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防眩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089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触控防眩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领域的发展,由于具有功能性强和反射率高等优点,具有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显示屏已成为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当亮度较大的入射光线照射到用于反射的显示屏上时,会形成强烈的亮度对比,使得人眼在观察该显示屏时视野中产生人眼无法适应的光亮感觉,也即是产生眩光现象。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具有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显示屏中加入防眩结构以减弱眩光。如图1所示,目前的显示屏1中包括:保护玻璃11、第一触控层12、承载玻璃13、第二触控层14、防眩结构15和显示面板16,其中,第一触控层12和第二触控层14可以实现该显示屏的触控功能,防眩结构15包括:第一透明基板、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材料层、透射反射层和第二透明基板。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位于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两侧,当在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上加载一定的电压时,电致变色材料层呈深色,该深色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可以将入射光线吸收,以此减小光线的亮度对比,进而减弱眩光现象。

但是,为了使显示屏能够实现触控、显示和防眩的多种功能,显示面板需要设置多层结构,其厚度较厚,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触控功能的反射型显示屏厚度较厚和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包括:

显示面板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防眩结构,所述触控防眩结构包括:

第一衬底基板、第二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

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

所述触控防眩结构还包括:用于加载触控信号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

其中,所述透明电极层和所述透射反射层上能够加载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变色的变色电压;

所述透明电极层和所述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层或第二触控层。

可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沿第二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绝缘,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可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透射反射层包括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沿第二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可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

所述透射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触控层与所述透明电极层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两侧,所述透明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沿第二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可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

所述第二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之间;

所述透射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透明电极层由氧化铟锡ITO制成;

所述透射反射层为线栅结构,所述透射反射层由金属制成。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防眩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后视镜,所述后视镜包括:壳体,所述触控防眩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显示屏中的显示面板和触控防眩结构沿远离所述壳体底面的方向依次排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防眩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为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加载触控信号;

为所述透明电极层和所述透射反射层加载使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变色的变色电压;

其中,加载所述触控信号的时段和加载所述变色电压的时段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在触控防眩结构中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屏中的保护玻璃和承载玻璃,并且减少了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至少一层,有效地减小了显示屏的厚度,同时减少了该显示屏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触控防眩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Al、金属Fe或金属Cr制成的线栅的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防眩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触控防眩显示屏0包括:

显示面板01及设置在显示面板01上的触控防眩结构02。其中,触控防眩结构02包括:第一衬底基板021、第二衬底基板022以及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21和第二衬底基板022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023。其中,第一衬底基板021和第二衬底基板022可以为玻璃、硅片、石英以及塑料等具有一定坚固性的导光的且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板,该材料优选为玻璃。

电致变色材料层02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透明电极层024和透射反射层025。其中,该透明电极层024可以由氧化铟锡(英文: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制成,该透射反射层025为线栅结构,且该透射反射层025可以由金属制成,该金属可以为铝(英文:Al)、铁(英文:Fe)或铬(英文:Cr)等金属中的任一种。该线栅结构的透射反射层025能够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也可以对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进行透射。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防眩结构02还包括:用于加载触控信号的第一触控层026a和第二触控层026b。

其中,透明电极层024和透射反射层025上能够加载使电致变色材料层023变色的变色电压,即透明电极层024和透射反射层025可以视为电致变色材料层023的变色电极。

可选地,透明电极层024和透射反射层025中的至少一层可以与触控电极层复用,该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层026a或第二触控层026b。图2是以第一触控层026a与透明电极层024复用,第二触控层026b与透射反射层025复用的情况为例进行的示意性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电极层由ITO制成,可以保证光能够透过透明电极层照射到透射反射层上,透射反射层为线栅结构且由金属制成,可以保证透射反射层中能够形成金属线栅,以实现投射反射的作用,并且,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的材料,也为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通过在触控防眩结构中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屏中的保护玻璃和承载玻璃,并且减少了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至少一层,有效地减小了显示屏的厚度,同时减少了该显示屏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可以有多种可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以以下三种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层或第二触控层。

