述承印物之间设置有logo层,所述UV模具顶部设置有UV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V模具采用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所述UV模具正面为平整面,所述UV模具反面设有透明的成形层,成形层材料与所述UV胶水层材质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V灯是长方体所述UV灯,所述UV灯周围设置有直线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工艺金属模具比较,我们可以让产品更美观,工艺性效果更强。可以增加视觉感,不仅可以有物理上的3D纹路,还可以有光学反射3D微结构,而这些结构都是无法通过传统印刷或则模具制作完成。而且可以彻底解决LOGO下面UV胶水不干问题,改善工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UV模具;2、UV胶水层;3、承印物;4、logo层;5、UV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UV模具,包括UV模具1,UV模具1底部依次设置有UV胶水层2和承印物3,UV胶水层2和承印物3之间设置有logo层4,UV模具1顶部设置有UV灯5。

进一步地,UV模具1采用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UV模具1正面为平整面,UV模具1反面设有透明的成形层,成形层材料与UV胶水层2材质相同,UV灯5是长方体UV灯5,UV灯5周围设置有直线通道。由UV灯5提供的UV光源包围在腔室中,并且向腔室中央的直线通道中辐射光线,根据特定流体选择流速、光照强度、反应室宽度或直径,以及反应器长度,以便确保尽可能多的最有效的紫外线辐射剂量被用于使不需要的微生物失活,同时保留logo层4中的原样式。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商标印刷作出改进,首先将模具、胶水和承接物三者的顺序颠倒,让透明模具位于最上层,承接物最下层,并在在使用时,将传统的金属模具,更改采用透明亚克力或则PC模具,透明亚克力或则PC模具上面的所有纹理都通过特殊工艺制作到透明UV模具1的板材上,可以有物理上的3D纹路;而且模具采用透明UV模具1,可以增加UV灯5照射的穿透力。然后将UV胶水注入UV模具1底部的UV胶水层2中,并在UV胶水层2底部设置有承印物3,在UV胶水层2和承印物3之间设置logo层4,logo层4贴附在UV胶水层2的底部,采用UV胶水转印方式通过UV机操作进行,通过UV机顶部的UV灯5灯照射在UV模具1上,缓慢通过,使UV胶水层2中的UV胶水与logo层4上的logo标记完全烘干,最后从UV模具1中取出,承印物3上设置有光印logo金属油墨,印刷logo层4上的局部LOGO或者商标,并在UV灯5灯的照射下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工艺金属模具比较,我们可以让产品更美观,工艺性效果更强。可以增加视觉感,不仅可以有物理上的3D纹路,还可以有光学反射3D微结构,而这些结构都是无法通过传统印刷或则模具制作完成。而且可以彻底解决LOGO下面UV胶水不干问题,改善工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