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137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具体涉及一种入光面带有微结构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随着背光模组技术发展方向的轻薄化,导光板越来越薄,但同是发光二极管(LED)没办法做到更薄。为了成本的降低,各家厂商都会减少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因而会形成发光二极管前面亮,发光二极管中间暗的现象,即“萤火虫”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萤火虫现象的导光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入光面,其特征是,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个边缘设有厚部,所述厚部的厚度大于所述主体的厚度;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厚部。

进一步地,所述厚部的厚度不大于3mm。

进一步地,所述厚部包括平部和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在所述平部与所述主体之间,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平部。

所述平部的宽度不小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部与所述主体之间的夹角A不大于15度。

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设有深度不大于1mm的槽。

进一步地,所述槽的张角B不小于145度。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槽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宽度不小于800mm。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长度不小于1000mm。

本发明能够实现如下技术效果:轻薄化,可以解决发光二极管不能变得更薄而背光模组更薄的需求;发光二极管数量减少,入光微结构改善入光画面;增加了入光能量,解决超薄导光板亮度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11,所述主体11包括至少一个入光面,其特征是,所述主体11的至少一个边缘设有厚部12,所述厚部12的厚度大于所述主体11的厚度;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厚部12。具体地,所述厚部12的厚度不大于3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厚部12包括平部121和过渡部122;所述过渡部122设置在所述平部121与所述主体11之间,所述入光面设置在所述平部121。具体地,所述平部121的宽度不小于10 mm,所述过渡部122与所述主体11之间的夹角A不大于15度。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设有深度不大于1mm的槽13。具体地,所述槽13的张角B不小于145度,相邻两个所述槽 1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在这里,相邻两个所述槽13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相邻两个槽底部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0的宽度不小于800mm,长度不小于1000mm。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长度定义为入光面和与入光面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相应地宽度的度量方向与长度的度量方向垂直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厚度的度量方向垂直于长度度量方向和宽度度量方向所在平面。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