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嘴打孔机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224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导电嘴打孔机送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导电嘴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电嘴打孔机送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导电嘴是焊接设备易损件,属于焊接耗材。焊枪最尾端部分,用来导送焊丝的金属嘴就是导电嘴。导电嘴一般由铜材(黄铜、紫铜等)制造而成。导电嘴在加工中都会经历打孔步骤。传统的打孔方法一般都是通过操作者手动打孔并且不能同时进行多个工件的打孔作业,在生产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传统的打孔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000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能同时进行多个工件打孔作业的导电嘴专用打孔机。但是依然需要操作者进行装料和取件,自动化程度不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导电嘴打孔机送料系统。
[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机架和加工主轴,加工主轴上设有用于装夹工件的加工孔;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口、感应头、装料机组、第一顶出组件、中转机组、第二顶出组件和集料组件;所述上料口与感应头相对设置,上料口处设有可限制出料的第一锁紧装置;所述装料机组包括装料架和装料气缸,装料架设置在上料口与感应头之间并与装料气缸的输出轴连接,装料架在装料气缸的作用下穿行于上料口和感应头之间;所述装料架上设有包括一个以上装料孔的装料孔组,各装料孔上均设有可将工件锁定在内的第二锁紧装置;所述装料孔组上的装料孔沿装料架移动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与第一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顶出杆,第一顶出杆与装料孔组相配合,第一顶出组件设置在装料架的一侧,中转机组设置在装料架的另一侧;所述装料架处为装料工位,加工主轴处为加工工位;所述中转机组包括中转承载架、中转气缸、第一级顶出组件和第二级顶出组件;所述中转气缸的输出轴与中转承载架固定连接,中转承载架在中转气缸的作用下于装料工位和加工工位之间移动;所述中转承载架上设有第一级承载孔组和第二级承载孔组,第一级承载孔组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级承载孔,第二级承载孔组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级承载孔;所述第一级承载孔的数量和第二级承载孔的数量均与装料孔的数量相等,加工主轴的数量与装料孔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级顶出组件设置在中转承载架远离装料架的一侧且与第一级承载孔组相对应,第二级顶出组件设置在中转承载架远离装料架的一侧且与第二级承载孔组相对应;所述第一级顶出组件包括与第一级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级顶出杆,第一级顶出杆与第一级承载孔组配合;所述第二级顶出组件包括与第二级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级顶出杆,第二级顶出杆与第二级承载孔组配合;所述各第一级承载孔上均设有可将工件锁定在内的第三锁紧装置;所述中转承载架处于装料工位时第一级承载孔组与装料孔组处于同一平面且相互配合,第一级承载孔组和第二级承载孔组在中转承载架移动过程中均可与各加工主轴的加工孔对应配合;所述第一顶出杆在第一气缸作用下可穿过装料孔组将装料孔组中的工件顶入中转承载架的第一级承载孔组内;所述加工主轴位于第二顶出组件和中转机组之间;所述第二顶出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与第二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顶出杆,第二顶出杆与各加工主轴的加工孔配合;所述第二顶出杆在第二气缸作用下可穿过各加工孔将各加工孔中的工件顶入中转承载架的第二级承载孔组内;所述集料组件设置在中转承载架下方。
[0006]上述上料口与振动盘的出料端连接相通。
[0007]上述集料组件包括集料斗和出料通道;所述集料斗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且当中转承载架位于装料工位时集料斗位于第二级承载孔组的下方;所述出料通道与集料斗的底部连通。
[0008]上述集料组件还包括拨料片;所述拨料片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装料架上,另一端伸入集料斗并贴近集料斗的底部。
[0009]上述加工主轴固定安装在机架的下方,装料机组设置在加工主轴的上方,第二顶出组件位于第一顶出组件的下方;所述装料架在装料气缸的作用下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顶出杆和第二顶出杆分别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中转承载架在中转气缸的作用下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级顶出杆和第二级顶出杆分别在第一级气缸和第二级气缸的作用下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加工孔、装料孔、第一级承载孔和第二级承载孔均沿Y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级承载孔组设置在第二级承载孔组的上方且上下对应。
