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和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49334阅读:来源:国知局
ΡΥ、PM、PC、PK(直列结构或级联式)。
[0042]图4是图3所示的一个盒部分的放大图。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盒P是整体式处理盒,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4,并包括作为处理部件作用在鼓上的充电部件、显影部件和清洁部件。
[0043]在该实施例中,充电辊5用作充电部件,显影辊6用作显影部件,清洁刮刀7用作清洁部件。各个盒P具有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但显影剂(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后面将描述盒P的具体构造。
[0044]第一盒PY在显影装置9中容纳黄色(Y)调色剂,并在鼓4的表面上形成黄色(Y)调色剂图像。第二盒PM在显影装置9中容纳品红色(M)调色剂,并在鼓4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第三盒PC在显影装置9中容纳青色(C)调色剂,并在鼓4的表面上形成青色(C)调色剂图像。第四盒PK在显影装置9中容纳黑色(K)调色剂,并在鼓4的表面上形成黑色(K)调色剂图像。
[0045]在门3相对于装置主组件2被关闭的状态下,推压(加压)机构80从上方对容置于盒容纳部2Α中的每个盒P推压。结果,每个盒P通过被推压到装置主组件2侧的被定位部(后述)上而被固定定位并被保持。
[0046]在该状态下,能够从装置主组件2侧向盒P传递用于使鼓4旋转的驱动力,从而驱动鼓4以预定的周速度沿箭头D指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能够从装置主组件2侧向盒P传递用于使显影辊6旋转的驱动力,从而驱动显影辊6以预定的周速度沿箭头E指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此外,能够从装置主组件2侧向盒P对充电辊5和显影辊6施加预定的偏压电压(充电偏压、显影偏压等)。
[0047]在第一至第四盒ΡΥ、PM、PC和PK的上方设置有作为曝光部件的激光扫描仪单元LB。该扫描仪单元LB输出对应于图像(图画)信息调制的激光Ζ,所述图像信息已由控制电路部100进行图像处理。激光Z穿过盒P上表面侧中的曝光窗部10,从而对鼓I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
[0048]作为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2设置在盒PY、PM、PC和PK的下方。带单元12包括驱动辊13、回转辊14和张力辊15,柔性转印带12围绕这些辊延伸和张紧。驱动辊13和张力辊15设置在装置主组件2中的后侧。回转辊14设置在装置主组件2中的前侧。每个盒P的鼓4的下表面接触带12的上侧带部分的上表面。在带12的内侧,设置有与带12的上侧带部分相接触的初次转印棍16,所述上侧带部分与各个盒P的鼓4的下表面接触。在每个盒P中,鼓4和带12之间的接触部是初次转印部。二次转印辊17接触带12,并经由带12而与驱动辊13相对。带12和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接触部是二次转印部。
[0049](片材)给送单元18设置在带单元11的下方。给送单元18包括堆叠并容纳多张记录材料S的片材给送托盘19、片材给送辊20、延迟辊对20a和对齐辊对20b。托盘19能够从装置主组件2的前侧(前端装载)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2上。把手(握持)部19a设置在托盘19的前面板上。此外,在装置主组件2的后侧,设置有定影单元21和(片材)排出单元22。此外,装置主组件2的上表面构成(片材)排出托盘23。
[0050](成像操作)
[0051]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驱动每个盒P的鼓4以预定的控制速度(图4的箭头D)旋转。此外,也驱动带12以与鼓4的速度相对应的速度沿与鼓4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图4的箭头C)旋转。单元LB也被驱动。
[0052]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5是以预定推压力与鼓4接触的作为接触充电部件的导电棍,并通过鼓4的旋转而旋转。与单元LB的驱动同步地,向每个盒中的充电辊2施加预定的充电偏压。结果,使鼓4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成预定的极性和电势。
[0053]单元LB使用对应于相关颜色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Z扫描(曝光)每个鼓4的表面。结果,在鼓4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相关颜色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单元)9中以预定速度驱动旋转(图4的箭头E)的显影辊6把这样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向显影辊6施加预定的显影偏压。
[0054]通过这样的电子照相成像法的操作,在第一盒PY的鼓4上形成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黄色(Y)成分图像的黄色(Y)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在盒PY的初次转印部被初次转印到带12上。向转印辊16施加预定的初次转印偏压。类似地,在第二盒PM的鼓4上,形成对应于全色图像的品红色(M)成分图像的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在盒PM的初次转印部被重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转印在带12上的Y调色剂图像上。
[0055]类似地,在第三盒PC的鼓4上,形成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青色(C)成分图像的青色(C)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在盒PC的初次转印部被重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转印在带12上的Y和M调色剂图像上。
