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材料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58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光材料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所述感光材料处理设备通过将感光材料(例如胶片和彩色相纸)输送到储存处理液体的处理容器中以执行显影处理。
背景技术
在感光材料处理设备(自动显影设备)中,例如实验室或类似场所中所使用的胶卷处理器和打印机处理器,通过将感光材料(例如胶片和彩色相纸)输送到储存的处理液体(例如显色液体、漂白/定影液体和洗涤水)中执行显影处理。
在这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中,提出采用通常所说的双叶片(blade)式浸没处理系统,其中内部形成有储存处理液体的处理空间的壳体被设置在布置在处理容器中的多个处理室之间的分隔壁中;感光材料被运入/运出这些处理空间而被输送通过输送路径;输送路径的入口由一对密封装置(叶片)液密密封,其中该对密封装置仅允许感光材料通过但限制处理液体流通;以及进一步可以通过在纵向上布置在处理空间中的相对端部上的一对处理液体更换装置(止回阀)更换处理空间中的处理液体,以提高处理效率、稳定处理性能,并通过简化输送路线加速处理并使设备小型化,以及减少部件以及降低成本(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4-310061号)。
然而,由于处理容器中的处理液体具有包括上述处理空间的从上游至下游的浓度梯度,因此在处理液体更换装置沿纵向布置在处理空间的相对端部上的结构中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例如,即使处理液体在处理空间中从流入侧的端部流动到流出侧的端部,当处理液体简单地流动时,处理液体也不会与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液体混合。最差的情况,已流入处理空间内的上游侧的处理液体以相同浓度流动到下游侧,无法执行充分的置换。因此,从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处理操作的要点来看还有用以进一步改进的一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并且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处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处理性能的进一步稳定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所述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包括储存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处理液体的处理容器;设置在所述处理容器中并由分隔壁分开的多个处理室;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中的壳体;处理空间,所述处理空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输送路径与所述处理室连通,其中感光材料沿着所述输送路径通过及输送,所述处理空间储存所述处理液体;一对密封单元,所述一对密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感光材料运入侧和感光材料运出侧,并且在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处理室之间提供液密密封,同时使感光材料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室流入所述处理空间,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空间流出到所述处理室,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并且所述流入侧及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中的每一个分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所述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包括储存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处理液体的处理容器;设置在所述处理容器中并由分隔壁分开的多个处理室;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中的壳体;处理空间,所述处理空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输送路径与所述处理室连通,其中感光材料沿着所述输送路径通过及输送,所述处理空间储存所述处理液体;一对密封单元,所述一对密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感光材料运入侧和感光材料运出侧,并且在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处理室之间提供液密密封,同时使感光材料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室流入所述处理空间,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空间流出到所述处理室,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所述流入侧及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中的每一个分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流入侧及流出侧液体更换单元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横截面纵向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所述处理液体在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中的流动方向为大体平行或大体正交于感光材料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输送方向;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为止回阀,并且所述止回阀的阀体由所述阀体的比重与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的差异所产生的力推到阀座上而关闭;以及所述止回阀由于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液压的差异与所述阀座分离而打开;如果所述处理液体通过所述止回阀向上流通,则比重设定成使A/B为1.0或更大但小于1.5、或者为0.6或更大但小于1.0,其中所述阀体的比重为A,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为B;以及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大体水平,在所述止回阀处的流动方向大体垂直,当所述处理液体向下流过所述止回阀时,所述流出侧阀体相对于所述流入侧阀体布置在下方且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将变得清楚。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中所设置的处理容器主体的横截面前视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的横截面前视图,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向下输送感光材料;图3是沿着图2的线3-3所截得的横截面平面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向下输送感光材料;图4是显示图2和图3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中的运入侧壳体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显示从运入侧壳体部件一侧观察的图2和图3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6A是显示图2和图3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中所设置的止回阀的关闭状态的放大垂直横截面图;图6B是显示图2和图3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中所设置的止回阀的打开状态的放大垂直横截面图;图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的横截面前视图,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向上输送感光材料;图8A是显示图6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中所设置的止回阀的关闭状态的放大垂直横截面图;图8B是显示图6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中所设置的止回阀的打开状态的放大垂直横截面图;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中所设置的处理容器主体的横截面前视图;图10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在止回阀关闭状态下的横截面前视图;图10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在止回阀打开状态下的横截面前视图;图11是沿着图10A的线11-11所截得的横截面侧视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图12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在止回阀关闭状态下的横截面前视图;图12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在止回阀打开状态下的横截面前视图;以及图13是沿着图12A的线13-13所截得的横截面侧视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式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自动显影设备)。
