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62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面光源装置及应用于该面光源装置中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因液晶显示器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需面光源装置为其提供均匀的平面光,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光源相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该导光板引导自光源发出光束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出射。该导光板的底面分布多个散射点,用以破坏光束于导光板内部传输的全反射条件,且使其散射以提高导光板出射光束的均匀性,进而提升面光源装置的整体性能。该网点的疏密、大小均可有不同设计以适应不同的面光源装置。其中光源主要包括点光源及线光源,线光源装置通常采用冷阴极萤光灯,该种线光源二端光辉度分布较弱;点光源通常采用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且对于规格不同的LED光源,其具有不同的发光角度。
请参阅图1,一种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10包括一导光板120及设置于该导光板120一侧的线光源110。由于线光源110的辉度分布在二端较弱,中部较强,使得导光板120邻近光源110的二端角处会有暗区130出现,从而影响导光板120出射光的均匀度。
请参阅图2,另一种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20包括一导光板220、设置于导光板220一侧的LED光源210及一设置于该导光板220底面的反射板(图未示)。LED光源210以一定的发光角度发出的光进入到导光板220中,其进入导光板220的光能量分布也不均匀,其中在邻近光源210且位于发光角度外的部份区域230辉度最低,从而影响导光板220出射光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因光源能量分布不均导致其出射的光能量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出光均匀的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面光源装置的导光板。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用以接收光的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光出射面及一与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该光源设置于对应入光面一侧。该底面设有方形及圆形散射点,且方形散射点位于自光源入射至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相对应的底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以配合至少一外部光源的导光板,其包括至少一用以接收外部光源入射光的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光出射面及一与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该底面设有方形及圆形散射点,且方形散射点位于自外部光源入射至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相对应的底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因本发明面光源装置采用底面设有方形及圆形散射点的导光板,且方形散射点位于自光源入射至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相对应的底面,方形散射点散射能力相对较强,圆形散射点散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使本发明面光源装置具有良好均匀度。

图1是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又一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导光板散射点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面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面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面光源装置3包括导光板32及设置于导光板32一侧的光源31。导光板32包括用以接收光的入光面321、引导光出射且与入光面321相交的光出射面325及与光出射面325相对的底面323。光源31为设置于导光板32的入光面321一侧的线光源,例如冷阴极萤光灯。因光源31本身辉度分布不均,中间部份辉度分布较强且均匀,二端辉度分布较弱且辉度由二端向中间部份渐强,故入射至邻近光源31的导光板32的二对边角落327光能量较弱,致使自光源31入射至导光板32的光能量的弱区出射光辉度较弱,形成暗区。每一对边角落327大致呈扇形。
为解决导光板32的二对边角落327辉度较弱的问题,可于二对边角落327对应的底面323区域设置散射点,以破坏自光源31入射至对边角落327处的光束全反射条件,使光束发生散射,致使自对边角落327处出射的光束增多,以增强暗区光辉度,进而改善光出射面325的出射光均匀度。为进一步提升面光源装置3的均匀度,可同时于导光板32的底面323设置方形散射点328及圆形散射点329,且方形散射点328位于与二对边角落327相对应的底面323部份区域,圆形散射点329位于底面323的其它部份。方形散射点328相对于圆形散射点329具较好的散射效率,可弥补因光源31辉度分布不均造成导光板32的二对边角落327处出射光辉度较低的缺点。方形散射点328及圆形散射点329自导光板32的靠近光源31侧向远离光源31侧由小到大分布于底面323。
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方式
的面光源装置4包括一导光板42及位于导光板42二相对侧的光源41。导光板42包括二入光面(未标示)、与该二入光面相交的光出射面(图未示)及与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423。光源41为线光源,例如冷阴极萤光灯。因光源41本身辉度分布不均,其中间部份辉度分布较强且均匀,二端部辉度分布较弱且辉度由二端向中间部份渐强,故入射至邻近光源41的导光板42的对边角落427光能量较弱,致使自光源41入射至导光板32的光能量的弱区出射光辉度较弱,形成暗区。
为解决二对边角落427处的出射光辉度较弱问题,可于对边角落427相对应的底面423设置散射点,该散射点可破坏自光源41入射至对边角落427处的光束全反射条件,使光束发生散射,致使自对边角落427处出射的光束增多,以增强暗区光辉度,进而改善导光板42的出射光均匀度。为进一步提升均匀度,可于对边角落427相对应的底面423设置为方形散射点428,同时于底面423其它部份设置为圆形散射点429。方形散射点428及圆形散射点429自导光板42的靠近光源41侧向导光板42中间部由小到大分布于底面423。
请参阅图6,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方式
的面光源装置5包括一导光板52及位于导光板52一侧的至少一光源51。导光板52包括入光面(未标示)、与入光面相交的光出射面(图未示)及与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523。光源51为LED光源。因光源51具有一定发光角度,当其设置于导光板52一侧时,位于光源51发光角度区域外的导光板52的部份进入光能量较弱,致使自光源51入射至导光板52的光能量的弱区出射光辉度较弱,形成暗区。当光源51仅为一个时,暗区为邻近光源51的导光板52的二对边角落527。当光源51为二个或更多时,暗区为邻近光源51的导光板52的二对边角落527及邻近光源51且位于二相邻光源51之间的导光板52的三角形区域(未标示)。
为提升导光板52的出射光的均匀度,可于暗区设置散射点,该散射点可破坏自光源51入射至暗区的光束全反射条件,使光束发生散射,致使自暗区对应的部份出射的光束增多,以增强光辉度,进而改善导光板52的出射光均匀度。为进一步提升辉度及均匀度,可于暗区相对应的底面523设置方形散射点528,同时于底面523其它部份设置圆形散射点529。方形散射点528及圆形散射点529自导光板52的靠近光源51侧向远离光源51侧由小到大分布。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光源及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用以接收光的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光出射面及一与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该光源设置于该入光面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底面设有方形及圆形散射点,且方形散射点位于自光源入射至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相对应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为一线光源,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为邻近该线光源的导光板的二对边角落,且每一对边角落呈扇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入光面为二入光面,该至少一光源为二线光源,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为邻近该二线光源的导光板的四对边角落,且每一对边角落呈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形散射点及圆形散射点由邻近该光源侧向该导光板中部由小到大分布于该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源为一点光源,且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为邻近该点光源的导光板的二对边角落,且每一对边角落呈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光源为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同一侧的点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为邻近该点光源的导光板的二对边角落及相邻的点光源间的该底面三角形区域。
8.一种用以配合至少一外部光源的导光板,其包括至少一用以接收外部光源入射光的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光出射面及一与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其特征在于该底面设有方形及圆形散射点,且方形散射点位于自外部光源入射至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相对应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为邻近该至少一入光面的二对边角落,且每一对边角落呈扇形或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为邻近该至少一入光面的二对边角落及位于该二对边角落的间三角形区域,且每一对边角落呈三角形。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面光源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因光源能量分布不均导致其出射的光能量分布不均匀的技术问题。该面光源装置包括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该导光板包括至少一用以接收光的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的光出射面及一与该光出射面相对的底面。该光源设置于对应入光面一侧。该底面设有方形及圆形散射点,且方形散射点位于自光源入射至该导光板的光能量的弱区相对应的底面。方形散射点散射能力相对较强,圆形散射点散射能力相对较弱,从而使本发明面光源装置具有良好均匀度。
文档编号G02F1/13GK1508602SQ02149710
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吕昌岳, 陈杰良, 余泰成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