[0010]上述装料机组还包括装料滑行架和滑块;所述装料滑行架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滑块滑动设置在装料滑行架上;所述装料架固定设置在滑块上,装料气缸固定设置在装料滑行架上,装料气缸的输出轴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中转机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滑轨和与滑轨配合的中转滑块,中转承载架固定设置在中转滑块上,中转气缸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中转气缸的输出轴与中转滑块固定连接。
[0011]上述装料孔组具有三个沿装料架移动方向等距排列的装料孔;所述第一级承载孔组具有三个沿装料架移动方向等距排列的第一级承载孔;所述第二级承载孔组具有三个沿装料架移动方向等距排列的第二级承载孔;所述第一级承载孔组设置在第二级承载孔组的上方且相互上下对应;所述机架上设有三个沿装料架移动方向等距排列的加工主轴;所述第一级承载孔之间的间距与装料孔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级承载孔之间的间距与装料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加工孔之间的间距与装料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2]上述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均为气缸,气缸的输出轴可伸入对应的上料口或装料孔内;所述第三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滑块、复位弹簧和锁紧触发块;所述中转承载架上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且与第一承载孔内部连通的滑槽;所述锁紧滑块的一端为锁紧端,另一端为触发端;所述锁紧滑块的锁紧端穿过滑槽伸入第一承载孔内,触发端穿过滑槽从中转承载架的上端伸出;所述锁紧滑块的触发端设有限位档片,复位弹簧套装在锁紧滑块的触发端上且位于限位档片与中转承载架之间;所述锁紧触发块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且与锁紧滑块的触发端作用配合。
[0013]上述中转机组还包括第二中转承载架;所述第二中转承载架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装料架和中转承载架之间;所述第二中转承载架上设有与装料孔组对应配合的第二中转孔组;所述中转承载架移动到装料工位时,第一级承载孔组与第二中转孔组对应配合;所述锁紧触发块固定设置在第二中转承载架上,锁紧触发块位于中转承载架的上方且与锁紧滑块的触发端配合。
[0014]上述装料气缸包括分别用于控制装料孔组上的三个装料孔依次与上料口对应配合的第一装料气缸、第二装料气缸和第三装料气缸;所述装料滑行架上设有用于监测装料气缸行程距离的行程开关。
[0015]上述集料斗上设有引导挡条,引导挡条沿集料斗的内壁向出料通道沿伸。
[0016]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发明通过振动盘将工件装入装料机组,通过第一顶出组件转移到中转机组的第一级承载孔组内,然后通过中转机组将工件移动到加工主轴内进行加工,加工好后的工件通过第二顶出组件再次将工件转移到中转机组的第二级承载孔组内,最后通过第二级顶出组件将加工完成的工件推入集料组件内,以此往复;该加工过程具有高度的自动化,从根本上解放了劳动力,并且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2)本发明通过振动盘的连续加料特性,实现了加料自动化,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全自动化;(3)本发明中利用出料通道可以将加工好的工件收集在一起,提高了加工环境的整洁度;(4)本发明中集料组件上的拨料片固定设置在装料架上,可以在装料架装料的过程中就将加工好的工件拨入出料通道内;(5)本发明的装料架通过滑行架和滑块能保持更好的移动稳定性,为上料的快速精准提供了保证;(6)本发明的中转承载架通过滑轨和中转滑块能保持更好的移动稳定性,为工件转移的快速精准性提供了更好地保证;(7)本发明利用第二中转承载架能保证工件在转移到第一级承载孔组内时具有更好地过度作用,稳定性更高;(8)本发明的装料气缸通过行程开关,更快更精准地控制装料架的运动位置,保证上料准确性;(9)本发明集料组件中的引导挡条可以引导工件向出料通道集中,以便于拨料片进行拨料。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装料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发明装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发明中转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发明中转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发明集料组件、装料架、中转承载架和第二中转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发明第二中转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发明第三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