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定影带的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31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定影带的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其通过定影带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打印介质上。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或多功能设备)包括用于通过高温和高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打印介质(例如一张纸或OHP胶片)的定影装置。图1为传统双辊型定影装置10的截面侧视图。加热辊20包括加热打印介质至定影温度的热源23和接触该加热辊20并以定影压力向打印介质施压朝向该加热辊20的加压辊30。具有预定长度的定影夹挤部(nip)40设置在该加热辊20和该加压辊30彼此接触的一点处。当打印介质通过该定影夹挤部40时,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为了防止该定影夹挤部40由于高温和高压而出现的尺寸改变,该加热辊20和该加压辊30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一般,该加热辊20和该加压辊30分别包括具有足够厚度以提供这种刚度的金属管21和31。如果加热辊20和加压辊30仅由刚体构成,可能产生振动,例如当穿过定影夹挤部40的打印介质表面上存在不规则时,当调色剂微粒不规则时,或当不能减弱外部机械冲击时。如果该定影夹挤部40的长度、接触温度和接触压力由于该振动和该冲击而变化,该定影质量的均一性会下降。为了防止定影失败并保持该定影夹挤部40的长度、接触温度和接触压力不变,分别在该加热辊20和该加压辊30的表面设置由合成树脂或橡胶形成的弹性层22和32。
如果该定影夹挤部40的长度增加,加热和加压该调色剂图像的时间会变长,从而改善定影质量。而且,由于该定影温度和加压力可被设为较低值,该弹性层22和32的使用寿命会因该定影装置10的温度上升时间降低而增加,且由于该定影装置10的温度上升时间降低,所以可能实现高速打印。该定影夹挤部40的长度与加热辊20和加压辊30的外直径以及弹性层22和32的厚度成正比。如果加热辊20和加压辊30的外直径大且弹性层22和32的厚度厚,该定影夹挤部40的长度会更长,从而改善振动吸收。
该定影装置10的温度上升时间占用了成像装置的大部分预热时间。因此,应缩短该定影装置10的温度上升时间以实现高速打印。在双辊型定影装置10中,定影夹挤部40的长度取决于上述辊20、30的外直径。也就是说,如果辊20、30的外直径大,该装置的空间体积和热容就大,从而,预热时间变得更长。另外,为了在备用状态保持适当的温度,需要较大的能量消耗。
而且,如果为了加长该定影夹挤部40而增加压力,弹性层22和32的形状会严重变形,从而,降低其耐用性。而且打印介质的可移动性会下降,从而可能发生卡纸。另外,该辊20、30的驱动负载增加,从而,在成像装置中可能产生机构缺陷。
图2示出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带型定影装置10′。这种定影装置10′包括在加热辊20′和加压辊30′之间运动的定影带50。该定影带50在加压辊30′和支撑辊60的外周表面上循环。打印介质通过由该定影带50和加热辊20′形成的定影夹挤部,以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如果各辊20、30、60沿图2所示转动方向转动,该打印介质从右侧传输至左侧,以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该定影夹挤部具有从支撑辊60与加热辊20′彼此面对的点42到加压辊30′与加热辊20′彼此面对的点41的长度。虽然辊20、30、60的外直径很小,通过控制辊20、30、60的位置可以使定影夹挤部足够长。这里,由于定影夹挤部沿加热辊20′的外周表面形成为曲面形状,由于高温和高压,打印介质可能出现卷曲。因此,还应提供去卷部分或消除该卷曲的装置(也就是说,减小该定影夹挤部的曲率半径的装置)。另外,如果该定影夹挤部的长度增加,与图1中所示双辊型装置相比,定影温度会进一步降低。从而,该定影装置10′的温度上升时间会缩短,弹性层22′和32′的使用寿命会增加,并可改善定影质量。
当加热辊20′、加压辊30′和支撑辊60转动时,由于空气摩擦在其外周表面上会形成空气层。因为仅有加压辊30′、加热辊20′和支撑辊60被弹性偏置(通过未示出的附加弹性元件),在定影夹挤部中,除接触点41和42两处之外,带50和辊20′之间可能产生空气间隙g。随着加热辊20′、加压辊30′和支撑辊60的转动速度增加,该空气间隙g的大小增加。因此,定影夹挤部的松弛变得严重并可能发生定影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防止在由定影带型成的定影夹挤部中产生空气间隙以防止图像定影失败,加长该定影夹挤部以改善图像定影质量,将定影温度和定影压力设定为较低值以增加弹性层的使用寿命,降低定影装置的空间体积以使成像装置最小化,和/或降低定影装置的热容以缩短温度上升时间并实现高速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转动并加热打印介质;定影带,循环并与该加热辊的外周表面形成定影夹挤部;加压辊,转动的同时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形成第一夹挤部;以及带加压元件,可滑动地支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并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在该定影带接触该加热辊的部分形成第二夹挤部,其中,通过使定影带从第一夹挤部至第二夹挤部接触加热辊而连续形成该定影夹挤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加热打印介质;定影带,在加热辊的外周表面上循环并形成定影夹挤部;加压辊,转动的同时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形成第一夹挤部;以及带加压元件,可滑动地支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