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22524阅读:来源:国知局
夕卜,在图7至图9中,对于具有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部60的构件同样的结构及功能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附图标记的末尾加Z来表示。此外,定影部60Z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部60的不同点在于,定影部60Z不具备后面叙述的按压环80。
[0051]定影辊62Z的第I辊部622Z可以绕作为固定轴的第I转轴62IZ旋转。在第I辊部622Z的外周架设有图中未示出的定影带。在定影部60Z实施定影处理时,如果定影带被图中未示出的感应加热单元加热,贝lJ第I $昆部622Z的温度上升。当定影带的温度达到规定的值时,图中未示出的移动机构驱动按压板60RZ,通过弹簧63SZ施加的力,加压辊63Z被按压到定影辊62Z (图8的箭头DR)。通过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使加压辊63Z旋转,定影辊62Z也与加压辊63Z从动旋转。另外,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I转轴621同样地,定影部60Z的第I转轴621Z被固定支承于外壳60HZ(图7)。因此,即使被加压辊63Z按压,第I转轴62IZ也几乎不移动。
[0052]当第I辊部622Z的温度上升时,由金属构成的辊内周部622AZ容易热膨胀。由于该热膨胀,辊内周部622AZ向轴向外侧稍微膨胀(图8、图9的箭头DT)。此时,辊台阶部622DZ向轴向外侧按压定影轴承70Z的外环部702Z(图9的箭头DB)。另一方面,定影轴承70Z的内环部701Z贴紧固定于第I转轴621Z。因此,第I转轴621Z不会对内环部701Z赋予轴向的移动力。这样,在定影辊62Z的第I辊部622Z绕第I转轴62IZ旋转期间,外环部702Z容易被赋予朝向轴向外侧的移动力。并且,当辊内周部622AZ的热膨胀进一步增大时,外环部702Z超过外环部702Z相对于内环部701Z的推力方向(轴向)的松动量而移动,结果导致滚珠部703Z从内环部701Z及外环部702Z的沟R脱落(图9的箭头DC)。由此带来定影轴承70Z损坏的问题。
[0053]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部60具备按压环80 (环构件)。图5A、图5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压环80的立体图。按压环80是金属制的环构件。参照图3及图4,按压环80在轴向上在定影轴承70和辊台阶部622D之间安装于大径部622C。即,按压环80与定影轴承70的轴向内侧相邻接地被外嵌于第I转轴621。按压环80具备外周面80L、第I侧面80R(侧面)和第2侧面80F。另外,按压环80具备基板部800、孔部80H、第I突起部801、第2突起部802、第3突起部803和第4突起部804。基板部800是按压环80的主体部分,是呈圆板形状的构件。孔部80H是以圆形状开口在基板部800的中央部的孔部。第I转轴621插通于孔部80H中。
[0054]外周面80L是在轴向上具有规定厚度的按压环80的外周面。外周面80L从径向内侧与辊内周部622A的大径部622C相抵接。第I侧面80R是基板部800的一侧面。图5A表示按压环80的第I侧面80R侧。另外,第2侧面80F是基板部800的与第I侧面80R相反侧的侧面。图5B表示按压环80的第2侧面80F侧。如图4所示,在按压环80安装于大径部622C的情况下,按压环80的第I侧面80R侧从轴向与定影轴承70的内环部701及外环部702相抵接。另外,按压环80的第2侧面80F侧与辊台阶部622D相抵接。
[0055]第I突起部801从第I侧面80R的内周侧向轴向突出,与定影轴承70的内环部701相抵接。第I突起部801是在孔部80H的周围沿周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3个突起部。第I突起部801呈圆弧形状。第2突起部802从第I侧面80R的外周侧向轴向突出,与定影轴承70的外环部702相抵接。第2突起部802是在基板部800的外缘部沿周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3个突起部。第2突起部802也呈圆弧形状。另外,第I突起部801和第2突起部802被配置成在周向上相互错开。
[0056]第3突起部803从第2侧面80F的外周侧向轴向突出设置,与辊台阶部622D相抵接。第3突起部803呈与第2突起部802同样的形状。第4突起部804从第2侧面80F的内周侧向轴向突出设置。第4突起部804也呈与第I突起部801同样的形状。并且,如图5A、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突起部801、第2突起部802、第3突起部803及第4突起部804被配置成以基板部800为对称面而相互面对称。因此,无论第I侧面80R和第2侧面80F的哪一个侧面被安装成与定影轴承70抵接,如后所述,都可以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因而,可高效率地实现按压环80对定影部60的组装作业。
[0057]参照图4,当定影带64被感应加热单元65 (图2)加热时,定影辊62的温度因从定影带64传递的热量而上升。特别是,由于辊内周部622A由金属构成,第I辊部622与图8的其它定影部60Z的辊内周部622AZ同样地向轴向外侧热膨胀(图4的箭头DT)。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环80的外周面80L(图5A)贴紧大径部622C,并且第3突起部803与辊台阶部622D抵接。因而,按压环80被辊内周部622A向轴向外侧按压。据此,按压环80的第2突起部802向轴向外侧按压定影轴承70的外环部702,并且,按压环80的第I突起部801向轴向外侧按压定影轴承70的内环部701。另外,在图4的剖视图中,只示出部分第I突起部801及第2突起部802,但是如上所述,第I突起部801及第2突起部802在周向的3个部位按压内环部701及外环部702。
[0058]据此,不仅是贴紧大径部622C的外环部702,贴紧第I转轴621的周面的内环部701也被按压环80向轴向外侧按压。因此,内环部701能够跟着外环部702 —起沿轴向移动。由此,可以抑止内环部701和外环部702超过允许范围在轴向错开。因而,滚珠部703不会从沟R(图9)脱落,定影轴承70的损坏得以防止。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压环80具有将由感应加热单元65产生的热量所引起的第I辊部622的辊内周部622A的热膨胀作为轴向的移动力传递给定影轴承70的内环部701的功能。
[0059]另外,第I突起部801及第2突起部802在沿着周向的3个位置分别稳定地按压内环部701及外环部702。因此,能够防止定影轴承70相对于第I转轴621的倾斜,并且能够防止定影轴承70的损坏。此外,第I突起部801及第2突起部802也可以配置在周向的4处以上的位置。
[00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侧面80F侧的第3突起部803与辊台阶部622D相抵接。因此,辊内周部622A能可靠地向轴向按压按压环80,按压环80可以用更强的力量按压定影轴承70的内环部701及外环部702。
[0061]而且,由于第I突起部801、第2突起部802、第3突起部803及第4突起部804被设置成面对称,如上所述,无论使第I侧面80R及第2侧面80F中的哪一个侧面与定影轴承70相向配置,都能够按压内环部701及外环部702。
[006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突起部801从第I侧面80R向轴向突出的第I突出量与第2突起部802从第I侧面80R向轴向突出的第2突出量的差,被设定为比定影轴承70的内环部701和外环部702在轴向的松动量小。同样地,第3突起部803从第2侧面80F向轴向突出的第3突出量与第4突起部804从第2侧面80F向轴向突出的第4突出量的差,也被设定为比定影轴承70的内环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