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照灯调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41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照灯调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车辆中的前照灯的光轴方向的前照灯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当乘客坐在车辆的后座上时,或者当行李被储存在位于车辆的后部的行李舱中 时,车辆的后部下沉,结果是,即使当前照灯的光轴处于所谓的“近光”设定(其中 光轴相对于向前的方向向下倾斜)时,前照灯的光轴方向也倾向于向上倾斜。因此, 如在例如公开号为2001-191843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1-191843)、登记号3016074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为6-75889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JP-U-6-75889)、公开号为 61-23482的日本实用新型(JP-Y2-61-23482)、以及公开号为2004-22324的日本专利申 请(JP-A-2004-22324)中公开的,提供允许前照灯的光轴进一步向下倾斜的前照灯调平
直ο前照灯被设置在车辆前端的左端和右端两处,因此,必须调整左前照灯和右前 照灯两者的光轴定向。然而,在所谓的右座驾驶车辆中,乘客座位位于车辆的在其宽度 方向上的中心的右侧。因此,在右座驾驶车辆中,从左前照灯到驾驶员座位的距离比从 右前照灯到驾驶员座位的距离长。当例如前照灯调平装置的刻度板或杠杆的操作装置被 设置在例如驾驶员座位的附近时,并且如JP-A-2004-22324中公开的前照灯调平装置的 情况操作装置经由路径贯通发动机室的拉索连接到左前照灯和右前照灯时,连接操作装 置和左前照灯的拉索比连接操作装置和右前照灯的拉索长。在通过操作装置牵引拉索并且通过例如回弹弹簧的推进装置的推力解除操作装 置对拉索的牵引的构造中,拉索越长,牵引和回位所需的负荷变得越大(即,使拉索位 移所需的负荷的损耗变得越大)。因此,在牵引和回位的过程中,左拉索和右拉索的不同 长度产生左拉索和右拉索的位移量的误差。这些误差导致左前照灯和右前照灯的光轴方 向之间的差异。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可以减小 例如拉索等连接装置的位移量的相对误差,并且可以容易地调整左前照灯和右前照灯的 光轴。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具有第一保持装 置,其用于保持设置在车辆的左前端和右前端中的一个处的前照灯,并且用于通过枢转 改变前照灯的光轴方向,第一保持装置能够绕轴枢转,所述轴的轴向与前照灯的光轴方 向交叉;第一连接装置,其有挠性并为细长状,并且具有连接到第一保持装置的前端,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通过第一连接装置的前端朝向第一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的位移 使第一保持装置枢转;第一推进装置,其用于在与当第一连接装置的前端朝向第一连接 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位移时第一保持装置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直接或间接地推进第一保持装置;第二保持装置,其用于保持设置在车辆的左前端和右前端中的另一个处 的前照灯,并且用于通过枢转改变前照灯的光轴方向,第二保持装置能够绕轴枢转,所 述轴的轴向与前照灯的光轴方向交叉;第二连接装置,其有挠性、为细长状并且比第一 连接装置短,并且具有连接到第二保持装置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用于通过第二连 接装置的前端朝向第二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的位移使第二保持装置枢转;第二推 进装置,其用于在与当第二连接装置的前端朝向第二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所述基端位 移时第二保持装置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直接或间接地推进第二保持装置;牵引装 置,第一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在第一安装部处安装到所述牵引装置上,并且第二 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在第二安装部处安装到所述牵引装置上,通过牵引装置在牵 引方向上的位移使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前端二者朝向在纵向上的所述各个基 端位移,并且,通过牵引装置在回位方向上的位移使第一连接装置的基端和第二连接装 置的基端二者朝向在纵向上的所述各个前端位移;以及操作装置,其用于将牵引装置支 撑在预定位置处,并且通过预定操作使牵引装置在牵引方向或回位方向上位移;其中, 操作装置将牵引装置支撑在一个位置处,使得作用在牵引装置上的总力矩的方向总是保 持在相同的方向上,所述力矩为第一力矩和第二力矩的总和,所述第一力矩通过第一连 接装置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牵引第一安装部的力在所述牵引装置中产生, 所述第二力矩通过第二连接装置朝向第二连接装置的前端牵引第二安装部的力在牵引装 置中产生。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中,由于操作装置 的预定操作导致牵引装置在牵引方向上位移。当牵引装置在牵引方向上位移时,牵引第 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在纵向上的基端连接 到牵引装置上。因此,第一连接装置的前端和第二连接装置的前端朝向其在纵向上的各 个基端位移,这导致连接到第一连接装置的前端的第一保持装置和连接到第二连接装置 的前端的第二保持装置枢转。第一保持装置保持设置在车辆的左前端和右前端中的一个处的前照灯,以使得 第一保持装置的枢转轴向与前照灯的光轴方向交叉。因此,通过第一保持装置的枢转改 变前照灯的光轴方向。此外,第二保持装置保持设置在车辆的左前端和右前端中的另一 个处的前照灯,以使得第二保持装置的枢转轴向与前照灯的光轴方向交叉。因此,通过 第二保持装置的枢转改变前照灯的光轴方向。当通过例如操作装置在与预定操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操作解除牵引装置对 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牵引时,第一推进装置的推力使在第一连接装置的前端 朝向其基端位移的过程中第一保持装置在与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枢转,并且使第一连 接装置的基端朝向其前端回位,同时第二推进装置的推力使在第二连接装置的前端朝向 其基端位移的过程中第二保持装置在与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枢转,并且使第二连接装 置的基端朝向其前端回位。