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插管式换热器自调节式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8863发布日期:2021-06-15 21:5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插管式换热器自调节式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插管式换热器自调节式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翅片式散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它通过在普通的基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基管可以用钢管;不锈钢管;铜管等。翅片也可以用钢带;不锈钢带,铜带,铝带等。

翅片式换热器主要用于干燥系统中空气加热,是热风装置中的主要设备,散热器采用的热介质可以是蒸汽或热水,也可用导热油,蒸气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8mpa,热空气的温度在170摄氏度以下;

现有的u型插管式换热器在生产时会预先将两个翅片管对向与多组散热翅片组合,然后转移到组装区域,通过人工将一侧的翅片管拔出,然后将侧铁板与拔出的翅片管插接后再将翅片管插入到多组散热翅片组内,将另一侧的翅片管拔出后,接着将多个翅片管依次插入,然后再将另一侧的侧铁板与翅片管端部组合;在此过程中整个组装的过程均为人工操作,且部件薄软锋利,需要戴手套配合工作,不仅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组装时两排翅片管的组装角度不同,人工在组装时需要多次的进行孔槽的校对,而且组装时需要将整个翅片式散热器归整对正;上述问题导致人工在组装时效率低下,而且极易被划伤,同时组装后容易出现松散的现象;

综合上述问题,急需一种u型插管式换热器自调节式组装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整个组装的过程均为人工操作,且部件薄软锋利,需要戴手套配合工作,不仅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组装时两排翅片管的组装角度不同,人工在组装时需要多次的进行孔槽的校对,而且组装时需要将整个翅片式散热器归整对正;上述问题导致人工在组装时效率低下,而且极易被划伤,同时组装后容易出现松散的现象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u型插管式换热器自调节式组装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u型插管式换热器自调节式组装装置,包括有外框架、转移系统、抽插系统、转向系统和控制屏;外框架与转移系统相连接;外框架与抽插系统相连接;转移系统与抽插系统相连接;转移系统与转向系统相连接;抽插系统与转向系统相连接;抽插系统与控制屏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移系统包括有底板、电机、棱杆、套杆、连接板、电动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双螺纹丝杆、第一轴套、第一伸缩架、第二轴套、第二伸缩架、第一滑架、第四传动轮、第二双螺纹丝杆、第三轴套、第三伸缩架、第四轴套、第四伸缩架、第二滑架、滑座、限位箱、第五齿轮、第一锥齿轮、第六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一传动杆和第四锥齿轮;底板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底板与外框架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棱杆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棱杆外表面与套杆进行滑动连接;棱杆远离电机一侧通过固定套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套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进行固接;套杆外表面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连接板与电动推杆一侧进行固接;电动推杆另一侧与底板进行固接;底板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四齿轮和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底板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五齿轮和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底板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六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一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一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轴套进行旋接;第一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轴套进行旋接;第一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一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一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一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二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二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二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二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二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三轴套进行旋接;第二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四轴套进行旋接;第三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三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三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三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四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四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四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架与第二滑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架与滑座进行滑动连接;滑座与限位箱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与转向系统进行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抽插系统包括有第五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三双螺纹丝杆、第一矩形框、第六传动轮、第四双螺纹丝杆、第一支撑架、第一夹持滑块、第二支撑架、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五双螺纹丝杆、第六双螺纹丝杆、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三支撑架、第二夹持滑块、第三夹持滑块、第四支撑架、第四夹持滑块和第二矩形框;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四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矩形框与转移系统相连接;第一矩形框两侧同时与外框架进行固接;第三双螺纹丝杆和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一支撑架进行旋接;第三双螺纹丝杆和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二支撑架进行旋接;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内部与第一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内部与第二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五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五双螺纹丝杆与第九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二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轴心与第六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六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二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矩形框两侧同时与外框架进行固接;第五双螺纹丝杆和第六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三支撑架进行旋接;第五双螺纹丝杆和第六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四支撑架进行旋接;第三支撑架内部与第三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支撑架内部与第四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向系统包括有第六锥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固定框、双椭圆环滑轨、第一滑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二滑杆、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滑板和拉手;第六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连接固定杆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连接固定杆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固定框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双椭圆环滑轨进行固接;双椭圆环滑轨内部一侧通过圆销与第一滑杆进行滑动连接;双椭圆环滑轨内部另一侧通过圆销与第二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固定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固定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弹性件进行套接;第一滑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弹性件进行套接;第二滑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三弹性件进行套接;第二滑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四弹性件进行套接;固定框通过转轴与第一固定座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框通过转轴与第二固定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同时与滑板接触;滑板与拉手进行螺栓连接;滑板内部一侧与第一滑柱进行滑动连接;滑板内部另一侧与第二滑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固接;第一滑柱和第二滑柱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中部均连接有一个u形块,并且固定框与第一滑杆的u形块和第二滑杆的u形块两者相对面贴合的位置对应设置有一个u形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箱分别朝向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一侧均未组装侧板,与内部呈贯穿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滑块、第二夹持滑块、第三夹持滑块和第四夹持滑块分别与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滑动连接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弯弧状的滑块,并且每个滑块长度分别相对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内部的滑轨长度为其四分之一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远离滑板一侧上方均设置有延伸板,并且延伸板与固定框呈垂直状态时相互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滑块、第二夹持滑块、第三夹持滑块和第四夹持滑块内均通过两个弹性件组成八字形分别与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滑动连接。

