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71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追求高性能器件的同时,也在追求外观色彩丰富的器件。所以,如何制作出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而实现变色的器件已经成为各器件制造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一种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材上依次形成透明导电层、离子存储层、离子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和透明导电层,然后在两侧的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电压,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层在电压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器件颜色的变化。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使用现有方案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由于每层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所以当五层膜叠加到一起时,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很高并且良品率很低,并且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制作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变色器件制作成本高、良品率低以及能够实现的变色色彩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色器件,所述变色器件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热膜上的第一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一电热膜还与第一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一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
膜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当所述第一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二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一颜色。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是导电基材,所述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电热膜之间的绝缘膜。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色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的透明隔热层、形成于所述透明隔热层之上的第二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电热膜之上的第二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电热膜还与第二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二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第三颜色切换至第四颜色;当所述第二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四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三颜色。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是经过预定处理的或未经过所述预定处理的玻璃、陶瓷、镁、铝、不锈钢以及合金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气相沉积镀膜、电化学镀膜、化学镀膜、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热喷涂、喷漆和形成有机物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热膜是纯金属薄膜、掺杂预定材料的金属薄膜和掺杂预定材料的合金薄膜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碳氮化合物和碳氮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和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
墨;所述透明隔热层包括氧化物薄膜、氮化物薄膜、碳化物薄膜、氮碳化合物薄膜、氮氧化合物薄膜和碳氮氧化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在0至36伏的范围内。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色器件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包括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材是导电基材,所述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之前,还包括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基材上形成一层绝缘膜。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包括遮蔽所述基材的部分区域使得在所述基材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电热膜。结合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包括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之后,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 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包括遮蔽所述透明隔热膜的部分区域使得在所述透明隔热膜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电热膜。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包括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的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电热膜与第一电源相连的电路图;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电热膜与第一电源相连的另一电路图;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是同一个电源的电路图;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是两个独立电源的电路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一电热膜上的各图案分别与第一电源相连的电路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源对第一电热膜加热测试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电热膜上蚀刻两个图案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变色器件包括基材110、形成于基材上的第一电热膜120和形成于第一电热膜120上的第一热致变色膜 130。