并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在该定影带接触该加热辊的部分形成第二夹挤部,其中,通过使定影带从第一夹挤部至第二夹挤部接触加热辊而连续形成该定影夹挤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第一辊体;第二辊体;偏置元件,偏置该第一辊体和该第二辊体使其彼此相对,且在第一夹挤部处向打印介质施压并加热该打印介质;加热元件,设置在至少该第一辊体和该第二辊体之一处,以加热该打印介质至调色剂定影至打印介质的温度;定影带,具有沿该第一辊体和该第二辊体的一个的周向边缘向打印介质施压的外部,以在被该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中的另一个驱动而转动时形成第二夹挤部;以及带加压元件,具有大致平行一个辊体的周向边缘的形状的形状,并且其可滑动地支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并沿该一个辊体的周向边缘从该第二夹挤部至该第一夹挤部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此处描述的定影装置的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或优点将在下面描述中阐述,且部分可从说明书显而易见,或是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领会。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点和/或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显见和更加便于理解。所述附图中图1为传统双辊型定影装置的截面侧视图;图2为传统带式定影装置的截面侧视图;图3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的截面侧视图;图4为包括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的截面侧视图;图5为图3中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以及图6为图4中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为其它形式,且不应理解为限制于此处所述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说明更全面和完整,并能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地转达本发明的构思。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从而省略相同部分的描述。
图3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75的单色成像装置100的截面侧视图。参考图3,成像装置100包括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打印介质P的打印单元,和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定影装置175。该打印单元包括成像装置主体101、激光扫描单元110和显影盒120。打印介质P并无限制,可为纸张、相纸、塑料、卡片或其它调色剂可转印其上的介质。
该激光扫描单元110将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L照射至感光体130上,以在该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该激光扫描单元110包括发射激光束的光源(未示出)和偏转从该光源发出的激光束的光束偏转器112。
该显影盒120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101中。该显影盒120包括显影辊140,和面对该显影辊140的感光体130。显影盒壳体122罩住该显影盒120且允许光L穿过而到达感光体130。在该显影盒壳体122中,设置有感光体130、充电辊139、清除元件138、显影辊140、调色剂层控制元件158、馈送辊160和搅拌器162。另外,还设置有用于储存被清除元件138从感光体130移除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储存单元123和用于储存调色剂的调色剂储存单元125。当储存在调色剂储存单元125中的调色剂被用完时,用新显影盒替换该显影盒120。但是,应该理解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盒120,且该盒120不一定要可拆卸,例如,调色剂储存单元125为可填充式的。
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为露出的,且该感光体130沿预定方向转动。感光体130具有覆盖在圆柱形鼓的外周表面上的感光层,该感光层可通过淀积覆盖。感光体130被充电辊139充电至预定电压。通过从激光扫描单元110照射的光L,在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对应于要被打印的图像的静电潜像。
该显影辊140包括调色剂粉末,并将该调色剂馈送至形成在感光体130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用于将调色剂馈送至感光体130的显影偏压施加至显影辊140。显影辊140的外周表面接触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以形成显影夹挤部,或该显影辊140和该感光体130彼此分离以形成显影间隙。该显影夹挤部或该显影间隙应该以预定大小沿显影辊140和感光体130的轴方向均匀地形成。
馈送辊160将调色剂馈送至显影辊140以将该调色剂附着至显影辊140的外周表面上。搅拌器162搅拌该调色剂以使得容纳于调色剂储存单元125中的调色剂不硬化,并向馈送辊160输送该调色剂。调色剂层控制元件158控制附着在显影辊140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的厚度。