有益效果:1、先将预组装的u型插管式换热器放置在转移系统上,接着通过转移系统联动抽插系统将预插入的翅片管拔出,接着将两侧的侧铁板分别放置在转移系统上u型插管式换热器的两侧,接着人工或者机械设备上料配合抽插系统将翅片管与u型插管式换热器和两侧的侧铁板进行组装;当进行斜排的翅片管组装时,通过转移系统联动转向系统将上料的翅片管在抽插系统的夹持下调节角度,然后再通过转移系统配合进行组装;

2、本发明实现了对u型插管式换热器的自动组装,可以实现免校准式组装,多角度可调,并且可以无需人工操作,更好的保证了人工操作的安全性;而且组装后u型插管式换热器紧实不易松散;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移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移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移系统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抽插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夹持滑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抽插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转向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转向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外框架,2-转移系统,3-抽插系统,4-转向系统,5-控制屏,201-底板,202-电机,203-棱杆,204-套杆,205-连接板,206-电动推杆,207-第一齿轮,208-第二齿轮,209-第三齿轮,2010-第四齿轮,2011-第一传动轮,2012-第二传动轮,2013-第三传动轮,2014-第一双螺纹丝杆,2015-第一轴套,2016-第一伸缩架,2017-第二轴套,2018-第二伸缩架,2019-第一滑架,2020-第四传动轮,2021-第二双螺纹丝杆,2022-第三轴套,2023-第三伸缩架,2024-第四轴套,2025-第四伸缩架,2026-第二滑架,2027-滑座,2028-限位箱,2029-第五齿轮,2030-第一锥齿轮,2031-第六齿轮,2032-第二锥齿轮,2033-第三锥齿轮,2034-第一传动杆,2035-第四锥齿轮,301-第五锥齿轮,302-第二传动杆,303-第五传动轮,304-第三双螺纹丝杆,305-第一矩形框,306-第六传动轮,307-第四双螺纹丝杆,308-第一支撑架,309-第一夹持滑块,3010-第二支撑架,3011-第七传动轮,3012-第八传动轮,3013-第五双螺纹丝杆,3014-第六双螺纹丝杆,3015-第九传动轮,3016-第十传动轮,3017-第三支撑架,3018-第二夹持滑块,3019-第三夹持滑块,3020-第四支撑架,3021-第四夹持滑块,3022-第二矩形框,401-第六锥齿轮,402-第十一传动轮,403-第十二传动轮,404-第七齿轮,405-第八齿轮,406-固定框,407-双椭圆环滑轨,408-第一滑杆,409-第一弹性件,4010-第二弹性件,4011-第二滑杆,4012-第三弹性件,4013-第四弹性件,4014-第一固定座,4015-第二固定座,4016-滑板,4017-拉手,4018-第一滑柱,4019-第二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u型插管式换热器自调节式组装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外框架、转移系统、抽插系统、转向系统和控制屏;外框架与转移系统相连接;外框架与抽插系统相连接;转移系统与抽插系统相连接;转移系统与转向系统相连接;抽插系统与转向系统相连接;抽插系统与控制屏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将装置放置在工厂内,外接电源,然后控制外框架上的控制屏启动装置;然后将预组装的u型插管式换热器放置在转移系统上,接着通过转移系统联动抽插系统将预插入的翅片管拔出,接着将两侧的侧铁板分别放置在转移系统上u型插管式换热器的两侧,接着人工或者机械设备上料配合抽插系统将翅片管与u型插管式换热器和两侧的侧铁板进行组装;当进行斜排的翅片管组装时,通过转移系统联动转向系统将上料的翅片管在抽插系统的夹持下调节角度,然后再通过转移系统配合进行组装;本发明实现了对u型插管式换热器的自动组装,可以实现免校准式组装,多角度可调,并且可以无需人工操作,更好的保证了人工操作的安全性;而且组装后u型插管式换热器紧实不易松散;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转移系统包括有底板、电机、棱杆、套杆、连接板、电动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双螺纹丝杆、第一轴套、第一伸缩架、第二轴套、第二伸缩架、第一滑架、第四传动轮、第二双螺纹丝杆、第三轴套、第三伸缩架、第四轴套、第四伸缩架、第二滑架、滑座、限位箱、第五齿轮、第一锥齿轮、第六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一传动杆和第四锥齿轮;底板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底板与外框架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棱杆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棱杆外表面与套杆进行滑动连接;棱杆远离电机一侧通过固定套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套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进行固接;套杆外表面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连接板与电动推杆一侧进行固接;电动推杆另一侧与底板进行固接;底板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四齿轮和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底板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五齿轮和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底板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六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一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一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轴套进行旋接;第一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轴套进行旋接;第一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一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一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一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二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二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二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二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二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三轴套进行旋接;第二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四轴套进行旋接;第三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三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三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三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套通过圆销在底板内滑动,并且圆销的另一侧与第四伸缩架下方一侧相连接;第四伸缩架下方另一侧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伸缩架上方一侧通过圆销在第一滑架内滑动,并且第四伸缩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一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架与第二滑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架与滑座进行滑动连接;滑座与限位箱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与转向系统进行啮合。

