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9797发布日期:2020-09-29 18:1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其具备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根据在像保持体上形成墨粉(toner)像时的显影条件,对在与显影剂整流空间相接的部分产生的磁场强度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699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显影装置中,有时在显影装置的开口设置旋转体,使附着于所述旋转体的显影剂附着至被显影对象以进行显影。

在显影装置中,有时会在其内部设置搬送显影剂的搬送构件,若从所述搬送构件直接对旋转体供给显影剂,则附着于旋转体的显影剂的量容易发生变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从设置于显影装置的搬送构件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直接供给显影剂的情况相比,使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供给的显影剂的量稳定化。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收容部,具有开口,且收容显影剂;搬送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搬送显影剂;第一旋转构件,具有供由所述搬送构件所搬送的显影剂附着的外周面;限制部,突出至附着于所述外周面并伴随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而移动的所述显影剂的移动路径上,限制所述外周面上的所述显影剂的一部分的移动;以及第二旋转构件,设置于所述开口,被供给通过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间隙而移动来的显影剂。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是夹着所述第一旋转构件而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设置侧设置于相反侧。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中的限制所述显影剂移动的限制面是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而配置,并且朝远离所述外周面的方向延伸。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形成为筒状,在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内侧,设有用于使所述显影剂附着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磁极,所述限制部夹着所述第一旋转构件而配置于所述磁极的相向位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中的限制所述显影剂移动的限制面朝向下方。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被所述限制部限制移动的显影剂掉落而供给至所述搬送构件。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与所述搬送构件设置成,当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观察所述限制部及所述搬送构件时,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搬送构件之间产生重叠。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还设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配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将通过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间隙而移动来的显影剂引导至所述第二旋转构件。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由所述引导面引导而移动来的显影剂积存在由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引导面所夹着的区域内。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引导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设有间隙。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面夹着所述第一旋转构件而与所述限制部的设置侧设于相反侧。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收容部,具有开口,且收容显影剂;搬送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且搬送显影剂;第一旋转构件,具有供由所述搬送构件所搬送的显影剂附着的外周面;限制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而配置,朝远离所述外周面的方向延伸,限制附着于所述外周面上的所述显影剂的一部分的移动;以及第二旋转构件,设置于所述开口,被供给通过位于所述外周面与所述限制面之间的所述间隙而移动来的显影剂。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像保持体,保持像;显影装置,使显影剂附着于所述像保持体,在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像;转印部件,将形成在所述像保持体表面的像转印至记录材,所述显影装置包含技术方案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与从设置于显影装置的搬送构件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直接供给显影剂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供给的显影剂的量稳定化。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夹着第一旋转构件而与第二旋转构件的设置侧为相反侧,能够进行显影剂的移动限制。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与以仿着第一旋转构件的外周面的方式来设置限制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不受限制部的限制而朝向下游侧的显影剂的量。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与在偏离磁极的相向位置的部位设置限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不受限制部的限制而朝向下游侧的显影剂的量。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使被限制部限制其移动的显影剂掉落向下方。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能够使从搬送构件供给至第一旋转构件,随后被限制部限制其移动的显影剂返回所述搬送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与未构成为在限制部与搬送构件之间产生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于使被限制部限制移动的显影剂返回搬送构件的结构更为简易。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与未设引导面的结构相比,通过第一旋转构件与限制部之间的间隙而移动来的显影剂容易朝向第二旋转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与不存在由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周面与引导面所夹着的区域的结构相比,能够使附着于第二旋转构件外周面的显影剂的量稳定化。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能够使积存在由第二旋转构件的外周面与引导面夹着的区域中的显影剂放出到所述被夹着的区域以外的部位。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在夹着第一旋转构件而与限制部的设置侧为相反侧,能进行朝向第二旋转构件的显影剂的引导。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与从设置于显影装置的搬送构件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直接供给显影剂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供给的显影剂的量稳定化。