转印辊170面对感光体130的外周表面。具有和该调色剂图像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施加至转印辊170上以使得形成在感光体13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打印介质P上。该调色剂图像通过静电力以及感光体130和转印辊170之间产生的机械接触压力被转印至打印介质P上。清除元件138安装在显影盒壳体122内,并以预定压力接触该感光体130以收集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滞留在感光体130上的调色剂。
图5示出图3中的成像装置中包括的定影装置175,其中,定影带800缠绕在加压辊770的外周表面上。该定影装置175包括加热辊760,加压辊770和定影带800,该定影带800缠绕在该加压辊770的外周表面上并沿一连续路径运动。通过向转印至打印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该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打印介质P上。后面将提供根据图5中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具体描述。
除卷部分178去除打印介质由于定影装置175的热量产生的卷曲。排出辊179将其上已定影有调色剂的打印介质P排出至成像装置100外。从成像装置100排出的打印介质P装载在排出盘102上。然而,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增加、合并或去除元件。例如,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盘105,102不需要都用,和/或可置于壳体101之外。
打印介质P按如下方式传送。成像装置100包括第一和第二馈送盒105和106,打印介质装载在该馈送盒中。拾取辊180和182一张接一张地拾取被装载的打印介质P。传输辊181提供用以朝向对齐片190传输拾取的打印介质P的传输力。在打印介质P通过感光体130和转印辊170之间前,该对齐片190对齐该打印介质P,以使得调色剂图像可被转印至打印介质的预定部分上。
图4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彩色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为了避免重复,省略与图3中所示的那些元件相同的元件的描述以及打印操作的具体描述。图6示出图4中的彩色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包括的定影装置175′,其中,定影带800′被缠绕在加热辊760′的外周表面上且循环。后面将参考图6具体描述该定影装置175′。
在彩色电子照像式打印中,使用多个显影盒120。图4中所示多次成像装置包括一个感光体130和四个显影盒120,例如,包括分别容纳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显影剂的四个显影盒120。感光体130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101内并与显影盒120分离。例如,首先黄色(Y)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0上。然后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顺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0上。从而,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序重叠在中间转印带150上以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然后,打印介质P穿过转印辊170和中间转印带150之间的转印夹挤部以使调色剂图像转印至打印介质上。定影装置175向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用以在打印介质P上定影该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虽然这里描述的是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四个墨盒的情况,但应该理解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墨盒,也可加入其它颜色的墨盒或使用其它颜色的墨盒替代所示颜色。
虽然未示出,单次成像装置包括四个感光体和分别容纳四种颜色的显影剂的四个显影盒。在这种成像装置中,由于每种颜色的曝光、感光和显影过程同时进行,可实现高速打印。两次成像装置为多次成像型和单次成像型的结合,并包括双单元结构。每个单元结构包括两个显影盒和一个感光体。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175包括加压辊770、加热辊760、缠绕在该加压辊770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带800,和带加压元件790。为了定影调色剂图像T,必须在开始定影操作之前加热定影夹挤部至预定定影温度。加热辊760包括芯管761。芯管761被热源765加热。加热辊760包括重叠在芯管761外周表面上并形成定影夹挤部的弹性层762。加热辊760还包括在该弹性层762外周表面上的释放层763,以使得调色剂图像T不会由于热和压力附着于该加热辊上。但是,应该理解不是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都需要释放层763。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芯管761的材料包括不锈钢合金,马氏体时效钢和铝合金。所述马氏体时效代表时效化的马氏体(aged martensite)。马氏体时效钢的一个实例为包括18~25%镍并具有175~210kg/mm2的抗张强度和良好的刚性以及可延伸性的Fe-Ni-Co-Mo合金钢。不限制地,该马氏体时效钢可为18镍-8钴-5钼钢(18%镍钢),20镍-1.5钛-0.45铌钢(20%镍钢),和25镍-1.5钛-0.45铌钢(25%镍钢)。18%镍钢具有良好的材料特性且最为广泛使用。不限制地,铝合金可为合金No.2000系列的铝合金(Al-Cu,Al-Cu-Mg)(例如,Al 2011,Al 2014,Al 2017和Al 2024),合金No.6000系列的铝合金(Al-Mg-Si)(例如,Al 6061和Al 6063),和/或合金No.7000系列的铝合金(Al-Zn-Mg-Cu)(例如,Al 7003,Al 2014和Al 7075)。Zn、Mg、Cu和Si改善铝的机械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利用加热方法对芯管761进行热处理。有很多用于该芯管761的加热方法。一种加热方法中,芯管761在制造过程中被热处理,以使得芯管761的刚度具有最大值。然而,在成像装置的使用寿命中,有一段时期中该定影装置保持在高定影温度(例如,加热辊760的外表面温度可保持在约150~250℃)。虽然制造过程中不普遍应用该热处理,但当芯管761安装并用在定影装置中时,可在定影温度下对芯管761进行时效处理。