<第一例示性实施例>
图1显示安装在根据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0中的处理容器主体12。
如图1中所示,处理容器主体12包括储存显色液体15的显影容器14、储存漂白/定影液体17的漂白/定影容器16以及储存洗涤水19的洗涤容器18。
显影容器14的上游设有导辊20,所述导辊朝着显影容器14引导在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0中已通过曝光单元(图中未示)曝光的感光材料(彩色相纸)P。
处理架22被布置在显影容器14和漂白/定影容器16中,并且分别浸没在显色液体15和漂白/定影液体17中。多个输送辊24连接到各处理架22。已由导辊20引导到显影容器14的感光材料P由这些输送辊24输送,以通过显影容器14和漂白/定影容器16中的各处理液体,从而进行显影处理。
此外,挤压辊26被设置在显影容器14与漂白/定影容器16之间。已被从显影容器14拉起(pull up)的感光材料P由挤压辊26输送以被引导到漂白/定影容器16。另外,挤压辊28被设置在漂白/定影容器16与洗涤容器18之间。已被从漂白/定影容器16拉起的感光材料P由挤压辊28输送以引导到洗涤容器18。
洗涤容器18的内部在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上自上游顺序地被五个分隔壁30A、30B、30C、30D和30E分成第一处理室32、第二处理室34、第三处理室36、第四处理室38和第五处理室40。洗涤水19分别储存在这五个处理室内。
多个输送辊42被设置在所述洗涤容器18中,其中所述输送辊42以近似U形顺序地从容器中的第一处理室32至第五处理室40输送已由挤压辊28引导到洗涤容器18的感光材料P。多个输送辊42在洗涤容器18中构成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线。
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50(第一处理单元50A/第二处理单元50B)分别设置在布置在第一处理室32与第二处理室34之间的分隔壁30A和布置在第二处理室34与第三处理室36之间的分隔壁30B中,其中处理单元50使感光材料P在用作输送方向的向下方向上前进,但是限制洗涤水19的流通。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100(第三处理单元100A/第四处理单元100B)分别设置在布置在第三处理室36与第四处理室38之间的分隔壁30C和布置在第四处理室38与第五处理室40之间的分隔壁30D中,其中处理单元100使感光材料P在用作输送方向的向上方向上前进,但是限制洗涤水19的流通。此外,如图1中所示,这些处理单元50和100在洗涤容器18中构成的近似U形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线上布置成垂直输送系统。
如图2中所示,处理单元50包括内部形成有储存洗涤水19的处理空间54的壳体52。所述壳体52装配到分隔壁30A和30B中所形成的开口31中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所述开口。
壳体52由布置在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运入侧/上侧)的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以及布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运出侧/下侧)的运出侧壳体部件53B的组合构成。各壳体部件由含有玻璃纤维(例如,PC、PPE、ABS和PPS)的合成树脂形成。
运入侧壳体部件53A形成有与处理空间54连通的输送路径56,所述输送路径56使感光材料P通过输送辊42能够沿着作为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向下前进。
输送路径56包括沿着感光材料P的宽度方向(与图2纸张的输送方向/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固定宽度的狭缝孔58;导向面部分60,所述导向面部分沿狭缝孔58的纵向定位在各内表面的上侧(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张开成使空间从各内表面朝着上侧逐渐变大,以将感光材料P引导到狭缝孔58内;以及要连接用作稍后所述的密封装置的叶片66A的叶片连接面部分62。
叶片连接面部分62相对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垂直方向)倾斜角度θ1,导向面部分60相对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倾斜角度θ2。这些角度θ1和角度θ2优选地在介于10°与8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介于10°与30°之间的范围内。
如图4中所示,输送路径56在纵向上的相对端部(图4中仅显示一个端部)附近沿着狭缝孔58从导向面部分60和叶片连接面部分62的相交处朝着传输方向上的下游侧形成沟槽64。所述沟槽64的宽度h2被制成略大于形成矩形薄板形状的叶片66A的厚度t。例如,所述沟槽的宽度被设定成比叶片厚度略微厚约0.01至0.5mm。叶片66A的厚度t优选为约0.3至0.7mm,并且在本例示性实施例中设定为0.5mm。
依此方式,通过使沟槽64的宽度h2略大于叶片66A的厚度t,即使在叶片66A的热膨胀量(热膨胀系数)大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的热膨胀量的情况下,其尺寸由于热膨胀已变得更大的叶片66A的末端也可以插入沟槽64内并相对移动,从而可防止叶片66A波动和折皱。沟槽64的宽度h2与叶片66A的厚度t之间的差值优选地在使叶片66A可插入沟槽64内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小。
如图4中所示,多个螺纹孔68和圆柱形突出部70在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中沿着纵向形成于预定位置处。
连接到叶片连接面部分62的叶片66A由呈薄片形状的弹性部件形成,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形成具有固定厚度的矩形。例如,所述叶片66A由聚氨酯(urethane)树脂形成,但是也可以由其它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用于叶片66A的优选材料如下。
在感光材料P由水进行洗涤的情况下,具有80至99度的JIS A硬度的聚氨酯(polyurethane)树脂适于用作洗涤容器18中所使用的叶片66A。特别是,具有作为原材料的聚醚预聚物(polyether prepolymer)的热固性聚氨酯适于作为可在液体中长期使用的叶片66A的材料。
TDI(三氯乙烯二异氰酸酯)(trilen diisocyanate)和TDI预聚物对应于聚亚氨酯(polyisocyanate)原材料。就聚醚预聚物而言,特别优选PTMG类型(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类型)。芳香胺(aromatic amine)化合物用作固化剂。
具体实例包括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的商品名为CORONATE 4080、CORONATE 4090、CORONATE 4095、CORONATE4099、CORONATE 6912及类似产品。这些为TDI聚氨酯,并且可以使用PTMG预聚物。
可供选择地,可以使用由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的商品名为TAKENATE L-2000系列,L-2690、L-2695、L-2705、L-2710、L-2760及类似产品。这些为用于铸造的PTMG聚氨酯树脂。
不限于上述材料,可以应用117页上的铸造聚氨酯弹性体的预聚物中称为aziprene类型的预聚物(PTG(聚醚多醇)/TDI类型)的一系列材料,其中所述聚氨酯弹性体为由CMC于1983年2月26日出版的“Latest AppliedPolyurethane Technology”的116页上的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
此外,输送路径56的纵向尺寸被制成略大于叶片66A的纵向尺寸。例如,输送路径56的纵向尺寸被设定成比叶片66A的纵向尺寸长约0.1至1.5mm。
依此方式,通过使输送路径56的纵向尺寸略大于叶片66A的纵向尺寸,即使在叶片66A的热膨胀量(热膨胀系数)大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的热膨胀量的情况下,已热膨胀的叶片66A的纵向上的相对端部也无法与输送路径56的纵向上相对侧的内壁形成牢固接触,从而可防止叶片66A发生应变(例如波动和折皱)。
细长孔72在叶片66A内沿着叶片66A的纵向形成于对应于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中所形成的螺纹孔68和突出部70的各位置处。此外,如图4中所示,所述叶片66A通过叶片固定部件74连接到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的叶片连接面部分62。