在放置u型插管式换热器时可以通过底板下方的电机启动带动棱杆转动,棱杆转动带动套杆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同时转动,当需要使限位箱上升或者下降时,通过电动推杆伸缩带动连接板拉动套杆在棱杆上滑动,使第一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四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轮传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传动第三传动轮带动第一双螺纹丝杆转动,第一双螺纹丝杆同时带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相向或者相向移动,使其分别通过圆销带动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收缩或者舒展,第二传动轮传动还带动第四传动轮带动第二双螺纹丝杆转动,第二双螺纹丝杆同时带动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相向或者相向移动,使其分别通过圆销带动第三伸缩架和第四伸缩架收缩或者舒展,同时带动第一滑架上升或者下降;当需要配合移动时则通过第二滑架在第一滑架上滑动,滑座在第二滑架上滑动来带动限位箱移动到所需位置;当需要联动第五锥齿轮时,则通过第二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五锥齿轮转动;当需要联动第六锥齿轮时,通过第三齿轮啮合第六齿轮,第六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一传动杆带动第四锥齿轮啮合第六锥齿轮转动;该系统实现了配合放置预组装的u型插管式换热器,配合进行预插翅片管的拔出,并且配合放置两个侧铁板配合组装,使其组装后紧实;同时联动抽插系统和转向系统运行。

抽插系统包括有第五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三双螺纹丝杆、第一矩形框、第六传动轮、第四双螺纹丝杆、第一支撑架、第一夹持滑块、第二支撑架、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五双螺纹丝杆、第六双螺纹丝杆、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三支撑架、第二夹持滑块、第三夹持滑块、第四支撑架、第四夹持滑块和第二矩形框;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四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矩形框与转移系统相连接;第一矩形框两侧同时与外框架进行固接;第三双螺纹丝杆和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一支撑架进行旋接;第三双螺纹丝杆和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二支撑架进行旋接;第四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内部与第一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架内部与第二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五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五双螺纹丝杆与第九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二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轴心与第六双螺纹丝杆进行固接;第六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第二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矩形框两侧同时与外框架进行固接;第五双螺纹丝杆和第六双螺纹丝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三支撑架进行旋接;第五双螺纹丝杆和第六双螺纹丝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四支撑架进行旋接;第三支撑架内部与第三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支撑架内部与第四夹持滑块进行滑动连接。