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中,第二连接装置 比第一连接装置短。因此,牵引装置和支撑装置可以设置在驾驶员座位的附近位置处, 从车辆在其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偏离中心。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前 照灯调平装置中,当牵引装置牵引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时并且当通过第一推进装置和第二推进装置使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回位时,作用于牵引装置的总力矩 的定向不反向。因此,牵引装置趋向于绕着操作装置与牵引装置之间的连接位置在一个方向上 总是旋转。因而,操作装置与牵引装置之间的间隙被吸收。因此,这减小了由这一间隙 引起的第一连接装置的位移量与第二连接装置的位移量之间的相对误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中,牵引装置在第一安装部与第 二安装部之间支撑在操作装置上,设定牵引装置以使得,当朝向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 各个基端牵引连接装置的前端并且通过操作装置的预定操作使牵引装置在牵引方向上位 移时,两个连接装置牵引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力使第二安装部比第一安装部更易 于朝向连接装置的前端弹性变形。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二连接装置的牵引力作用时,牵引装置可以至 少在第二安装部的附近部位弹性变形,通过第二连接装置的牵引力使第二安装部弹性变 形,从而比第一安装部更朝向第二连接装置的前端倾斜。通过比牵引第一连接装置和使 第一连接装置位移所需的牵引力小的牵引力使比第一连接装置短的第二连接装置的前端 朝向第二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位移。然而,当第二连接装置的牵引力随着位移增 加时,牵引装置的第二安装部的附近弹性变形。这一弹性变形基本上抑制了第二连接装 置的前端朝向其在纵向上的基端的位移,因此减小了在牵引装置在牵引方向上位移的过 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位移量与第二连接装置的位移量之间的相对误差。


参考附图,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下面的详细说明中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的相关部分的构造的剖 面图;图2为与图1相对应并示出处于被牵引状态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剖 面图;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的总体构造的 立体图;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的前照灯侧构 造的剖面图;图5为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的车辆的内部的立 体图;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的相关部分的构造的剖 面图;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的相关部分的构造的剖 面图;以及图8为与图7相对应并示出处于被牵引状态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剖 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构造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10的总体构造 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前照灯调平装置10具有连接到左前照灯单元12L的管线14L。如图 4所示,管线14L设有由柔性合成树脂等制成并形成为空心细长绳索状形状的管16。作 为第一连接装置的拉索18L以可以沿其纵向在管16内部移动的方式容纳在管16的内部。 管16的前端的邻近处在前照灯单元12L的附近贯通车辆20的例如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身结 构构件22。如图4所示,贯通车身结构构件22的管16的前端被插入到设置在车身结构构件 22中的筒24中。筒24形成为管状形状,该管状形状的轴向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 伸。筒24在其轴向上的基端固定到车身结构构件22上。厚度方向沿着筒24的轴向延 伸的滑动板26以滑动板26可以沿着筒24的轴向滑动的方式容纳在筒24中。环状止挡 板28形成在筒24的内周上,位于比滑动板26更靠近筒24的在筒24的轴向上的基端的 位置处。作为第一推进装置的压缩盘簧30L被设置在止挡板28与滑动板26之间。压缩 盘簧30L总是在筒24和滑动板26中朝向筒24的前端推进。杆32设置在滑动板26处, 位于与压缩盘簧30相对的位置处。杆32为其轴向沿着筒24的轴向延伸的棒状构件。杆 32在轴向上的基端与滑动板26同轴地一体地固定到滑动板26上。球形枢轴34形成在杆 32的前端处。前照灯单元12L还具有作为第一保持装置的凹面镜36L。凹面镜36L为以大致 朝向车辆向前方向打开的方式整体上凹形弯曲的反射镜。凹面镜36L向前反射来自前照 灯38的光,该前照灯38安装在凹面镜36L的内部。枢轴承40设置在凹面镜36L的后面 处。枢轴承40以如下方式形成在比凹面镜36L的大致沿着车辆的垂直方向的中心高的 位置处,从凹面镜36L大致在车辆向后方向上突出。大致朝向车辆向后方向开口的轴承 孔42形成在枢轴承40的前端处。枢轴34嵌合到轴承孔42中。枢轴承40能够绕枢轴 34枢转。枢轴承44 一体地设置在凹面镜36L的后面处,位于比凹面镜36L的大致沿着车 辆的垂直方向的中心低的位置处。大致朝向车辆向后方向开口的轴承孔46形成在枢轴承 44处。大致球形的枢轴48嵌合到轴承孔46中,从而枢轴承44可以绕枢轴48枢转。枢轴48 —体地设置在棒状杆50的前端处,杆50的轴向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 向延伸。杆50在其轴向上的基端一体地固定到车身结构构件22上。当杆32在车辆的 大致前后方向上滑动时,凹面镜36L关于轴绕枢轴48摆动,所述轴的轴向与车辆的左右 方向大致一致。因此,凹面镜36L垂直地倾斜。通过凹面镜36L的这种倾斜,使光轴倾 斜。如图3所示,前照灯调平装置10设有控制器80。使用前照灯调平装置10的车辆 20为驾驶员座位被设定在车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的所谓的“右座驾驶车辆”。 