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18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可使其小型化的技术。
存在下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这种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包括调整螺杆,与倾动部件连接,该倾动部件通过倾动改变照射光的照射角度;轴,保持该调整螺杆,同时,可沿轴向自由移动,但不能旋转;蜗轮,与上述轴拧合,可旋转但不能向轴向移动地支承在箱体上。
如上所述,在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当通过遥控操作的电机使上述蜗轮旋转时,与蜗轮拧合的轴就被向轴向输送,通过支承在该轴上的调整螺杆使倾动部件倾动,从而改变照射光的照射角度。
但是,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由于包括电机和连接器的印刷电路板重叠设置于轴的前后方向,故箱的厚度会变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小型化,特别是减小箱体的厚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将具有电机和供电用端子的电路部件设置在相对于包括所述轴的平面对称的位置。
因此,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由于电机和印刷电路板并列设置,故可使箱体减小。由于可使供电用端子的高度和电机的高度一致,故可使箱体的厚度减小。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用于和图2至图10一起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1,本图为纵剖面图;图2为正面图;图3为背面图;图4为将后箱取下状态下的背面图;图5为图1的沿V-V线的放大剖面图;图6为图5的沿VI-VI线的剖面图;图7为图4的沿VII-VII线的放大剖面图8为图1的沿VIII-VIII线的放大剖面图;图9为图4的沿IX-IX线的剖面图;图10为从背面侧看的立体图;图11是和图12一起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2的图,本图为从背面侧看的立体图;图12为背面图;图13是和图14一起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3的图,本图为纵剖面图;图14为从背面侧看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
图1至图10表示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1。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1具有箱体2,所需部件收放在该箱体2中,或支承在该箱体2上。
箱体2前后分成前箱3和后箱4两部分。
前箱3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前面部3a和自该前面部3a的周缘向后突出的低的周壁部3b,形成有自偏向长度方向一侧的位置向前方突出的大致圆筒形的筒状突出部5。在该筒状突出部5的内侧,稍稍离开该筒状突出部5形成有内侧圆筒部6,该内侧圆筒部6的前端比筒状突出部5的前端稍稍靠后。该内侧圆筒部6和筒状突出部5之间由肋7、7、…连结,该肋7、7、…在周向上等间隔形成,延伸至筒状突出部5的前端。直径小于上述内侧圆筒部6的环状体8将上述肋7、7、…的前端连接起来。上述内侧圆筒部6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内突出的卡合肋9。
蜗轮10的轮部12与筒状体11的后端形成一体,筒状体11的内面形成有螺旋槽11a,筒状体11的前端部外面上形成有环状延伸的卡合槽11b。该蜗轮10将筒状体11自后方插入前箱3的内侧圆筒部6,筒状体11的前端部外面上形成的卡合槽11b滑动自如地与内侧圆筒部6的卡合肋卡合。这样,蜗轮10就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前箱3上,且不能在前后方向移动。
前箱3的内侧配置有印刷电路板13,该印刷电路板13从后方看大致呈倒L字形,配置在前箱3内侧的大致右半部。该印刷电路板13上安装有滑动电阻器14,自后方看,右下部分向后方突出有3个端子片15、15、15。滑动电阻器14设在接近上述蜗轮10的轮部12的位置上,滑动子设成在前后方向移动,滑动子的连接突起14a设置为向蜗轮10所在位置突出的状态。
上述印刷电路板13上还装有滑动电阻器14以外的电子部件,电容器C1、C2、C3和电阻器14等较高的电子部件装在印刷电路板13的背面侧,与后箱4之间的间隔较大,混合集成电路IC(HIC)等较低的电子部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3的正面一侧,与前箱3的前面部3a之间的间隔较小(参照图9)。
夹着蜗轮10,在与配置有上述滑动电阻器14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导向部16与前箱3形成一体,并向后突出。该导向部16除基端部外形成两叉状,形成后端开口的导向缝隙16a。
轴17形成前后方向长的圆筒状,被导向柄18自后端部向侧方突设,连接柄19自后端部的与突设有被导向柄18的部分相反侧向侧方突设。两个保持片19a、19a自连接柄19的前端部向后方平行突设,在这些保持片19a、19a的前端部的相互相对的面上突设有保持爪19b、19b。
在轴17的大致后半部分的外面上形成有螺旋条20。
轴17上保持有调整螺杆21。调整螺杆21的后端部21a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断面,其余部分的后半部21b为圆柱形被保持部,前半部21c形成螺纹轴部。被保持部21b插在轴17上,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承着。
