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865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主要包括了液晶面板和背光源。背光源按光源种类主要可分为LED (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背光源与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焚光灯,简称CCFL)背光源。近年来,LED背光源以其优秀的光学效果及低廉的价格成为液晶显示领域最佳的选择。一般按用途来分,LED背光源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Smart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显视器(Monitor)和电视(TV)上,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其包括框架1、背板2、导光板3、反射片4、扩散片5和棱镜片6,框架I与背板2之间的固定采用四周卡合的方式,框架I与背板2四周分布着若干的卡勾互相配合,为保证框架I与背板2的卡合信赖性,两者之间有一个临界的卡合量(或者叫卡合距离)A。
[0003]众所周知,背光源产品最常规的也是考验良率的不良来源为异物,而异物常分布于生产环境内,它有可能存在于图1所示背光源结构纵向的每一个夹层中(背板2与反射片4之间;反射片4与导光板3之间;导光板3与扩散5之间……),并且有可能存在于图2所示画面内1-9区的任何一个区域,这给去除异物不良的维修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进一步地,由于四周均采用卡合方式固定框架与背板,拆卸卡合点不仅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而且拆卸过程易因操作不当而伤害到光学膜片(扩散片和棱镜片)。
[0004]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

【发明内容】

[0005](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以解决现有维修背光源结构常规不良时拆卸卡合点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其包括基体、驱动单元、弹片、驱动轴及控制开关,所述基体用于放置背光源结构,所述驱动单元固定于基体上,所述驱动轴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背光源框架和背板的卡合缝隙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相配合,所述控制开关与驱动单元电连接。
[0009]其中,所述基体的侧边具有向上凸起的边框,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边框上。
[0010]其中,所述基体的边框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相对的两个短边框上具有让位缺口。
[0011]其中,所述让位缺口的切口处为圆角。
[0012]其中,所述背光源框架和背板的多个卡合点处均相对应地设置弹片,每个弹片均相对应一个驱动单元。
[0013]其中,所述控制开关为总开关,所述总开关设置在所述长边框上,且与每一个驱动单元连接。
[0014]其中,所述控制开关为子开关,所述基体边框的四个直角位置均设置子开关,每个子开关控制靠近相应边框直角位置的弹片。
[0015]其中,所述弹片的活动间隙大于所述背光源框架和背板的临界卡合量。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源点灯治具中,通过控制开关控制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通过驱动轴驱动弹片转动,由于弹片与背光源框架和背板的卡合缝隙相配合,也即弹片是插入在背光源框架和背板的卡合缝隙中,弹片的转动从而将背光源框架和背板撬开,使两者分离,解除两者的卡合,进而方便对背光源结构中的异物进行清除,整个过程可以实现背光源框架和背板解除的自动化,拆卸框架和背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清除异物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结构的画面区域分布图;
[0020]图3是本发明背光源点灯治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发明背光源点灯治具中弹片与背板和框架卡合缝隙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2]图5是图3中M点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是本发明背光源点灯治具中弹片的活动间隙以及背板和框架卡合量的对比关系不意图;
[0024]图7是本发明背光源点灯治具中弹片拆卸背板和框架卡合的方式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发明背光源点灯治具中放置背光源结构后的示意图。
[0026]图中,1:框架;2:背板;3:导光板;4:反射片;5:扩散片;6:棱镜片;7:控制开关;8:基体;9:弹片;21:背板卡勾;71:总开关;72:子开关;81:长边框;82:短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源点灯治具包括基体8、驱动单元、弹片9、驱动轴及控制开关7,基体8用于放置背光源结构,驱动单元固定于基体8上,驱动轴与驱动单元连接,弹片9的一端固定在驱动轴上,背光源框架I和背板2的卡合缝隙与弹片9的另一端相配合,一般地,背光源框架I和背板2的卡合点处设置有背板卡勾21,弹片9的另一端插入在背板卡勾21处的卡合缝隙中,控制开关7与驱动单元电连接。
[0029]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开关7控制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通过驱动轴驱动弹片9转动,由于弹片9与背光源框架I和背板2的卡合缝隙相配合,也即弹片9是插入在背光源框架I和背板2的卡合缝隙中,弹片9的转动从而将背光源框架I和背板2撬开,使两者分离,解除两者的卡合,进而方便对背光源结构中的异物进行清除。
[0030]具体地,基体8的侧边具有向上凸起的边框,该边框具体为壳体,控制开关7设置在边框上。通过凸起的边框,可以提供安全稳定方便的背光源结构安放框,在作业时保证背光源结构限位在框体结构中,避免发生掉落的风险,将控制开关7设置在边框上,便于操作,与控制开关7连接的线路可位于边框的壳体内。
[0031]具体地,如图3所示,基体8的边框包括长边框81和短边框82,相对的两个短边框82上具有让位缺口 N,该长边框81和短边框82的设置是根据背光源结构的外形尺寸而定,短边框82上具有让位缺口 N,方便背光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