因此,如图1所示,在前照灯调平装置10中,控制器80设置在车辆20的仪表板82的后 面(在与车辆20的内部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1和图3所示,控制器80具有控制器壳体84。控制器壳体84的形状为盒, 所述盒的纵向或宽度方向大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位于大致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 部处的后壁86固定到例如布置在仪表板82的后面处的车身结构构件上,从而后壁86和 仪表板82彼此相对。滑动器88设置在控制器壳体84的内部。滑动器88在大致车辆的 左右方向上的两端抵靠在大致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两个侧壁90滑动并构成控制器壳 体84。滑动器88可以在被侧壁90引导的同时在大致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滑动。如图1所示,构成操作装置的一部分的导螺杆92设置在控制器壳体84的内部。 导螺杆92的轴向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导螺杆92的在其轴向上的一端可枢转地 轴颈连接(journal)到在控制器壳体84的大致前侧的构成控制器壳体84的前壁94中。导 螺杆92的在轴向上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轴颈连接到后壁86中并贯通后壁86和仪表板82, 从而突出到车辆20的内部中。作为操作构件的刻度板96 —体地且与导螺杆92同轴地设 置在导螺杆92的在其轴向上的另一端处,该另一端突出到车辆20的内部中。如图5所 示,刻度板96设置在车辆20内部转向盘98的附近。因此,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乘客可 以不费力地旋转操作刻度板96。在导螺杆92中,如图1所示,内螺纹孔100形成在滑动器88中在操作装置与牵 引装置之间的连接位置处。内螺纹孔100沿着导螺杆92的轴向贯通滑动器88。导螺杆 92可以螺接到其上的内螺纹形成在内螺纹孔100的内周上。导螺杆92在导螺杆92的在 其轴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贯通内螺纹孔100。导螺杆92的转动一圈使滑动器88在导螺杆 92的轴向上滑动与导螺杆92的外螺纹的一个节距相对应的距离。构成管线14L的管16的基端被锁定到前壁94,比导螺杆92更靠近控制器壳体 84的一侧(左侧)。穿过管线14L的管16的拉索18L横穿前壁94并穿透到控制器壳体 84中,比导螺杆92更靠近控制器壳体84的一侧(左侧)。锁定件102形成在穿透到控制 器壳体84中的管线14L的基端处。作为第一安装部的锁定孔104L形成在滑动器88中。 拉索18L的锁定件102被插入到锁定孔104L中,从而防止锁定件102滑出锁定孔104L。同时,设置在管线14R中的管16的基端被锁定到前壁94,比导螺杆92更靠近 控制器壳体84的另一侧(右侧)。结构上与上述管线14L相同的管线14R具有管16, 作为第二连接装置的拉索18R穿过管16。拉索18R贯通前壁94并穿透到控制器壳体84 中,比导螺杆92更靠近控制器壳体84的另一侧(右侧)。管线14L连接到左前照灯单元12L,而管线14R连接到右前照灯单元12R。前 照灯单元12R具有例如作为第二推进装置的压缩盘簧30R,该压缩盘簧30R与作为前照 灯单元12L中的第一推进装置的压缩盘簧30L相对应,并具有作为第二保持装置的凹面镜 36R,该凹面镜36R与作为前照灯单元12L的第一保持装置的凹面镜36L相对应。前照 灯单元12R具有与上述前照灯单元12L基本相同的构造。由于前照灯单元12R具有与上述前照灯单元12L基本相同的构造,不对前照灯 单元12R的构造进行详细解释。与前照灯单元12L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通 过将后缀“L”变成后缀“R”来表示。如上所述,控制器80的控制器壳体84布置在车辆20的在其宽度方向上比中心 位置更靠近右侧的位置处,即在为右座驾驶车辆的车辆20的驾驶员座位附近的位置处。 因此,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中心位置更靠近右侧连接到前照灯单元12R管线14R以例如沿发动机室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边缘为路径,并且管线14R的基端安装在控制器壳 体84上,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中心位置更靠近左侧连接到前照灯单元12L的管线14L 以例如沿着发动机室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边缘为路径,并进一步以朝向控制器壳体 84沿着仪表板82为路径,所述控制器壳体84位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中心位置更靠近右 侧的位置处,并且管线14L的基端安装在控制器壳体84上。因此,管线14L比管线14R 长,因此拉索18L比拉索18R长。如上所述,锁定件102形成在穿透到控制器壳体84中的管线14R的基端处。作 为第二安装部的锁定孔104R形成在滑动器88中。拉索18R的锁定件102被插入到锁定 孔104R中,从而防止锁定件102滑出锁定孔104R。如图1所示,锁定孔104L和锁定孔104R形成在滑动器88中的位置以如下方式 设定从作为导螺杆92和滑动器88的连接位置的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L的距离比 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R的距离充分长。也就是说,从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 孔104L的中心线的距离X被设定为比从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R的中心线的距 离Y充分长。第一实施例的动作和效果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动作和效果。当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10中绕导螺杆92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地操作 刻度板96时,导螺杆92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绕其自身的轴旋转。因此,滑动器88朝向后 壁86移动。这样朝向后壁86滑动的滑动器88牵引拉索18L、18R的各个锁定件102。 锁定件102的牵引使拉索18L、18R的两个前端在纵向上朝向其基端移动(位移)。拉索18L的前端在纵向上朝向其基端的运动(位移)使拉索18L的前端抵抗压 缩盘簧30L的推力而牵引杆32,因此杆32朝向车身结构构件22(即,大致朝向车辆的后 部)位移。杆32朝向车身结构构件22的运动使凹面镜36L的上部比凹面镜36L的大致 沿着车辆垂直方向的中心更向后位移。因此,凹面镜36L绕枢轴48枢转,从而凹面镜 36L的开口大致朝向车辆的上部倾斜。