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62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The Moving Device for the Operationbox of the Machine Tool),更为详细地讲,涉及能够使操作箱直线移动的机床的操作箱的
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在机床中车削加工中心是采用车床作为基本构造的数控复合加工机,具备车削刀具和铣削刀具等而进行旋转体加工、孔加工、平面加工等复合加工,并为了进行如上所述的机床的复合加工而具备操作箱。参照图I和图2说明在机床具备有上述的操作箱的形态。
附图中图I是以悬吊式设置了操作箱50的例,更为详细地讲,在机床10的前方配置有前面外壁12,并在前面外壁12的上侧以推拉门形式设有门14。另外,在机床10的上侧通过枢轴单元34可旋转地设有悬臂32,在悬臂32的端部设有上述的操作箱50。另一方面,在操作工件或刀具等时要操作操作箱50,若操作人员向所希望的位置引动操作箱50,则悬臂32旋转使得操作箱50移动。但在机床10的规模变大时,门14的敞开范围变宽,此时悬臂32通过枢轴单元34旋转的半径有限,因而存在操作人员不能使操作箱50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想要扩大操作箱50的游动范围时,悬臂32的长度变得过长,因此存在悬臂32由于是悬臂梁形式而使刚性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参照图2说明以直线移动形式提供了操作箱50的情况。如附图中图2所示,在机床10的前面外壁12沿与门14开闭的运动方向并行的方向设有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在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上设有滑块单元31,并在滑块单元31上设有移动支架30,在移动支架30上设有操作箱50。另外,在机床10的前面外壁12设有托座单元40,在托座单元40上配置有线缆链条42,线缆链条42的某一边作为第一固定部44而设置在前面外壁12的一边,线缆链条42的另一边作为第二固定部46设置在移动支架30的一边。上述的线缆链条42可折弯或展开使得操作箱50移动自如,在线缆链条42的内部设有线缆。操作人员能够使操作箱50直线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此时,较长地提供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的长度,从而能够确定操作箱50的移动距离范围。但如图2所示,由于在前面外壁12的外侧突出设有托座单元40和线缆链条42,因而存在有碍于操作人员的动作,且发生操作人员移动时因不注意而触碰托座单元40或线缆链条42等的安全事故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侧面观察机床10时,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于前面外壁12的面积有限,因而上侧轨道23与下侧轨道24之间的距离不得不配置得较窄。由此,操作箱50以悬臂梁形态设置在前面外壁12的外侧,支撑操作箱50的部分即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以及滑块单元31因应力集中而出现变形或破损等,因而存在刚性较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操作箱可直线移动地设置在车削加工中心但不向车削加工中心的外侧突出且提高了刚性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下面的记载将能够清楚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未提及的另外的技术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据本发明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比机床的前面外壁12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上侧配置有上侧设置部21,且在上述上侧设置部21的下侧的比上述上侧设置部21还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有下侧设置部22的框架20 ;分别设置于上述上侧设置部21和上述下侧设置部22的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 ;设置于上述上侧轨道23和上述下侧轨道24上而移动的移动单元;配置于上述框架20的下侧的比上述前面外壁12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的托座单元40 ;—侧设置于上述托座单元40的一边且另一侧设置于上述移动单元的一边的线缆链条42 ;设置于上述移动单元的移动支架30 ;以及设置于上述移动支架30的上侧的操作箱50。另外,上述移动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上述上侧轨道23和上述下侧轨道24而移动的上侧滑块25和下侧滑块26 ;以及设置于上述上侧滑块25和上述下侧滑块26而移动的移动架100。另外,进一步包括设置于上述前面外壁12的一边而遮盖上述上侧轨道23和上述下侧轨道24的罩120。其它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均包括在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发明效果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由于不存在突出于车削加工中心的前面外壁的构造物,因而能够防止操作人员使操作箱移动时所触碰的安全事故。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斜向配置引导操作箱的移动的上侧轨道和下侧轨道,因而能够更远地拉开上侧轨道与下侧轨道之间的间距,由此使得操作箱对于向朝向前方下侧的方向作用的力矩具有进一步提高了的刚性。


图I是旨在说明现有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图。图2是旨在说明现有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图。图3是旨在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旨在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旨在说明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中为了遮盖主要构成要件以与外部隔开而进一步附加了罩的例子的图。符号说明10—车削加工中心,12—前面外壁,14一门,20—框架,21—上侧设置部,22—下侧设置部,23—上侧轨道,24—下侧轨道,25—上侧滑块,26—下侧滑块,30—移动支架,31—滑块单元,32—悬臂,34—枢轴单元,40—托座单元,42—线缆链条,44一第一固定部,46—第二固定部,50—操作箱,100—移动架,110—上侧托架,120—罩。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与附图一起详细地下述的实施例,将清楚本发明的好处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在整个说明书中同一参照符号表不同一构成要件。 