根据技术方案13的发明,与从设置于显影装置的搬送构件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直接供给显影剂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对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开口的旋转构件供给的显影剂的量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显影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14:显影装置

141:收容部

145a:显影套筒

148:第三搬送构件

210:移动用套筒

300: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附言之,图1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front)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时的图。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有图像形成部10、纸张供给部20以及定影部30。

图像形成部10使用所谓的电子照相方式,形成转印至纸张p上的图像(墨粉像)。纸张供给部20进行纸张p对图像形成部10的供给。定影部30使由图像形成部10形成于纸张p上的图像定影至纸张p。

在图像形成部10中,设有朝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1。而且,在图像形成部10中,设有带电辊12、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转印辊15及清扫装置16。

作为像保持体的一例的感光鼓11包含圆筒体。在所述圆筒体的表面,形成有感光层(未图示)。

带电辊12包含具有导电性的橡胶辊等,进行感光鼓11的带电。

曝光装置13对通过带电辊12而带电的感光鼓11,照射来自激光(laser)光源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等光源的光,在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在显影装置14中,收容有显影剂。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包含具有磁性的载体(carrier)与经着色的墨粉,为所谓的双组分显影剂。

显影装置14使显影剂附着于感光鼓11的表面,并利用预定颜色的显影剂来对形成于感光鼓11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包含墨粉的图像。

作为转印部件发挥功能的转印辊15包含具有导电性的辊状构件等。本实施方式中,转印辊15与感光鼓11彼此相向的部位成为转印部t,感光鼓11表面的图像在此转印部t处,被转印至搬送来的纸张p上。

在清扫装置16中,设有与感光鼓11接触地配置的接触构件16a,清扫装置16去除感光鼓11上的附着物(墨粉等)。

在纸张供给部20中,设有收容纸张p的收容容器21、从收容容器21送出纸张p的送出机构22。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纸张搬送机构23,所述纸张搬送机构23使从收容容器21送出的纸张p经由转印部t及定影部30而搬送。

在定影部30中,设有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旋转的一对旋转体31。

在所述一对旋转体31中的其中一个旋转体31的内部,设有加热源(未图示)。

在定影部30中,通过这两个旋转体31来进行纸张p的加压及加热,将纸张p上的墨粉像定影至所述纸张p上。

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部10中,朝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1通过带电辊12而带电。接下来,通过曝光装置13进行曝光,在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随后,通过显影装置14进行显影,在感光鼓11的表面,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图像(墨粉像)。

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墨粉像伴随感光鼓11的旋转而朝向转印部t。而且,从收容容器21送出的纸张p被纸张搬送机构23搬送向转印部t。

然后,感光鼓11上的墨粉像在转印部t处被转印至搬送来的纸张p上。随后,转印有墨粉像的纸张p通过定影部30,由此受到加热、加压,从而将所述墨粉像定影至纸张p上。

图2是说明显影装置14的图。

显影装置14具备在其内部收容显影剂的收容部141。收容部141包含树脂制的收容框体142。

收容框体142(显影装置14)是以沿着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在后侧具有里侧端部(未图示),在前侧具有跟前侧端部(未图示)。

在收容部141中,在与感光鼓11(参照图1)相向的部位,设有作为开口的一例的开口部143。

在所述开口部143,设置有显影辊145。所述显影辊145使显影剂附着于感光鼓11的表面。

显影辊145形成为圆柱状,以沿着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

在显影辊145,设有显影套筒(sleeve)145a,所述显影套筒145a包含圆筒体,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而朝向图中箭头2a方向旋转。

而且,在显影辊145,设有配置在显影套筒145a内侧的磁铁辊145b。

作为第二旋转构件的一例的显影套筒145a为圆筒状的构件,例如包含sus等金属。

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供给收容部141内的显影剂,接下来,将所述显影剂供给至感光鼓11。