如上所述,将调整螺杆21保持为可自由旋转的轴17的螺旋条20拧合保持在蜗轮10的螺旋槽11a中。此时,轴17的被导向柄18滑动自如地卡合在前箱3的导向部16的导向槽16a中,这样,使得轴17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但不能旋转。在轴17的连接柄19的两个保持片19a、19a之间保持有上述滑动电阻器14的滑动子14a,由保持爪19b、19b防止连接突起14a自两个保持片19a、19a之间脱出。
在前箱3的配置有蜗轮10的位置附近,两个轴承部22、22间隔开向后方突出设置。这些轴承部22、22在相互相对侧的面上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U字形承接凹部22a、22a。
蜗杆部件23的一端部具有蜗轮部23a,其余部分为蜗杆部23b,轴部23c、23c自两端突设。该蜗杆部件23的轴部23c、23c分别支承在上述轴承部22、22的承接凹部22a、22a中,从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前箱3上,同时,其蜗杆部23b与上述蜗轮10的轮部12啮合。
从前箱3的后方看,左下的部分突设有两个电机支承部24、25。一侧的电机支承部24设于接近上述轴承部22、22之一的位置上,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支承臂24a、24a。另一侧的电机支承部25形成于与一侧的电机支承部24隔开的位置,具有后端开口的大致U字形的承接部25a。
电机26的两端部分别具有突部26a、26b,一侧的突部26a由上述一侧的电机支承部24的支承臂24a、24a夹持状支承,另一侧的突部26b由另一侧的电机支承部25的承接部25a支承,这样,电机26被支承在前箱3上。从而使电机26配置在前箱3的下半部的左半部即上述印刷电路板13的下半部所在的部分的左侧,与印刷电路板13并列配置。
在上述电机26的电机轴26c上固定有蜗杆27,当电机26如上所述,安装在前箱3上时,蜗杆27便与上述蜗杆部件23的蜗轮部23a啮合。
后箱4形成覆盖上述前箱3的后方的形状,自前端的外侧部向前方突设有多个卡合片28、28、…,该卡合片28、28、…上形成有卡合孔28a、28a、…。
在前箱3的周壁部3b的外面突设有多个卡合突起29、29、…,当使前箱3的周壁部3b的后端与后箱4的前端对接时,前箱3的卡合突起29、29、…便与后箱4的卡合孔28a、28a、…卡合,由此,使前箱3和后箱4结合起来。
后箱4的与前箱3上形成的筒状突出部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筒部30。
调整齿轮31由筒状部32和一体设置在该筒状部32后端部的冠顶齿轮部33构成,筒状部3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后箱4的上述筒部30上,冠顶齿轮部33位于后箱4的外侧。筒状部32上形成有前端开口的连接孔32a,该连接孔32a的断面形状大致为椭圆形。
支承有蜗轮10的前箱3和支承有调整齿轮31的后箱4如上结合时,则调整螺杆21的后端部21a插入调整齿轮31的连接孔32a。这样,使调整螺杆21不能相对于调整齿轮31旋转且可在轴向自由移动。
从后箱4的后方看,右下部分形成有后方开口的凹部34,该凹部34的底部形成有通孔35、35、35。在前箱3和后箱4如上结合时,突设于支承在前箱3上的印刷电路板13上的端子片15、15、15插通上述通孔35、35、35而位于凹部34内,在此形成连接器部36。
上述调整装置1固定在例如机动车用前照灯的外罩上,调整螺杆21的螺纹轴部21c拧合在支承于反射镜(倾动部件)的倾动端的螺母上,该反射镜可倾动地支承在该外罩上。
在例如将十字螺丝刀的前端嵌合在上述调整齿轮31的冠顶齿轮部33上,旋转操作该十字螺丝刀时,就会使调整齿轮31旋转,这样,调整螺杆21就会旋转。当调整螺杆21旋转时,其螺纹轴部21c就会拧入或退出上述螺母,因此,支承上述倾动部件的螺母的部分就会前后移动,从而使倾动部件倾动,变更机动车用前照灯的照射角度。
遥控操作照射角度时,要驱动电机26。当电机26被驱动时,蜗轮10就会通过固定在电机轴上的蜗杆27、蜗杆部件23的蜗轮部23a、蜗杆部23b而旋转。通过蜗轮10的旋转,其螺旋槽11a和螺旋条20啮合的轴17就会向前方或后方移送,结果,支承在轴17上的调整螺杆21就被向前方或后方移动,因此,保持上述倾动部件的螺母的部分就在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倾动部件倾动,变更机动车用前照灯的照射角度。通过轴17前后方向的移动,使滑动电阻器14的滑动子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改变滑动电阻器14的电阻值,因此通过读取该电阻值的变化,可检测调整螺杆21的位置即照射角度。
在上述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1中,具有连接器用端子片15、15、15的印刷电路板13和电机26并列配置在几乎同一平面上,所以可使箱体2小型化,尤其是可使深度即前后方向的尺寸减小。端子片15、15、15不会自电机26的后端向后方大幅度突出,而且,由于配置这些端子片15、15、15的凹部34是使后箱4的一部分向前方凹而形成的,因此这样构成的连接器36不会从后箱4的后面向后方大幅度突出,可使箱体2的深度极小。
图11及图12表示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2的形式1A。
该调整装置1A将不定形的筒状的后部突起37、37、…一体突设于箱体2的后箱4的背面上,其他方面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通过形成上述后部突起37、37、…,从背面看,形成以冠顶齿轮部33的中心为中心而放射状延伸的8条细通路38、38、…(参照图12)。因此,在手动旋转上述调整螺杆21时,使例如十字螺丝刀39等工具的前端沿上述通路38、38、…到达冠顶齿轮部33,从而可容易地使该工具的前端和冠顶齿轮部33啮合(参照图12)。