叶片固定部件74由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相同的材料的合成树脂形成为横截面大体为三角形形状,且从平面图中看呈长板状形状。叶片固定部件74的纵向尺寸被设定成等于或略小于叶片66A的纵向尺寸。
在叶片固定部件74中,通孔76分别形成于对应于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中的螺纹孔68的各位置处,装配孔78分别形成于对应于其上的突出部70的各位置处。此外,如图5中所示,形成凹口80,用于形成使感光材料P通过的狭缝。
为了通过所述叶片固定部件74将叶片66A连接到运入侧壳体部件53A,首先,在图4中所述的方向上,叶片66A覆盖在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的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上。此时,通过将各细长孔72装配到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上的各对应突出部70上定位叶片66A。在这种状态下,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中的各螺纹孔68与叶片66A中各对应的细长孔72的位置相匹配。
接下来,在图4中所示的方向上,叶片固定部件74覆盖在叶片66A上。此时,通过将各装配孔78装配到各对应的突出部70上定位叶片固定部件74。在这种状态下,各螺纹孔68和细长孔72与叶片固定部件74中各对应的通孔76的位置相匹配。
最后,螺钉82分别插入通过叶片固定部件74中的各通孔76以紧固到螺纹孔68内。此处,叶片66A以预定扭矩(紧固力)进行紧固以通过夹紧力受到支承,从而使叶片66A在热膨胀时可相对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和叶片固定部件74相对移动。
结果,在沿着纵向延伸的上侧边缘(基侧)以及纵向上的相对端部处的边缘附近被牢固地装配到叶片连接面部分62的状态下,叶片66A被固定成夹在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与叶片固定部件74之间。此外,叶片66A保持使沿着整个纵向长度延伸的下侧边缘(末端侧)以弹性方式压在狭缝孔58的一个内壁面上以牢固地装配到所述内壁面上的状态,并且纵向上的相对端部插入沟槽64内。通过所述叶片66A,感光材料P在作为运入侧的输送路径56的狭缝孔58中可以沿输送方向通过,同时第一处理室32或第二处理室34与处理空间54之间被液密密封。
如图2中所示,在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中设置作为流出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A,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上流通以从处理空间54的内部流出。
止回阀84A相对于输送路径56布置在导向面部分60一侧的端部附近,并且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阀孔86,所述阀孔以直线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的顶面通向构成处理空间54的顶部的底面;以及以一定间隙插入阀孔86内的阀体90A。如作为参考的图6A和图6B中所示,阀体90A被设计成使插入阀孔86内的插入部92为圆柱形并形成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液体流通孔94,所述液体流通孔从插入部92的外圆周表面通向插入部92的内圆周表面,并且头部设有尺寸大于插入部92的大体为圆锥形的阀门部分96。另一方面,阀座88形成于与阀门部分96的底部边缘接触的阀孔86的顶部边缘上。阀门部分96和阀座88的接触部位被制成具有相同倾斜角度的锥形面,使得当阀门部分96被朝着阀座88推动并与阀座88接触时,由于面接合表现出高密封特性。
此外,在使洗涤水19仅向上流通的所述止回阀84A中,设定成使A/B变为1.0或更大但不大于1.5,其中假定阀体90A的相对密度为A,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为B。为了获得相对密度的这种关系,阀体90A由合成树脂(例如聚酰胺(PA))形成。阀体90A不必全部由相同的材料形成,而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例如,为了调节相对密度,主体可以由具有小于1.0的相对密度的树脂材料制成,内部可以嵌入或混合具有大相对密度的部件,例如金属或玻璃纤维。
在依此方式构成的所述止回阀84A中,在第一处理室32或第二处理室34与处理空间54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例如洗涤水19未填充到在最下游处的第五处理室40(稍后描述)中的状态下,阀体90A由于与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的差异所造成的力(重力)而下沉,并且阀门部分96牢固地装配到阀座88上以封闭阀孔86(参照图6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第一处理室32或第二处理室34流动到处理空间54(回流)。
此外,在处理空间54的液压变得大于第一处理室32或第二处理室34的液压的情况下,例如洗涤水19填充到第五处理室40内的状态,阀体90A被向上推到处理空间54中的洗涤水19中,并且阀门部分96与阀座88分离而使插入部92的液体流通孔94从阀孔86露出(参照图6B)。结果,阀孔86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处理空间54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出并进入第一处理室32或第二处理室34。
接下来说明与上述的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一起构成壳体52的运出侧壳体部件53B。
如图2中所示,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相似,运出侧壳体部件53B也形成有与处理空间54连通的输送路径56,所述输送路径使感光材料P能够沿着作为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向下前进。
所述输送路径56具有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一侧的输送路径56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即,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狭缝孔58、导向面部分60和叶片连接面部分62。具有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侧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叶片66B通过叶片固定部件74和螺钉82连接到叶片连接面部分62。感光材料P通过所述叶片66B在作为运出侧的输送路径56的狭缝孔58中沿输送方向通过,同时第二处理室34或第三处理室36与处理空间54之间被液密密封。
此外,如图2中所示,在运出侧壳体部件53B中设置作为流入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B,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上流通以流入处理空间54内。
止回阀84A相对于输送路径56布置在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一侧的端部附近,并因此使设置在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中的流出侧止回阀84A和设置在运出侧壳体部件53B中的流入侧止回阀84B被布置在输送路径56的任一侧。此外,如图3中所示,止回阀84A和止回阀84B被布置在输送路径5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使得处理空间54中的止回阀84A与止回阀84B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长。
所述止回阀84B具有与止回阀84A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并通过相同原理打开/及关闭。即,止回阀84B包括阀孔86和阀体90B,并且设定成使A/B为1.0或更大但不大于1.5,其中假定阀体90B的相对密度为A,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为B。在处理空间54与第二处理室34或第三处理室36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具有比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大的相对密度的阀体90B由于重力下沉而封闭阀孔86(参照图6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处理空间54回流到第二处理室34或第三处理室36。此外,在第二处理室34或第三处理室36的液压变得大于处理空间54的液压的情况下,阀体90B被向上推到第二处理室34或第三处理室36中的洗涤水19中,以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阀孔86(参照图6B)。结果,第二处理室34或第三处理室36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入处理空间54内。
此外,如图6B中所示,用于使阀体90B能够进行上升操作(阀打开操作)的凹面98在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的底面中形成于对应于阀体90B的位置处。