显影套筒145a如上所述,进行朝向图中箭头2a方向的旋转。换言之,显影套筒145a以面向收容部141内侧的部分(位于收容部141内侧的部分)朝上方移动的方式进行旋转。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套筒145a及感光鼓11以下述方式旋转,即,在显影辊145与感光鼓11的相向部tk,显影套筒145a及感光鼓11朝同方向移动。

在磁铁辊145b的内部,配置有产生磁场的多个磁极。通过所述磁极产生的磁场,包含墨粉与载体的显影剂附着于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套筒145a在图中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附着于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的显影剂移动至相向部tk为止。

而且,如图2所示,在收容部141的内部,设有进行显影剂的搬送的第一搬送构件146、第二搬送构件147、第三搬送构件148。

在第一搬送构件146、第二搬送构件147、第三搬送构件148,分别设有旋转轴140a与挤出部140b,所述旋转轴140a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而旋转,所述挤出部140b设在所述旋转轴140a的周围,沿旋转轴140a的轴方向挤出显影剂。

挤出部140b是设在旋转轴140a的周围。而且,挤出部140b形成为螺旋状。

本实施方式中,若比较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则在最靠近显影辊145侧,设有第一搬送构件146,在最远离显影辊145侧,设有第三搬送构件148。

而且,在水平方向上,第二搬送构件147位于第一搬送构件146与第三搬送构件148之间。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若比较铅垂方向上的位置,则在最下方设有第一搬送构件146,在最上方设有第三搬送构件148。

而且,在铅垂方向上,第二搬送构件147位于第一搬送构件146与第三搬送构件148之间。

进而,若比较各搬送构件的旋转中心c1与显影套筒145a的旋转中心c2,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搬送构件146、第二搬送构件147的旋转中心c1较显影套筒145a的旋转中心c2位于下方。

而且,第三搬送构件148的旋转中心c1较显影套筒145a的旋转中心c2位于上方。

第一搬送构件146是以沿着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以沿着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将显影剂例如搬送向图2的纸面的里侧方向(搬送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

而且,第二搬送构件147也是以沿着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以沿着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

第二搬送构件147将显影剂例如搬送向图2的纸面的跟前侧方向(搬送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

而且,第三搬送构件148也是以沿着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以沿着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

第三搬送构件148将显影剂例如搬送向图2的纸面的里侧方向(搬送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收容框体142的内部空间由分隔壁150予以分隔,在收容框体142的内部,设有收容第一搬送构件146的第一收容空间171、收容第二搬送构件147的第二收容空间172、收容第三搬送构件148的第三收容空间173。

分隔壁150并非遍布收容框体142的长边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形成,在收容框体142的里侧端部及跟前侧端部未设分隔壁150。

附言之,在收容框体142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存在未形成分隔壁150的未形成部分。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剂按照第一收容空间171、第二收容空间172、第三收容空间173的顺序移动。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搬送构件146,第一收容空间171内的显影剂朝向图2的纸面的里侧方向受到搬送。接着,当所述显影剂到达收容框体142的里侧端部时,通过未形成部分而移动至第二收容空间172。

继而,移动到第二收容空间172的显影剂被第二搬送构件147搬送向收容框体142的跟前侧端部。接着,所述显影剂通过设于跟前侧端部的未形成部分而移动至第三收容空间173。

继而,移动至第三收容空间173的所述显影剂被第三搬送构件148搬送向收容框体142的里侧端部。

另外,由第三搬送构件148搬送的显影剂中未进行向移动用辊(后述)的供给而到达收容框体142的里侧端部的显影剂通过设于里侧端部的未形成部分,而移动至第二收容空间172。

继而,移动至第二收容空间172的所述显影剂经过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72被再次供给至第三收容空间173。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收容空间172与第三收容空间173,成为设有显影剂所循环移动的环状路径的结构。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三搬送构件148邻接的部位,设有移动用辊200,所述移动用辊200用于使显影剂从第三搬送构件148移动至显影辊145。

移动用辊200是以沿着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以沿着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