第一种可实现方式: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均与透明电极层复用。

可选地,在该可实现方式中,透明电极层可以包括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第一触控层或第二触控层中的任一层在实现触控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变色电极。其中,第一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层包括沿第二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绝缘,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可选地,该第一方向可以优选为与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在透明电极层中,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异层设置,也即是,第一触控层包括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层包括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或异层设置。示例地,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1和图3-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X为条形结构,第二触控电极Y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子电极W1和导电桥W2,两个第二子电极W1分别位于第一电极X的两侧,两个第二子电极W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第一电极X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两个第二子电极W1分别与导电桥W2的两端相连接,第一触控电极X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触控电极Y沿第二方向排布,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并且,第一触控电极X和第二触控电极Y之间设置有绝缘层B。示例地,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3所示,第一触控电极X和第二触控电极Y均为条形结构,第一触控电极X在第二触控电极Y的下方,第一触控电极X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触控电极Y沿第二方向排布,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第一触控电极X和第二触控电极Y之间设置有绝缘层B,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第一触控电极X和第二触控电极Y有效绝缘,绝缘层B可以为整层结构,或者与第二触控电极Y的形状匹配(例如该绝缘层B在第二触控电极Y上的正投影覆盖该第二触控电极Y),图3-3画出了绝缘层B为整层结构的情况。

相应地,触控防眩显示屏0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可以分别如图3-4和图3-5所示,透明电极层024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21与电致变色材料层023之间,透射反射层025位于第二衬底基板022与电致变色材料层023之间,第二衬底基板022位于显示面板01的出光面上,并且,在图3-4中,第一触控层026a和第二触控层026b同层设置在透明电极层024中,在图3-5中,第一触控层026a和第二触控层026b异层设置在透明电极层024中,且第一触控层026a在第二触控层026b的下方。

第二种可实现方式:第一触控层与透明电极层复用,第二触控层与透射反射层复用。

可选地,在该可实现方式中,透明电极层可以包括第一触控层,该第一触控层在实现触控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变色电极;透射反射层可以包括第二触控层,该第二触控层在实现触控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变色电极,并且,该透射反射层还可以实现透射反射作用。其中,该第一触控层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该第二触控层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可选地,该第一方向可以优选为与第二方向垂直。

示例地,触控防眩显示屏0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图2所示,其中,透明电极层024(即第一触控层026a)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21与电致变色材料层023之间,透射反射层025(即第二触控层026b)位于第二衬底基板022与电致变色材料层023之间,第二衬底基板022位于显示面板01的出光面上。

第三种可实现方式:第一触控层与透明电极层复用。

可选地,在该可实现方式中,第二触控层与透明电极层分别位于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两侧。透明电极层可以包括第一触控层,该第一触控层在实现触控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变色电极。其中,该第一触控层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层包括沿第二方向等间距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可选地,该第一方向可以优选为与第二方向垂直。

示例地,触控防眩显示屏0的层级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4所示,其中,透明电极层024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21与电致变色材料层023之间,第二触控层026b位于第二衬底基板022与电致变色材料层023之间,透射反射层025位于第二衬底基板022与显示面板01的出光面之间。

可选地,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三氧化钨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或者,也可以为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压的驱动下,材料的光学性能(透射率或反射率等)在可见光范围内产生稳定的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该变化通常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可选地,电致变色材料层在不通电时可以呈现为透明状态(即无色的)。当在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上分别加载一定的电压(整层加载电压)时,电致变色材料层两端形成电压差,该电压差能够触发电致变色材料发生变化,例如:电致变色材料层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深色(相对于无色,其他颜色均可以称为深色),该深色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可以将入射光线吸收,以此减小光线的亮度对比,进而减弱眩光现象。

使用电致变色材料进行防眩具有以下优点:材料的变色速度快,材料着色和消色的对比度高,能够通过改变外加电压以改变材料的亮度,并且,电致变色材料种类繁多使得该功能易于实现。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材料分子的基团进行设计和修饰,以实现对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范围和稳定性等性能的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层,也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层,也即是,当第一触控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时,第二触控层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此时,第一触控层上加载的触控信号为触控驱动信号,第二触控层上加载的信号为触控感应信号;或者,当第一触控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时,第二触控层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此时,第一触控层上加载的触控信号为触控感应信号,第二触控层上加载的信号为触控驱动信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不对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或为触控感应电极层进行限定。