或者,可在芯管761的制造过程中进行预时效处理,而当芯管761安装并用在定影装置中时,在定影温度下进行残余时效处理。这些热处理加强该芯管761的刚度,并减少制造过程的时间和费用。
不限制地,弹性层762的材料可为硅橡胶、氨基甲酸乙酯、可延伸树脂和/或氟橡胶。热源765包括用于产生焦耳热的热线圈和/或产生辐射能量的卤素灯。由卤素灯产生的辐射能量通过设置在芯管761内周表面上的光/热转换层(未示出)被转换成热能量。芯管761被该热能量加热,且层叠在该芯管761的外周表面上的弹性层762的温度通过热传导升高至预定定影温度。还包括用于控制温度均匀的温度控制器(未示出)。控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示出)设置为接触或不接触该加热辊760的外周表面。
该加压辊770被弹性元件779弹性偏置并向该定影带800的内周表面以预定定影压力施压而抵靠该加热辊760。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T的打印介质P被打印单元传送至定影装置,且该打印介质P在定影夹挤部中被加热至预定定影温度和加压至预定定影压力,以使得调色剂图像T被定影在打印介质P上。如所示,加压辊770中还包括用于加热加压辊770的芯管771的热源775。由于加压辊770中设置的热源775基本等同于加热辊760中设置的热源765,所以省略对其的描述。该加压辊770包括金属制成的芯管771,和层叠其上的弹性层772,类似于加热辊760。加压辊770中包括的芯管771和弹性层772的材料和功能基本等同于加热辊760中包括的芯管761和弹性层762的材料和功能,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然而,应该理解为不需要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热源775、芯管771和/或弹性层772。
该定影带800的外周表面接触加热辊760的外周表面以形成定影夹挤部。所示定影夹挤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加热辊760的中心轴的接触角θ的圆弧形。该圆弧的长度为N。定影带800的一端由加压辊770支撑,而其另一端有带加压元件790支撑。通过加压辊770和带加压元件790的支撑,该定影带的两端均处于展开状态。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了形成连续定影夹挤部,除了该加压辊770和该带加压元件790,还可设置用于支撑该定影带800的另一个支撑元件(未示出)。
该加压辊770向该定影带800的内周表面施压以形成第一夹挤部910。该第一夹挤部910形成在该加压辊770和该加热辊760彼此相对最近距离的位置。该位置沿连接该加压辊770和该加热辊760的转动中心的假想线990定位。
该带加压元件790包括支撑部分791和弹性部分792。如图5中的例子所示,该带加压元件790设置在定影区域的上游侧,也就是说,连接该加压辊770和该加热辊760的转动中心的假想线990的上游侧。但是,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带加压元件790可设置在定影区域的下游侧。这样,虽然未示出,该带加压元件790定位为相对于该假想线990轴对称。虽然未示出,在其它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带加压元件790可被设置在该假想线99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该弹性部分792层叠在该支撑部分791上并弹性支撑该定影带800的内周表面。该支撑部分791为该弹性部分792层叠的基底,且沿向定影带800施压的方向被弹性偏置。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支撑部分791由弹性元件799弹性支撑。然而,也可利用其它机构偏置,例如弹簧和/或弹性部分792的弹性。另外,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上述元件791和792可由单一材料组合而成。
该带加压元件790可滑动地支撑定影带800的内周表面,并将该定影带800紧密附着至加热辊760。第二夹挤部850形成在定影带800紧密附着至加热辊760的位置。该第二夹挤部850具有从该定影带800的另一端开始接触加热辊760的一点920处至该第一夹挤部910的长度。定影夹挤部包括该第一夹挤部910和该第二夹挤部850。该带加压元件790向定影带800从第一夹挤部910向第二夹挤部850连续施压,以沿全部定影夹挤部将定影带800紧密附着该至加热辊760。该带加压元件790连同该加压辊770一起设置在定影带800的内周表面内。
紧密附着至加压辊770的外周表面的倾斜部分900设置在带加压元件790的一前端。如果满足定影带800的内周表面在全部定影夹挤部处被施压,该倾斜部分900的形状可为平面或曲面。例如,所示倾斜部分900为具有与该加压辊770基本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紧密附着至该加压辊770的外周表面的倾斜部分900可滑动地接触该加压辊770。为了防止过度驱动加载,可在该倾斜部分900可滑动地接触该加压辊770的位置附加润滑剂。为了使得该定影带800平滑运动,用于弯曲该定影带800使其成为曲面形的成圆部分设置在该带加压元件790的另一前端。另外,该支撑部分791在该成圆部分可具有以钝角弯曲的部分。所示支撑部分791在该成圆部分处具有90°至180°的偏转角()。然而,应该理解当该加压元件790不接触该加压辊770时,不需要使用该倾斜部分900。
