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0408发布日期:2018-06-05 20:4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应用于圆盘自动上料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冲压工件加工等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上,连续运行的加工装置需要物料连续供应,人力上料费时费力。目前散装工件物料普遍采用圆盘上料装置实现自动上料。圆盘上料装置包括中部旋转的圆盘和位于圆盘边缘的料道,可以使位于圆盘上料道内的物料滑向圆盘边缘,从而进形旋转走料,进而实现上料。

然而,现有的圆盘上料装置,物料易囤积在圆盘边缘,易使进料口堵塞,且由于进料口处物料过多,物料不能依次进入料道,易发生层叠堆积,不够整齐。为此,我们设计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包括:工作台、转盘,所述工作台的台面正上方平行设置圆形转盘,所述转盘上且沿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设置多组夹紧工装,多组所述的夹紧工装的外侧均设有夹紧定位的夹紧弹簧,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固定安装设置料道支架,所述料道支架顶端托板高出转盘一端距离设置,且料道支架顶端托板上安装倾斜设置的料道,所述料道内存放叠加放置工件。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中心位置处通过安装在工作台的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所述驱动电机轴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料道的底端出口处设有下料气缸。

优选的,所述夹紧工装的相邻工装之间均为30°角度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下方且正对夹紧弹簧设有夹紧气缸、解锁气缸,所述夹紧气缸与解锁气缸沿转盘中心呈60°角度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夹紧气缸与料道的出口端沿转盘中心呈30°角度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料道支架的顶端托板上且位于料道的两侧设有控制下料的光电开关。

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连贯性较高,经料道下料至圆盘上设置的多组夹紧工件内,进行旋转至夹紧气缸夹紧定位,再旋转至解锁气缸释放夹紧弹簧,便于冲压机器人取出工件,在料道内叠加存放的工件依次落入夹紧工装内,避免了发生层叠堆积的情况,其适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其中:1-工作台;2-转盘;3-夹紧工装;4-夹紧弹簧;5-料道支架;6-料道;7-工件;8-下料气缸;9-夹紧气缸;10-解锁气缸;11-驱动电机;12-光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机器人圆盘上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转盘2,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正上方平行设置圆形转盘2,所述转盘2上且沿圆周方向上等角度间隔设置多组夹紧工装3,所述夹紧工装3的相邻工装之间均为30°角度间隔设置,使得夹紧工装3夹紧定位工件7连贯性较高。

多组所述的夹紧工装3的外侧均设有夹紧定位的夹紧弹簧4,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安装设置料道支架5,所述料道支架5顶端托板高出转盘2一端距离设置,且料道支架5顶端托板上安装倾斜设置的料道6,所述料道6内存放叠加放置工件7。

所述转盘2的中心位置处通过安装在工作台1的驱动电机11带动旋转,所述驱动电机11轴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旋转使得工件7可以依次经过夹紧气缸9定位夹紧,旋转至解锁气缸9进行解锁取件。

所述料道6的底端出口处设有下料气缸8,下料气缸8便于操作控制料道6内叠加的工件7依次下落。

所述转盘2的下方且正对夹紧弹簧4设有夹紧气缸9、解锁气缸10,所述夹紧气缸9与解锁气缸10沿转盘2中心呈60°角度间隔设置,所述夹紧气缸9与料道6的出口端沿转盘2中心呈30°角度间隔设置。

所述料道支架5的顶端托板上且位于料道6的两侧设有控制下料的光电开关12,当料道工件7零件取完时,光电开,12可以发出信号,进行自动补料。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料道6内叠加存放的工件7在下料气缸8的作用下,使得工件7沿料道6底端出口处依次下落补料,而转盘2在驱动电机11逆时针旋转带动下,下落的工件7落入转盘2旋转夹紧工装3内,在离料道逆时针旋转30°角度时,夹紧工装3内落入的工件7在夹紧气缸9的作用夹紧弹簧4的作用下进行夹紧定位,防止工件7随转盘2旋转脱落,在离夹紧气缸9继续逆时针旋转60°角度时,到达取件位置处,在解锁气缸10释放夹紧弹簧4的夹紧定位,便于冲压机器人抓取工件7,当料道6内的工件7零件取完时光电开关12发出信号,可以自动补料。采用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连贯性较高,经料道下料至圆盘上设置的多组夹紧工件内,进行旋转至夹紧气缸夹紧定位,再旋转至解锁气缸释放夹紧弹簧,便于冲压机器人取出工件,在料道内叠加存放的工件依次落入夹紧工装内,避免了发生层叠堆积的情况,其适用性较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