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亮膜、其制备方法与包括其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63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于该段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增亮膜,有更高的亮度。
[0037]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一体结构为双向拉伸而形成,并不需要通过紫外固 化成型,不会发生黄变问题;且可以有效改善白边、色斑、析出与牛顿环等问题。
[0038]为了提高增亮膜的柔韧性、透过率与附着能力,本申请优选上述基体10为PET基 体。
[0039]另外,为了保证该增亮膜的增亮效果的同时避免增亮膜影响显示装置中其他膜层 的性能,本申请优选上述增亮膜的厚度在50~300μπι之间。
[0040]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微结构30的沿与上述第一表面垂直的方向为其高度 方向,上述微结构30的排列方向为其宽度方向,各上述微结构30的高度Η在10~25μπι之间, 各上述微结构30的最大宽度W在20~40μπι之间,当微结构30的高度Η与最大宽度W控制在上 述的范围内时,微结构30能够将更多的光线发生全反射返回至反射膜中,进而再进入增亮 膜,部分光线穿过增亮膜,这样不断循环,使得更多的光线穿过增亮膜,进一步增加了增亮 膜的亮度。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优选各上述微结构30为棱镜结构、凸透镜结构或柱状 结构。其中,图1示出微结构30为棱镜结构。
[0041] 为了进一步保证无机扩散粒子20能够更好地起到增加亮度,增加硬度的作用,本 申请优选上述无机扩散粒子20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2μπι。
[0042] 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部分上述无机扩散粒子20裸露在上述第二 表面外,裸露的无机扩散粒子20对于光的叠加所产生的牛顿环有一定的遮蔽作用,同时能 够有效的提升该增亮膜的亮度。
[0043] 上述增亮膜还包括助剂,上述助剂分散在上述基体10内,上述助剂可以选择具有 爽滑效果的ΒΥΚ-3505,也可以选择具有耐污效果的ΒΥΚ-333。但是,助剂并不限于上述列举 的助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助剂。
[0044] 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上述增亮膜的制备方 法,并且,形成上述增亮膜的原料包括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该方法包括:步骤S1,将上 述基体母粒与上述无机扩散粒子的混合物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该第一预增亮膜 具有第一平坦表面;以及步骤S2,在上述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 对第一预增亮膜进行拉伸得到增亮膜,上述基体母粒形成上述增亮膜的基体。
[0045]当增亮膜的基体为PET时,基体母粒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乙烯-辛烯共聚物(Ρ0Ε)、乙烯-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EVA)与热塑性聚氨酯(TPU)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6] 本申请的增亮膜通过该方法形成,避免了采用UV紫外光固化的方式形成,进而避 免了其在高温和/或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变黄的问题,保证了增亮膜的寿命与性能。并且该 方法形成的增亮膜的基体与微结构由一种材料形成,具有较高的亮度;且该增亮膜中包括 无机扩散粒子,进一步保证了该增亮膜的硬度与亮度,并且,该增亮膜的基体与微结构由同 一种材料形成,不存在二者之间附着力差的问题,也不会在后续的裁切过程出现残肩掉落 的问题。
[0047] 为了进一步形成较好的第一预增亮膜,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1,将 上述无机扩散粒子与上述基体母粒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步骤S12,采用挤压造粒机将上 述第一混合物挤出造粒,形成第二混合物;以及步骤S13,将上述第二混合物挤出成型,形成 如图4所示的第一预增亮膜。
[0048]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采用如图5所示的模具对上 述第一平坦表面进行压制,形成具有多个微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步骤S22,对上述第二预 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以及步骤S23,对上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 与纵向拉伸,形成图2所示的增亮膜。
[0049] 为了进一步保证能够形成预定尺寸的多个微结构,进而形成较好的第二预增亮 膜,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21中的压制温度在150~300°C之间。
[0050]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热定型的温度在250~280°C之间,热定型时间在 0.5~2min之间;上述步骤S23中的拉伸包括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上述横向拉伸的温度在 100~125°C之间,横向拉伸比在2.8~3.2之间;上述纵向拉伸的温度在100~125°C,纵向拉 伸比在2.5~3.2之间。将各个步骤中的温度与时间控制在上述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保证 形成预定的增亮膜。
[0051]为了将拉伸后的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更好地定型,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23还包括 对拉伸后的上述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上述增亮膜,上述冷却的温度在15~20°C之 间。
[0052]本申请的再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增亮 膜,上述增亮膜为上述的增亮膜。
[0053]该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增亮膜,其亮度较高,发光效率较高。
[0054]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 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55] 实施例1
[0056]增亮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0057]首先,将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具体包括以下步 骤:
[0058]将基体母粒PET聚酯切片与平均粒径为2μπι的无机扩散粒子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 合物,然后将第一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形成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 物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第二混合物进入两台挤出机熔融挤出,通过三层共挤模头流延成膜, 并冷却铸片,使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处理、收卷、分切过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 其中,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15°c,横向拉伸比为3;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15°C,纵向拉伸比为 2.8。热定型的温度为260°(3,热定型时间为111^11。
[0059]其次,在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对第一预增亮膜进行 拉伸得到增亮膜,基体母粒形成增亮膜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0]采用硬质模具对第一平坦表面进行滚压压制,压制温度为220°C,形成具有多个微 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在干燥温度为140~170°C的结晶干燥塔中对其干燥时间为4~6h,冷 却铸片温度为15~20°C;对第二预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其中,热定型的 温度为260°C,热定型时间为lmin;对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其中,横向拉 伸的温度为11 〇°C,横向拉伸比为3.0;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10°C,纵向拉伸比为3.0;最后,对 拉伸后的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图2所示的增亮膜,冷却的温度为20°C。形成的增亮 膜的厚度为150M1,微结构的高度Η为20μπι,各微结构的最大宽度W为30μπι。
[0061 ] 实施例2
[0062]增亮膜的制备过程如下:
[0063]首先,将基体母粒与无机扩散粒子挤出成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具体包括:
[0064] 将基体母粒SBS、爽滑效果的助剂ΒΥΚ-3505、耐污效果的助剂ΒΥΚ-333与平均粒径 为3μπι的无机扩散粒子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物,然后将第一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进行挤出造粒,形成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第二混合物进入两台挤 出机熔融挤出,通过三层共挤模头流延成膜,并冷却铸片,使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 型处理、收卷、分切过程,形成第一预增亮膜。其中,横向拉伸的温度为l〇〇°C,横向拉伸比为 3.2;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0 0 °C,纵向拉伸比为3.2。热定型的温度为2 50 °C之间,热定型时间 为2min之间。
[0065] 其次,在第一预增亮膜的第一平坦表面上形成多个微结构,对第一预增亮膜进行 拉伸得到增亮膜,基体母粒形成增亮膜的基体与多个微结构,具体包括:
[0066] 采用硬质模具对第一平坦表面进行滚压压制,压制温度为220°C之间,形成具有多 个微结构的第二预增亮膜,在干燥温度为140~170°C的结晶干燥塔中对其干燥时间为4~ 6h,冷却铸片温度为15~20°C;对第二预增亮膜进行热定型,形成第三预增亮膜,其中,热定 型的温度为250°C,热定型时间为2min之间;对第三预增亮膜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其 中,横向拉伸的温度为1 〇〇°C,横向拉伸比为3.2;纵向拉伸的温度为100°C,纵向拉伸比为 3.2;最后,对拉伸后的第三预增亮膜进行冷却,形成增亮膜,冷却的温度为20°C。形成的增 亮膜的厚度为50wii,微结构的高度Η为ΙΟμπι之间,各
...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