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9048发布日期:2020-09-23 01:3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一般包括有光源、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引导至光学膜片。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聚光性较差,使得经导光板传递至光学膜片的光线强度较弱,导致降低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同时,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侧面还容易泄露部分光线,该泄露部分光线经背光模组扩散射出后会形成光包,而该光包的形成不仅会降低光线的使用效率,还会导致该背光模组无法有效的控制出光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提高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同时保证光线的使用效率,也使其可以有效的控制出光角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入光面,所述底面设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自所述底面向外延伸而成的至少两个导光块;

光源,所述光源和所述入光面呈相对设置;以及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出光面呈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所述导光块包括与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一延伸边和第二延伸边,定义所述第一延伸边与所述底面之间夹角为α,所述α呈锐角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α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导光块在所述底面上沿所述光源面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呈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和所述底面呈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的材质为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棱镜片,所述棱镜片设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底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面靠近所述入光面的部分设置有反射膜;

或者,所述导光板还包括正对所述入光面、且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侧面,所述侧面设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为覆盖所述侧面且延伸翻折覆盖至部分所述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为低反射膜片或者低雾度膜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为低反射涂层或者低雾度膜涂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是依据所搭配的玻璃暗态视角的穿透率做设计,使所述光学膜片降低所搭配的玻璃暗态出光而形成高对比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逆棱镜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棱镜膜朝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形成锯齿状结构,所述锯齿状结构与所述微结构配合,用于增加光线反射,所述锯齿状结构设置为调制所述逆棱镜膜的入射光与出射光形成90°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扩散膜和偏光片,所述扩散膜和所述偏光片沿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棱镜膜的方向依次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量子点led;

或者,所述光源为量子粉和led晶粒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面之间设有量子点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的入光面,所述底面设有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自所述底面向外延伸而成的至少两个导光块;

光源,所述光源和所述入光面呈相对设置;以及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出光面呈相对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背光模组在使用时,光源发出光线经过导光板的入光面可以射入导光板内,之后可以在导光板内发生全反射并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传递至光学膜片,从而完成了将点光源或者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的过程。由于本方案中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底面设有微结构,通过该微结构可以减小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的出射角,使得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更加聚拢的传递至光学膜片而增强了该光线的强度,从而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并且,通过该微结构还可以对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传递路径进行改变,使得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正常射出,降低其从导光板的侧面泄露射出的可能。如此使得本方案中的背光模组不会出现光包,进而保证了光线的使用效率,也实现了对背光模组的出光角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地,该导光板的微结构为自导光板的底面向外延伸而成的至少两个导光块,使得该微结构显露于导光板的外表面而降低了该微结构成型的复杂度,使得该导光板便于制造成型,从而能够提高该背光模组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光源30以及光源30膜片;其中,导光板10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和底面13、以及连接出光面11和底面13的入光面15,底面13设有微结构17,微结构17为自底面13向外延伸而成的至少两个导光块171;光源30和入光面15呈相对设置;光学膜片50和出光面11呈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可以用于对光源30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使其由点光源或者线光源转化成面光源30而保证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其中,为了增大光源30所能够射入导光板10内的光线量,该导光板10可以为楔形板状,即导光板10的厚度由靠近入光面15的一侧至远离入光面15的一侧呈逐渐减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导光板10也可以为平板状,即导光板10的厚度在各个区域均为一固定值,以使得该导光板10的各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使得该导光板10具有较强的强度。而该导光板10于水平面上的投影可是呈正方形状或者长方形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由导光块171形成的微结构17可以用于对射入导光板10内的光线进行反射,并减小该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1的入射角,对应的使得该光线由出光面11射出的出射角对应减小,即使得光线较为聚拢的传递至光学膜片50而提高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其中,导光块171可以是呈长条一体状,并沿导光板10未设有入光面15的相对两侧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当然,导光块171也可以是呈多段分体状,多个段体沿导光板10未设有入光面15的相对两侧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而导光块171和导光板10可以是呈一体结构,以提高两者在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光源30主要可以用于向导光板10发出光线,以使得该背光模组能够发出光。其中,该光源30可以为一个沿导光板10未设有入光面15的相对两侧的延伸方向呈长条状的线光源30,当然,该光源30也可以为多个沿导光板10未设有入光面15的相对两侧的延伸方向呈间隔设置的点光源30,本申请对光源30的类型不作限定,能够发出光线射入导光板10内即可。光学膜片50主要可以用于对导光板10射出的光线进行增强或者扩散等,以进一步地提高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背光模组在使用时,光源30发出光线经过导光板10的入光面15可以射入导光板10内,之后可以在导光板10内发生全反射并从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射出传递至光学膜片50,从而完成了将点光源或者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的过程。由于本方案中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10的底面13设有微结构17,通过该微结构17可以减小从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射出的光线的出射角,使得从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射出的光线更加聚拢的传递至光学膜片50而增强了该光线的强度,从而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并且,并且,通过该微结构17还可以对光源30所发出的光线的传递路径进行改变,使得进入导光板10内的光线能够从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正常射出,降低其从导光板10的侧面泄露射出的可能。如此使得本方案中的背光模组不会出现光包,进而保证了光线的使用效率,也实现了对背光模组的出光角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50可以是依据所搭配的玻璃暗态视角的穿透率做设计,使光学膜片50降低所搭配的玻璃暗态出光而形成高对比度。也就是说光学膜片50是根据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基板对光线的穿透率的高度来进行适应性设置,保证大部分光源30发出的光线能够大幅度的穿过显示器的玻璃基板,以进一步地对背光模组的出光角度进行控制,以实现亮态高度、暗态低亮度而具有高对比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该导光板10的微结构17为自导光板10的底面13向外延伸而成的至少两个导光块171,使得该微结构17显露于导光板10的外表面而降低了该微结构17成型的复杂度,使得该导光板10便于制造成型,从而能够提高该背光模组的制造效率。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导光块17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导光块171包括与底面13连接的第一延伸边1711和第二延伸边1713,定义第一延伸边1711与底面13之间夹角为α,α呈锐角设置。