而且,移动用辊200是以沿着第三搬送构件148的状态而配置。

而且,在移动用辊200,设有移动用套筒210、磁铁辊220,所述移动用套筒210包含圆筒体,且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而旋转,所述磁铁辊220配置在移动用套筒210的内侧。

作为第一旋转构件的一例的移动用套筒210为圆筒状的构件,例如包含sus等金属。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磁铁辊220所产生的磁力,由第三搬送构件148搬送的显影剂附着于所述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附着于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的显影剂伴随移动用套筒210的旋转而朝下游侧移动。

移动用套筒210进行朝向图中箭头2b方向的旋转。换言之,移动用套筒210以位于第三搬送构件148侧的部分朝上方移动的方式进行旋转。

在磁铁辊220的内部,配置有产生磁场的多个磁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磁极产生的磁场,显影剂附着于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用套筒210进行朝向图中箭头2b方向的旋转,附着于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的显影剂朝下游侧移动。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的相向位置,设有限制部300,所述限制部300限制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上的显影剂的移动。

限制部300突出至伴随移动用套筒210的旋转而移动的显影剂的移动路径r上,限制位于所述移动路径r上的显影剂的一部分的移动。

附言之,限制部300从移动路径r的侧方突出至所述移动路径r上,限制朝向下游侧移动的显影剂的一部分的移动。

限制部300是夹着移动用辊200而与显影辊145的设置侧设于相反侧。

而且,限制部300具备移动的显影剂所碰抵的限制面310,使用此限制面310,来限制显影剂的一部分的移动。

限制面310朝向显影剂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而且,限制面310朝向铅垂方向的下方侧。

进而,限制面310(限制部300)是与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之间具有间隙g1而配置,而且,以朝向远离外周面210a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

附言之,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与限制面310的端部(外周面210a侧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隙g1。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面310是以沿着移动用套筒210的径方向的方式而配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300夹着移动用套筒210而配置于磁极的相向位置。附言之,本实施方式中,在磁铁辊220设有产生磁场的多个磁极,但限制部300配置于所述多个磁极中所含的一个磁极的相向位置。

在磁极的相向位置,容易产生显影剂的立穗现象,若在磁极的相向位置设置限制部300,则处于立穗状态的显影剂的移动将受到限制。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300配置于第三搬送构件148的上方。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300及第三搬送构件148配置成,当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观察限制部300及第三搬送构件148时,在限制部300与第三搬送构件148之间产生重叠。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用套筒210的旋转中心c3较第三搬送构件148的旋转中心c1位于上方。

本实施方式中,当显影剂附着于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时,所述显影剂伴随移动用套筒210的旋转而朝下游侧移动。

附言之,本实施方式中,若设想通过移动用套筒210的旋转中心c3的水平面h,则来自第三搬送构件148的显影剂将附着至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中较所述水平面h位于下方的部分。

附着于移动用套筒210的外周面210a的显影剂伴随移动用套筒210的旋转而朝向上方。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剂到达较水平面h配置于上方的限制部300。当显影剂到达限制部300时,一部分显影剂将被限制朝向下游侧的移动。

而且,其他显影剂将通过移动用套筒210与限制部300之间的间隙g1而朝下游侧移动。

此处,在对显影辊145供给显影剂时,例如也可考虑下述形态:与第三搬送构件148邻接地设置显影辊145,从第三搬送构件148向显影辊145直接供给显影剂。

但是,此时,从显影辊145向感光鼓11供给的显影剂容易产生不均。

具体而言,在通过第三搬送构件148来搬送显影剂时,成为一边搅拌显影剂一边搬送显影剂的状态,若在此状态下从第三搬送构件148向显影辊145供给显影剂,则附着于显影辊145的显影剂容易产生不均。特别是,若第三搬送构件148对显影剂的搬送速度大,则尤其容易产生所述不均。

并且,此时,从显影辊145向感光鼓11供给的显影剂也容易产生不均。

与此相对,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限制显影剂移动的限制部300,则显影剂将平整,向显影辊145供给的显影剂的不均得以降低。

