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金属管材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材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弯管机的工作原理为:将金属管放在动力轴联的磨具内,压辊挤压固定,工作时,动力轴带动磨具及金属管一起运动,使得金属管沿模具弯制成所需角度的弯管,由于金属管是靠摩擦力拉动前进的,因此,在弯管的过程中管件弯曲处外壁很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或者管件弯曲处内壁容易造成褶皱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金属管材折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管材折弯装置,所述金属管材折弯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之间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左右两侧的电缸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顶靠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一滚轮,所述支架装置设有两个,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上的第三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电机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及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拉线,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三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两端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电缸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电缸装置包括横板、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上端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电缸一侧的第二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四固定杆,所述顶靠装置包括顶靠板、位于所述顶靠板下方的拉动杆、位于所述拉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拉动杆下方的固定环、位于所述顶靠板上方的第一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方的第三连接杆及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方的握持环。
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轴转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横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电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及位于其两端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输出轴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缸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杆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顶靠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拉动杆的上端与所述顶靠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动杆的上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拉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拉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顶靠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握持环呈半圆环状,所述握持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金属管材折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金属弯管进行有效的折弯作业,弯曲高效且安全,节约时间,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金属管材折弯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金属管材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金属管材折弯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架装置2、位于所述支架装置2之间的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电机装置3上方的支撑装置4、位于所述支撑装置4左右两侧的电缸装置5及位于所述支撑装置4上方的顶靠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11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所述第一固定块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滚轮1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的第一横杆2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3下方的第二支撑杆24、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23上的第三支撑杆22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22上的第一固定杆25。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2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2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5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电机31、设置于所述电机31上的输出轴32、位于所述电机31左右两侧的第二横杆33、位于所述电机3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34及设置于所述输出轴32上的拉线35。所述电机31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机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32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32与所述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31带动所述输出轴32旋转。所述第二横杆3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横杆3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3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34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34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34的下端与所述电机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35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3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第一支架4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41上的第三固定杆4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41两端的第二滚轮43、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44。所述第一支架41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4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411及位于其两端的第二凹槽412,所述第二凹槽412呈方形,所述第一通孔411呈圆形,所述第一通孔411位于所述输出轴32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42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杆42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42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4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43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412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架4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43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412内旋转。所述第一弹簧4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4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装置4的左右两侧。所述电缸装置5包括横板51、位于所述横板51上方的电缸52、位于所述电缸52上方的推动杆53、设置于所述推动杆53上端的第三滚轮54、位于所述电缸51一侧的第二支架55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55上的第四固定杆56。所述横板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5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22的上端与所述横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5的上端与所述横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缸52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缸52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5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53的下端与所述电缸52连接,使得所述电缸52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53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53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531,所述第三凹槽53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滚轮54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54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531内且与所述推动杆5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54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531内旋转。所述第二支架55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55的一端与所述横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缸5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56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杆5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5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5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顶靠装置6包括顶靠板61、位于所述顶靠板61下方的拉动杆62、位于所述拉动杆62左右两侧的第三横杆63、位于所述拉动杆62下方的固定环64、位于所述顶靠板61上方的第一连接杆6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5上的第二连接杆6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5上方的第三连接杆67及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杆67上方的握持环68。所述顶靠板6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拉动杆62的上端与所述顶靠板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动杆62的上端设有第四凹槽621,所述第四凹槽621呈长方体状,且可供金属管穿过。所述固定环64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64的两端与所述拉动杆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35的上端与所述固定环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63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横杆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63的一端与所述拉动杆6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63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连接杆6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6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65的下端与所述顶靠板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6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66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杆6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6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握持环68呈半圆环状,所述握持环68的两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67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金属管材折弯装置使用时,首先将金属管材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43及第三滚轮54上,金属管材同时穿过所述第四凹槽621内,使得所述顶靠板61顶靠在金属管材上。然后启动电机31,使得所述输出轴3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拉线35被拉紧,然后使得所述拉动杆62及固定环6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顶靠板61向下移动,使得顶靠板61向下按压金属管材,使得金属管材被折弯,所述第一弹簧44被压缩,同时启动电缸52,使得所述推动杆53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滚轮54向上移动,使得金属管材的两端向上弯曲,直至将金属管材弯曲到需要的弧度。至此,本发明金属管材折弯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