可以理解,第一延伸边1711与底面13之间夹角α为锐角,使得导光板10内的光线在反射至该第一延伸边1711时可以反射至第二延伸边1713。并由第二延伸便反射至出光面11,此时可以使得该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1的入射角较小,进而实现了对该光线的聚拢作用。而导光块17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也可是使得该导光块171的形状较为规则,从而能够便于微结构17的成型制造。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导光块171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呈半圆形状。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α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0°。具体而言,该α可以为1°、2°、3°、4°、5°、6°、7°、8°、9°、10°,当然也可以为以上区间的任意取值,优选的,该α可以设置为1°。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导光块171在底面13上沿光源30面向导光板10的方向呈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至少两个导光块171呈连续设置,可以增大该微结构17于导光板10的底面13上的分布面积,使其可以对反射至底面13上的各处区域的光线均具有反射聚拢作用,从而能够提高该微结构17的导光作用。而至少两个导光块171呈间隔设置,可以使得成型制造微结构17的所需要的材料使用的较少,从而能够降低该微结构17的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70,反射片70和底面13呈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通过该反射片70可以对从导光板10的底面13透射出来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得该部分光线可以再次进入导光板10内,并通过该导光板10传递至光学膜片50,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片70的材质为银。

可以理解,由于银材质的具有高反射率的特点,如此使得采用银材质来制造反射片70可以提高该反射片70对光线的反射作用。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反射片70的材质也可以为铝材质、铜材质或者白色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棱镜片5580,棱镜片5580设于反射片70与底面13之间。

可以理解,由于棱镜片5580可以将扩散的光在一定角度内具有聚光作用,也即可以对反射片70发射的光线进行聚集,从而提高该反射光线的强度,进而增强其再次射入导光板10内的强度而可以再次提高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底面13靠近入光面15的部分设置有反射膜19;

或者,导光板10还包括正对入光面15、且连接出光面11和底面13的侧面16,侧面16设有反射膜19,反射膜19设置为覆盖侧面16且延伸翻折覆盖至部分底面13。

可以理解,反射膜19的设置可以对导光板10的周缘透射出来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得该光线可以再次进入导光板10内而再次被利用。如此可以对导光板10的周缘的出光强度进行增强,也即对背光模组的周缘的出光强度进行增强,平衡其中部和周缘的出光亮度而提高了该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的均匀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膜19可以为低反射膜19片或者低雾度膜片,也即该反射膜19和导光板10为分体结构,使得两者可以分开独立制造。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反射膜19也可以为低反射涂层或者低雾度膜涂层,也即该反射膜19和导光板10为一体结构,使得两者连接的更为稳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50包括逆棱镜膜51。

可以理解,通过该逆棱镜膜51可以对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射出的光线进行聚拢,以增强该光线的亮度,从而提高该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进一步地,棱镜膜朝向导光板10的表面形成锯齿状结构511,锯齿状结构511与微结构17配合,可以用于增加光线反射。同时,该锯齿状结构511也可以设置为调制逆棱镜膜51的入射光与出射光形成90°夹角,使得该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可以较为垂直的射入至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50还包括扩散膜53和偏光片,扩散膜53和偏光片沿导光板10面向棱镜膜的方向依次分布。

可以理解,通过扩散膜53可以对导光板10的出光面11射出的光线进行扩散,起到拓宽视角的作用,从而能够增大该背光模组的出光范围。而偏光片可以将入射而来的光线用偏光的成分加以分离,使得该光线的其中一部分通过,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等作用使其隐蔽,如此实现对该光线可以分色减压而控制图像显示效果提高对比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源30为量子点led。

可以理解,光源30采用量子点led,也即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可以使得该光源30具有色域覆盖范围广和发光纯度高等优点,从而能够提高该光源30的出光效果。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中,光源30也可以为量子粉和led晶粒的组合,也即在led晶粒内封装量子粉,以提高该光源30发出光线的色彩的饱和度;亦或者是直接在光源30与入光面15之间设有量子点膜,以通过该量子点膜对光源30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而达到提升光线的色域面积而使其色彩更加鲜明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笔记本、平板或者手机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