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4633发布日期:2018-09-07 23:1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向高性能、严苛的外观设计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外观零部件(如摄像头框、按键框)采用铝合金设计,且都进行高光处理。为了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经常使用高速(高于30000r/min)加工,高速加工可以降低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而且高速加工时被加工工件受力变形量小,适合精密加工。但是高速加工也有其缺点,当转速在30000r/min以上时,刀具的线速度增大,磨损加剧。

现有技术中的雕刻铣刀多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138128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示,雕刻铣刀包括刀体和设于刀体前端的刀头。现有技术中的铣刀在高速旋转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和离心力会对铣刀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铣刀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铣刀受力跳动较大,导致铣刀的刀体和刀头之间容易断裂,最终导致铣刀寿命较短。在加工过程中频繁更换铣刀会造成停机时间过长、生产成本增加。而且,现有技术中的高速铣刀多为硬质合金铣刀,由于铣刀的使用寿命较短,硬质合金铣刀需要频繁更换使用,对不可再生的钨矿造成巨大的消耗,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环保绿色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刀,以解决铣刀旋转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而导致铣刀跳动加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铣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铣刀,包括刀体及设于刀体前端的刀头,所述刀体的前端端面上设有在铣刀转动时供空气贯穿刀体的过风槽,所述过风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刀体的外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过风槽临近刀头布置以供刀头切削掉的碎屑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的前端端面上设有两端延伸至刀体外周面上的安装槽,所述刀头为固设于安装槽中的片状结构,刀头的一端沿刀体轴向突出于安装槽,所述刀头的侧面、安装槽的相应槽壁和槽底共同构成所述的过风槽。

进一步地,安装槽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刀头的其中一侧与第一槽壁间隔布置以形成所述的过风槽,另一侧贴紧固设于第二槽壁上,刀头的与第一槽壁间隔布置的一侧具有切削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壁沿刀体轴向突出于第一槽壁,刀头包括贴设于第二槽壁上的连接部分和轴向突出于第二槽壁的凸出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壁的外部侧面的形状为由后向前尺寸逐渐减小的锥形,刀头连接部分的形状也为与第二槽壁的外部侧面形状适配的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槽的延伸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沿安装槽的延伸方向偏心布置于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上设有动平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包括硬质合金基体和包覆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的聚晶金刚石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铣刀包括刀体和设置在刀体前端的刀头,在刀体的前端上开设有过风槽,过风槽的两端延伸至刀体的外周面上。使用时,刀头用来切削工件,铣刀转动过程中,部分的空气会由过风槽中贯通穿过刀体,能够减小铣刀旋转过程中的受风面,减小空气阻力,能够有效减小和防止铣刀发生跳动,提高铣刀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铣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铣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铣刀实施例中加工过程第一步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铣刀实施例中加工过程第二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铣刀实施例中加工过程第三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铣刀实施例中加工过程第四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铣刀实施例中加工过程第五步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铣刀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铣刀包括刀体1,在刀体1的前端开设有贯通的安装槽13,安装槽13的两端延伸到刀体1的外周面上。在安装槽13中通过真空焊接的方式焊接固定有刀头2,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刀头2为片状结构,刀头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安装槽13的延伸方向一致。但是刀头2的长度小于安装槽13的延伸长度,而且,刀头2位于安装槽13的一侧,即刀头2偏心布置于刀体1上。通过减小刀头2的长度尺寸,能够减小铣刀的整体重量,减小铣刀在旋转过程中受到的离心力,刀头2偏心布置于刀体1上能够增加刀头2的切削直径,提高切削的效率。为了避免由于刀头2偏心布置而导致的较大的偏心力,在刀头2所在的刀体1的一侧开设动平衡槽4,动平衡槽4能够使铣刀的质量中心尽量靠近旋转轴的轴线,减小高速旋转时铣刀产生的离心力。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3具有第一槽壁14和第二槽壁12,刀头2的其中一个侧面贴紧在第二槽壁12上,通过真空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刀头2的另一个侧面与第一槽壁14之间具有间隙,即间隔布置。由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槽壁12沿刀体1的轴向突出于第一槽壁14,第二槽壁12突出布置,能够加大第二槽壁12的壁面与刀头2对应侧面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加刀头2的焊接强度。刀头2的朝向第一槽壁14的侧面和朝向刀体1外部的侧面相交的棱构成了切削刃。

第一槽壁14的全部、第二槽壁12上未设置刀头2的部分、刀头2的相应侧面、安装槽13槽底中除刀头2的部分共同构成了过风槽3,过风槽3贯穿刀头1,两端延伸至刀体1的外周面上。铣刀工作旋转时,铣刀切削的碎屑通过该过风槽3排出,空气由过风槽3中贯穿刀体1,减小了铣刀的受风面,减小了空气阻力,使铣刀在转动时不会发生跳动抖动的现象,提高了铣刀的使用寿命。

由图2中可以看出,刀头2包括与第二槽壁12焊接相连的连接部分,还包括沿刀体1轴向突出于第二槽壁12的凸出部分,第二槽壁12的外部侧面为由后向前尺寸逐渐减小的锥形,第二槽壁12的连接部分也为与第二槽壁12形状适配的锥形,使切削刃为折线的形状。将切削刃和第二槽壁12均设计为锥形形状,能够减小铣刀的受风面。

本实施例中,刀头为金刚石复合片,复合片是金刚石层烧结在硬质合金衬底的一体的产品,包括硬质合金基体和包覆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的聚晶金刚石层。采用上述的材质制造而成的刀头摩擦系数小,硬度大,切削刃磨损小。而且金刚石复合片为人工合成,不涉及开采矿产资源,可再生利用。

铣刀的加工过程如图4到图9所示,刀体1为前端为锥形的棒材,沿棒材的径向将棒材前端的一半切掉,形成了第二槽壁12,切掉的部分形成了平面状的棒材端面,刀体1上未加工的部分形成了刀体主体11,在平面状的棒材端面上开设安装槽13。之后通过真空焊接的方式在安装槽13的第二槽壁12和槽底上固定片状的刀头2。刀头2与第一槽壁14之间间隔布置,之后在刀体1上开设动平衡槽4。

本实施例中,第二槽壁12沿轴向突出于第一槽壁1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槽壁12可以与第一槽壁14的高度一致,但此时会减小刀头2的焊接面积。减小了铣刀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过风槽的数量为一个且临近刀头布置,一方面减小受风面积,另一方面用作排屑。在其他实施例中,过风槽的设置位置及延伸方向、以及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动平衡槽构成了动平衡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平衡结构可以为设置在刀体上的动平衡块等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