另外,如图2中所示,在形成有导向面部分60和叶片连接面部分62的顶面被牢固地装配到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中形成有狭缝孔58的底面上的状态下,所述运出侧壳体部件53B被紧固成与运入侧壳体部件53A成一体以构成壳体52。
在依此方式构成的壳体52中,内部形成处理空间54,该该处理空间54构成为这样的空间,所述空间由以下部分围起包括运入侧壳体部件53A的狭缝孔58和凹面98的底面部分;叶片66A及其叶片固定部件74;包括运入导向面部分60和运出侧壳体部件53B的叶片连接面部分62的上表面部分;以及叶片66B及其叶片固定部件74。
处理单元50的结构如上所述。如上所述,壳体52连接到分隔壁30A和30B,从而布置在第一处理室32与第二处理室34之间以及第二处理室34与第三处理室36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7中所示,处理单元100具有基本上将处理单元50颠倒的结构,并且包括内部形成有储存洗涤水19的处理空间104的壳体102。所述壳体102被装配到分隔壁30C和30D中所形成的开口31内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所述开口。
壳体102由布置在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运入侧/下侧)的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以及布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运出侧/上侧)的运出侧壳体部件103B的组合构成。各壳体部件由作为与处理单元50的壳体部件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的合成树脂形成。
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03B分别形成有与处理空间104连通的输送路径56,所述输送路径使感光材料P通过输送辊42能够沿着作为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垂直方向向上前进。
所述输送路径56具有与处理单元50的输送路径56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即,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狭缝孔58、导向面部分60和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与处理单元50的叶片具有相同结构的叶片66C和66D通过叶片固定部件74和螺钉82连接到叶片连接面部分62。感光材料P通过这些叶片66C和66D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03B的各输送路径56的狭缝孔58中可以沿输送方向通过,同时第三处理室36至第五处理室40与处理空间104之间被液密密封。
此外,如图7中所示,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中设置作为流出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C,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下)上流通以从处理空间104流出。在运出侧壳体部件103B中设置作为流入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D,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下)上流通以流入处理空间104内。
与处理单元50的止回阀84A和84B相似,这些止回阀84C和84D包括阀孔86以及阀体90C和90D(参照图8A和图8B)。然而,就阀体90C和90D而言,设定成使A/B为0.6或更大但不大于1.0,其中假定阀体的相对密度为A,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为B。
为了获得相对密度的这种关系,阀体90C和90D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形成。此外,为了调节相对密度,阀体内部(例如头部)可以设有中空部以给出浮力。
此外,与处理单元50的止回阀84A和84B相似,所述处理单元100中所设置的止回阀84C和84D在输送路径56的任一侧布置在输送路径5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使得处理空间104中的止回阀84C与止回阀84D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长(参照图3)。
用于使阀体90D能够进行下降操作(阀打开操作)的凹面98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的顶面中形成于对应于阀体90D的位置处。
这些止回阀84C和84D通过与止回阀84A和84B相反的原理打开/关闭。即,在止回阀84C中,在处理空间104与第三处理室36或第四处理室38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阀体90C由于与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的差异所造成的力(浮力)而浮起,并且阀门部分96牢固地装配到阀座88上以封闭阀孔86(参照图8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第三处理室36或第四处理室38流动到处理空间104(回流)。此外,在处理空间104的液压变得大于第三处理室36或第四处理室38的液压的情况下,阀体90C被向下推到处理空间104中的洗涤水19中,并且阀门部分96与阀座88分离而使插入部92的液体流通孔94从阀孔86露出(参照图8B)。结果,阀孔86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处理空间104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出并进入第三处理室36或第四处理室38。
另一方面,在止回阀84D中,在处理空间104与第四处理室38或第五处理室40与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阀体90D由于相对于洗涤水19的浮力浮起而封闭阀孔86(参照图8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处理空间104回流到第四处理室38或第五处理室40。此外,在第四处理室38或第五处理室40的液压变得大于处理空间104的液压的情况下,阀体90D被向下推到第四处理室38或第五处理室40中的洗涤水19中,以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阀孔86(参照图8B)。结果,第四处理室38或第五处理室40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入处理空间104内。
此外,如图7中所示,在形成有运出侧壳体部件130B的导向面部分60和叶片连接面部分62的底面被牢固地装配到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中形成有狭缝孔58的顶面上的状态下,这些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03B被紧固成互相成一体以构成壳体102。
在依此方式构成的壳体102中,内部形成有构成为一空间的处理空间104,所述空间由以下部分围起包括运入侧壳体部件103A的狭缝孔58和凹面98的顶面部分;叶片66C及其叶片固定部件74;包括运入导向面部分60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03B的叶片连接面部分62的底面部分;以及叶片66D及其叶片固定部件74。
处理单元100的结构如上所述。如上所述,壳体102连接到分隔壁30C和30D,从而布置在第三处理室36与第四处理室38之间以及第四处理室38与第五处理室40之间。
此外,在洗涤容器18中,从漂白/定影容器16输送的感光材料P通过输送辊42以第一处理室32、第一处理单元50A、第二处理室34、第二处理单元50B、第三处理室36、第三处理单元100A、第四处理室38、第四处理单元100B以及第五处理室40的顺序在输送路线(输送路径56)上进行输送,其中所述感光材料通过各处理室和各处理单元中的洗涤水,从而被水洗涤。接着,感光材料P被排出辊44从第五处理室40拉起并接着输送到干燥区段(图中未示)。
另外,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0包括储存用于补给的洗涤水19的洗涤水补给容器45。中途连接有泵46的供水管48被布置在洗涤水补给容器45与第五处理室40之间。通过驱动所述泵46,根据洗涤水的蒸发量和感光材料P的处理量的预定量的洗涤水19经由供水管48从洗涤水补给容器45补给到洗涤容器18的第五处理室40内。接着,补给的新鲜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经由各处理单元和各处理室从第五处理室40流动到第一处理室32侧。
用于排出洗涤水19的溢流管49设置在第一处理室32内。当所述第一处理室32的液面高度达到溢流管49的流入端口时,因洗涤感光材料P而污染的洗涤水19溢出溢流管49并排出到储存容器(图中未示)或类似装置内。结果,第一处理室32中所储存的洗涤水19的液面高度受到控制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接下来说明根据本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0的作用。
在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0中,已曝光的感光材料P顺序通过显影容器14、漂白/定影容器16和处理容器主体12的洗涤容器18,从而执行显色、漂白/定影和用水洗涤的各种处理。已洗涤的感光材料P被干燥区段干燥并释放以变成已印好的照片。