随着如上所述牵引拉索18R的锁定件102,拉索18R的前端朝向其在纵向上的基 端移动(位移),结果,拉索18R的前端抵抗压缩盘簧30R的推力而牵引杆32,并且杆 32朝向车身结构构件22( S卩,大致朝向车辆的后部)位移。杆32朝向车身结构构件22 的运动使凹面镜36R的上部比凹面镜36R的大致沿着车辆垂直方向的中心更向后位移。 因此,凹面镜36R绕枢轴48枢转,从而凹面镜36R的开口大致朝向车辆的上部倾斜。因此,在前照灯单元12L和前照灯单元12R处的凹面镜36L、36R的两个开口变 得大致朝向车辆的上部倾斜。因此,由布置在各个凹面镜36L、36R的内部的前照灯38 发射并在各个凹面镜36L、36R的内表面处反射的光束的光轴变得大致朝向车辆的上部倾 斜。当绕导螺杆92在另一个方向上旋转地操作刻度板96时,导致导螺杆92在另一 个方向上轴向旋转,使滑动器88朝向前壁94滑动。随着滑动器88朝向前壁94滑动,解 除了滑动器88对拉索18L、18R的牵引。如上所述,通过压缩盘簧30L、30R的推力而 牵引拉索18L、18R的前端。因此,拉索18L、18R的基端朝向其各个前端移动(位移) 的距离为滑动器88朝向前壁94滑动的距离。
杆32远离止挡板28移动(S卩,大致朝向车辆的前部移动)的距离等于拉索18L、 18R的位移量(位移)。因此,各个凹面镜36L、36R绕各个枢轴48枢转,从而各个凹 面镜36L、36R的开口大致朝向车辆的下部倾斜。因此,在前照灯单元12L和前照灯单 元12R处的凹面镜36L、36R的两个开口大致朝向车辆的下部倾斜。因此,由布置在各 个凹面镜36L、36R的内部的前照灯38发射并在各个凹面镜36L、36R的内表面处反射的 光束的光轴变得大致朝向车辆的下部倾斜。因此,在前照灯调平装置10中,前照灯单元12L、12R的两个光轴可以通过刻 度板96的旋转操作而上下倾斜。而且,前照灯调平装置10中的管线14L比管线14R充 分长,因此,管线14L可以通入发动机室等装置中,管线14L在纵向上的基端到达车辆 20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边缘附近的位置。这允许将控制器80布置在为右座驾驶车辆 的车辆20的驾驶员座位的附近,从而使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乘客更易于(即,具有优良 的可操作性)操作刻度板96。如上所述,管线14L比管线14R长,因此拉索18L比拉索18R长。因此,拉索 18L沿着管16的内面比拉索18R受到更大的滑动阻力,从而操作力以较差的效率被传输 到拉索18L的前端。因此,当朝向拉索18L的基端牵引拉索18L时在拉索18L中产生的 牵引力FL1变得大于当朝向拉索18R的基端牵引拉索18R的前端时在拉索18R中产生的 牵引力FRp 因此,当拉索18L、18R在被牵引而开始移动时,作用于锁定孔104L的外 周边缘上的力FL1变得大于作用于锁定孔104R的外周边缘上的力FRp反之,当拉索18L、18R开始回位时,通过设置在拉索18L、18R的前端处的压 缩盘簧30L、30R的推力的作用朝向车辆的前部牵引拉索18L、18R的基端。同样在这种 情况下,拉索18L沿着管16的内面受到比拉索18R更大的滑动阻力。因此,与来自压缩 盘簧30R的推力被传输到拉索18R的基端的传输效率相比,来自压缩盘簧30L的推力被 传输到拉索18L的基端的传输效率较差。因此,当拉索18L、18R开始回位时,在拉索 18R的基端处产生的牵引力FR2大于在拉索18L的基端处产生的牵引力FL2,导致作用于 锁定孔104R的外周边缘上的力FR2大于作用于锁定孔104L的外周边缘上的牵引力FL2。 因此出现如下现象在牵引拉索18L、18R的过程中作用于锁定孔104L、104R的外周边 缘上的力的量值与在回位过程中的相反。而且,在牵引拉索18L、18R的过程中在拉索18L、18R中产生的牵引力FLp FR1大于在拉索18L、18R的回位过程中在拉索18L、18R中产生的牵引力FL2、FR2。这 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牵引过程中,通过克服压缩盘簧30L、30R的推力以及沿着管16 的内面的滑动阻力的操作力的作用,拉索18L、18R由于朝向其各个基端牵引拉索18L、 18R的力而处于拉紧状态,拉索18L、18R通过管16插入。在回位过程中,拉索18L、 18R的拉紧由压缩盘簧30L、30R的推力引起,被沿着管16的内面的滑动阻力减弱。也 就是说,在拉索18L、18R中产生的张力(作用于锁定孔104L、104R上的力)遵守关系 FL1 > FR1 > FR2 > FL2。在前照灯调平装置10中,如上所述,锁定孔104L和锁定孔104R形成在滑动器 88中的位置以如下方式设定从作为导螺杆92和滑动器88的连接位置的内螺纹孔100到 锁定孔104L的距离比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R的距离充分长。也就是说,从导螺 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L的中心线的距离X被设定为比从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R的中心线的距离Y充分长。因此,牵引拉索18L、18R时,在滑动器88的锁定 孔104L处产生的力矩ML( = FL1XX)必然大于在滑动器88的锁定孔104R处产生的力矩 MR( = FR1X Y) 0当使拉索18L、18R回位时,由于距离X变得显著大于距离Y(即, 距离X >>距离Y),所以即使在拉索18L处产生的牵引力FL2小于在拉索18R处产生的 牵引力FR2,在滑动器88的锁定孔104L处产生的力矩ML( = FL2XX)大于在滑动器88 的锁定孔104R处产生的力矩MR( = FR2XY)。出于这一原因,导螺杆92和滑动器88 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如下方式设定同样在拉索18L、18R的回位过程中,距离X和距离Y 总是满足关系FL2XX > FR2XY。因此,当拉索18L、18R由于上述相反量值的力而开 始回位,如图2所示,即使作用于锁定孔104R上的负荷大于作用于锁定孔104L上的力, 可以使作用于锁定孔104L上的力矩ML大于作用于锁定孔104R上的力矩MR。力矩ML 的方向和力矩MR的方向在牵引和回位过程中均彼此相反。因此,在牵引和回位过程中,力矩ML总是大于力矩MR。由于力矩ML的方 向和力矩MR的方向彼此相反,从力矩ML减去力矩MR得到的并作用于滑动器88上的 总力矩MA的定向与力矩ML的定向具有相同的方向。因此,滑动器88在力矩ML的定 向上总是倾斜,从而吸收滑动器88与导螺杆92之间的间隙。因此,在牵引和回位过程 中可以抑制拉索18L的位移和拉索18R的位移的误差,导致可以减小由各个前照灯单元 12L、12R输出的光束的光轴方向的差异。第二实施例构造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下面说明的实施例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 示与包括第一实施例在内的先前说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基本等同的部件,并省略其详细说 明。图6示出了与图1相对应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130的相 关部分的示意性构造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前照灯调平装置130具有控制器132,而不是控制器80。