下面参照图3至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附图中图3是旨在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旨在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旨在说明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中为了遮盖主要构成要件以与外部隔开而进一步附加了罩的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10的操作箱50的输送装置以移动单元的移动架100的一部分没入机床10的前面外壁12的形态设置。更为详细地讲,框架20设置于比前面外壁12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在框架20上设有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在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上分别设有上侧滑块25和下侧滑块26,并在上侧滑块25和下侧滑块26上设置上述的移动架100。倾斜配置上述的框架20且上侧设置部21与下侧设置部22相互隔开,更为详细地讲,下侧设置部22位于上侧设置部21的下侧且配置在比上侧设置部21还靠内侧的位置。由此,在上侧设置部21的下侧形成空间,在该空间可配置线缆链条42和上述的移动单元。另外,上述的上侧轨道23设置于上述的上侧设置部21,上述的下侧轨道24设置于上述的下侧设置部22。另外,在框架20的下侧的比前面外壁12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有托座单元40。另外,线缆链条42置放配置在上述的托座单元40上,线缆链条42的一侧作为第一固定部44而设置在托座单元40的一边,线缆链条42的另一侧作为第二固定部46而设置在上述的移动单元的一边。另外,在移动单元的上侧借助于移动支架30而设有操作箱50。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5所不,在上述的前面外壁12的一边可设置罩120,罩120遮盖上述的上侧轨道23和上述的下侧轨道24以防上述的上侧轨道23和上述的下侧轨道24向外部露出。另一方面,移动单元可在移动架100的上侧进一步附加上侧托架110,在上侧托架110上可设置上述的上侧滑块25,上侧托架110能够以与上侧设置部21和下侧设置部22的高低对应的方式配置上侧滑块25。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在使操作箱50移动时能够使该操作箱50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另外,以没入机床10的前面外壁12中的形态提供托座单元40和线缆链条42,因而不存在突出的构造物,所以能够防止操作人员使操作箱50移动时所触碰的安全事故。另外,由于内部由罩120而被遮盖,因而能够防止异物流入,且托座单元40和线缆链条42的一部分以及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被遮盖,因而使得外形美观。另一方面,如图3的剖视图所示,斜向配置上侧轨道23与下侧轨道24,与在同一平面上配置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相比可相对更远地配置,由此即便操作箱50向朝向前方的方向作用力矩M也与变宽的距离相应地进一步提高刚性。
虽然以上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在不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需的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为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而已并非限定,就本发明的范围而言,上述详细的说明由下述的权利要求书表出,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以及范围及其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方式应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产业上利用可能性根据本发明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设置在车削加工中心而能够利用于可在较宽的范围直线移动操作箱的机床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比机床的前面外壁(12)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上侧配置有上侧设置部(21),且在上述上侧设置部(21)的下侧的比上述上侧设置部(21)还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有下侧设置部(22)的框架(20); 分别设置于上述上侧设置部(21)和上述下侧设置部(22)的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 设置于上述上侧轨道(23)和上述下侧轨道(24)上而移动的移动单元; 配置于上述框架(20)的下侧的比上述前面外壁(12)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的托座单元(40); 一侧设置于上述托座单元(40)的一边且另一侧设置于上述移动单元的一边的线缆链条(42); 设置于上述移动单元的移动支架(30);以及 设置于上述移动支架(30)的上侧的操作箱(5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单元包括 分别设置于上述上侧轨道(23)和上述下侧轨道(24)而移动的上侧滑块(25)和下侧滑块(26);以及 设置于上述上侧滑块(25)和上述下侧滑块(26)而移动的移动架(10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设置于上述前面外壁(12)的一边而遮盖上述上侧轨道(23)和上述下侧轨道(24)的罩(1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所涉及的机床的操作箱的输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比机床的前面外壁(12)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上侧配置有上侧设置部(21),且在上述上侧设置部的下侧的比上述上侧设置部还靠内侧的位置配置有下侧设置部(22)的框架(20);分别设置于上述上侧设置部和上述下侧设置部的上侧轨道(23)和下侧轨道(24);设置于上述上侧轨道和上述下侧轨道上而移动的移动单元;配置于上述框架的下侧的比上述前面外壁的表面还靠内侧的位置的托座单元(40);一侧设置于上述托座单元的一边且另一侧设置于上述移动单元的一边的线缆链条(42);设置于上述移动单元的移动支架(30);以及设置于上述移动支架的上侧的操作箱(50)。
文档编号B23Q1/00GK102806470SQ20121017074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尹广源 申请人: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