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当已运入洗涤容器18内的感光材料P由输送辊42输送时,感光材料P首先浸入第一处理室32中所储存的洗涤水19中以进行洗涤并接着向下输送到第一处理单元50A。
在第一处理单元50A中,当感光材料P由设置在运入侧壳体部件53A上的导向面部分60引导并使叶片66A弹性变形时,感光材料P在狭缝孔58与叶片66A之间滑动,并且被挤压以防止第一处理室32中的洗涤水19流入处理空间54侧,接着,感光材料P通过输送路径56并进入处理空间54内。在所述处理空间54中,进入该空间的一部分感光材料P由该空间内所储存的洗涤水19洗涤。
此外,当向下输送的感光材料P由设置在运出侧壳体部件53B上的导向面部分60引导并使叶片66B弹性变形时,感光材料P在狭缝孔58与叶片66B之间滑动,并且被挤压以防止处理空间54中的洗涤水19流入第二处理室34侧,接着,感光材料P通过输送路径56并运送到第二处理室34内。
感光材料P以相同方式反复及交替地在第二处理室34至第五处理室40中洗涤、在第二处理单元50B至第四处理单元100B中被挤压、以及在处理空间54和104中洗涤,并且最终运送出洗涤容器18。
依此方式,当感光材料P通过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50和100时,感光材料P被处理空间54和104中的洗涤水19洗涤,从而提高感光材料P的洗涤效率。
此外,在这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0中,通过驱动泵46,根据洗涤容器18中的洗涤水19的蒸发量和感光材料P的处理量的预定量的洗涤水19经由供水管48从洗涤水补给容器45补给到第五处理室40内。补给的新鲜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经由各处理单元和各处理室从第五处理室40流动到第一处理室32侧。在这个过程中,洗涤水19与输送到洗涤容器18中的感光材料P接触以洗涤所述感光材料。污染的洗涤水19溢出到第一处理室32中的溢流管49并排出。
此处,在处理单元50和100的处理空间54和104中,所储存的洗涤水19的状态(污染的浓度和程度)在输送路径56上的感光材料P的运入侧与运出侧之间大体保持恒定,通过如下布置一对叶片66液密地密封在各相邻的处理室之间,同时能够使感光材料P通过;此外,洗涤水19通过设置在壳体52和102中的流入侧的止回阀84B和84D以及流出侧的止回阀84A和84C交换,其中止回阀84B和84D能够使洗涤水19从各处理室流入,止回阀84A和84C使洗涤水19能够流出到各处理室。结果,可以快速且稳定地处理通过及输送过处理空间54和104的感光材料P。通过使用这种双叶片式浸没处理方法可以缩短输送路线,从而使设备小型化并减少成本。
另外,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50和100中,设置在运入侧壳体部件53A和103A中的流出侧的止回阀84A和84C、以及设置在运出侧壳体部件53B和103B中的流入侧的止回阀84B和84D在输送路径56的任一侧布置在输送路径5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因此,如图3中所示,已通过打开止回阀84B和84D流入处理空间54和104内的洗涤水19从输送路径56的纵向的一个拐角侧前进、横贯输送路径56、流动到近似于斜对角的另一拐角侧、并且通过打开止回阀84A和84C流出。结果,可以有效地更换处理空间54和104中的所有洗涤水19,并且通过在输送路径56上运送并通过横贯液体流通区域的处理空间54和104的感光材料P所造成的涡流加速洗涤水19的搅动和置换。结果,例如,即使在洗涤容器18中的洗涤水19具有包括处理空间54和104的从上游至下游的浓度梯度的状态下,可以防止已流入处理空间54和104内的上游侧的洗涤水19以相同浓度流动到下游侧。依此方式,通过有效地搅动和置换处理空间54和104中的洗涤水19,可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并且可以进一步稳定处理操作。
此外,流入侧的止回阀84B和84D以及流出侧的止回阀84A和84C被布置在输送路径5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从而延长流过及横贯处理空间54和104中的输送路径56的洗涤水19的流动距离。结果,在整个室内可以快速且有效地搅动洗涤水19,从而提高搅动效率。就流入侧和流出侧的止回阀的布置而言,除了如上所述在输送路径5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之外,例如,所述止回阀可以如同图3中所示的止回阀84A′和84C′一样在输送路径56的任一侧大体相对。然而,上述的斜对角布置比这种相对布置更可以提高整个处理空间中的搅动效率。
与本例示性实施例相似,在垂直输送感光材料P的输送系统中,通过使止回阀84A至84D处的处理液体的流通方向平行(垂直)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洗涤水19通过止回阀84A至84D可以平稳地流通(更换),并且对于垂直传输系统的这种应用变得可能。
通过止回阀84A至84D可以很容易地以低成本获得处理液体更换装置,所述处理液体更换装置使洗涤水19从上游侧平稳地流通到下游侧以更换洗涤水19,同时可靠地防止洗涤水19从下游侧流动到上游侧(回流)。
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止回阀84A至84D中,阀体90A至90D被由于与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的差异而产生的力推到壳体中所形成的阀孔86的阀座88上而关闭,并且当上游侧/下游侧的相邻处理室/处理空间之间的液压不同时,阀体90A至90D由于液压的差异与阀座88分离而打开。依此方式,通过利用与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的差异以及上游侧/下游侧之间的液压的差异打开/关闭,不必单独提供用于打开/关闭的驱动装置或类似装置,并且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
在本例示性实施例中,在使洗涤水19通过止回阀84(止回阀84A和84B)向上流通的结构中,由于阀体的相对密度A/处理液体的相对密度B被设定成1.0或更大但不大于1.5,因此阀体90被重力向下推动而关闭。此外,止回阀84被从下游侧施加的液压向上推而打开。因此,止回阀84可以平稳地打开及关闭。
在使洗涤水19通过止回阀84(止回阀84C和84D)向下流通的结构中,由于阀体的相对密度A/处理液体的相对密度B被设定成0.6或更大但不大于1.0,因此阀体90被浮力向上推而关闭。此外,止回阀84被从下游侧施加的液压向下推而打开。因此,止回阀84可以平稳地打开及关闭。
<第二例示性实施例>
图9显示安装在根据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10中的处理容器主体112。
如图9中所示,处理容器主体112包括具有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显影容器14和漂白/定影容器16、以及储存洗涤水19的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洗涤容器114。
洗涤容器114的内部在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上自上游顺序地被两个分隔壁120A和120B分成第一处理室122、第二处理室124和第三处理室126。洗涤水19分别储存在这三个处理室内。
多个输送辊128被设置在所述洗涤容器114中,其中所述输送辊以近似U形顺序地从容器中的第一处理室122、第二处理室124和第三处理室126输送已由挤压辊28引导到洗涤容器114的感光材料P。多个输送辊128在洗涤容器114中构成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线。
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130(第一处理单元130A/第二处理单元130B)分别设置在两个分隔壁120A和120B中,其中处理单元130使感光材料P在作为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图9的向右方向)上前进,但是限制洗涤水19的流通。此外,如图9中所示,各处理单元130在洗涤容器114中构成近似U形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线上布置成水平输送系统。
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处理单元130包括内部形成有储存洗涤水19的处理空间134的壳体132。所述壳体132装配到分隔壁120A和120B中所形成的开口121中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所述开口。
壳体132由布置在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运入侧/左侧)的运入侧壳体部件133A、以及布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运出侧/右侧)的运出侧壳体部件133B的组合构成。各壳体部件由为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50和100的壳体构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的合成树脂形成。
运入侧壳体部件133A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33B分别形成有与处理空间134连通的输送路径136,所述输送路径使感光材料P通过输送辊128能够沿着作为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向右前进。