[0056]类似地,在第四盒PK的鼓4上,形成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黑色(K)成分图像的黑色(K)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在盒PK的转印部被重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转印在带12上的Y、M和C调色剂图像上。
[0057]这样,在经过第四盒PK的初次转印部的带12上形成基于四种颜色Y、M、C和K的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在每个盒P中,用清洁刮刀7把在将调色剂图像从鼓4初次转印到带12上后残留于鼓4表面上的初次转印残留调色剂从鼓表面去除。
[0058]同时,以预定的控制定时驱动给送单元18的给送棍20。结果,托盘19中的记录材料S被给送,然后由延迟辊对20a —张一张地分离并给送。记录材料S由对齐辊对20b以预定的控制定时引入二次转印部,然后被夹持输送。在记录材料S在二次转印部被夹持输送的过程中,向二次转印辊17施加预定的二次转印偏压。结果,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共同地从带12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
[0059]离开二次转印部的记录材料S从带12的表面分离,然后引导到定影单元21,在定影夹持部中施加热和压力。结果,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熔融混色,从而定影为全色定影图像。接着,记录材料S离开定影单元21,作为全色图像形成品由排出单元22排出到排出托盘25上。在该实施例中,在分离记录材料S后残留于带12的表面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在第一处理盒PY的初次转印部转移回到鼓4的表面上,然后从带12的表面去除。然后,鼓4的表面由清洁刮刀7清洁,从而将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和初次转印残留调色剂一起从鼓表面去除。
[0060](盒P的结构)
[0061]参考图4和图5 (a)和(b),描述该实施例中盒P (PY、PM、PC和PK)的结构。图5 (a)是从驱动侧(右端侧)看盒P的外观的透视图,图5 (b)是从非驱动侧(左端侧)看盒P的外观的透视图。
[0062]盒P大致被分成感光鼓单元8和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9。鼓单元8包括鼓4、充电辊5、作为清洁装置框架的清洁容器26、和清洁刮刀7。相对于纵向方向,清洁容器26一体地设置有在一端侧的驱动侧覆盖部件(右侧板)24和非驱动侧覆盖部件(左侧板)25。
[0063]鼓4由分别设置在覆盖部件24和25的下部分的驱动侧轴承部件和非驱动侧轴承部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在覆盖部件24和25之间。充电辊5由其端部的可动轴承部件5a可旋转地支撑,并通过用于将轴承部件5a朝鼓4推压的推压部件的推压力来把充电辊以预定的压力压靠在鼓4上。充电辊5随着鼓4的旋转而旋转。
[0064]清洁刮刀7是在鼓4的纵向方向伸长的弹性橡胶刮刀。该刮刀7由支撑金属板7a保持,并借助支撑金属板7a而固定地设置在清洁容器26上,以处于刮刀的(自由)端部在与鼓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以预定压力接触鼓4的状态。残留在鼓4的表面上的初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刮刀7刮除,然后收集到清洁容器26中。
[0065]显影单元9包括作为显影装置框架的显影容器29、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用于向鼓4供给调色剂以显影鼓4上静电潜像的显影辊6,和显影剂管制部件(显影刮刀)6a。显影辊6由显影容器29或者在显影容器29的纵向端部设置的用于支撑驱动侧轴和非驱动侧轴的轴承部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剂管制部件6a的自由端部接触显影辊,作用是在显影辊6的圆周表面管制调色剂成薄层。
[0066]显影单元9围绕在覆盖部件24和25之间的预定摆动轴部(未示出)可摆动地设置。通过推压部件(未示出)来使显影单元9绕摆动轴部摆动并推压显影单元,以使得显影辊6以预定压力接触鼓(接触显影)。在非接触显影的情况下,通过推压部件来使显影单元9绕摆动轴部摆动和推压显影单元,以使得设置在显影辊6端部的分隔辊的端侧以预定压力接触鼓4,从而显影辊6以预定间隙与鼓4非接触地对置。
[0067]在清洁容器26和显影容器29之间形成间隙。在该间隙部,盒上表面侧的开口是曝光窗部10,来自单元LB的激光Z通过该窗部10进入间隙部,到达鼓4的表面。
[0068]在驱动侧覆盖部件24的外表面侧,设置有作为鼓4的驱动输入部的鼓驱动联接器4a。联接器4a与鼓4的旋转中心轴线同轴地设置。类似地,在覆盖部件24的外表面侧,设置有作为显影辊6的驱动输入部的显影辊驱动联接器42。
[0069]在盒P安装和固定定位在装置主组件2的盒容纳部2A中的状态下,在装置主组件侧作为驱动输出部的联接器91和92 (图7)分别连接到联接器4a和联接器42,显影力从联接器91输入给联接器4a,以便驱动鼓4沿预定方向D以预定速度旋转。此外,通过从联接器92输入驱动力给联接器42,驱动力通过齿轮箱中的齿轮系(未示出)传递给显影辊6,以便驱动显影辊6沿预定方向E以预定速度旋转。
[0070]此外,在以预定方式将盒P安装和固定定位在装置主组件2的盒容纳部2A中的状态下,盒P侧的电触头(未示出)和装置主组件2侧的电触头(未示出)彼此电导通。结果,能够从装置主组件2向盒P中的充电辊5和显影辊6施加偏压电压(充电偏压、显影偏压等)。
[0071]盒P包括分别作为第一被定位部设置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的覆盖部件24和25上的圆弧部24a和25a。圆弧部24a和25a分别在覆盖部件24和25的下缘向下地设置,与鼓4的旋转中心轴线同轴,其直径略大于鼓4的直径。此外,盒P包括在驱动侧覆盖部件24的外表面上作为第一被防止部的倒U形凹槽部件24b。
[0072]此外,盒P包括分别设置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的覆盖部件24和25的外表面上作为第二被定位部的凸柱24c和25c。此外,盒P包括在驱动侧覆盖部件24的下缘(端)部作为第二被防止部的向下凸部24d。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