当第一触控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且第二触控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时,第二触控层中包括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层中包括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触控驱动电极上加载的触控信号为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感应电极上加载的触控信号为触控感应信号,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感应信号在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一定的电压差,当显示屏表面的某一位置处被触摸时,该位置处的电压差会发生变化,显示屏可以根据该变化确定显示屏表面被触摸的位置,进而在该位置处执行相应的触摸操作。示例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触控层中包括纵向设置的多个等间距阵列排布的触控感应电极Rx,第二触控层中包括横向设置的多个等间距阵列排布的触控驱动电极Tx,在每个Tx与每个Rx之间均形成有一定的电压差,当位置M处被触摸时,该位置处的电压差会发生变化,则显示屏可以根据该变化确定显示屏表面位置M处被触摸了,进而在位置M处执行相应的触摸操作,以实现相应的触摸功能。

第一触控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且第二触控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情况,可以相应参考第一触控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且第二触控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透射反射层的线栅结构可以优选为由金属Cr制成。如前所述,透射反射层的线栅结构可以由金属Al、金属Fe或金属Cr等金属中的任一种制成,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Al、金属Fe或金属Cr制成的线栅的特性曲线示意图,其中,A曲线为A公司使用金属Al制成的线栅(以下简称为Al线栅)的特性曲线,B曲线为B公司的Al线栅的特性曲线,C曲线Al线栅形成的膜厚为7.5纳米的透射反射层的特性曲线,D曲线为使用金属Fe制成的线栅(以下简称为Fe线栅)形成的膜厚为40纳米的透射反射层的特性曲线,E曲线为使用金属Cr制成的线栅(以下简称为Cr线栅)形成的膜厚为25纳米的透射反射层的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A公司制造的Al线栅、B公司制造的Al线栅、Al线栅形成的膜厚为7.5纳米的透射反射层、Fe线栅形成的膜厚为40纳米的透射反射层和Cr线栅形成的膜厚为25纳米的透射反射层的反射率基本相同。从图6可以得知:在反射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Al线栅形成的透射反射层具有最较薄的膜厚,其膜厚的偏差可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透射反射层的反射率,所以,对Al线栅形成的透射反射层的膜厚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由于Fe容易生锈,需要对Fe线栅形成的透射反射层采取一些防锈措施,所以,这一特性限制了Fe线栅形成的透射反射层的应用;相对来说,Cr线栅形成的透射反射层的膜厚适中,较易对Cr线栅形成的透射反射层的膜厚进行管理,并且,不需或者易于对其采取防锈措施,另外,对Cr线栅形成的透射反射层的反射色的配色也较容易实现,因此,透射反射层的线栅结构优选由金属Cr制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通过在触控防眩结构中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屏中的保护玻璃和承载玻璃,并且减少了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至少一层,有效地减小了显示屏的厚度,同时减少了该显示屏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防眩显示屏。

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防眩显示屏,并通过在触控防眩结构中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屏中的保护玻璃和承载玻璃,并且减少了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至少一层,有效地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同时减少了该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该显示装置为后视镜,该后视镜可以包括:壳体,触控防眩显示屏位于壳体内。该触控防眩显示屏中的显示面板和触控防眩结构沿远离壳体底面的方向依次排布。

示例地,后视镜的示意图可以如图7所示,后视镜H包括壳体1和触控防眩显示屏0,该触控防眩显示屏0位于壳体1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防眩显示屏,并通过在触控防眩结构中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屏中的保护玻璃和承载玻璃,并且减少了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至少一层,有效地减小了显示装置的厚度,同时减少了该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并且,该显示装置为后视镜,可以在行车过程中实现防眩和显示的功能,为安全驾驶提供保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防眩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触控防眩显示屏,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为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加载触控信号。

步骤102、为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加载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变色的变色电压。

其中,加载触控信号的时段和加载变色电压的时段不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触控信号和变色电压进行分时加载,使得触控防眩显示屏能够兼容防眩和触控功能。

在步骤101中,为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加载触控信号的同时,显示屏可以检测用户是否触发了触摸信号,该触摸信号是当用户触摸显示屏表面某一位置处时所触发的。当显示屏检测到用户触发的触摸信号时,可以根据该触摸信号在显示屏上实现相应的触摸操作。