所述输送路径136具有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50和100中所设置的输送路径56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即,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狭缝孔58、导向面部分60和叶片连接面部分62。具有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叶片66E和66F通过叶片固定部件74和螺钉82连接到叶片连接面部分62。感光材料P通过这些叶片66E和66F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33A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33B的各输送路径136的狭缝孔58中沿输送方向通过,同时第一处理室122至第三处理室126与处理空间134之间被液密密封。
此外,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33A中设置作为流出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E,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下)上流通以从处理空间134流出。在运出侧壳体部件133B中设置作为流入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F,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下)上流通以流入处理空间134内。
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50和100的止回阀84A和84B相似,这些止回阀84E和84F包括阀孔86以及阀体90E和90F。然而,就阀体90E和90F而言,以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阀体90C和90D相同的方式设定成使A/B变为0.6或更大但不大于1.0,其中假定阀体的相对密度为A,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为B。
此外,止动件部分138A在运出侧壳体部件133B中形成于对应于阀体90E的位置处,其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在限制操作范围的同时能够使阀体90E进行下降操作(阀打开操作)。在限制操作范围的同时能够使阀体90F进行下降操作(阀打开操作)的止动件部分138B形成于对应于阀体90F的位置处。
另外,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30中,止回阀84E和84F被布置在输送路径136的任一侧。如图11中所示,止回阀84E和84F被布置在输送路径13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使得处理空间134中的所述止回阀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长。在输送路径136的任一侧,相对于流入侧的止回阀84F,流出侧的止回阀84E布置在下方。
这些止回阀84E和84F通过与用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00中所设置的止回阀84C和84D相同的原理打开/关闭。即,在止回阀84E中,在处理空间134与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阀体90E由于浮力相对于洗涤水19浮起而封闭阀孔86(参照图10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回流到处理空间134。此外,在处理空间134的液压变得大于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的液压的情况下,阀体90E被向下推到处理空间134中的洗涤水19中,以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阀孔86(参照图10B)。结果,阀孔86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处理空间134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出至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
另一方面,在止回阀84F中,在处理空间134与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与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阀体90F由于浮力相对于洗涤水19浮起而封闭阀孔86(参照图10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处理空间134回流到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此外,在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的液压变得大于处理空间134的液压的情况下,阀体90F被向下推到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中的洗涤水19中,以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阀孔86(参照图10B)。结果,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入处理空间134内。
通过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洗涤容器114中,新鲜的洗涤水19被从供水管48补给到第三处理室126内。因洗涤感光材料P而污染的洗涤水19从第一处理室122中的溢流管49排出。在所述洗涤容器114中,设定成使洗涤水19直接补给到其内的位于端部处的第三处理室126的泵压头最高,并且泵压头从第三处理室126至第一处理室122逐渐下降。
通过上述结构,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10中,已曝光的感光材料P顺序通过显影容器14、漂白/定影容器16和处理容器主体112的洗涤容器114,从而执行显色、漂白/定影以及用水洗涤的各处理。
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当已运入洗涤容器114内的感光材料P由输送辊128输送时,感光材料P反复及交替地在第一处理室122至第三处理室126中洗涤、在第一和第二处理单元130A和130B中被挤压、以及在处理空间134中洗涤,并接着运送出洗涤容器114。因此,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10中,当感光材料P通过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130时,感光材料由处理空间134中的洗涤水19进行洗涤,从而提高感光材料P的洗涤效率。
此外,本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30使用双叶片式浸没处理方法,这种双叶片式处理空间具有对应于洗涤容器的约0.5容器的处理性能。在将这种双叶片式处理空间应用于水平输送系统(水平洗涤系统)中的本例示性实施例的洗涤容器114中,尽管传统地需要四容器式洗涤结构,然而通过三个容器(三个处理室)也可以获得等效的处理操作。通过删减一个容器可以使设备小型化。另外,通过删减用于一个容器量的输送辊、处理架和补给/流通部件可以减少成本。
此外,在这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110中,当洗涤水19补给到洗涤容器114中的第三处理室126内之后,补给的新鲜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五处理室40流动到第一处理室122侧。在这个过程中,洗涤输送到洗涤容器114中的感光材料P。污染的洗涤水19从第一处理室122中的溢流管49排出。
此处,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相似,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30中,设置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33A中的流出侧的止回阀84E、以及设置在运出侧壳体部件133B中的流入侧的止回阀84F在输送路径136的任一侧布置在输送路径13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因此,如图11中所示,已通过打开止回阀84F流入处理空间134内的洗涤水19从输送路径136的纵向的一个拐角侧前进、横贯输送路径136、流动到近似于斜对角的另一拐角侧、并通过打开止回阀84E流出。结果,可以有效地更换处理空间134中的所有洗涤水19,并且通过在输送路径136上运送并通过横贯液体流通区域的处理空间134的感光材料P所造成的涡流加速洗涤水19的搅动和置换。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并且可以进一步稳定处理操作。
此外,同样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情况下,流入侧的止回阀84F和流出侧的止回阀84E被布置在输送路径13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从而延长流过及横贯处理空间134中的输送路径136的洗涤水19的流动距离。结果,在整个室中可以快速且有效地搅动洗涤水19,从而提高搅动效率。
另外,同样在应用于水平输送系统中的这种处理单元130中,流入侧和流出侧的止回阀如同图11中所示的止回阀84E′一样可以在输送路径136的任一侧大体相对。然而,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斜对角布置中比相对布置更可以提高整个处理空间中的搅动效率。