其中,第一电热膜120还与第一电源140相连,当第一电源140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120开始发热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130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当所述第一电源140被断开时,所述第一电热膜120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130由所述第二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一颜色。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效果。实施例二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变色器件包括基材110、形成于基材上的第一电热膜120、形成于第一电热膜120上的第一热致变色膜130、形成于基材110和第一电热膜120之间的绝缘膜150、形成于第一热致变色膜130之上的透明隔热层160、形成于透明隔热层160之上的第二电热膜170和形成于第二电热膜170之上的第二热致变色膜180。请参考图2A,其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当基材110是绝缘基材时,第一电热膜120与第一电源14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类似的,请参考图2B,其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当基材120是导电基材时,在基材110与第一电热膜120之间形成绝缘膜150后,第一电热膜120与第一电源140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时,基材110可以是经过预定处理的或未经过预定处理的玻璃、陶瓷、镁、铝、不锈钢以及合金中的任一种,其中,预定处理包括气相沉积镀膜、电化学镀膜、化学镀膜、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热喷涂、喷漆和形成有机物膜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电热膜120和第二电热膜170可以是纯金属薄膜、掺杂预定材料的金属薄膜和掺杂预定材料的合金薄膜中的任一种,其中,预定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碳氮化合物和碳氮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热致变色膜130和第二热致变色膜180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墨,如31摄氏度的红色感温油墨、30摄氏度的黑色感温油墨、能够实现三段式变色的特制感温油墨中的任一种;透明隔热层包括透明的氧化物薄膜、氮化物薄膜、碳化物薄膜、氮碳化合物薄膜、氮氧化合物薄膜和碳氮氧化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基材110、第一电热膜120、第二电热膜170、第一热致变色膜130、第二热致变色膜180和透明隔热层160的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第二电热膜170还与第二电源190相连,当第二电源190被导通时,第二电热膜170开始发热从而使得第二热致变色膜180由第三颜色切换至第四颜色,当第二电源190被断开时,第二电热膜170开始冷却从而使得第二热致变色膜180由第四颜色切换回第三颜色。具体的讲,第二电源190可以与第一电源140是同一个电源,也可以是与第一电源140不同的电源,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二电热膜170进行加热即可,本实施例对第二电源190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做限定。比如,请参考图2C,其示出了当基材110是导电基材,并且第二电源190与第一电源140是同一个电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D,其示出了当基材是导电基材,并且第二电源190与第一电源是两个独立的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电源140和/或第二电源190的电压可以是低于人体安全电压36V的电压,甚至当变色器件应用于如手机、平板电脑和MP4等电子设备上时,第一电源140和/或第二电源190的电压可以是手机提供的3-5V的电压,或者平板电脑提供的3-15V电压,本实施例只需要第一电源140和第二电源190提供的电压能够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130和第二热致变色膜190达到各自的变色温度即可,对电源电压的具体值并不做限定。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时,变色器件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热致变色膜190之上的透明隔热层、第三电热膜和第三热致变色膜,甚至更多层的透明隔热层、电热膜和热致变色膜,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热致变色膜的上层同时形成了透明隔热层、第二电热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达到了在变色器件上,可以实现多层变色的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都可以是在0至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时,甚至可以采用3-15V的小电压即可实现变色,使用安全性较高。实施例三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变色器件,该方法包括步骤301,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在制作变色器件时,可以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其中,第一预定技术包括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第一电热膜可以与第一电源相连,并且在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可以开始发热。步骤302,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之后,还可以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由于第一热致变色膜形成于第一电热膜之上,并且第一电热膜与第一电源相连,所以,当第一电源被导通后第一电热膜将开始发热,从而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当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温度上升到变色温度时,第一热致变色膜可以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后,第一电热膜将开始冷却,此时,第一热致变色膜可以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其中,第二预定技术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效果。