并且,此时,从显影辊145向感光鼓11供给的显影剂的不均得以降低。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300的限制面310朝向下方,由此,碰抵至所述限制面310而限制了移动的显影剂掉落向下方。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搬送构件148位于限制部300的下方,由限制部300限制移动而掉落的显影剂被供给至第三搬送构件148。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限制部300及第三搬送构件148配置成,当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观察限制部300及第三搬送构件148时,在限制部300与第三搬送构件148之间产生重叠。

此时,只要使由限制部300限制了移动的显影剂简单地掉落向下方,便能进行所述显影剂向第三搬送构件148的供给。

此处,若是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观察限制部300及第三搬送构件148时,未在限制部300与第三搬送构件148之间产生重叠的结构,则另行需要用于使通过限制部300而掉落的显影剂移动向第三搬送构件148的结构。

与此相对,若是从铅垂方向的上方或下方观察限制部300及第三搬送构件148时,在限制部300与第三搬送构件148之间产生重叠的结构,则能省略用于进行所述移动的结构。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移动用套筒210的旋转方向上,在限制部300的下游侧,设有将移动来的显影剂引导向显影辊145的引导面90。

附言之,在限制部300的下游侧,设有引导面90,所述引导面90将通过移动用套筒210与限制部300之间的间隙g1而移动来的显影剂引导向显影辊145。

所述引导面90是配置在显影辊145与移动用辊200之间。

而且,引导面90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的状态配置。更具体而言,引导面90是以朝向显影辊145下降的方式而配置。

而且,引导面90是夹着移动用辊200而与限制部300的设置侧设于相反侧。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下述结构:由引导面90引导而移动来的显影剂积存在由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与引导面90所夹着的区域中(图中,为较符号2x所示的直线而位于箭头2y所示的方向侧的区域)(位于外周面145x与引导面90之间的空间)。

若是显影剂像这样积存的结构,则与显影剂未积存的结构相比,可对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更稳定地供给显影剂,附着于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的显影剂的不均得以降低。

进而,在显影装置14中,在显影辊145的上方,设有层限制部151。所述层限制部151是以与显影辊145之间具有间隙g2的状态而配置。而且,层限制部151在显影套筒145a的旋转方向上,较引导面90配置于下游侧。

层限制部151对附着于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的显影剂的一部分的移动进行限制,将附着于显影套筒145a表面的显影剂的厚度设为预定的厚度。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剂积存在层限制部151与引导面90之间。由此,可对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更稳定地供给显影剂,附着于所述外周面145x的显影剂的不均得以降低。

附言之,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面90的相向位置,设有层限制部151,在引导面90与层限制部151之间,存在供显影剂积存的积存空间2z。

由此,可对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更稳定地供给显影剂,附着于显影套筒145a的外周面145x的显影剂的不均得以降低。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面90与移动用套筒210之间,设有间隙g3。

本实施方式中,若积存于积存空间2z内的显影剂变多,则积存空间2z的显影剂、及从上游侧对所述积存空间2z新供给的显影剂将通过所述间隙g3而掉落向下方。

由此,可抑制对积存空间2z过度供给显影剂的情况,难以产生因显影剂的压缩等引起的显影剂的堵塞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14中,在显影辊145的下方,设有与显影辊145相向的下方相向部152。

本实施方式中,在层限制部151与下方相向部152之间,设有开口部143,在所述开口部143,设置有显影辊145。

另外,在上述中,将下述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即:设置突出至显影剂的移动路径r上的限制部300,将所述限制部300的侧面作为限制显影剂移动的限制面310。附言之,在上述中,将下述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即:设置突出至移动路径r上的突出部,利用所述突出部所具有的面来限制显影剂的移动。

但是,如图3(表示显影装置14的另一结构例的图)所示,即使不设此种突出部,也能够设置限制面310。

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收容部141的内面的一部分朝与显影剂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将所述内面的一部分作为限制显影剂移动的限制面3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