同样地,本例示性实施例的结构为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是水平的;通过止回阀84E和84F的液体流通方向是垂直的;以及通过在输送路径136任一侧相对于流入侧的止回阀84F(阀体90F)将流出侧的止回阀84E(阀体90E)布置在下方,洗涤水19向下流过止回阀84E和84F,那么,例如,当为了维修或类似目的将洗涤容器114中的洗涤水19取出时,流入侧和流出侧的阀体90E和90F失去浮力并进入打开状态,从而使洗涤水19从定位在上方的流入侧流动到定位在下方的流出侧。结果,可以容易且满意地取出处理空间134中的液体。
<第三例示性实施例>
图12显示根据第三例示性实施例的具有挤压功能的处理单元140,所述处理单元被设置在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洗涤容器114的上述分隔壁120A和120B中。
如图12A和图12B中所示,处理单元140包括内部形成有储存洗涤水19的处理空间144的壳体142。所述壳体142装配到分隔壁120A和120B中所形成的开口121中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所述开口。
壳体142由布置在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运入侧/左侧)的运入侧壳体部件143A、以及布置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运出侧/右侧)的运出侧壳体部件143B的组合构成。
运入侧壳体部件143A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43B分别形成有与处理空间144连通的输送路径146,所述输送路径使感光材料P通过输送辊128能够沿着作为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向右前进。
所述输送路径146具有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50和100中所设置的输送路径56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即,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狭缝孔58、导向面部分60和叶片连接面部分62。与第一实施例的叶片具有相同结构的叶片66G和66H通过叶片固定部件74和螺钉82连接到叶片连接面部分62。通过这些叶片66G和66H,感光材料P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43A和运出侧壳体部件143B的各输送路径146的狭缝孔58中可以沿输送方向通过,同时第一处理室122至第三处理室126与处理空间144之间被液密密封。
此外,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43A中设置作为流出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G,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上)上流通以从处理空间144流出。在运出侧壳体部件143B中设置作为流入侧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止回阀84H,所述止回阀用于使洗涤水19在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上)上流通以流入处理空间144内。
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50和100的止回阀84A至84D相似,这些止回阀84G和84H包括阀孔86以及阀体90G和90H。此外,就阀体90G和90H而言,以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阀体90A和90B相同的方式设定成使A/B为1.0或更大但不大于1.5,其中假定阀体的相对密度为A,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为B。
此外,止动件部分148A在运入侧壳体部件143A中形成于对应于阀体90G的位置处,其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在限制操作范围的同时能够使阀体90G进行上升操作(阀打开操作)。止动件部分148B在运出侧壳体部件143B中形成于对应于阀体90H的位置处,其中所述止动件部分在限制操作范围的同时能够使阀体90H进行上升操作(阀打开操作)。
另外,在本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40中,止回阀84G和84H被布置在输送路径146的任一侧。如图13中所示,止回阀84G与止回阀84H被布置在输送路径146的横截面纵向上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使得处理空间144中的所述止回阀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长。
这些止回阀84G和84H通过与用于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00中所设置的止回阀84A和84B相同的原理打开/关闭。即,在止回阀84G中,在处理空间144与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具有与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相比较大的相对密度的阀体90G由于重力下沉而封闭阀孔86(参照图12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回流到处理空间144。此外,在处理空间144的液压变得大于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的液压的情况下,阀体90G被向上推到处理空间134中的洗涤水19中,以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阀孔86(参照图12B)。结果,阀孔86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处理空间144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出至第一处理室122或第二处理室124。
另一方面,在止回阀84H中,在处理空间144与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之间的液压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具有与洗涤水19的相对密度相比较大的相对密度的阀体90H由于重力下沉而封闭阀孔86(参照图12A)。结果,可以防止洗涤水19从处理空间144回流到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此外,在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的液压变得大于处理空间144的液压的情况下,阀体90H被向上推到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中的洗涤水19中,以通过液体流通孔94打开阀孔86(参照图12B)。结果,第二处理室124或第三处理室126中的洗涤水19通过阀孔86和液体流通孔94并接着流入处理空间144内。
依此方式,与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30相似,在具有使洗涤水19在止回阀84G和84H处向上流通的结构的本例示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140中,可以获得提高关于感光材料P的洗涤效率的效果;通过删减洗涤容器114的容器数量(处理室的数量)使设备小型化;通过删减部件数量减少成本的效果;以及加速处理空间144中的洗涤水19的搅动和置换的效果。
此外,同样在应用于水平输送系统中的这种处理单元140中,流入侧和流出侧的止回阀的布置可以变化成使所述止回阀如同图13中所示的止回阀84G′一样在输送路径146的任一侧大体相对。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至第三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然而,这些例示性实施例不被认为是限制本发明,而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其它各种形式。
例如,上述例示性实施例中的止回阀被设计成通过这样一种布置可打开/关闭,在所述布置中,阀体的相对密度与处理液体(洗涤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设定在预定范围内,从而使所述止回阀利用阀体与处理液体之间的相对密度的差异以及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液压的差异移动。然而,考虑到由于长期使用而粘附灰尘的效果,数值优选设定成使阀体可以在上述范围内可靠地移动。
此外,就用于更换处理单元的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的处理液体更换装置而言,所述处理液体更换装置不限于上述的止回阀,而是例如可以使用管道结构,例如连通到处理空间内的液体进入管和液体排出管、或者能够使处理液体流通的隔膜部件。就用于这种处理液体更换装置的隔膜部件而言,可以使用多孔隔膜、超滤隔膜、离子更换隔膜、膜式过滤器、微型过滤器或类似装置。