实施例四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变色器件,该制作方法包括步骤401,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在制作变色器件时,可以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其中,第一预定技术包括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第一电热膜可以与第一电源相连,并且在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可以开始发热,在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开始冷却。第一电源的电压可以选择0-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制作的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等电子设备的外壳时,可以选择3-15V的小电压,本实施例对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并不做限定。另外,在具体实现时,基材110可以是经过预定处理的或未经过预定处理的玻璃、陶瓷、镁、铝、不锈钢以及合金中的任一种,其中,预定处理包括气相沉积镀膜、电化学镀膜、化学镀膜、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热喷涂、喷漆和形成有机物膜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电热膜可以是纯金属薄膜、掺杂预定材料的金属薄膜和掺杂预定材料的合金薄膜中的任一种,其中,预定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碳氮化合物和碳氮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比如氧化锌掺铝薄膜、纯铝膜、掺杂氧化铝的铝膜或者掺杂氮化铝的铝膜,本实施例只是以上述材料为例,并不对基材以及第一电热膜的材料做任何限定。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基材是是镁、铝、不锈钢或者合金等导电基材时,在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导电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之前,为了避免通过第一电热膜的电流被分流到基材上,从而导致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上升速度缓慢,也即第一热致变色膜达到变色温度需要的时间长的问题,可以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先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绝缘膜。该绝缘膜可以包括氧化物或者碳化物,并且为了让绝缘膜能够更好的形成在导电基材上,可以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导电基材上镀制基材元素的氧化物。比如,当前选择的基材是铝,则可以先在基材上形成纯铝膜,然后通过逐步增加氧气或氮气流量的方式使得基材上形成接近绝缘膜的氧化铝薄膜或氮化铝薄膜,本实施例只是以以上方式为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制作环境而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在此本实施例将不再一一举例。步骤402,将第一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为了让用户能有更好的视觉体验,在基材上镀制一层第一电热膜之后,可以将第一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内中蚀刻一个图案。具体的,可以使用黄光制程蚀刻将第一电热膜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使用黄光制程蚀刻在每个区域中蚀刻出想要的图案。本实施例只是以使用黄光制程蚀刻的方法为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以在第一电热膜上蚀刻图案和分割的方法,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并且,为了让蚀刻出来的图案能够分别发生变色,结合图4A,在实际实现时,可以将第一电热膜的每个区域设置为一个单独的电路,并且分别与第一电源相连,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控制每个区域的第一电源的开与关来控制每个区域的图案的变色情况。当然,也可以将分割为多个区域的第一电热膜设置为一个连通的电路,从而通过同一个第一电源来实现多个区域图案的同时变色,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步骤403,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在将第一电热膜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在每个区域内蚀刻一个图案之后,为了能够实现多种颜色的变化,可以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分别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并且每个区域的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第二预定技术可以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第一热致变色膜的形成方式并不做限定。另外,在具体实现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墨,并且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第一热致变色膜可以选择接近室温的变色温度在25-35摄氏度的感温变色油墨,如是31摄氏度的红色感温油墨、30摄氏度的黑色感温油墨、能够实现三段式变色的特制感温油墨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第一热致变色膜的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并且当对变色器材的温度没有要求时,还可以选用具有更高变色温度的变色材料。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需要为多个区域制作不同的第一热致变色膜时,可以采用遮蔽等方法每次只在一个区域的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每个区域的第一热致变色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将不再赘述。