在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五锥齿轮时,可以通过第五锥齿轮带动第二传动杆使第五传动轮和第三双螺纹丝杆同时转动,第五传动轮传动第六传动轮带动第四双螺纹丝杆转动,第一矩形框内的第三双螺纹丝杆和第四双螺纹丝杆同时转动可以分别带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同时相向或者相对移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带动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移动;第四双螺纹丝杆在转动时还可以带动第七传动轮传动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带动第五双螺纹丝杆转动,第五双螺纹丝杆转动带动第九传动轮传动第十传动轮带动第六双螺纹丝杆转动,第二矩形框内的第五双螺纹丝杆和第六双螺纹丝杆同时转动可以分别带动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同时相向或者相对移动,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分别带动第三夹持滑块和第四夹持滑块移动;在限位箱带动预组装的u型插管式换热器移动到靠近第三夹持滑块和第四夹持滑块位置时,通过第三夹持滑块和第四夹持滑块打开将一侧翅片管夹持,然后限位箱反向移动,使其翅片管分离,接着移动到靠近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位置时,他通过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打开将另一侧翅片管夹持,然后限位箱反向移动,接着通过外设设备将两侧的侧铁板分别放置在限位箱内部两侧,然后通过人工或者外设设备上料给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同时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夹持翅片管,然后限位箱靠近时进行穿插;当需要进行斜排的翅片管插入时,使其翅片管经过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同时卡入到固定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内,然后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将翅片管夹持,通过其配合将翅片管转动所需角度,然后进行穿插;整个穿插过程均为翅片管插入一半后,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取消夹持,使其限位箱带动半插入的翅片管移动,接着第一夹持滑块和第二夹持滑块闭合,使其通过闭合时翅片管水平位置的限位槽进行限位组装,翅片管可以被限位靠住,使其完全插入到多组散热翅片内;该系统实现了配合将预组装的u型插管式换热器两侧的翅片管取出,同时配合翅片管的穿插,同时配合转向系统运行。

转向系统包括有第六锥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固定框、双椭圆环滑轨、第一滑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二滑杆、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滑板和拉手;第六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连接固定杆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连接固定杆与第一矩形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齿轮与第八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固定框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双椭圆环滑轨进行固接;双椭圆环滑轨内部一侧通过圆销与第一滑杆进行滑动连接;双椭圆环滑轨内部另一侧通过圆销与第二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固定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外表面两侧同时与固定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弹性件进行套接;第一滑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弹性件进行套接;第二滑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三弹性件进行套接;第二滑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四弹性件进行套接;固定框通过转轴与第一固定座进行转动连接;固定框通过转轴与第二固定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同时与滑板接触;滑板与拉手进行螺栓连接;滑板内部一侧与第一滑柱进行滑动连接;滑板内部另一侧与第二滑柱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固接;第一滑柱和第二滑柱同时与第一矩形框进行固接。

当需要调节一定的翅片管角度时,通过第四锥齿轮啮合第六锥齿轮转动,第六锥齿轮带动第十一传动轮传动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带动第七齿轮啮合第八齿轮,第八齿轮转动时带动固定框上连接的双椭圆环滑轨转动,转动时只配合翅片管斜插角度转动相应角度;双椭圆环滑轨转动会分别通过圆销带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错位倾斜,同时在固定框内滑动,由于翅片管插入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以及固定框上,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错位时,会带动翅片管转动相应的角度;使其配合斜插;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则是分别配合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复位;在使用时由于可能出现卡管问题,所以可以通过手动握住拉手带动滑板分别在第一滑柱和第二滑柱上下滑,使其取消对固定框的限制,可以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翻转,便于处理卡管问题;该系统实现了带动翅片管调节所需的斜插角度,并且可以便于翻转维护。

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中部均连接有一个u形块,并且固定框与第一滑杆的u形块和第二滑杆的u形块两者相对面贴合的位置对应设置有一个u形块。

可以通过固定框放的u形块作为中轴点,当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上的u形块错位时,可以带动翅片管转动所需的角度。

限位箱分别朝向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一侧均未组装侧板,与内部呈贯穿状态。

可以在放置多组散热翅片和两侧的侧铁板时,可以实现快速的限位,并且配合翅片管组装不会受到阻碍。

第一夹持滑块、第二夹持滑块、第三夹持滑块和第四夹持滑块分别与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滑动连接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弯弧状的滑块,并且每个滑块长度分别相对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内部的滑轨长度为其四分之一长。

可以使夹持滑块在支撑架内滑动,并且在滑出一定的长度时不会影响与相对位置的支撑架或者夹持滑块。

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远离滑板一侧上方均设置有延伸板,并且延伸板与固定框呈垂直状态时相互贴合。

可以在滑板的配合下防止固定框侧翻转,并且固定固定框。

第一夹持滑块、第二夹持滑块、第三夹持滑块和第四夹持滑块内均通过两个弹性件组成八字形分别与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滑动连接。

可以在取消动力时实现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