一般需要预热时间,用于加热该定影装置至预定定影温度。需要减少该预热时间以实现高速打印。根据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通过不增加该加压辊770和该加热辊760的外半径且不产生空气间隙地调整定影带800的接触长度来充分地扩展该定影夹挤部。由于扩展的定影夹挤部,打印介质P穿过该定影夹挤部的时间增加了,可在保持定影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定影温度,从而减少了预热时间。如果降低了定影温度,上述弹性层772的使用寿命增加,预热时间减少,且能量消耗减少。具有该定影带800的定影装置可允许加热辊760和加压辊770的直径减至最小,从而可通过降低热容,降低温度升高时间。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参考图6,定影装置175′包括加热辊760′,加压辊770′,缠绕在该加热辊760′的外周表面上的定影带800′,以及带加压元件790′。省略与图5中所示的那些元件相同的元件的描述。该定影带800′缠绕在该加热辊760′和带加压元件790′的外周表面上。如图6所示,该带加压元件790′设置在以假想线990′为基准的下游侧,该假想线990′连接该加压辊770′和该加热辊760′的转动中心。虽然未示出,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该带加压元件790′可设置在该假想线990′的上游侧。这样,该带加压元件790′定位为相对于该假想线990′轴对称。虽然未示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带加压元件790′可被设置在该假想线99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该加压辊770′被弹性元件779′弹性偏置,并向该定影带800′的一端施压以形成第一夹挤部910′。该第一夹挤部910′形成在该加压辊770′和该加热辊760′通过定影带800′彼此相对最近距离的位置,在连接该加压辊770′和该加热辊760′的转动中心的假想线990′上。该带加压元件790′可滑动地支撑定影带800′的另一端并向其施压,用以将该定影带800′紧密附着至该加压辊770′的外周表面。
该带加压元件790′接收来自弹性元件799′朝向加压辊770′的弹性力。第二夹挤部850′形成在定影带800′紧密附着至加压辊770′的位置。该第二夹挤部850′具有从该定影带800′的另一端开始与加压辊770′分离的一点920′处至该第一夹挤部910′的长度。该带加压元件790′从第一夹挤部910′向第二夹挤部850′向定影带800′连续施压。定影夹挤部包括该第一夹挤部910′和该第二夹挤部850′,并且为具有弧长为N′和接触角为θ′的圆弧形状。
紧密附着至加热辊760′的外周表面的倾斜部分900′设置在带加压元件790′的一前端。该倾斜部分900′可紧密附着至该加热辊760′的外周表面并可滑动地接触该加热辊760′。为了平滑地运动该定影带800′,用于弯曲该定影带800′的成圆部分设置在该带加压元件790′的另一前端。为了减少温度上升时间,该加压辊770′内可包括用于加热该加压辊770′的芯管771′的热源775′。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例,虽然加压辊和加热辊的外直径没有增加,通过控制定影带的接触长度充分地扩展了定影夹挤部,且没有产生空气间隙。另外,由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夹挤部的时间增加,可在保持图像定影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定影温度。从而,增加了弹性层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能量消耗,并且减少了预热时间。而且,通过减小该定影装置的热容可使该定影装置最小化,且可减少温度上升时间。另外,可防止由于空气间隙造成的该定影夹挤部的松弛,从而确保良好的图像定影质量。
虽然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理论和精神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形式和细节做出各种变化。
本申请要求2005年9月21日在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5-87643的优先权,其整体说明在此引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其转动并加热打印介质;定影带,其循环并与所述加热辊的外周表面形成定影夹挤部,所述定影夹挤部沿所述加热辊的外周表面从第一夹挤部连续延伸至第二夹挤部;加压辊,其转动的同时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形成第一夹挤部;以及带加压元件,其可滑动地支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并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在所述定影带被施压而接触所述加热辊的部分形成第二夹挤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带加压元件还包括接触所述加压辊的外周表面的倾斜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倾斜部分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加压辊的外周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带加压元件还包括弯曲所述定影带的成圆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带加压元件包括支撑部分,其沿向所述定影带施压的方向弹性偏置;以及弹性部分,其层叠在所述支撑部分上,并弹性接触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在成圆部分处具有90°至180°的偏转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压辊和带支撑元件以延伸的状态支撑所述定影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加热辊和加压辊包括金属制成的芯管;以及弹性层,其设置在所述芯管的外周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辊还包括位于所述弹性层的外周表面上的释放层,其使得打印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不会附着至所述加热辊的外周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还包括加热所述加压辊的芯管的热源。