在上述的例示性实施例中,处理液体更换装置(止回阀)的数量为布置在输送路径任一侧的流入侧和流出侧的每一侧有一个,然而也可以为每一侧分别提供多个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颜色处理,还可以应用于用于黑色和白色处理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所述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包括储存用于黑色和白色显影的定影液体的定影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包括储存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处理液体的处理容器;设置在所述处理容器中并由分隔壁分开的多个处理室;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中的壳体;处理空间,所述处理空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输送路径与所述处理室连通,其中感光材料沿着所述输送路径通过及输送,所述处理空间储存所述处理液体;一对密封单元,所述一对密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感光材料运入侧和感光材料运出侧,并且在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处理室之间提供液密密封,同时使感光材料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室流入所述处理空间,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并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空间流出到所述处理室,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其中,所述流入侧及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中的每一个分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流入侧和流出侧的处理液体更换单元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横截面纵向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在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处的流动方向大体平行于感光材料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输送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在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处的流动方向大体平行于感光材料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输送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在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处的流动方向大体正交于感光材料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输送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在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处的流动方向大体正交于感光材料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输送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为止回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为止回阀。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为止回阀。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为止回阀。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止回阀的阀体由所述阀体的比重与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的差异而产生的力推到阀座上而关闭;以及由于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液压的差异与所述阀座分离而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如果所述处理液体通过所述止回阀向上流通,则比重设定成使A/B为1.0或更大但小于1.5,其中所述阀体的比重为A,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为B。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如果所述处理液体通过所述止回阀向下流通,则比重设定成使A/B为0.6或更大但等于或小于1.0,其中假设所述阀体的比重为A,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为B。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大体水平,所述止回阀处的流动方向大体垂直;并且当所述处理液体向下流过所述止回阀时,所述流出侧阀体相对于所述流入侧阀体布置在下方且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其中比重被设定成使A/B为0.6或更大但小于1.0,其中所述阀体的比重为A,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为B。
16.一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包括储存用于处理感光材料的处理液体的处理容器;设置在所述处理容器中并由分隔壁分开的多个处理室;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中的壳体;处理空间,所述处理空间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输送路径与所述处理室连通,其中感光材料沿着所述输送路径通过及输送,所述处理空间储存所述处理液体;一对密封单元,所述一对密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感光材料运入侧和感光材料运出侧,并且在所述处理空间与所述处理室之间提供液密密封,同时使感光材料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室流入所述处理空间,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并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所述处理液体能够从所述处理空间流出到所述处理室,以更换所述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其中,所述流入侧及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中的每一个分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流入侧及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被布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横截面纵向的大体斜对角的位置处;所述处理液体在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处的流动方向为大体平行或大体正交于感光材料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输送方向;所述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为止回阀,并且所述止回阀的阀体由所述阀体的比重与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的差异所产生的力推到阀座上而关闭;以及由于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液压的差异与所述阀座分离而打开;如果所述处理液体通过所述止回阀向上流通,则比重设定成使A/B为1.0或更大但小于1.5,或者如果所述处理液体通过所述止回阀向下流通,则比重设定成使A/B为0.6或更大但小于1.0,其中所述阀体的比重为A,所述处理液体的比重为B;以及感光材料的输送方向大体水平,所述在止回阀处的流动方向大体垂直,并且当所述处理液体向下流过所述止回阀时,所述流出侧阀体相对于所述流入侧阀体布置在下方且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另一侧。
全文摘要
一种感光材料处理设备,包括由分隔壁分开的多个处理室;设置在分隔壁中的壳体;处理空间,所述处理空间与处理室连通并储存处理液体;设置在壳体上的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入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处理液体能够从处理室流入处理空间,以更换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所述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使处理液体能够从处理空间流出到处理室,以更换处理空间中所储存的处理液体,并且流入侧及流出侧处理液体更换单元中的每一个分别布置在输送路径的一侧,其中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感光材料。
文档编号G03D3/00GK101038434SQ20071008634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4日
发明者伊藤宏治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