控制器 132不具有滑动器88,而是具有作为牵引装置的滑动器134。如同在第一实施例的滑动器 88的情况,内螺纹孔100形成在滑动器134中。导螺杆92贯通内螺纹孔100。与滑动 器88的情况不同,锁定孔104L形成在内螺纹孔100与锁定孔104R之间。第二实施例的动作和效果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前照灯调平装置130中,不考虑在拉索18L、18R的牵引过 程中和回位过程中的牵引力差,并且不考虑作用于滑动器134的锁定孔104L的外周边缘 和锁定孔104R的外周边缘上的力的相对量值之间的关系,在形成锁定孔104L和锁定孔 104R的一侧,朝向前壁94牵引滑动器134远离内螺纹孔100的部分,从而滑动器134总 是倾斜并且滑动器134与导螺杆92之间的间隙被吸收。也就是说,在锁定孔104L中产 生的力矩ML的方向和在锁定孔104R中产生的力矩MR的方向相同。因此,在牵引和回 位过程中,通过将力矩ML和力矩MR相加而得到的并作用于滑动器134上的总力矩MA 的方向与力矩ML和力矩MR的方向相同。因此,滑动器134在力矩ML和力矩MR的 方向上总是倾斜。这使得可以防止在牵引和回位过程中拉索18L的位移量和拉索18R的 位移量的误差放大,因此可以减小由各个前照灯单元12L、12R输出的光束的光轴方向的 差异。
第三实施例构造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7示出了与图1中的构造相对应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前照灯调平装置160的相关 部分的示意性构造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前照灯调平装置160具有控制器162,而不是控制器80。控制器162 不具有滑动器88,而是具有作为牵引装置的滑动器164。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滑动器 88的情况,内螺纹孔100形成在滑动器164中。导螺杆92贯通内螺纹孔100。然而, 不同于滑动器88,滑动器164由例如硬质橡胶材料的材料形成,该材料比金属块等更容 易弹性变形。在第一实施例的滑动器88中,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L的距离被设定为 比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R的距离长。反之,在前照灯调平装置160的滑动器164 中,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R的距离被设定为比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L的距 离长。也就是说,从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R的中心线的距离V被设定为比从 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L的中心线的距离W充分长。第三实施例的动作和效果如同样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当拉索18L比拉索18R长时,由于沿着管16的 内面的滑动阻力,拉索18L的力传输效率比拉索18R的力传输效率差。因此,牵引拉索 18L并使拉索18L朝向其在纵向上的基端位移需要比拉索18R的情况更大的力。具体地,当滑动器164通过刻度板96绕导螺杆92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而朝向后 壁86移动(位移)时(即,当牵引拉索18L、18R时),在拉索18L、18R的两个基端, 上述力传输效率的差异使得拉索18R首先开始位移,导致拉索18L、18R的两个基端的位 移量出现误差。因此,在前照灯调平装置160中,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R的距离被设定 为比从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L的距离长。也就是说,从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 104R的中心线的距离V被设定为比从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L的中心线的距离 W充分长。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当牵引拉索18L、18R时在拉索18L中产生的牵引力 FL1大于在拉索18R中产生的牵引力FR1,作用于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上的力矩MR 大于作用于锁定孔104L上的力矩ML。也就是说,设定距离V,以使距离V>>距离W 并且当牵引拉索18L、18R时力矩MR( = FR1XV)总是大于力矩ML ( = FL1XWh 滑 动器164的材料比滑动器88的材料更易于弹性变形,并且以距离V >>距离W的方式进 行设定。因此,由于作用于锁定孔104R上并比作用于锁定孔104L上的力矩ML大的力 矩MR,在朝向前壁94被牵引时,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易于弹性变形。 因此,使锁定孔104R位移,以便比锁定孔104L更靠近前壁94。因此,在不需要使用在 锁定孔104L处和在锁定孔104R处滑动器164的弹性模量不同的材料的意义上,可以简化 滑动器164的构造。当滑动器164通过刻度板96绕导螺杆92在另一个 方向上的旋转而朝向前壁94 移动时(即,当使拉索18L、18R回位时),由于沿着管16的内面的滑动阻力,压缩盘簧 30L的推力比压缩盘簧30R的推力更加显著地减弱。因此,拉索18R的牵引力FR2必然 要大于拉索18L的牵引力FL2。因此,同样在使拉索18L、18R回位的过程中,作用于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上的力矩MR变得大于作用于锁定孔104L上的力矩ML。也 就是说,力矩MR( = FR2XV)必然总是大于力矩ML ( = FL2XW)。也就是说,同样在 使拉索18L、18R回位的过程中,由于作用于锁定孔104R上并比作用于锁定孔104L上的 力矩ML大的力矩MR,在朝向前壁94被牵引时,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 弹性变形。当牵引拉索18L、18R时,由于由管16之间的滑动阻力的差异引起的上述力传 输差异,在拉索18L、18R的前端处,拉索18R首先开始位移。然而,如上所述,在取决 于拉索18R的牵引力的力矩MR的作用下,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弹性变 形,导致锁定孔104R朝向前壁94位移。这具有如下效果抑制拉索18R的基端朝向其 自身的前端移动的距离与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朝向前壁94的位移量相对 应。依次地,这使得可以防止放大拉索18L的位移量和拉索18R的位移量的误差,并且 使得可以减小由各个前照灯单元12L、12R输出的光束的光轴定向的差异。在拉索18L、 18R的牵引和回位过程中,力矩MR总是大于力矩ML。