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2814发布日期:2018-12-18 21:5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辊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定点轧制(即在辊压过程中,轧辊辊压带材的位置固定)将带材压延到指定的厚度,但是,对于硬度高的带材,辊压一定的长度之后,轧辊的表面容易形成凹痕,凹痕会在同一位置不断加深。当需要切换带材品种时,由于不同带材的宽度不同,如果直接辊压,带材表面会产生明显鼓边印迹,影响带材品质,需要更换轧辊。更换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换下来的轧辊需要打磨、重镀涂层、运输,花费大量时间及资金。现有技术还通过移动带材来延长轧辊寿命,但是,辊压后的带材会在下游的辊轮上移动,可能会导致带材与辊轮错位,影响带材走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压装置,其能延长压辊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带材走带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其包括辊压机构、偏移机构以及辊轮机构。辊压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用于辊压带材。偏移机构设置于辊压机构的上游,辊轮机构设置于辊压机构的下游。偏移机构用于带动带材沿横向往复移动。辊轮机构包括供带材穿过的辊轮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辊轮沿横向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带材的走带过程中,偏移机构带动带材沿横向循环往复移动;而随着带材的移动,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辊压带材的位置也会逐渐变化,因此,可以避免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某一位置受到长时间的辊压,降低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出现凹痕的可能性,延长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带材移动的过程中,辊轮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随着带材同步移动,避免带材在辊轮上滑动,保证辊压后的带材走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压装置的辊轮机构的一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压装置的辊轮机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压装置的偏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带材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辊压机构 322第一驱动器

11第一压辊 323第一丝杠

12第二压辊 324感应器

2偏移机构 33导向轴

21第二驱动组件 34转接组件

211第二驱动器 341套筒

212第二丝杠 342固定臂

22导轨 35连接板

23纠偏组件 4放卷机构

231连接单元 5收卷机构

232纠偏器 S带材

3辊轮机构 S1基材

31辊轮 S11空白区

32第一驱动组件 S12覆盖区

321固定单元 S2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辊压装置。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辊压装置包括辊压机构1、偏移机构2以及辊轮机构3。辊压机构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用于辊压带材S。偏移机构2设置于辊压机构1的上游,辊轮机构3设置于辊压机构1的下游。偏移机构2用于带动带材S沿横向往复移动。辊轮机构3包括供带材S穿过的辊轮31和第一驱动组件32,第一驱动组件32用于驱动辊轮31沿横向往复移动。

参照图1,所述辊压装置还可包括放卷机构4和收卷机构5,放卷机构4设置于偏移机构2上游且用于设置待辊压的带材S,收卷机构5设置于辊轮机构3下游并用于收卷带材S。

本实用新型的辊压装置用于辊压带材S。例如,带材S可为电池的极片。电池的极片包括集流体(例如铝箔、铜箔)和活性材料层。辊压装置可用于将活性材料层压实,以提高能量密度。

参照图5,带材S可包括基材S1和覆层S2,基材S1具有露出的空白区S11以及被覆层S2覆盖的覆盖区S12,空白区S11和覆盖区S12均沿纵向延伸并沿横向交替。基材S1可为电池极片的集流体,覆层S2可为电池极片的活性材料层。

当需要辊压带材S时,将带材S卷绕在放卷机构4上,然后牵引带材S依次穿过偏移机构2、辊压机构1和辊轮机构3,最终收卷在收卷机构5。在辊压过程中,收卷机构5牵引带材S走带。

在带材S的走带过程中,偏移机构2带动带材S沿横向循环往复移动;而随着带材S的移动,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辊压带材S的位置也会逐渐变化,因此,可以避免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某一位置受到长时间的辊压,降低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出现凹痕的可能性,延长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带材S移动的过程中,辊轮31在第一驱动组件32的驱动下随着带材S同步移动,避免带材S在辊轮31上滑动,保证辊压后的带材S走带的稳定性。

带材S在经过辊压机构1的辊压时,空白区S11不受辊压,而覆盖区S12则会受压延伸,所以导致基材S1的延展不均,空白区S11容易出现打皱。辊轮31上可设置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位置与空白区S11的位置对应;当带材S穿过辊轮31时,所述环形凸起将空白区S11压平,避免打皱。因此,当带材S沿横向移动时,辊轮31也需要随着带材S同步移动,避免环形凸起与空白区S11错位。

带材S沿横向的总偏移量依照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之间的辊压区域的宽度以及带材S的宽度而定。也就是说,偏移机构2不能将带材S移动的所述辊压区域之外。在保证带材S不打皱的前提下,偏移机构2带动带材S往复移动的频率越高也好,这样可以尽量减小第一压辊11和第二压辊12在某一位置连续辊压的时长。

参照图2和图3,辊轮机构3还包括导向轴33和转接组件34,导向轴33沿横向延伸,转接组件34滑动设置于导向轴33;辊轮31转动连接于转接组件34,第一驱动组件32连接于转接组件34。导向轴33为花键轴,转接组件34包括套筒341和固定臂342,套筒341与导向轴33滑动配合,固定臂342固定于套筒341,辊轮31转动连接于固定臂342。所述花键轴在高扭矩旋转的情况下,能够同时为套筒341提供沿横向移动的轨迹。

转接组件34为两组,辊轮31设置在两组转接组件34之间;辊轮机构3还包括连接板35,连接两组转接组件34。优选地,辊轮31转动连接于固定臂342的一端,连接板35固定于固定臂342的另一端。

第一驱动组件32包括固定单元321、第一驱动器322以及第一丝杠323,固定单元321固定于导向轴33,第一驱动器322安装于固定单元321,第一丝杠323连接第一驱动器322和转接组件34。由于连接板35连接两个固定臂342,所以第一丝杠323只需与一个固定臂342相连即可。第一驱动器322可为伺服电机。第一驱动器322与第一丝杠323可经由联轴器连接。

固定单元321可包括固定块和安装板,固定块固定于导向轴33,安装板固定于固定块并用于安装第一驱动器322和第一丝杠323。安装板可为L形。

第一驱动组件32还包括感应器324,安装于固定单元321且用于感应转接组件34的移动量。连接板35上可设置标志,感应器324与连接板35相对。感应器324通过感应连接板35的标志,判断连接板35的移动量(也就是辊轮31沿横向的移动量),防止辊轮31移动过度。

辊轮机构3还包括机架,导向轴33转动连接于机架且与气缸相连。其中,机架和气缸未在附图中示出。气缸可以带动导向轴33转动一定角度,以驱动辊轮31沿固定臂342摆动,进而调整带材S的张力。

参照图4,偏移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1、导轨22以及纠偏组件23,导轨22沿横向延伸,纠偏组件23滑动设置于导轨22,第二驱动组件21连接于纠偏组件23。

进一步地,纠偏组件23包括连接单元231和纠偏器232,纠偏器232固定于连接单元231,连接单元231与导轨22滑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21包括第二驱动器211和第二丝杠212,第二丝杠212连接第二驱动器211和连接单元231。第二驱动器211通过第二丝杠212驱动连接单元231沿导轨22滑动,从而带动纠偏器232沿横向往复移动。第二驱动器211可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器211和第二丝杠212可经由联轴器连接。

纠偏器232是调整带材S位置的基准,当纠偏器232移动时,带材S也会随之移动。当纠偏器232移动时,带材S会偏离基准位置(由纠偏器232的位置确定),同时,纠偏器232将测得的位置误差信号传输到控制器;经过控制器的判断处理后,将偏离的带材S纠正到基准位置。例如,控制器可通过沿横向移动放卷机构4来调整带材S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