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97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冲压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是涉及多种冲压工序的复合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侧臂带小孔无凸缘一次拉深件成形的基本冲压工序为落料、拉深、冲孔、切边,具体有以下两种成形工艺方案(1)落料、拉深、冲孔、切边单工序成形;(2)落料、拉深先复合,再冲孔、切边单工序模成形;通过分析,方案(1)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4副模具,效率很低,且不能生产高精度的冲压件;方案(2)结构稍微复杂一些,需要3副模具,效率有所提高,精度也有一定程度提高。这两种方案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益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生产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益的要求。
本发明是一种冲压复合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两部分,下模是由下模座(1)、螺钉(29)、螺钉(26)、销钉(27)、拉深凸模(30)、落料凹模(2)、导柱(25)、侧滑柱(3)、复位弹簧(7)、侧冲头(5)、螺塞(4)、限位销(6)、挡料销(8)、压料器(31)组成,其中拉深凸模(30)、落料凹模(2)分别安装在下模座(1)上的中心部位,导柱(25)直接安装在下模座(1)上,侧滑柱(3)安装在落料凹模(2)里,拉深凸模(30)的上端面(A)低于落料凹模(2)的上端面(B),两个端面(A、B)之间的垂直距离约等于被加工坯料的厚度;上模是由大弹簧(9)、斜楔(10)、销钉(11)、螺钉(12)、销钉(13)、螺钉(14)、顶出器(15)、模柄(16)、打杆(17)、螺钉(18)、垫板(19)、卸料螺钉(20)、上模座(21)、凸凹模(22)、弹性卸料板(23)、导套(24)组成,其中导套(24)直接安装在上模座(21)上,斜楔(10)通过销钉(11)和螺钉(12)安装在上模座(21)侧边,打杆(17)安装在模柄(16)里,顶出器(15)安装在凸凹模(22)里,上模通过导套(24)和导柱(25)与下模合模。
由侧滑柱(3)、复位弹簧(7)、侧冲头(5)、螺塞(4)组成快速换模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对于侧臂带小孔无凸缘一次拉深件成形工艺方案可以使落料、拉深、冲孔先复合,最后再切边,这样只需要两副模具,切边仍采用现有的方法,所以其核心技术就是设计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结构。由于孔存在于零件的侧壁,只能采用侧冲孔,由于孔比较小,侧冲头容易折断,所以侧冲头采用快换式结构;落料、部分拉深必须在侧冲之前完成,部分拉深与侧冲同时完成,因此,落料、拉深的凸凹模的侧壁必须要开槽,以便让侧冲凸模通过,顺利完成三个工序的复合。
侧冲孔采用了快换式凸模结构,且实现了落料、拉深、侧冲孔的复合,满足了现代生产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益的要求。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具结构图,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下模座(1),落料凹模(2),侧滑柱(3),螺塞(4),侧冲头(5),限位销(6),复位弹簧(7),档料销(8),卸料弹簧(9),斜楔(10),销钉(11),螺钉(12),销钉(13),螺钉(14),顶出器(15),模柄(16),打杆(17),螺钉(18),垫板(19),卸料螺钉(20),上模座(21),凸凹模(22),弹性卸料板(23),导套(24),导柱(25),螺钉(26),销钉(27),托杆(28),螺钉(29),拉深凸模(30),压料器(31)。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冲压复合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两部分。下模由通过下模座(1)上的定位孔和螺钉(29)、螺钉(26)和销钉(27)分别安装在下模座(1)上的中心重合的拉深凸模(30)、落料凹模(2)、直接安装在下模座(1)上的导柱(25)和安装在落料凹模(2)里的侧滑柱(3)、复位弹簧(7)、侧冲头(5)、螺塞(4)、限位销(6)、挡料销(8)、压料器(31)组成,拉深凸模(30)的上端面(A)低于落料凹模(2)的上端面(B),两个端面(A、B)之间的垂直距离约等于被加工坯料的厚度;上模由通过螺钉(18和上模座(21)上的定位孔安装在上模座(21)上的模柄(16)、通过卸料弹簧(9)和卸料螺钉(20)及通过销钉(13)和螺钉(14)分别安装在上模座(21)下的弹性卸料板(23)、垫板(19)、凸凹模(22)、直接安装在上模座(21)下的导套(24)、通过销钉(11)和螺钉(12)安装在上模座(21)侧边的斜楔(10)、安装在模柄(16)里的打杆(17)、安装在凸凹模(22)里的顶出器(15)组成,上模通过导套(24)和导柱(25)与下模合模安装。