力矩ML的方向和力矩MR的 方向彼此相反。因此,从力矩MR减去力矩ML得到的并作用于滑动器164上的总力矩 MA的定向与力矩MR具有相同的定向,从而滑动器164在力矩MR的定向上总是倾斜。 也就是说,在形成锁定孔104R的一侧,朝向前壁94牵引滑动器164的远离内螺纹孔100 的部分,从而滑动器164总是倾斜并且滑动器164与导螺杆92之间的间隙被吸收。这使 得可以防止在牵引和拉回过程中放大拉索18L的位移量和拉索18R的位移量的误差,因 此可以减小由各个前照灯单元12L、12R输出的光束的光轴定向的差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易于弹性变形的单一材料形成滑动器164并通过将从 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R的距离设定为比从内螺丝孔100到锁定孔104L的距离长 (即,通过将从导螺杆92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R的中心线的距离V设定为比从导螺杆92 的中心线到锁定孔104L的中心线的距离W长),可使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 位易于弹性变形。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的刚性小于锁 定孔104L的附近部位的刚性。还可以通过改变在锁定孔104L的附近部位和锁定孔104R 的附近部位的滑动器164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使用橡 胶材料并且在锁定孔104L的附近部位使用金属材料)来使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 附近部位易于弹性变形。而且,可以使在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和锁定孔104L的附近 部位处的滑动器164的沿着拉索牵引力作用的方向的横截面积在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 比在锁定孔104L的附近部位小,从而增大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和锁定孔104L的附近 部位之间的刚性差异,并且使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易于弹性变形。增大 刚性差异的方法可以包括,使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附近部位的板厚度比锁定孔104L 附近部位的板厚度薄,从而致使滑动器164的锁定孔104R的附近部位易于弹性变形。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实施例被应用于所谓的右座 驾驶车辆20,连接到左前照灯单元12L的管线14L比连接到右前照灯单元12R的管线14R 长。当将实施例应用于驾驶员座位被设定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中心位置的左侧的所谓左 座驾驶车辆20时,连接到右前照灯单元12R的管线14R变得比连接到左前照灯单元12L 的管线14L长。注意的是,相对于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使 滑动器88、134、164的构造反向。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照灯调平装置,具有第一保持装置,其用于保持设置在车辆的左前端和右前端中的一个处的前照灯,并 且用于通过枢转改变所述前照灯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保持装置能够绕轴枢转,所述轴 的轴向与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第一连接装置,其有挠性并为细长状,并且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的前端,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在其纵 向上的基端的位移使所述第一保持装置枢转;第一推进装置,其用于在与当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装置 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位移时所述第一保持装置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直接或间 接地推进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第二保持装置,其用于保持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左前端和所述右前端中的另一个 处的前照灯,并且用于通过枢转改变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光轴方向,所述第二保持装置能 够绕轴枢转,所述轴的轴向与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第二连接装置,其有挠性、为细长状并且比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短,并且具有连接到 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 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的位移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枢转;第二推进装置,其用于在与当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 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位移时所述第二保持装置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直接或间 接地推进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牵引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在第一安装部处安装到 所述牵引装置上,并且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在第二安装部处安 装到所述牵引装置上,通过所述牵引装置在牵引方向上的位移使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 述前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二者朝向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各个基端位移,并 且,通过所述牵引装置在回位方向上的位移使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基端和所述第二 