步骤404,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当用户需要实现多层变色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热致变色膜的上层再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从而第一电热膜为第一热致变色膜提供热源实现变色,第二电热膜为第二热致变色膜提供热源实现变色。但是,由于当第二电热膜直接形成于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时,在第二电热膜开始发热时,第一热致变色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温度都会上升,也即可能同时发生变色,所以此时,多层变色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避免第二电热膜为第一热致变色膜提供热源,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与第二热致变色膜同时发生变色的问题,可以通过第一预定技术在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从而防止第二电热膜发热时第一热致变色膜也获取到热源。在具体实现时,透明隔热层包括透明的氧化物薄膜、氮化物薄膜、碳化物薄膜、氮碳化合物薄膜、氮氧化合物薄膜和碳氮氧化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其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并且透明隔热层的具体形成方法与第一电热膜的形成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405,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在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之后,还可以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这与步骤401使用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406,将第二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步骤407,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二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步骤406和步骤407与步骤402和步骤403类似,在此都不再赘述,并且根据用户的需要,还可以继续在第二热致变色膜上形成透明隔热层、第三电热膜和第三热致变色膜,本实施例对形成的热致变色膜的个数并不做限定。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热致变色膜的上层同时形成了透明隔热层、第二电热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达到了在变色器件上,可以实现多层变色的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都在0至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时,甚至可以采用3-15V的小电压即可实现变色,使用安全性较高。实施例五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变色器件,该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501,遮蔽基材的部分区域使得在基材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在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在制作变色器件时,可以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其中,第一预定技术包括蒸发镀膜、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第一电热膜可以与第一电源相连,并且在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可以开始发热,在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开始冷却。第一电源的电压可以选择0-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制作的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等电子设备的外壳时,可以选择3-15V的小电压,本实施例对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并不做限定。然而为了让用户能有更好的视觉体验,在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第一电热膜时,还可以遮蔽基材的一部分区域从而在基材的表面留出包括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区域,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只在基材留出的有图案的区域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的上层形成第一电热膜。从而在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只有具有图案形状的第一电热膜可以升温,基材的其他区域不能升温,而当形成在具有图案形状的第一电热膜之上的第一热致变色膜达到变色温度时,第一热致变色膜就可以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并且在第一电热膜降温后,第一热致变色膜可以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另外,在具体实现时,基材110可以是经过预定处理的或未经过预定处理的玻璃、陶瓷、镁、铝、不锈钢以及合金中的任一种,其中,预定处理包括气相沉积镀膜、电化学镀膜、化学镀膜、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热喷涂、喷漆和形成有机物膜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电热膜可以是纯金属薄膜、掺杂预定材料的金属薄膜和掺杂预定材料的合金薄膜中的任一种,其中,预定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碳氮化合物和碳氮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比如氧化锌掺铝薄膜、纯铝膜、掺杂氧化铝的铝膜或者掺杂氮化铝的铝膜,本实施例只是以上述材料为例,但是对基材以及第一电热膜的材料并不做限定。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基材是是镁、铝、不锈钢或者合金等导电基材时,在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导电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之前,为了避免通过第一电热膜的电流被分流到基材上,从而导致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上升速度缓慢,也即第一热致变色膜达到变色温度需要的时间长的问题,可以使用预定技术先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绝缘膜。该绝缘膜可以包括氧化物或者碳化物,并且为了让绝缘膜能够更好的形成在导电基材上,可以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在导电基材上镀制基材元素的氧化物。