压力机的滑块(图中未标示)带动由图1中附图标记为9~24零件组成的上模向下运动,弹性卸料板(23)首先接触到放在落料凹模(2)上的被加工坯料,卸料弹簧(9)被继续压缩,弹性卸料板(23)压紧坯料,由于拉深凸模(30)的上端面(A)低于落料凹模(2)的上端面(B)约一个料厚,上模再下行,即凸凹模(22)向下运动约一个料厚,完成落料;凸凹模(22)继续向下运动开始拉深,拉深时由压力机气垫(图中未标示)通过托杆(28)和压料板(31)进行压边,随着拉深的进行,当上模下行到凸凹模(22)侧臂上的条形孔的最低点低于侧冲头(5)的刃口最低点时,斜楔(10)与侧滑柱(3)的斜面接触,侧滑柱(3)带动侧冲头(5)开始在落料凹模(2)的导向孔里向右运动,当侧冲头(5)穿过凸凹模(22)侧臂上的条形孔时,侧冲孔开始,拉深完毕或仍在进行,直到上下模完全合模,落料、冲孔、拉深均完成。
回程时相反,压力机带动上模向上运动,主要通过卸料弹簧(9)的弹力和弹性卸料板(23)完成废料及坯料的卸料、通过复位弹簧(7)的弹力和限位销(6)完成侧冲头(5)的复位、压力机气垫(图中未标示)通过托杆(28)和压料板(31)以及压力机打料横梁(图中未标示)通过打杆(17)和顶出器(15)完成拉深件的卸料、顶件。
由侧滑柱(3)、复位弹簧(7)、侧冲头(5)、螺塞(4)组成快速换模机构。当侧冲头(5)出现折断或其他损坏后,模具通过压力机滑块打开,然后用螺丝刀拧出侧滑柱(3)里的螺塞,再用细长螺钉拧在侧冲头(5)的螺纹里,这样就可以轻松取出已坏的侧冲头(5)了,安装新的侧冲头(5)时过程与此相反。这样实现了模具不离开压力机就可以更换侧冲头(5)的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压复合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下模是由下模座(1)、螺钉(29)、螺钉(26)、销钉(27)、拉深凸模(30)、落料凹模(2)、导柱(25)、侧滑柱(3)、复位弹簧(7)、侧冲头(5)、螺塞(4)、限位销(6)、挡料销(8)、压料器(31)组成,其中拉深凸模(30)、落料凹模(2)分别安装在下模座(1)上的中心部位,导柱(25)直接安装在下模座(1)上,侧滑柱(3)安装在落料凹模(2)里,拉深凸模(30)的上端面(A)低于落料凹模(2)的上端面(B),两个端面(A、B)之间的垂直距离约等于被加工坯料的厚度;上模是由大弹簧(9)、斜楔(10)、销钉(11)、螺钉(12)、销钉(13)、螺钉(14)、顶出器(15)、模柄(16)、打杆(17)、螺钉(18)、垫板(19)、卸料螺钉(20)、上模座(21)、凸凹模(22)、弹性卸料板(23)、导套(24)组成,其中导套(24)直接安装在上模座(21)上,斜楔(10)通过销钉(11)和螺钉(12)安装在上模座(21)侧边,打杆(17)安装在模柄(16)里,顶出器(15)安装在凸凹模(22)里,上模通过导套(24)和导柱(25)与下模合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侧滑柱(3)、复位弹簧(7)、侧冲头(5)、螺塞(4)组成快速换模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冲压复合模具,下模主要是是由下模座、拉深凸模、落料凹模、导柱、侧滑柱、复位弹簧、侧冲头、压料器组成,其中拉深凸模、落料凹模分别安装在下模座上的中心部位,导柱直接安装在下模座上,侧滑柱安装在落料凹模里,拉深凸模的上端面低于落料凹模的上端面,两个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约等于被加工坯料的厚度;上模主要是由大弹簧、斜楔、顶出器、模柄、打杆、垫板、上模座、凸凹模、弹性卸料板、导套组成,其中导套直接安装在上模座上,斜楔安装在上模座侧边,打杆安装在模柄里,顶出器安装在凸凹模里,上模通过导套和导柱与下模合模。
文档编号B21D37/10GK1733384SQ20051004295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3日
发明者聂福荣, 杨瑞成, 王瑾 申请人:兰州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