连接装置的所述基端二者朝向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各个前端位移;以及操作装置,其用于将所述牵引装置支撑在预定位置处,并且通过预定操作使所述牵 引装置在所述牵引方向或所述回位方向上位移,所述前照灯调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92)将所述牵引装置(88,134)支撑在一个位置处,使得作用在所述 牵引装置(88,134)上的总力矩(MA)的方向总是保持在相同的方向上,所述力矩(MA) 为第一力矩(ML)和第二力矩(MR)的总和,所述第一力矩(ML)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 (18L)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8L)的所述前端牵引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力(FL)在 所述牵引装置(88,134)中产生,所述第二力矩(MR)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R)朝向 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R)的所述前端牵引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力(FR)在所述牵引 装置(88,134)中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装置(92)和所述牵引装置(88)之间的连接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部 (104L)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之间,并且从所述连接位置到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距离(X)被设定为比从所述连接位置到 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距离(Y)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9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中心线之间的所述距离(X) 被设定为比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中心线之间的所 述距离(Y)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牵引力FLp牵引力FRr所述距离X和所述距离Y之间的关系总是满足FL1XXS FR1XY,其中,当通过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操作使所述牵引装置(88)在所述牵引方向上 位移时,FL1为施加到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上的所述牵引力,并且FR1为施加到所述 第二安装部(104R)上的所述牵引力,并且其中X为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所述中心线之间的 所述距离,并且Y为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所述 中心线之间的所述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牵引力FL2、牵引力FR2、所述距离X和所述距离Y之间的关系总是满足FL2XX > FR2XY,其中,当通过所述操作装置(92)的操作使所述牵引装置(88)在所述回位方向上位移 时,FL2为施加到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上的所述牵引力,并且FR2为施加到所述第二 安装部(104R)上的所述牵引力。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所述牵引力(FL)在所述牵引装置(88)中产生的所述 第一力矩(ML)的方向与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所述牵引力(FR)在所述牵引装 置(88)中产生的所述第二力矩(MR)的方向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与所述操作装置(92)和所 述牵引装置(134)之间的连接位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所述牵引力(FL)在所述牵引装置(134)中产生的所 述第一力矩(ML)的方向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所述牵引力(FR)在所述牵 引装置(134)中产生的所述第二力矩(MR)的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进一步包括管(16),其中所述连接装置(18L,18R)中的每一个为拉索(18L,18R),所述拉索(18L,18R)中的每一根被插入到管(16,16)中,并且作为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8L)的第一拉索(18L)比作为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8R)的 第二拉索(18R)长。
10.—种前照灯调平装置,具有第一保持装置,其用于保持设置在车辆的左前端和右前端中的一个处的前照灯,并 且用于通过枢转改变所述前照灯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保持装置能够绕轴枢转,所述轴 的轴向与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第一连接装置,其有挠性并为细长状,并且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的前端,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在其纵 向上的基端的位移使所述第一保持装置枢转;第一推进装置,其用于在与当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装置 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位移时所述第一保持装置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直接或间 接地推进所述第一保持装置;第二保持装置,其用于保持设置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左前端和所述右前端中的另一个 处的前照灯,并且用于通过枢转改变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光轴方向,所述第二保持装置能 