比如,当前选择的基材是铝,则可以先在基材上形成纯铝膜,然后通过逐步增加氧气或氮气流量的方式使得基材上形成接近绝缘膜的氧化铝薄膜,本实施例只是以以上方式为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制作环境而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在此本实施例将不再一一举例。步骤502,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第一热致变色膜;在基材上形成第一电热膜之后,可以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第一热致变色膜。其中,第二预定技术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另外,在具体实现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墨,并且为了便于用户使用,第一热致变色膜可以选择变色温度在25-35摄氏度的感温变色油墨,如是31摄氏度的红色感温油墨、30摄氏度的黑色感温油墨、能够实现三段式变色的特制感温油墨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第一热致变色膜的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并且当对变色器材的温度没有要求时,还可以选用具有更高变色温度的变色材料。步骤503,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当用户需要实现多层变色时,用户可以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第一热致变色膜的上层再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从而第一电热膜为第一热致变色膜提供热源实现变色,第二电热膜为第二热致变色膜提供热源实现变色。但是,由于当第二电热膜直接形成于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时,当第二电热膜开始发热时,第一热致变色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温度都会上升,也即可能同时发生变色,所以此时,多层变色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为了避免第二电热膜为第一热致变色膜提供热源,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与第二热致变色膜同时发生变色的问题,可以通过预定技术在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从而防止第二电热膜发热时第一热致变色膜也获取到热源的问题。另外,在具体实现时,透明隔热层包括透明的氧化物薄膜、氮化物薄膜、碳化物薄膜、氮碳化合物薄膜、氮氧化合物薄膜和碳氮氧化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其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并且透明隔热层的具体形成方法与第一电热膜的形成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504,遮蔽透明隔热膜的部分区域使得在透明隔热膜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在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在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形成透明隔热层之后,可以遮蔽透明隔热层的部分区域从而在透明隔热层的表面留出包括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区域,并且在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该步骤与步骤50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步骤505,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二电热膜上形成第二热致变色膜。在透明隔热层之上形成第二电热膜之后,可以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二电热膜上形成第二热致变色膜。其中,第二预定技术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在具体实现时,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墨,并且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第二热致变色膜可以选择变色温度在25-35摄氏度的感温变色油墨,如是31摄氏度的红色感温油墨、30摄氏度的黑色感温油墨、能够实现三段式变色的特制感温油墨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对第二热致变色膜的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并且当对变色器材的温度没有要求时,还可以选用具有更高变色温度的变色材料。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在基材或者透明隔热层上采用遮蔽的方法留出图案的区域,从而只在有图案区域的上层形成第一热致变色膜或者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方法,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在基材或者透明隔热层上形成第一电热膜或者第二电热膜,并且在形成第一热致变色膜或者第二热致变色膜之后使用蚀刻的方法蚀刻出图案所能达到的效果相同。在实际实现时,可以交叉使用,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都在O至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时,甚至可以采用3-15V的小电压即可实现变色,使用安全性较高。由于第一电热膜的制作材料可以有多种,并且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第一电热膜会有不同的形成方式,以下分别对不同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以制作一个玻璃材质的手机变色外壳为例,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I)准备一个与手机尺寸相匹配的玻璃板作为基材,选择制作第一电热膜使用的AlZn IE,该AlZn靶是市场上常见的Zn和Al的重量百分比分别是98%和2%的靶材;(2)选择制作第一电热膜使用的设备-能够提供中频磁控溅射的真空镀膜机台;(3)将AlZn靶和玻璃基材放到温度为室温_300摄氏度的真空镀膜机中,并且将AlZn靶作为靶材,玻璃基材作为基底,真空室中通入气流量的百分比为5%-15%、总气流量为 150_500accm (standard-state cubic centimeter per minute,标况毫升每分)的氧气和氩气,同时采用0-300V的负偏压,1-1OKff的功率。优选地,真空镀膜机的温度为50摄氏度、玻璃基材没有负偏压、氩气流量为300SCCm、氧气流量为35SCCm,功率为3KW,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4)保持上述条件0.5-3小时之后,将玻璃基材冷却后取出,此时,在玻璃基材的上层形成了一层AZO薄膜(也即氧化锌掺铝薄膜),该薄膜是光线透过率为50%-90%的透明薄膜。