11.一种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其加热打印介质;定影带,其在加热辊的外周表面上循环并形成定影夹挤部,所述定影夹挤部包括第一夹挤部和第二夹挤部;加压辊,其转动的同时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形成第一夹挤部;以及带加压元件,其可滑动地支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并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并在所述定影带被施压而接触所述加热辊的部分形成第二夹挤部,其中,所述定影夹挤部沿所述加热辊的外周表面从第一夹挤部连续延伸至第二夹挤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带加压元件还包括接触所述加压辊的外周表面的倾斜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倾斜部分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加热辊的外周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带加压元件还包括弯曲所述定影带的成圆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带加压元件包括支撑部分,其在向所述定影带施压的方向上弹性偏置;以及弹性部分,层叠在所述支撑部分上,并弹性接触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在成圆部分处具有90°至180°的偏转角。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压辊和带支撑元件以延伸的状态支撑所述定影带。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加热辊和加压辊包括金属制成的芯管;以及弹性层,其设置在所述芯管的外周表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还包括加热所述加压辊的芯管的热源。
20.一种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包括第一辊体;第二辊体;偏置元件,其偏置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使其彼此相对,以在第一夹挤部处向打印介质施压并加热所述打印介质;加热元件,其设置在至少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之一处,以加热所述打印介质到调色剂定影至打印介质所需的温度;定影带,其具有沿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中的一个的周向边缘向打印介质施压的外部,从而被所述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中的另一个驱动而转动而形成第二夹挤部;以及带加压元件,其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一个辊体的周向边缘形状的形状,并且其可滑动地支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并向所述定影带的内周表面施压,以沿所述一个辊体的周向边缘从所述第二夹挤部至所述第一夹挤部向打印介质施压。
21.一种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包括显影盒,其在打印介质上产生调色剂图像,以及定影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打印介质上,其中,所述定影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定影装置。
22.一种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包括多个显影盒和在打印介质上产生彩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以及定影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打印介质上,其中,所述定影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定影装置。
23.一种电子照像式成像装置,包括显影盒,其在打印介质上产生调色剂图像,以及定影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打印介质,其中,所述定影装置为如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定影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加压辊,用于形成定影夹挤部的定影带,以及在全部定影夹挤部可滑动地支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并向该定影带的内周表面加压的带加压元件。由于定影夹挤部可充分延伸且打印介质穿过该定影夹挤部的时间可增加,可在保持图像定影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定影温度,并可降低能量消耗和预热时间。另外,可防止由于空气间隙而产生的定影夹挤部松弛,从而确保良好的图像定影质量。
文档编号G03G15/20GK1936730SQ200610138908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1日
发明者李贞和, 金欢谦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