够绕轴枢转,所述轴的轴向与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第二连接装置,其有挠性、为细长状并且比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短,并且具有连接到 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 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在其纵向上的基端的位移使所述第二保持装置枢转;第二推进装置,其用于在与当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装置 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位移时所述第二保持装置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直接或间 接地推进所述第二保持装置;牵引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在第一安装部处安装到 所述牵引装置上,并且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在其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基端在第二安装部处安 装到所述牵引装置上,通过所述牵引装置在牵引方向上的位移使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 述前端和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所述前端二者朝向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各个基端位移,并 且,通过所述牵引装置在回位方向上的位移使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所述基端和所述第二 连接装置的所述基端二者朝向在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各个前端位移;以及操作装置,其用于将所述牵引装置支撑在预定位置处,并且通过预定操作使所述牵 引装置在所述牵引方向或所述回位方向上位移,所述前照灯调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164)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之间被支 撑在所述操作装置(92)上,所述牵引装置(164)被设定为使得,当朝向所述连接装置(18L,18R)在所述纵向上 的所述各个基端牵引所述连接装置(18L,18R)的所述前端并且通过所述操作装置(92) 的预定操作使所述牵引装置(164)在所述牵引方向上位移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18L, 18R) 二者牵引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力,所述第二安装部 (104R)比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更易于朝向所述连接装置(18L,18R)的所述前端弹性 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从所述操作装置(92)与所述牵引装置(164)之间的连接位置到所述第二安装部 (104R)的距离(V)被设定为比从所述连接位置到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距离(W)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装置(9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中心线之间的所述距离(W) 被设定为比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中心线之间的所 述距离(V)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牵引力FL2、牵引力FR2、所述距离V和所述距离W之间的关系总是满足FL2XW > FR2XV,其中,当通过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操作使所述牵引装置(164)在所述回位方向 上位移时,FL2为施加到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上的所述牵引力,并且FR2为施加到所 述第二安装部(104R)上的所述牵引力,并且其中W为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的所述中心线之间 的所述距离,并且V为所述操作装置(92)的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所述中心线之间的 所述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牵引装置 (164)由硬质橡胶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牵引装置(164)的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的刚性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安装部 (104L)的刚性低。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由橡胶制成,并且所述第一安装部(104L)由金属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牵引装置(164)的横截面积在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处比在所述第一安装部 (104L)处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前照灯调平装置,其中所述牵引装置(164)的板厚度在所述第二安装部(104R)处比在所述第一安装部 (104L)处小。
全文摘要
在前照灯调平装置(10)中,从处于在导螺杆(92)与滑动器(88)之间的连接位置处的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L)的距离比内螺纹孔(100)到锁定孔(104R)之间的距离充分长。因此,作用于锁定孔(104L)上的力矩(ML)可以超过作用于锁定孔(104R)上力矩(MR)。因此,在拉索(18L、18R)的牵引和回位过程中,滑动器(88)在力矩(ML)的定向上倾斜,从而滑动器(88)与导螺杆(92)之间的间隙被吸收。这使得可以防止在牵引和回位过程中放大拉索(18L)和拉索(18R)的位移量的误差。因此,可以减小由各个前照灯单元(12L、12R)输出的光束的光轴定向的差异。
文档编号B60Q1/072GK102015367SQ200980116354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7日
发明者都筑克俊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