优选地,镀膜时间可以选择为2小时,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5)对步骤(4)中玻璃基材上形成的AZO薄膜进行电压加热测试,不断的对薄膜两端加压,从而可以得到如图6所示的变化曲线,结合图6可以发现,当AZO薄膜两端的电压为2. 9V时,AZO薄膜中已经存在电流,也即AZO薄膜可以开始发热。而2. 9V的电压远远小于人体的安全电压,所以使用AZO薄膜作为第一电热膜对用户来说是安全的,并且在之后具体实现时,为了能够使得第一电热膜可以更快的发热,可以适当的提高第一电源的电压。(6)选择市售31摄氏度的感温红色油墨,并用喷枪将感温红色油墨喷涂到镀有AZO薄膜的玻璃基材上,此时在AZO薄膜上可以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可选的,还可以使用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等方式将感温油墨制作到镀有AZO薄膜的玻璃基材上,本实施例对感温油墨的形成方式并不做限定。并且感温油墨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选择变色温度在25-35摄氏度的感温油墨如30摄氏度的黑色感温油墨、在低于22摄氏度时呈现红色和土耳其蓝色的混合色,在22-31摄氏度时呈现红色,在31摄氏度以上上呈现玻璃基材底色的特制感温油墨,本实施例对感温油墨的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当然,如果不考虑手机外壳的温度,也即对制作的变色器材的表面温度没有要求时,还可以选择更高温度的感温油墨,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将感温油墨喷涂到镀有AZO薄膜的玻璃基材上时,可以选择将玻璃基材分为多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蚀刻一个图案,同时使用遮蔽的方法分别在每个区域内喷涂不同的感温油墨,从而使得在同一个玻璃基材上可以呈现多种颜色,本实施例对玻璃基材上喷涂的感温油墨的材料并不做限定。经过上述步骤后,可以变色的手机外壳制作完成,具体变色方法为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将开始发热,此时被加热到31摄氏度的第一热致变色膜将由红色变为无色。其中,经过上述步骤制作的手机外壳可以通过电路耦合将第一电热膜与手机电路相连,从而由手机为第一电热膜提供第一电源,并且通过控制手机软件来控制第一电源导通与断开的时间,从而控制第一热致变色膜的变色时间,本实施例对第一电源的存在形式并不做限定。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都在0至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时,甚至可以采用3-15V的小电压即可实现变色,使用安全性较高。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仍然以制作一个能够变色的手机外壳为例,该制作方法包括(I)准备一个与手机尺寸相匹配的玻璃板作为基材,选择制作第一电热膜使用的纯Al靶材;(2)选择制作第一电热膜使用的设备-能够提供中频磁控溅射的真空镀膜机台;(3)将纯Al靶和玻璃基材放到温度为室温-300摄氏度真空镀膜机中,并且将Al靶作为靶材,将玻璃基材作为基底,真空室中通入气流量的百分比为5%-50%、总气流量为150-500accm的氧气或氮气,并且同时采用0-300V的负偏压,1-1OKff的功率。可选的,在真空室内通入的气体还可以是氧气、氮气和乙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本实施例对气体的具体组成并不做限定。优选地,真空镀膜机的温度为50摄氏度、玻璃基材负偏压为100V、氩气流量为300sccm、氧气流量为15sccm,功率为5KW,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由于本实施例选用的靶材是纯铝靶材,而铝的导电性很好,如果在玻璃基材上镀一层纯招膜作为第一电热膜,那么当与第一电热膜连接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温度上升很慢,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长时间达不到变色温度而不能实现变色,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基材上镀第一电热膜时,在真空镀膜机中通入少量氧气,从而使得第一电热膜中包含少量的氧化铝薄膜,增加了第一电热膜的电阻,也即提高了第一电热膜的发热效率。(4)保持上述条件0.5-3小时之后,将玻璃基材冷却后取出,此时,在玻璃基材的上层形成了一层掺杂有氧化铝的铝膜。优选地,镀膜时间可以选择为1. 5小时,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由于本实施中采用纯铝靶材,而铝的导电性很好,所以当第一电热膜的两端加电压时,即可有电流通过,也即第一电热膜可以开始发热,所以本实施例将不用对第一电热膜进行电压加热测试。(5)选择可以实现三段式变色的特制感温油墨,并用喷枪将特制感温油墨喷涂到镀有掺杂氧化铝的铝膜的玻璃基材上,此时在掺杂氧化铝的铝膜上可以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其中,该特制感温油墨可以是在低于22摄氏度时呈现红色和土耳其蓝色的混合色,在22-31摄氏度时呈现红色,在31摄氏度以上上呈现玻璃基材底色的感温油墨。可选的,感温油墨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选择变色温度在25-35摄氏度的感温油墨如30摄氏度的黑色感温油墨和31摄氏度的红色感温油墨,本实施例对感温油墨的具体材料并不做限定。并且还可以使用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等方式将感温油墨制作到镀有掺杂氧化铝的铝膜的玻璃基材上,本实施例对感温油墨的形成方式并不做限定。当然,如果不考虑手机外壳的温度,也即对制作的变色器材的表面温度没有要求时,还可以选择更高温度的感温油墨,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将感温油墨喷涂到镀有掺杂氧化铝的铝膜的玻璃基材上时,可以选择将玻璃基材分为多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蚀刻一个图案,同时使用遮蔽的方法分别在每个区域内喷涂不同的感温油墨,从而使得在同一个玻璃基材上可以呈现多种颜色,本实施例对玻璃基材上喷涂的感温油墨的种类并不做限定。经过上述步骤后,可以变色的手机外壳制作完成,具体变色方法为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将开始发热,此时被加热到31摄氏度的第一热致变色膜将由红色变为无色。其中,经过上述步骤制作的手机外壳可以通过电路耦合将第一电热膜与手机电路相连,从而由手机为第一电热膜提供第一电源,并且通过控制手机软件来控制第一电源的导通与断开的时间,从而控制第一热致变色膜的变色时间,本实施例对第一电源的存在形式并不做限定。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的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都在0至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时,甚至可以采用3-15V的小电压即可实现变色,使用安全性较高。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仍然以制作一个能够变色的手机外壳为例,该制作方法包括(I)准备一个与手机尺寸相匹配的氧化锆白色陶瓷作为基材,选择制作第一电热膜使用的纯Al靶材;(2)选择制作第一电热膜使用的设备-能够提供中频磁控溅射的真空镀膜机台;(3)将纯Al靶和氧化锆白色陶瓷放到温度为室温-300摄氏度真空镀膜机中,并且将Al靶作为靶材,氧化锆白色陶瓷作为基底,真空室中通入气流量的百分比为5%-50%、总气流量为150-500accm的氧气和氩气,同时在阳极玻璃基材采用0-300V的负偏压,1-1OKff的功率。