在步骤102中,为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加载使电致变色材料层变色的变色电压,当电致变色材料层两端加载该变色电压时,即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上均加载有变色电压时,该电致变色材料发生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层由无色变为有色,在该变色过程中,该电致变色材料层可以实现防眩功能。

可选地,当透明电极层或透射反射层中的任一层未加载变色电压时,电致变色材料层由有色变为无色。在该电致变色材料层由有色变为无色的过程中,电致变色材料层仍然呈现为深色,即该电致变色材料层仍然可以实现防眩功能,直至电致变色材料层变为无色。

需要说明的是,加载变色电压时,是对透明电极层或透射反射层的整层加载电压,而为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加载触控信号时,是对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多个触控电极逐行加载触控信号。并且,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层由有色变为无色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实现一次触控扫描所需的时间,所以可以在电致变色材料层由有色变为无色的过程中,为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加载触控信号,以实现触控功能,也即是,通过在不同时段对变色电极和驱动电极进行分时驱动,可以使显示屏兼容防眩功能和触控功能。

示例地,假设为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加载变色电压后,电致变色材料由无色变为深色的过程需要10毫秒,断电后,电致变色材料由深色变为无色的过程需要50毫秒,在该50毫秒的时间段内,可以为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加载触控信号,若在该时间段内,显示屏检测到了用户触发的触摸信号,则可以根据该触摸信号在显示屏上实现相应的触摸操作。在该50毫秒的时间段内,电致变色材料还未完全变成无色,所以该电致变色材料仍然可以实现防眩功能。并且,由于电致变色材料由无色变为深色的过程所需的10毫秒,远远小于用户产生一次触摸动作所耗费的时长,所以用户无法感知在该10毫秒内没有进行触控扫描,也即是,用户无法感知在该10毫秒内不能进行触控操作,所以,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在该60毫秒的过程中,可以认为该显示屏能够兼容实现触控和防眩功能。也即是,在显示屏的整个使用过程中,显示屏能够兼容实现触控和防眩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的控制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可以在执行步骤101之前先执行步骤102。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触控信号和变色电压进行分时加载,使得触控防眩显示屏能够兼容实现防眩和触控功能,提高了产品的功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触控防眩显示屏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有多种结构,此处仅以图2所示的触控防眩显示屏对应的制造方法为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其他结构的触控防眩显示屏的制造方法,可以参考该制造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如图9所示,该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形成触控防眩结构。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形成触控防眩结构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2011、在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透明电极层。

可选地,第一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硅片、石英以及塑料等具有一定坚固性的导光的且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板,该材料优选为玻璃。透明电极层可以由ITO制成。

示例地,可以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者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ECVD)等方法在第一衬底基板上沉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ITO材料,得到ITO膜层,然后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对ITO膜层进行处理得到透明电极层。

步骤2012、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

可选地,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三氧化钨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或者,也可以为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本发明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地,可以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者PECVD等方法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沉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三氧化钨材料,得到三氧化钨膜层,然后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对三氧化钨膜层进行处理得到电致变色材料层。

步骤2013、在形成有电致变色材料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透射反射层。

可选地,透射反射层为线栅结构,且该透射反射层可以由金属制成,该金属可以为金属Al、金属Fe或金属Cr等金属中的任一种,即透射反射层的线栅结构由金属Al、金属Fe或金属Cr等金属中的任一种制成。

示例地,可以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者PECVD等方法在形成有电致变色材料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沉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Cr,得到金属膜层,然后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对金属膜层进行处理得到线栅结构的透射反射层。

步骤2014、在形成有透射反射层的第一衬底基板上贴合第二衬底基板。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防眩结构的制造过程也可以为:在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透射反射层,然后在形成有透射反射层的第二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和透明电极层,然后将第一衬底基板贴合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第二衬底基板上,本发明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2、将触控防眩结构与显示面板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制造显示面板的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的制造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防眩显示屏的制造方法,通过在制造的触控防眩结构中将透明电极层和透射反射层中的至少一层与触控电极层复用,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显示屏中的保护玻璃和承载玻璃,并且减少了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中的至少一层,有效地减小了显示屏的厚度,同时减少了该显示屏的生产成本。

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