后部突起37、37、…的后端位于和冠顶齿轮部33的后端大致相同的位置,这些后部突起37、37、…防止调整齿轮31的自后箱4a的背面向外部突出的部分与飞石等异物相撞。
图13及图14表示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3的形式1B。该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1B没有调整螺杆,这一点与上述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1及1A不同。
也就是说,与蜗轮10螺合的轴40前端具有球状部41,不具有插通调整螺杆并将其支承的孔,这一点与上述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1的轴17不同,其他方面与上述轴17相同,该相同的部分省略图示及说明。
设在轴40前端的球状部41与设在反射镜(倾动部件)的倾动端部的球承接部件连接成球状接头形。
遥控操作照射角度时,要驱动电机26。当电机26被驱动时,蜗轮10就会通过固定在电机轴26c上的蜗杆27、蜗杆部件23的蜗轮部23a、蜗杆部23b而旋转。通过蜗轮10的旋转,其螺旋槽11a与螺旋条20啮合的轴40就会向前方或后方移送,结果,支承球接头形地连接有轴40的球状部41的球承接部的倾动部件的倾动端部就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倾动部件倾动,变更机动车用前照灯的照射角度。通过轴40前后方向的移动,使滑动电阻器14的滑动子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改变滑动电阻器14的电阻值,因此通过读取该电阻值的变化,可检测轴40的位置即照射角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显示的各部的形状及结构都只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具体化的一例,不能由此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如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包括箱体,配置在该箱体内的电机,利用该电机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轴;所述电机和具有供电用端子的电路部件配置在与包含所述轴的平面对称的位置上。
因此,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中,由于电机和印刷电路板并列配置,故可使箱体减小。由于可使供电用端子的高度与电机的高度一致,故可减小箱体的厚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电路部件由印刷电路板和该印刷电路板上配置的电子部件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使印刷电路板朝向箱体的内侧方向接近箱体而设置,所述端子的前端与所述电机并列设置,故内有端子的连接器不会向后方突出,可减小箱体前后方向的尺寸。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电机的旋转通过下述蜗杆部件和蜗轮传递到轴上,所述蜗杆部件与电机的旋转轴螺合,与所述平面垂直且平行设置在箱上,所述蜗轮具有与该蜗杆部件螺合的蜗杆部,并与所述轴同轴,因此电机的旋转轴与轴接近配置,传动机构的结构紧凑,可减小箱体的尺寸。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轴形成一个顶点,通过所述电机和印刷电路板形成其余四个顶点,从而大致形成五角形,因此,可不浪费地有效利用箱体内部的空间,因此可减小箱体的尺寸。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包括箱体,配置在该箱体内的电机,利用该电机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具有供电用端子的电路部件配置在与包含所述轴的平面对称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件由印刷电路板和该印刷电路板上配置的电子部件构成,所述电子部件使印刷电路板朝向箱体的内侧方向接近箱体而设置,所述端子的前端与所述电机并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旋转通过蜗杆部件和蜗轮传递到轴上,所述蜗杆部件与所述电机的旋转轴螺合,与所述平面垂直且平行设置在箱上,所述蜗轮具有与所述蜗杆部件螺合的蜗杆部,并与所述轴同轴。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轴形成一个顶点,通过所述电机和印刷电路板形成其余四个顶点,从而大致形成五角形。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可实现小型化,尤其是减小箱体的厚度。这种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包括:箱体2,配置在该箱体内的电机26,利用该电机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轴17;所述电机和具有供电用端子15的电路部件13配置在与包含所述轴的平面对称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F21W101/10GK1290617SQ0012925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30日
发明者出口博久, 横山信三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