优选地,真空镀膜机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氧化锆白色陶瓷基材负偏压为100V、氩气流量为250SCCm、氧气流量为lOsccm,功率为5KW,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由于本实施例选用的靶材是纯铝靶材,而铝的导电性很好,如果在氧化锆白色陶瓷上镀一层纯铝膜作为第一电热膜,那么当与第一电热膜连接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温度上升很慢,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长时间打不到变色温度而不能实现变色,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基材上镀第一电热膜时,在真空镀膜机中通入少量氧气,从而使得第一电热膜中包含少量的氧化铝薄膜,增加了第一电热膜的电阻,也即提高了第一电热膜的发热效率。(4)保持上述条件0.5-3小时之后,将氧化锆白色陶瓷冷却后取出,此时,在氧化锆白色陶瓷的上层形成了一层掺杂有氧化铝的铝膜。优选地,镀膜时间可以选择为I小时,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由于本实施中采用纯铝靶材,而铝的导电性很好,所以当第一电热膜的两端加电压时,即可有电路通过,也即第一电热膜可以开始发热,所以本实施例将不用对第一电热膜进行电压加热测试。(5)为了让手机外壳能够在变色时呈现不同的图案,在将感温油墨制作到镀有氧化铝的铝膜的氧化锆白色陶瓷上之前,还可以将氧化锆白色陶瓷的上层形成的掺杂有氧化铝的铝膜,也即第一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并且在每个区域蚀刻一个图案;其中,在分割区域内蚀刻图案的方式可以采用黄光制程蚀刻,也可以采用其他蚀刻方法,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比如,在第一电热薄膜上使用黄光蚀刻的方式蚀刻出如图7所示的A图案和B图案。可选的,在将第一电热膜分割成多个区域之后,可以为每个区域配置一个电源开关,也可以为多个区域配置同一个电源开关,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电源开关的关与闭来控制对哪个区域的第一热致变色膜进行加热变色,本实施例对其具体实现形式并不做限定。(6)在第一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分别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使用喷枪在图7所示的A图案上喷涂31摄氏度的红色感温油墨,而在B图案上喷涂30摄氏度的黑色感温油墨。本实施例只是以在A图案和B图案上喷涂两种感温油墨为例,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可以在A图案和B图案上喷涂同一种感温油墨,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中,当需要实现多层变色时,都可以在第一热致变色膜上依次形成透明隔热层、第二电热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其具体的形成方式与第一电热膜和第一热致变色膜的形成方式类似,在此将不再赘述,并且此时由于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又形成了三层膜,所以为了能够清晰的看出第一热致变色膜的颜色变化这就要求透明隔热层、第二电热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并且膜层尽可能薄,但是在具体实现时,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而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定。手机变色外壳的具体变色方法为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电热膜将开始发热,此时被加热到31摄氏度的第一热致变色膜将由红色变为无色,而当与第二热致电热膜相连的第二电源被导通时,第二电热膜将开始发热,此时被加热到31摄氏度的第二热致变色膜将由红色变为无色,经过电压测试表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处于1-36V之间的任一数值时,第一电热膜和第二电热膜就可以有电流通过,并且随着电压的增大,第一电热膜和第二电热膜的发热效果也在不断变好,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源及合适的电压电流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其中,经过上述步骤制作的手机外壳可以通过电路耦合将第一电热膜与手机电路相连,从而由手机为第一电热膜提供第一电源,并且通过控制手机软件来控制第一电源的导通与断开的时间,从而控制第一热致变色膜的变色时间,本实施例对第一电源的存在形式并不做限定。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通过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并且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从而使得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导通时,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为第二颜色,并且当与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电源被断开时,第一电热膜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二颜色切换回第一颜色。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良品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提高了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热致变色膜的上层同时形成了透明隔热层、第二电热膜和第二热致变色膜,达到了在变色器件上,可以实现多层变色的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都在0至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并且当变色器件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时,甚至可以采用3-15V的小电压即可实现变色,使用安全性较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0-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内时,第一热致变色膜和/或第二热致变色膜就可以实现变色,甚至使用3-15V的小电压就可以实现第一热致变色膜和/或第二热致变色膜的变色,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色器材制作方法制作的变色器材在使用时对人体是安全;并且上述实施例只是以制作手机变色外壳为例,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以用于制作平板电脑的外壳、MP4的外壳等等,并且当制作的手机变色外壳在天气寒冷的地域使用时,由于可以采用人体能够适应的25-35摄氏度的感温油墨,而这个温度远远高于该地域的室外温度,所以还可以通过在第一电热膜或者第二电热膜上蚀刻变色温度的刻数,当第一热致变色膜或者第二热致变色膜变为无色时,说明手机外壳的温度已经上升到25-35摄氏度之间,这时用户可以通过接触手机外壳来取暖。本实施例对变色器件的具体应用以及具体实现形式并不做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基材、形成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电热膜上的第一热致变色所述第一电热膜还与第一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一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第一颜色切换至第二颜色;当所述第一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一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二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一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导电基材,所述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材与所述第一电热膜之间的绝缘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器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之上的透明隔热层、形成于所述透明隔热层之上的第二电热膜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电热膜之上的第二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电热膜还与第二电源相连;当所述第二电源被导通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发热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第三颜色切换至第四颜色;当所述第二电源被断开时,所述第二电热膜开始冷却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由所述第四颜色切换回所述第三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经过预定处理的或未经过所述预定处理的玻璃、陶瓷、镁、铝、不锈钢以及合金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气相沉积镀膜、电化学镀膜、化学镀膜、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热喷涂、喷漆和形成有机物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电热膜是纯金属薄膜、掺杂预定材料的金属薄膜和掺杂预定材料的合金薄膜中的任一种,所述预定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氮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碳氮化合物和碳氮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和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是具有至少一个变色阈值的感温油墨; 所述透明隔热层包括氧化物薄膜、氮化物薄膜、碳化物薄膜、氮碳化合物薄膜、氮氧化合物薄膜和碳氮氧化合物薄膜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色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在O至36伏的范围内。
6.—种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包括蒸发镀膜、 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膜中的任一种;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包括喷涂、转印、丝印、胶印和移印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是导电基材,所述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之前,还包括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基材上形成一层绝缘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包括遮蔽所述基材的部分区域使得在所述基材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电热膜。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包括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之后,还包括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热致变色膜上形成一层透明隔热层;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透明隔热层上形成一层第二电热膜,包括遮蔽所述透明隔热膜的部分区域使得在所述透明隔热膜的表面留出包含至少一个图案的另一部分区域;使用所述第一预定技术在所述另一部分区域之上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电热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电热膜分割成至少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蚀刻一个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二热致变色膜,包括使用所述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二电热膜的全部或者部分区域之上分别形成一层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各个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热致变色膜的材料相同或者不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变色技术领域。所述变色器件制作方法包括使用第一预定技术在基材上形成一层第一电热膜;使用第二预定技术在所述第一电热膜上形成一层第一热致变色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电致变色器件时需要制作五层薄膜,并且由于每层薄膜的制作成本高并且良品率低,从而导致的变色器件的制作成本高以及良品率低下的问题,以及由于受到现有制作工艺的限制,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变色方案只能实现蓝色到无色的变色,色彩丰富度有限的问题。达到了只需要在基材上形成两层薄膜,并且每层薄膜的制作技术成熟,从而在提高变色器件的制作良品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F1/01GK103048808SQ20121057593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蔡明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